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

小太監昂首挺胸,站在上首,緩緩的打開聖旨的卷軸,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寧賊起兵,社稷不安,幸有雍王大略。令爲江西總兵官,安慶府上下聽其節制,賜王命旗牌。有便宜行事,先斬後奏之權。緊守安慶不得有失。欽旨。”

“臣接旨。”朱厚煌下跪接旨。心中大喜。

立即有兩人從後面出來,手中託着根大旗,只是大旗卷着,看不清楚旗面上寫着什麼。朱厚煌伸手接過,陡然抖開。卻見面是一面黃旗。上面有臥虎紋。看上去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朱厚煌心中激動,這是王命旗牌。是明代的兵符。

在明初王命旗牌,控制很嚴格。只有十幾幅,但往後越發多了。權威有一些下降,但是一些潛規則還是存在的,比如說沒有王命旗牌。就沒有領兵的權力,最爲關鍵的就是,有了這一幅王命旗牌。朱厚煌可以名正言順的號令安慶府上下,即便是安慶知府,伍文定。也不能抗拒朱厚煌的命令。

朱厚煌說道:“李良欽。”

“臣在。”一直保持沉默的李良欽,忽然說道。

朱厚煌說道:“孤命你爲孤的掌旗官。旗在人在,旗亡人亡。”

李良欽非常激動,他一直在軍中,耳濡目染,也知道一些,這王命旗牌都有兵部的暗記,不得銷燬,即便是銷燬,也必須要兵部的來銷燬,上面還有工部的暗記,只有工部有權力造這種旗牌。

如果保管不當,或者遺失都是大罪,朱厚煌讓他來保管,是對他最大的信任。李良欽大聲說道:“臣領命,旗在人在,旗亡人亡。”隨即從朱厚煌的手中,接過大旗,牢牢的豎在地面之上。好像是銅澆鐵鑄一般。

朱厚煌看着遠處的安慶城說道:“走,孤要去安慶。”

朱厚煌帶起這他的親兵,不一會兒,就來到安慶城下,數百隻火把環繞着朱厚煌,將朱厚煌與他身後的王命旗牌照得耀眼之極。

幾個大嗓門的士卒,在城下高聲喊道:“安慶知府伍文定聽命,江西總兵官朱,帶援軍到了。快快開門迎接。”

如今寧王軍,就在安慶之西,三十里之外。伍文定心中緊張之極,根本睡不着覺,並且早已交代下去,凡是城門之處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要立即上報。故而,伍文定得到消息之後,不敢怠慢。急忙在城頭上觀望,他低頭一看,首先到的不是別的,就是那一面王命旗牌。

雖然有一點遠,但是作爲一個體制中人,這樣的東西是不可能看錯的。他見狀不由大喜過望,正要開門迎接,但是轉念一想,暗道:“寧王當初長袖善舞,得到王命旗牌的樣式,未必造不出來。我須小心謹慎。不過敵軍就在三十里外,如果將援軍放在外面,如果有什麼能閃失,誰還會來援救安慶啊?”

伍文定思量一會兒,說道:“打開城門,將他們放入甕城之中。”

甕城是城門之後建造的一座小城。常常用來埋伏兵馬,或者在城門被攻破之後,繼續堅守。

朱厚煌一行人進入甕城之中後。伍文定讓甕城四周的兵馬做好準備,他親自下去迎接。

他帶着幾十個親信,走向朱厚煌。來半路上。忽然他一個親信對伍文定,說道:“大人,其中有一個人我認識,是今日來叫門,讓我們營救傷員的一批人。”

只可惜發現的晚了一點。這個親信給伍文定的說的時候。朱厚煌這邊的人也聽見了。朱厚煌索性亮出身份,說道:“安慶知府伍文定接旨。”

小太監舉着一卷聖旨站了出來。

伍文定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跪下來接旨了。

一般來說,雖然電視劇之中的聖旨,十有八九是太監宣讀的,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只有中旨,纔是太監宣讀的。其他不同的聖旨,也會有不同的人來宣讀的,比如翰林院的翰林,錦衣衛的大漢將軍。等等。

所以,伍文定有些猶豫。最後他還是決定聽聽聖旨之中說些什麼。

小太監讀的就是正德給朱厚煌的聖旨。伍文定聽完之後,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之後,有些苦笑的看向朱厚煌,說道:“雍王殿下,下官可是久仰大名了。聽聞寧王使者在你處。卻不知道雍王與寧王殿下達成什麼協議,來這裡賺城。”

“大膽。”小太監厲聲說道:“雍王殿下受皇命而來,怎麼會來賺城的。”

伍文定對小太監厲聲說道:“這裡沒你說話的份。”

小太監激靈靈打了一個寒戰,不敢言語了。

朱厚煌說道:“孤如何做事,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如果你不從命,就不要怪我不客氣,請出王命旗牌,將爾先斬後奏了。”

理論上,王命旗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殺的,至少一個知府,並不是想殺,就能殺的。

不過,朱厚煌不是一般的人,他敢肯定,他殺了伍文定,也能在正德面前過關。但是他卻不能承擔殺了伍文定的後果。

蓋因歷史上,寫的很清楚了,寧王東征的終點就是安慶城,他最終在安慶城下,不得寸進,然後被王守仁,也就是王陽明掏了老巢,這才敗亡。

也就是如果沒有朱厚煌,伍文定也是能抗住寧王的進攻的。對於有能力的人,總是有耐心的。

“哼。”伍文定冷哼一聲,看着朱厚煌身後一根根已經在瞄準的火統。再看看自己身邊面無人色的士卒,就知道失算了。自己的一條小命,就在朱厚煌的手中捏着了。

“要殺,就殺,要讓人降賊,卻是萬萬不能的。”伍文定冷冷的說道。

朱厚煌說道:“好。伍知府,孤的話你不信,但是孤絕不是寧王的人,孤與陛下的關係,天下皆知,以孤與陛下之親厚,孤投奔寧王,有什麼好處是陛下不能給孤的。孤充其量是有嫌疑而已,但是如今孤在這裡殺了你,你一人身死事小,你想過你死後,誰能肩負起守住安慶的重任。孤知道你是一個好官,得安慶百姓信任,孤剛剛殺了你,想收服安慶民心難矣。如此一來,安慶難守。寧王必不長久,等將來官軍復來,安慶就要着受,兩次兵禍,都是因爲你一念之差。”

伍文定被他說的冷汗直流,但是他依然有些固執的堅持說道:“如果你是來賺城的我豈不是要當幫兇了?”

朱厚煌簡直拿伍文定沒有辦法,天下之間居然有這麼固執的人。也知道了,爲什麼寧王在安慶城下無功而返,無他這樣固執的人守城,你不要去想什麼巧妙的方法了,一五一十的攻城便是。

而且當年朱元璋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讓他得了一種瘋狂建城的病,很多大城都是洪武年間建的。都是堅固之極,這安慶城也是一樣。

只要能發揮出安慶城本身的功能,寧王就是拼死他的十萬大軍,也未必能攻下來。

朱厚煌一咬牙,上前幾步,抽出腰間的長劍,調轉過劍柄塞進了伍文定的手中,說道:“孤將孤的性命放在你手中,這樣你可以相信我了吧。”

伍文定一時間呆住了。剛剛朱厚煌拔出劍來的時候,伍文定還以爲朱厚煌要來殺他,誰知道是這樣。伍文定心中一陣感動,他將長劍奉還,說道:“臣安慶知府伍文定拜見雍王殿下。”

這是以下屬拜見上司的禮節。是在用實際行動說,我信你。

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
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一百章 傷寒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