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

名爲海禁,其實是針對東雍的。

不管楊廷和怎麼英明,他也是傳統的文人思維,他看到了海禁對江南百姓其實並不是多友好的,但他更看到一點,就是海禁對東雍的限制。

即便是楊廷和力勸嘉靖不對東雍用兵。但是限制東雍的事情,楊廷和還是毫不猶豫的做了。

畢竟,他是四川人,而不是江南人。

“楊先生,朝鮮人送來的軍報,先生可曾看過。”嘉靖說道。

楊廷和說道:“臣看過。”

嘉靖說道:“東雍如此強盛,朕幾近不能安枕。還請先生教我。”

嘉靖連朕都不用了,而用我。

楊廷和說道:“武宗亂政,國家百廢待興。實在經不起兵戈了,而東雍雖盛,卻是因爲海貿而起,如今殿下斷絕海貿,已經斷絕了東雍根源,今後東雍只會一日弱過一日,陛下,又何必急在一時啊?”

嘉靖說道:“可東南沿海如果虛弱,區區賊寇都如入無人之境,將來如果雍王起了不軌之心,恐怕江南非朝廷所用,先生身爲首輔,就將國家安危寄託在雍王一人之心,先生信得過雍王,朕可信不過。”

楊廷和說道:“臣不敢,整頓江南軍備,也是迫在眉睫之事,姚鏌邊臣老將,可將這一件事情,交給他來做。只是,東南水師糜爛已久,還請陛下慎重,不要操之過急。引發不測之禍。”

楊廷和所說的話,是實話。

他不知道東雍的威脅,當然知道,但是他覺得東雍是小事而已,東雍軍隊再厲害能抵擋過邊軍。

而且朝廷只要站在大義之上,得天下之心,有整個天下的人力物力,還害怕區區東雍嗎?所以天下之重,在於安天下之心,讓天下歸心。

所以楊廷和處理天下事務的順序,是理清內部事務,再處理東雍事務,內重於外。

而即便是堤防東雍,也應該懷柔,拉攏雍王,不讓雍王起反心,雍王不是給正德說過,他不是想做南海都護嗎?給他,整頓江南兵力,需要慢慢來,循序漸進,不能急躁,讓雍王起了不安之心,到時候天下本無事,也就生出事情來。

但是嘉靖與楊廷和完全不是一個思路。

嘉靖看來,楊廷和根本就是想養賊自重。他對楊廷和越來越厭惡,越來越擔心,楊廷和與雍王合流可能。

一想到這種可能,嘉靖殺楊廷和的心思,越發濃烈。

嘉靖一副好像信任楊廷和的樣子,說道:“既然楊先生,有安排,朕就聽楊先生的。”

