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

有一種害你,是爲了你好而害你。

楊廷和此刻以積極的心態,決定一定要阻止正德生命之中要做的最後一件錯事。

楊慎卻皺起眉頭決定事情已經到了最壞的階段了,說道:“如果陛下執意如此?如之奈何啊?”

楊廷和的眼睛之中閃過一道精光。楊廷和說道:“如此,只好用非常手段了。”

正德病重的消息,雖然被楊廷和嚴密封鎖,但是該知道的人,還是知道了。不過朱厚煌想要在正德身邊陪正德走過最後一段路。但是卻不知道怎麼的,卻被丘聚給聚集了。讓他在豹房之外等候,原因是曹皇后衣不解帶的照顧正德,他有些不方便。而且正德大多時間都在昏迷之中。他在身邊等着,也讓人看上卻吃相太難看。

朱厚煌就在豹房之外等候。

一連數日,朱厚煌心中默默爲正德祈福,事到如今,朱厚煌能做的也只有這樣的,偶爾丘聚也讓朱厚煌去見一下正德,不過,大多數時間正德都處於昏迷之中。正德更加消瘦了,幾乎已經到了水米不近的地步了。

朱厚煌只能長嘆,如果讓他選,他寧可不要這個皇位。

恍恍惚惚,正德覺得自己恍恍惚惚,好在雲端行走,又好像在飛一樣,怎麼有力向下面踩,也踩不到地。

正德猛地驚醒了,卻見一個女子在身邊,輕輕的說道:“陛下,陛下。”

正德的眼睛慢慢聚光,看到他眼前的這個女子,不是別人,正是夏皇后。正德說道:“原來是你啊。”

正德掙扎了兩下想要起身。

夏皇后立即將數個枕頭疊在正德身下,將正德身下擡高,正德半坐着,說道:“鏡子,”

夏皇后有一些猶豫。正德又說了一遍道:“鏡子。”

夏皇后不敢違逆正德的意思,將一面鏡子呈上。一個面玻璃鏡,這還是朱厚煌敬獻的西洋物件。

正德拿起鏡子,昔日不覺得怎麼的鏡子,此刻卻有一種沉重之感,好像自己手中拿着的不是一面玻璃鏡,反而是一把刀,一把劍一樣。

即便是一柄刀劍,正德也能運用自如,但是此刻他卻有些力不從心,差一點就掉在被子上。

夏皇后一把握住正德拿鏡子的手,這纔拿穩。

正德用鏡子照向自己。

卻見一個皮膚枯黃,骨瘦如柴的人出縣在鏡子之中,正德好一陣子才確定鏡子裡面的那個人是自己。

他剛剛要說完,用肺部涌出一種不可明狀的感覺,他忍不住的距離咳嗽起來,手中的鏡子一鬆,落到被子上,順着被子落在地面之上,“啪”的一聲砸成了碎片。

夏皇后沒有功夫去看鏡子,立即拿來痰盂輕輕一拍正德的後背,好一陣子正德才止住了咳嗽。夏皇后想拿着痰盂,卻被正德一把抓住。

他輕輕一看,卻見痰盂之中,黃色的痰塊與殷紅的血絲相互交雜。正德手一鬆,重重的躺在牀上,將枕頭都壓了下去。

夏皇后說道:“陛下,怎麼了?”

正德說道:“朕平生御女無數,但卻沒有想到朕臨終之時在朕身邊的人卻是你。”

夏皇后身體一僵,隨即復原了,說道:“陛下會沒事的。不必胡思亂想。”

正德說道:“大丈夫死則死矣,朕怎麼會像凡夫俗子一般泣涕不捨?叫楊廷和,還有雍王弟來。還有內閣諸位一併過來,朕要擬遺詔。”

夏皇后有些遲疑說道:“是。”

不過一會兒功夫,楊廷和就過來了,他恭恭敬敬的跪在正德牀前,說道:“見過陛下。”

正德說道:“楊先生,朕恐怕時日不多,請爲朕擬遺詔吧,雍王弟就交付給先生了。”

楊廷和沉默了一會兒說道:“臣恐不能奉詔。”

正德說道:“楊先生非要如此嗎?”

