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

朱慈炅知道,農民起義是明末最大的問題,不管是天災造成的也好,**造成的也好,反正最終結果就是李自成攻進了京城,崇禎皇帝被迫自殺。他可不想當亡國之君,那麼要怎樣應對一波接一波永無休止的農民起義呢?

用銀兩賑災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崇正元年光是四川、陝西兩地大旱就發下去五百萬兩,就這還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饑民的問題。到後面河南、河北、四川、陝西四省都是連年大旱,一年一千萬兩都不夠!

國庫現在就剩下三千萬兩銀子了,每年的稅收壓根就不用去指望,官員的俸祿加上遼東的糧餉,每年還要往裡貼錢!所以用銀兩賑災肯定是行不通的,賑個三年大明就要破產了!

或許有人覺得直接去剿就得了,大明有的是軍隊。這個方法也是不現實的,大明是有軍隊,只要有錢,招兩百萬大軍都不是問題。但關鍵是沒錢啊,遼東三十萬大軍一年的軍費就是九百萬兩,四省剿賊需要多少軍隊呢?

每個省派個一兩萬屯衛那就是去送死,起義軍動不動就是幾十萬,雖然說他們都是農民,但屯衛基本上也是放下鋤頭的農民啊,只是裝備齊全一點罷了。所以要派屯衛去的話一個省最少要派十萬大軍,四十萬大軍一年軍費就是一千二百萬,那還不如直接用銀兩賑災呢。

當然還可以調邊軍精銳去剿,朱由檢那個時候調動的就是邊軍精銳,結果農民起義沒剿滅反而讓後金鐵騎衝進了大明腹地,兩面作戰,兩面都崩了!

賑災沒銀子,徵兵也沒銀子,怎麼辦呢?

朱慈炅也沒辦法,只能問計於人了,他直接在朝會上公佈了陝西的情況,讓所有官員全部動動腦筋寫份奏摺出來,他再在其中找找,看有好的解決方案沒。

這明朝的官員都是科舉出身,幹別的不行,寫奏摺那都是信手拈來,所以,第二天朱慈炅就收到了上千份奏摺!

這麼多奏摺一個人自然是看不過來的,孫承宗又不在,他只得將內閣其他三個宰輔和信王朱由檢都叫到御書房,大家一起找,看能找到點有用的奏摺不。

最後大家都找到了,可意見卻不統一。

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韓曠偏向於用銀兩賑災,他找的都是這方面的奏摺,這個方法朱慈炅自然是不同意的。開玩笑呢,一年兩年是可以,但後面十多年都是這樣,哪裡來的這麼多銀子。

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來道宗偏向於調兵去圍剿,這個同樣也不用考慮。

信王朱由檢就比較奇葩了,他就看中了一封奏摺,這是原兵部右侍郎楊鶴寫的,大概意思就是,“盜賊”之起,“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宜“招撫爲主、追剿爲輔”。

徐光啓更絕,一封奏摺都沒看上,因爲他自己也有主意呢:他的意思就是,全力生產燧發槍!爲什麼呢?因爲起義軍沒有盔甲也沒有騎兵啊,這射程兩百步的燧發槍在那幫農民面前就是無敵的,只要彈藥充足,一萬人幹掉十萬人都只是一兩刻鐘的事情!

朱慈炅這個鬱悶啊,徐光啓的建議是不錯,一個省派一萬火槍手就足夠了,幾十萬軍隊他養不起,幾萬軍隊還是養得起的,但主要問題是這種初代燧發槍他壓根就沒打算量產啊!

後面還有更先進的新型燧發槍呢,射程五百米,打騎兵就跟割麥子一樣。那像這射程三百米的燧發槍,要一百米內才能穿透盔甲,碰上後金騎兵也就能打出一兩波傷害,那能頂什麼用啊!

現在經徐光啓這麼一說,他倒是有點意動了。打騎兵不行,但是打起義軍那可是神器,再說了,後金最終還是要攻城的嗎,攻城那就只能用步兵了,這種燧發槍打攻城的步兵那也是很兇殘的,大不了到時候禁衛軍全部用新型燧發槍,這些老的就給邊軍守城用。

想到這裡,朱慈炅不再猶豫了,他當場宣佈,採用徐光啓的意見,全力生產燧發槍。當然,這生產燧發槍也是需要時間的,那楊鶴的建議就是拖時間,倒是蠻合適的,他也一併採納了。

最終商議的結果就是,任命楊鶴爲陝西巡撫,給他一百萬兩銀子,讓他去拖住陝西的義軍。同時命工部全力生產燧發槍,一年內最少要做出三萬把!

有句俗話叫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個方法貌似不錯,但一執行問題就來了。

楊鶴那裡倒是沒什麼問題,拿了銀子就屁顛屁顛的跑去陝西上任去了,並信誓旦旦的保證,絕對能把那幫農民給安撫住。

這問題出在工部,短時間內他們根本就造不出這麼多燧發槍!

爲什麼呢?新軍工廠馬上就要完工了,地方絕對夠大;生鐵、木炭、煤炭這些材料大明壓根就不缺。這既不缺場地又不缺材料爲什麼造不出這麼多燧發槍呢?

問題很簡單:缺人。

畢懋康計算了一下,一把燧發槍共有大小零件五十個左右,其中槍管、藥室、螺絲等都需要上機牀加工,這樣算下來要年產三萬把,就需要簡易車牀六十臺,簡易鑽牀二十臺。一臺機牀一天三班,一班兩個人,光機牀操作工就需要將近五百人。

另外翻砂鑄造也需要五百人,手工加工更是需要一千人左右,最後的組裝調試還需要一百人左右,這樣算下來,新軍工廠起碼要招兩千多人才能保證年產三萬把燧發槍。

有人要問了,大明還缺人嗎,光京城就上百萬人呢!

要是現代,自然是沒問題的,不要說上百萬人,一萬人裡面就能找出這兩千多人來。但這是明朝啊,明朝的人可沒幾個學過現代數學和物理的。你讓人去開機牀,去加工零件,總要看的懂圖紙才行吧,圖紙都看不懂怎麼加工?

所以,不要說幾千人了,就算是工部裡面,能看的懂燧發槍圖紙的都不到十個!

這個問題倒是難不倒朱慈炅,沒有合適的人才,可以自己培養啊。他早就想推廣西學了,這次正好是個機會,他乾脆令徐光啓在京城東南西北四面創辦四個學堂,每個學堂招收一千名學員,培訓幾個月基礎知識後擇優錄取,從其中挑出兩千來人,招到軍工廠再現場教學,這樣的話三個月左右人員就配齊了。

這個開學堂貌似也不是很難,地方是現成的,收拾閹黨那會兒,一衆貪官的豪宅大院不知道查封了多少,隨便拿幾個出來就夠用了;至於這個老師嘛,讓徐光啓和畢懋康他們辛苦一下先兼着就行了。

但是,推廣西學真的這麼容易嗎?這次朱慈炅好像又想錯了。

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
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六卷 第七章 左輪手槍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八章 聞聲而動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四卷 第八章 商業帝國第十五卷 第五十二章 恐怖的大明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七卷 第十章 戰鬥將打響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六卷 第二十三章 皇上請客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六卷 第十七章 第一猛將第十六卷 第二十四章 盛世長安(上)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十六卷 第五章 皇上講課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三卷 第十三章 慘烈炮戰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