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

朱慈炅知道,農民起義是明末最大的問題,不管是天災造成的也好,**造成的也好,反正最終結果就是李自成攻進了京城,崇禎皇帝被迫自殺。他可不想當亡國之君,那麼要怎樣應對一波接一波永無休止的農民起義呢?

用銀兩賑災嗎?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崇正元年光是四川、陝西兩地大旱就發下去五百萬兩,就這還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饑民的問題。到後面河南、河北、四川、陝西四省都是連年大旱,一年一千萬兩都不夠!

國庫現在就剩下三千萬兩銀子了,每年的稅收壓根就不用去指望,官員的俸祿加上遼東的糧餉,每年還要往裡貼錢!所以用銀兩賑災肯定是行不通的,賑個三年大明就要破產了!

或許有人覺得直接去剿就得了,大明有的是軍隊。這個方法也是不現實的,大明是有軍隊,只要有錢,招兩百萬大軍都不是問題。但關鍵是沒錢啊,遼東三十萬大軍一年的軍費就是九百萬兩,四省剿賊需要多少軍隊呢?

每個省派個一兩萬屯衛那就是去送死,起義軍動不動就是幾十萬,雖然說他們都是農民,但屯衛基本上也是放下鋤頭的農民啊,只是裝備齊全一點罷了。所以要派屯衛去的話一個省最少要派十萬大軍,四十萬大軍一年軍費就是一千二百萬,那還不如直接用銀兩賑災呢。

當然還可以調邊軍精銳去剿,朱由檢那個時候調動的就是邊軍精銳,結果農民起義沒剿滅反而讓後金鐵騎衝進了大明腹地,兩面作戰,兩面都崩了!

賑災沒銀子,徵兵也沒銀子,怎麼辦呢?

朱慈炅也沒辦法,只能問計於人了,他直接在朝會上公佈了陝西的情況,讓所有官員全部動動腦筋寫份奏摺出來,他再在其中找找,看有好的解決方案沒。

這明朝的官員都是科舉出身,幹別的不行,寫奏摺那都是信手拈來,所以,第二天朱慈炅就收到了上千份奏摺!

這麼多奏摺一個人自然是看不過來的,孫承宗又不在,他只得將內閣其他三個宰輔和信王朱由檢都叫到御書房,大家一起找,看能找到點有用的奏摺不。

最後大家都找到了,可意見卻不統一。

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韓曠偏向於用銀兩賑災,他找的都是這方面的奏摺,這個方法朱慈炅自然是不同意的。開玩笑呢,一年兩年是可以,但後面十多年都是這樣,哪裡來的這麼多銀子。

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來道宗偏向於調兵去圍剿,這個同樣也不用考慮。

信王朱由檢就比較奇葩了,他就看中了一封奏摺,這是原兵部右侍郎楊鶴寫的,大概意思就是,“盜賊”之起,“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宜“招撫爲主、追剿爲輔”。

徐光啓更絕,一封奏摺都沒看上,因爲他自己也有主意呢:他的意思就是,全力生產燧發槍!爲什麼呢?因爲起義軍沒有盔甲也沒有騎兵啊,這射程兩百步的燧發槍在那幫農民面前就是無敵的,只要彈藥充足,一萬人幹掉十萬人都只是一兩刻鐘的事情!

朱慈炅這個鬱悶啊,徐光啓的建議是不錯,一個省派一萬火槍手就足夠了,幾十萬軍隊他養不起,幾萬軍隊還是養得起的,但主要問題是這種初代燧發槍他壓根就沒打算量產啊!

後面還有更先進的新型燧發槍呢,射程五百米,打騎兵就跟割麥子一樣。那像這射程三百米的燧發槍,要一百米內才能穿透盔甲,碰上後金騎兵也就能打出一兩波傷害,那能頂什麼用啊!

現在經徐光啓這麼一說,他倒是有點意動了。打騎兵不行,但是打起義軍那可是神器,再說了,後金最終還是要攻城的嗎,攻城那就只能用步兵了,這種燧發槍打攻城的步兵那也是很兇殘的,大不了到時候禁衛軍全部用新型燧發槍,這些老的就給邊軍守城用。

想到這裡,朱慈炅不再猶豫了,他當場宣佈,採用徐光啓的意見,全力生產燧發槍。當然,這生產燧發槍也是需要時間的,那楊鶴的建議就是拖時間,倒是蠻合適的,他也一併採納了。

最終商議的結果就是,任命楊鶴爲陝西巡撫,給他一百萬兩銀子,讓他去拖住陝西的義軍。同時命工部全力生產燧發槍,一年內最少要做出三萬把!

有句俗話叫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個方法貌似不錯,但一執行問題就來了。

楊鶴那裡倒是沒什麼問題,拿了銀子就屁顛屁顛的跑去陝西上任去了,並信誓旦旦的保證,絕對能把那幫農民給安撫住。

這問題出在工部,短時間內他們根本就造不出這麼多燧發槍!

爲什麼呢?新軍工廠馬上就要完工了,地方絕對夠大;生鐵、木炭、煤炭這些材料大明壓根就不缺。這既不缺場地又不缺材料爲什麼造不出這麼多燧發槍呢?

問題很簡單:缺人。

畢懋康計算了一下,一把燧發槍共有大小零件五十個左右,其中槍管、藥室、螺絲等都需要上機牀加工,這樣算下來要年產三萬把,就需要簡易車牀六十臺,簡易鑽牀二十臺。一臺機牀一天三班,一班兩個人,光機牀操作工就需要將近五百人。

另外翻砂鑄造也需要五百人,手工加工更是需要一千人左右,最後的組裝調試還需要一百人左右,這樣算下來,新軍工廠起碼要招兩千多人才能保證年產三萬把燧發槍。

有人要問了,大明還缺人嗎,光京城就上百萬人呢!

要是現代,自然是沒問題的,不要說上百萬人,一萬人裡面就能找出這兩千多人來。但這是明朝啊,明朝的人可沒幾個學過現代數學和物理的。你讓人去開機牀,去加工零件,總要看的懂圖紙才行吧,圖紙都看不懂怎麼加工?

所以,不要說幾千人了,就算是工部裡面,能看的懂燧發槍圖紙的都不到十個!

這個問題倒是難不倒朱慈炅,沒有合適的人才,可以自己培養啊。他早就想推廣西學了,這次正好是個機會,他乾脆令徐光啓在京城東南西北四面創辦四個學堂,每個學堂招收一千名學員,培訓幾個月基礎知識後擇優錄取,從其中挑出兩千來人,招到軍工廠再現場教學,這樣的話三個月左右人員就配齊了。

這個開學堂貌似也不是很難,地方是現成的,收拾閹黨那會兒,一衆貪官的豪宅大院不知道查封了多少,隨便拿幾個出來就夠用了;至於這個老師嘛,讓徐光啓和畢懋康他們辛苦一下先兼着就行了。

但是,推廣西學真的這麼容易嗎?這次朱慈炅好像又想錯了。

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章 閹黨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
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章 閹黨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二十四章 提拔第十三卷 第三十三章 佈局東南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卷 第九章 反賊四出西北危急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九卷 第二十四章 收東瀛獎勵真驚人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七卷 第三十九章 作弊式研究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五卷 第四十七章 太傅歸天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卷 第二十二章 阻賊寇赤膽忠心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七卷 第五十章 西伯大開發(上)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制》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五卷 第十七章 輿論引導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