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

沈希儀看着手中的書信,將他死死的團在一起,捏成一個紙團。

他手中的紙,是莫登庸送過來的書信。

莫登庸想讓沈希儀立即回去,回到升龍,在升龍西南方向立寨,與升龍城互爲犄角。相互支援。共同支撐升龍城的局面。

但是沈希儀卻不這樣想。

他心中暗道:“雍王的水師果然名不虛傳,不過,數日功夫,就打通了紅河。浮橋即便能守上一日兩日,也無法繼續維持。紅河將升龍城獨立分割在南岸,那是早晚的事情了。我也要爲自己打算了。”

沈希儀現在的位置非常尷尬。

沈希儀本來想騷擾東雍的後方。但是剛剛來到這裡,就遇見了岑猛大敗。岑猛是他帶來的所謂狼兵之中,最爲強大的土司。

並不是岑猛是沈希儀徵召最強大的土司。而是岑猛是沈希儀徵召的重點。

而岑猛一敗,給了沈希儀麾下狼兵很大的震動。

畢竟對於這些土司來說,雖然麾下的狼兵的小命並不值錢。但是卻是他們自己的本錢,他們來到這來,是來發財,對損失都是非常謹慎。

如果沈希儀手中的實力壓過了所有狼兵,沈希儀自然能好好的控制住狼兵的進退。但是沈希儀手中五千士卒。想要控制狼兵,難度就很大,必須與麾下所有土司好好溝通一番纔可以的,才能決定。

而現在,即便沈希儀想要留在此處。麾下的土司都不會肯的。

正如前文所言,這些土司來安南,是來發財,是來找好處的。想要讓他們爲安南負有責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沈希儀也沒有想過對安南忠心耿耿。

沈希儀暗道:“如果莫軍困在升龍城之中,我不是有自動行動的能力嗎?”

至於怎麼自動行動,沈希儀來安南之前,不就已經想好了嗎?

沈希儀是絕對不會去升龍的。

沈希儀立即召集所有土司,將最新的情況告訴他們,然後說道:“諸位,我決定西行,繞道渡河北上。”

岑,韋,黃,等土司首領,對視一眼,他們都沒有想爲安南莫氏拼命的意圖,說道:“謹遵大人之令。”

“是嗎?”莫登庸很快就得到消息了。

安南畢竟是莫氏的地盤,莫氏的實力雖然大損,但是在情報能力卻還是很厲害,沈希儀軍中有一點動靜,他就能立即掌控之中。

莫登庸心中暗道:“數萬狼兵掉頭而去,卻不知道莫正中能不能駕馭的了。”

狼兵的不可靠,莫登庸一開始知道了。

如果莫登庸處於優勢,狼兵還能爲之所用,但是一旦莫氏一旦陷入劣勢之中,這些狼兵棄之而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不過,他也沒有時間多想這個了。

“報,殿下,東雍水師再次逆流而上。”

莫登庸長嘆一聲,說道:“讓浮橋的守軍撤回來吧。”

“殿下,這----”

莫登庸說道:“撤回來吧。”

莫登庸佈置在浮橋之上,有萬餘精銳。莫登庸現在手中民夫很多,他已經將整個升龍府所有成年男丁都徵召爲兵,但是真正能與雍軍惡戰的精銳,還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莫登庸捨不得損失一點精銳了。

知道浮橋守不住了。莫登庸先把精銳士卒給撤了。

劉老刀再次出兵。

東雍水師自撲浮橋所在。

一路上熔斷了數根攔江鐵索。直撲浮橋。

浮橋上列無數人,弓矢如雨,還有兩岸營寨上面,有投石機,時不時的投出一塊一塊大石頭。砸入河面之上。激起無數水花。

但是這樣的防守,在劉老刀看來,好像是架子貨。根本沒有什麼效果,奪奪奪的弓矢釘在船舷上的聲息,還有大石頭砸在船上的聲音。

這樣的攻擊對東雍大船根本無用。

“放火。”

