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

朱厚煌沒有看到下面的情況,只是看這個樣子,就知道他們得不了好,對伍文定說道:“走吧。”

伍文定雖然現在已經確信了朱厚煌並沒有與寧王勾結,但是對朱厚煌也沒有多信任了,此刻見朱厚煌要走,冷笑道:“雍王殿下如果是怕了,自可離去,寧王一日不退兵,下官就一日駐守在這城牆之上。”

朱厚煌說道:“伍知府,今日寧王軍的攻勢不過是試探而已。只看他們工程器械不全,進攻前後脫節,幾乎上沒有任何配合的地方。再看安慶民壯都各安其位,所有防禦措施都已經想到了,就知道今日,寧王軍註定無功而返。你身爲安慶知府,這裡的事務就交給手下,就可以了。你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必須整合整個安慶的人力物力,否則日子一長,安慶堅守會堅守不下去的。”

朱厚煌正色說道:“你的任務不在臨陣指揮之上,而是在統合整個安慶城之中所有糧食,物資之上。這裡讓你手下來就行了。”

“這個嗎?”伍文定有些猶豫,一來他不知道朱厚煌說得對不對。畢竟這是伍文定的初陣,根本沒有經驗可言。二來伍文定身邊也沒有一個讓他覺得值得託付的人。伍文定自己對自己都不放心,怎麼會對別人放心?而且伍文定不過一個小小的知府而已,身邊怎麼會有精通守城的人啊。

朱厚煌看着伍文定的表情,就知道他手下沒有這樣的人,說道:“戚將軍,城上就交給你了。”戚景通說道:“臣遵命。”

朱厚煌好像解釋一樣對伍文定說道:“戚將軍是軍中老人,祖上是太祖平定天下的功臣,世襲指揮出身,在平定劉六劉七的時候,立下過戰功,守城經驗之豐富,還在孤之上。”

伍文定說道:“那麼拜託戚將軍了。”

聽了戚景通的履歷,伍文定對戚景通的信心要比朱厚煌還要強,因爲戚景通的履歷,太符合明代對於名將的標準了。

對於明代的名將,第一要有出身,因爲好像在明代,行軍打仗是一門專門的學問,除卻一些文官將領之外,大多都是出身軍將世家,才被看中,戚景通這樣要出身有出身,要經驗有經驗,要戰功有戰功的將領,太符合伍文定的口味了。

只是伍文定還是有些放心不下,不想下去。

朱厚煌低聲在伍文定身邊說道:“伍大人,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表現的越從容越好,城牆上所有人都在看着你的。”

伍文定眼睛一轉,瞬間恢復原位。冷笑一聲,說道:“這些毛賊不過如此,這樣就想攻破安慶城嗎?老夫在城樓之中小睡一會兒,等諸位破敵。”

伍文定與朱厚煌聯袂走進城樓之中。

城樓之中也不是多安靜的。一個個士卒都蹲在在城樓上開好的射擊口上,向下面射箭。崩崩的箭弦之聲,在城樓之中來回不住的迴盪。

等兩個進入城樓之中一個單獨的房間之中的時候,伍文定胸有成竹的樣子瞬間蕩然不存了。一副忐忑不安的樣子,來回踱步,不聽的嘆氣,看樣子恨不得衝出去。

朱厚煌說道:“伍大人也是讀書人,怎麼這麼沉不住氣啊?孤已經說過今日不過試探,此戰必勝,真正難熬的在後面。”

伍文定也許是被‘也是讀書人’給氣住了,他猛地坐了下來,深吸兩口氣,雙目微微張合,不過一會兒,整個人身上都瀰漫出一股靜的感覺。

“殿下,不知道有何指教?”伍文定淡淡的說,這一刻,好像是安慶的成敗都不被他放在心上了。

“古代的讀書人就這個厲害?”朱厚煌心中暗道。

臨大事有靜氣,不是任何一個人就能做到的。

朱厚煌說道:“有孤二千精銳在手,再加上安慶城堅固的城牆,守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爲了以放萬一,孤希望你能將舉城百姓都動員起來。”

伍文定嘆息一聲,說道:“事到臨頭也只有如此了。殿下想要下官做什麼,直管說吧。”

伍文定自然知道他的措施會給安慶百姓帶來極大的傷害,但是事急從權。

朱厚煌說道:“在全城百姓分組,以老弱爲一隊,青壯爲一隊,健婦爲一隊。讓青壯上城戰守,健婦往城上運輸武器,並將傷員擡下來,老弱則負責做飯,照顧傷員。並且將全城的糧食都控制起來,定食定量。”

伍文定忽然眼睛一凝,說道:“這是秦政,”他隨即吟哦道:“守城之道,盛力也。故曰客,治簿檄,三軍之多,分以客之候車之數。三軍:壯男爲一軍,壯女爲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爲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爲險阻及耕格阱;發樑撤屋,給從從之,不洽而赺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而慎使三軍無相過。壯男過壯女之軍,則男貴女,而奸民有從謀,而國亡;喜與,其恐有蚤聞,勇民不戰。壯男壯女過老弱之軍,則老使壯悲,弱使強憐;悲憐在心則使勇民更慮,而怯民不戰。故曰:慎使三軍無相過。此盛力之道。 ”

朱厚煌一陣無語,這個時候說這個辦法是從那一本書裡面出來,又意思嗎?朱厚煌說道:“不管是誰的辦法,只要有用就行了,總之,城內百姓交給你來統合,讓民壯一天一換,讓他們有時間休息。保證精力,守城之事,交給孤,城內之事,就託付給你了。”

“是。”伍文定咬着牙說道:“就算是這裡成了睢陽,也一定能守住。”

朱厚煌一眼瞪向伍文定,睢陽這個比方相當不吉利。

張巡守睢陽,弄到吃人肉的地步,實在太慘了。

朱厚煌說道:“伍大人這話怎麼說的,現在皇上領大軍就在運河之上,我們只需守個十餘日,就能等道援軍,到那個時候,自然是大功一件。”

就在朱厚煌與伍文定分配彼此的職責的時候,城外,劉養正也在給寧王分析道:“殿下,今日一戰,看安慶城守得相當有章法,弓弩滾木之類,預備的相當不少,守城的將領定然是雍王部將,中規中矩的,找不到什麼空子鑽,而且右軍又不是中軍,沒有韌性,這一戰顯然敗了。”

寧王問劉養正說道:“劉先生可有辦法破城?”

劉養正沉吟一會兒,說道:“以臣之見,繞過安慶沿長江順流之下,直撲南京。將南京一舉拿下,殿下正可祭祀孝陵登基稱帝,與正德畫江而治,並不需要在安慶城下流連。”

劉養正常常自比諸葛亮,他到底能不能比擬諸葛亮,這個誰也不知道,不過劉養正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明顯看出了現在破局的關鍵,並不在安慶,而是在南京。

只要拿下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南京,寧王就有了號令天下的資格。比在安慶城下流連不去要強過不知道多少倍。

只是很多時候,正確的意見,不一定能被採用。

寧王聽了劉養正的話,心中一動,默默的沉思起來,最後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好像整個人放鬆了一些一樣。

寧王說道:“劉先生還是告訴孤有沒有辦法,讓孤快些破城?”

劉養正心中暗歎一聲。

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九章 打虎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章 傷寒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
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九章 打虎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四百章 善後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一百章 傷寒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一百二十二章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