楊廷和並不是沒有感到嘉靖的對他的心思,楊廷和已經做好了辭官的準備。但是要一個契機。

他畢竟是大明首輔,並不是一個普通官員,大明首輔的辭職是一個政治事件,並不是說辭職就能辭職的。

再者楊廷和心中未必沒有戀棧之意。所以這事情就拖下來了。

楊廷和立即安排獎賞將士,張經與姚鏌各有封賞不提,張經幾個月之內連升數級,成爲了浙江布政使。

不過楊廷和隨即下達嚴厲的命令,再次重申海禁之令。還要他重新整頓海防,建造軍艦。

姚鏌帶過兵打過仗,執行力足夠強大,本來因爲倭寇已經被擾亂的海防,再次被嚴密的封鎖起來。

一時間走私的東南世家,開始秘密串聯。準備發力將姚鏌弄走。換一個識事務的人來,不過,姚鏌剛剛得到了東南大勝,一時半會兒,還找不到理由。

對於重建水師,姚鏌卻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

畢竟姚鏌在大西北待過,在西南待過,對於大草原上的騎兵,他有經驗,對於山溝裡面的土司,他也有經驗,但是如何對付那些大海上的敵人,如何對付水師,他卻沒有經驗。

不過沒有經驗並不是不用做事了。

徐海就得了造化,在海戰將領缺乏的情況之下,他這個前海盜被重視,成爲重點提拔的對象,一時間連升了好幾級,成爲這個浙江水師的統領。

徐海也沒有辜負姚鏌的信任,不過提上來水師建造計劃,讓姚鏌看得牙疼。

無他,太費錢了。

徐海也沒有獅子大張口。只是按照東雍的規格來的,當然徐海也不是完全瞭解東雍的規格,最少現在東雍剛剛服役的東雍型戰艦,他就不知道。

他提供的方案,就是大福船加上大炮。

即便是這樣就讓姚鏌牙疼。

首先是木料,經過朱厚煌幾年的採購,各大官方造場廠,當年留下的大料即便是沒有用光,也差不多了。

現在少數木料之後,造船的木頭都需要砍伐。但浙江福建,有大木料,好木料嗎?即便是有也在深山老林之中,想要砍樹,估計要先修路。

一修路,這銀子都花的海里去了。

而且剛剛弄來的木料還不能用,必須陰乾才行。

木料方面的困難就這麼大,不過也算了,反正大明地大物博,這裡找不到,姚鏌準備去別的地方找,比如說遼東大木。

反正能解決。

但是銅炮,姚鏌實在解決不了。

在中國古代,銅不是銅,是錢。

姚鏌哪裡有那麼多錢啊?浙江是賦稅重地,肥的流油,但也容不得這樣的壓榨啊。銅炮方案立即被否決了。

那只有鐵炮了。

但是鐵炮也有問題,鐵炮的問題不僅僅是質量問題,還有良心問題。

朱厚煌非常清楚的記得,他微微區區三百杆遂發槍逼死了好幾家工匠,甚至有的閤家自殺。爲什麼自殺?

因爲朱厚煌要的合格品殺了他們,也做不到。

中國的鐵礦品質不好,幾乎是衆所周知的事情了,用鐵鑄炮,在大明匠戶體制之下,根本不可能製造出合格品。

除非另起爐竈,否則根本造不出合格品。

但是火炮又不是別的東西,這東西太過敏感了,朝廷大員不用朝廷的工坊造炮,反而另起爐竈,自己鑄炮,他想幹什麼?

反正朝廷納西言官,是不會體量火器的質量問題。他們又用不到。

無奈之下,徐海給姚鏌出了一個注意,就是去東雍買炮。

這個荒謬的注意,居然被姚鏌通過,也不知道姚鏌是真的想從東雍賣炮來補充浙江水師,還是想要試探一下東雍制炮水平。

反正朱厚煌一回到了東雍,就面對這一件事情。

朱厚煌很是頭疼。

對於火炮到底外賣不外賣,朱厚煌一時間也理不清了。

剛剛開始朱厚煌對火炮外賣沒有多在意,但是多次被自己賣出的火炮轟到自己的身上,朱厚煌不得不對自己問題進行思考了。

姚鏌想賣火炮之事,就這個問題,重新起了起來。

朱厚煌不得已,將少府,軍方,長史府的人都叫過來,就這個問題進行商談。

“火炮乃國之利器,絕對不可外賣。”戚景通第一個發言,說道:“我東雍士卒死在東雍少府所制的大炮之下,是莫大的恥辱。殿下在日本已經遇見過這樣的事情了,難道不該引以爲戒嗎?之前是財政困難,是不得已,也就算了,但是今後,絕對不能再賣了。”

軍方的人,對於火炮就一個態度,就是多多益善,所以對東雍所造的火炮,居然不給軍中,反而發賣出去,從來都反對的。

只是這事情,是朱厚煌做出的決定,他們不敢輕易推翻。此刻朱厚煌就這個問題詢問,立即說明了自己的態度。

當然了有反對的,就有支持的。反對就強烈的就是軍方,但是最支持的莫過於少府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
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