一個個裝滿火油的罐子,被轉船遠遠的拋出去,重重的砸在浮橋之上。猛地破裂開來。隨即無數火箭射了出來。

一道火苗在浮橋之上點燃,隨即蔓延開來。不過片刻功夫,就燒成一團了。好像是一道長長的火龍一樣,將紅河兩岸連接起來。

浮橋本來就是船隻與木板結合在一起,都是乾燥的木頭,一沾上火,就一發不可收拾。

這火勢在下游也能看見。

朱厚煌大喜說道:“好。”

朱厚煌下令道:“命令占城營,與水師攻克,浮橋上下的營寨,逼近升龍北門立營。

“是。”

一名侍衛起身去傳令了。

朱厚煌繼續說道:“命令吳明帶領所部,並新軍一部,逼近升龍南門立營,要注意狼兵所部還在升龍城南。”

吳明說道:“臣遵命。”

朱厚煌說道:“王師傳言,狼兵有退兵的意圖,或許不久之後,王師就會支援你,所以要小心謹慎。”

吳明說道:“臣知道。”

朱厚煌說道:“孤與俞大猷坐鎮升龍東門外,並且等火炮來,就主攻東門。”

朱厚煌是老一套,圍三缺一。

果然浮橋是關鍵所在,只要浮橋一失守,升龍與北岸完全隔斷,升龍就變成一座孤城。

如果可以莫登庸一定會在紅河之上與東雍決戰。

但是水師的建設是需要週期的,並不是今天種下一塊龍骨,明天就會長出一條船,而且即便是有船,水手需要好好培養。

莫登庸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資源,也沒有人手。根本不可能在紅河之上建立起強大的水軍,只能放棄。

這一放棄,就全面陷入被動之中。

在升龍北城上,莫登庸看着遠處的火龍,長長一嘆,說道:“準備守城吧。”

浮橋燒了整整半日,第二日只剩下殘留的幾道固定船隻的鐵索,第二日劉老刀再次過來,熔斷所有鐵索。

並且開始在江面橫列,攻擊紅河南岸的營寨。

雖然這些營寨,在莫登庸的估計之中,都是要放棄的地方。但是他也不可能輕輕鬆鬆的將這地方讓給對手。

他也留了一隊民夫,少量軍官堅守。不過,這裡水勢平緩,本來就是升龍城北一處重要的渡口,戰船可以靠的很近。讓佛郎機炮都能夠着營寨,數艘大船橫壓江岸,數十門火炮轟擊下來。將營寨轟出好幾個缺口。

守護營寨的民夫,在這樣的火炮轟擊之下,根本無法堅持。幾乎要一涌而散。好在莫登庸留下來骨幹還能維持。

等他們再次整理好秩序的時候。

占城營已經衝上岸。

占城兵大多矮小黑瘦。而且占城國的士卒,戰鬥力本來不強。但是這些占城兵在朱厚煌的麾下,早已歷練出來。每一次戰功,朱厚煌都有所賞賜。

朱厚煌的賞賜對東雍兵來說,也算得上豐厚了,對什麼也沒有的占城兵來說,更是這豐厚的無以加復了。

畢竟這些占城兵在他國內,不過是一些奴隸之而已,連自己的財產都沒有,哪裡得到過這些。

所以他們的戰鬥熱情,還在東雍兵之上。

大隊大隊的占城兵衝進營寨之中,營寨就陷入了短兵相接之中。

“殺啊。”

東雍水師戰場的火炮也停止了,只剩下營寨之中喊殺之聲。

占城營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在守營的莫軍之上。廝殺竟日,整個大寨的喊殺之聲慢慢的陷入低潮之中。

忽然一處火焰點燃了,隨即大片大片火焰好像從地下猛地冒了出來一樣。

是莫軍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之下,放火燒營。

占城軍立即開始撤退到岸邊,但是營中有太多的引火之物,占城軍衝的太快。即便是撤退也有一些來不及了。

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章 練兵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章 餘波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一百章 傷寒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十五章 見託梅
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章 練兵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六百九十二章 夜襲完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章 餘波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一百章 傷寒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鍋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十五章 見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