楊廷和說道:“臣束髮讀書以來,所學就是忠義而已,雍王非可承社稷,請恕臣不敢奉詔。”

正德說道:“那麼楊先生不要怪朕了。丘聚。”

“奴婢在。”丘聚說道。

正德說道:“賜酒。”正德不等丘聚回答。正德就對楊廷和說道:“就請楊先生,在地下輔佐於朕。”

正德這個時候所賜的酒,定然不是普通的酒。正德要賜死楊廷和。

其實正德不想用這麼激烈的手段,決絕的處置楊廷和。

但是正德不得不如此。

唯有勝利者能夠寬容。正德如果身體好一些,不要多,再有二三個月的命,正德就能將楊廷和以及楊廷和的黨羽清理乾淨。

但是正德沒有這個時間。

正德病情雖然綿延,但是在祭天之後,就以及急轉直下,好像是黃河之水一去不復返。即便京師之中的太醫十分高明,但是不能挽回正德的性命,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

正德根本沒有想過,他會死,更沒有想到會死在區區一場落水之上。他一直等自己病好了再處置楊廷和,卻萬萬沒有想到他的病好不了了。

如果不處置楊廷和的話,將楊廷和留給雍王,他覺得會給雍王執政帶來極大的隱患,即便是對楊廷和感情再深,也不得不痛下決心了。

只是一件讓正德萬萬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就是丘聚居然沒有動。

正德說道:“丘聚。”

丘聚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說道:“奴婢斗膽請陛下留楊先生一命。”

“爲什麼?”正德眼睛微微眯起來說道。

“因爲楊先生忠良。”丘聚不敢擡頭瑟瑟發抖的說道。

正德說道:“忠良?”正德好像忽然有了力氣說道:“楊廷和你想隔絕內外,矯詔廢立嗎?”

楊廷和說道:“臣不敢,陛下要臣之命,臣不敢不死,但是臣有一言,臣爲陛下之師,教導失所,陛下登基以來,寵信宦官,打擊賢良,劉瑾爲亂,士大夫死則衆,陛下苛待天下,宗室爲亂,先有安化王,後有寧王,然陛下不知限制,任放任雍王擁兵自重,遺害天下。皆臣之過也,臣不能規勸陛下,自當死也,只是臣不忍大明天下所託非人,太祖成祖的基業斷送在雍王之手。臣請立興王爲嗣。”

正德氣的渾身發抖,用手指着楊廷和,說道:“丘聚,這就是你說的忠良之臣嗎?好一個忠良,好一個忠良,天下皆壞在此輩之手。”

楊廷和老淚橫流,說道:“陛下,不信臣,臣不敢自辨,然臣在九泉之下,自當向先帝交代。臣不敢惜此命,只是社稷未安,待新君繼位,天下無事,臣自當追隨陛下於地下,那是陛下要對臣千刀萬剮,臣亦當從命。”

正德說道:“朕就知道嗎?你們永遠效忠的是父皇?難道你們不知道父皇是怎麼死的,弘治十八年,達延汗入寇,兵鋒都到在北京城下,你所謂那些賢良在幹什麼?在幹什麼,覺得達延汗搶夠就回去了,從那之後,父皇就一病不起了。那所謂的賢良,朕沒有殺了他們,已經是給父皇面子了。朕信你們這些賢良,能爲父皇報仇嗎?能爲父皇報仇嗎?”

正德太過激動了,猛烈的咳嗽起來,但是一邊咳嗽,正德的眼睛一直盯着楊廷和,楊廷和深深的將頭埋在地面上,不敢擡頭。

夏皇后在正德身邊服侍正德,但是正德恍然未覺,好像不知道自己身邊有這個人一樣,此刻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煌弟危險了。

正德沒有將東雍當成禍患,因爲在正德看來傳位於雍王,自然將一切都解決了。但是楊廷和不這樣想。

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十章 長史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
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七十一章 勝負手六第十章 長史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