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

劉伯臣是一眼也不想看見他了。他送走了何文淵之後。立即開始善後了。溫州的事情夠他善後好一陣子了。

快船的速度很快,不過數日功夫,何文淵就到了朱厚煌這邊。

朱厚煌整理衣冠,迎出何文淵說道:“孤恨不得見何公,何公何來之遲?”

朱厚煌之前,根本沒有聽過何文淵這個名字,不過,聽說何文淵投降之後,才從小繡衣衛哪裡那看來何文淵的資料,突擊看了看而已。

何文淵不敢再怎麼說,也是一個進士。

作爲第一個投降朱厚煌的進士,朱厚煌不管何文淵品行如何,都會使勁的拉攏,不爲別的,就是爲了減輕文官的敵對與抵抗。

“臣不能早迎殿下,早正正統,實在是罪該萬死。”何文淵也從當日的失態之中清醒過來了。

也不知道他後悔,不後悔當初骨頭太軟,還是習慣了骨頭太軟。

早已扭轉心態,好像不是被俘虜的,而是來投奔朱厚煌的。

朱厚煌與何文淵把臂入營,說道:“當今局面,何先生有什麼可以教我的?”

朱厚煌很快就明白,不是任何人都能諮詢天下大事的,比如何文淵。

何文淵的講的都是老掉牙的東西,什麼勤修德政,厲兵秣馬之類,正確的廢話。朱厚煌立即知道何文淵固然不是廢物,但也不是什麼天下大才。

朱厚煌說道:“如今福寧不下,何大人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何文淵心中大定,福寧城中的仇華,我還是能對付的,誰叫他來的太遲了。

“臣自當爲殿下效力,只是臣有一事,不得不言。”何文淵說道

“請講。”朱厚煌說道。

“臣在家在廣昌,還請殿下派出人手,將家人帶過來了。”何文淵說道。他這樣說,既是想取得朱厚煌的信任,也是想免去家人之難。

畢竟大明朝廷對投降叛賊的地方官,從來是不手軟的。

朱厚煌說道:“好說。舅舅。”

“臣在。”吳鳳儀說道。

“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朱厚煌說道。

吳鳳儀微微一笑說道:“殿下,請放心,半月之內,何大人的家人就能到福州。”

江西廣昌,其實與福建相鄰,只要翻過武夷山就可以了。

繡衣衛雖然在哪裡沒有暗樁,但是距離進,可以從福建抽調人手,方便的很。

朱厚煌說道:“何大人此來,孤本以福州知府之位,虛位以待,只是福寧府棘手之極,不過何大人能幫孤拿下此城,福建布政使之位,就是何大人的了。”

“臣謝主隆恩。”何文淵立即下拜謝恩。

朱厚煌攙扶起來何文淵,好一副君臣相得的局面啊。

朱厚煌對大明的統治,只能因循舊制,不是想不想改變,而是想一邊打仗一邊變法,朱厚煌夾帶裡面的人才根本不夠。只能大量的任命降臣,根本做不到將雍軍的制度複製到大明。

朱厚煌與何文淵的戲演完之後,朱厚煌長出一口氣,說道:“朝廷任用此輩,如何不敗?”

“那殿下,爲什麼還用這些人?”俞大猷忽然問道。

“哈哈哈。”朱厚煌長笑一陣,說道:“這個問題,問的好。”

雖然他還在起兵靖難之中,但是他已經感受到一點,那就是打進北京之後,纔是對他最大考驗的開始。

他一定要變法。

當然這些都不用給俞大猷說,他問俞大猷道:“都準備好嗎?”

俞大猷說道:“從水師卸下來,五十門銅炮,都已經安置到位了,而且用來放崩的地道,還需要一點時間,臣覺得放崩的這個方法,似乎不適用於南方的城池。”

俞大猷絕對是經驗之談。

因爲升龍城就是前車之鑑,而今日放崩福寧城,也是困難重重,最大的困難,就是地下水,好像一不小心就要挖出地下水。不過,福寧雖然在海邊,不像升龍府那邊江湖環繞,還有挖掘地道的餘地的,不過施工困難一點而已。

朱厚煌說道:“好繼續做,不能將攻破福寧府的希望都放在一個文人身上,如何劉伯臣已經攻下福州,孤不可能頓兵此處不走,所以一定要快。”

最少在前期,時間是雍軍的優勢。

“是。”俞大猷說道。

朱厚煌與俞大猷這邊商議如果強攻福寧城的時候。

何文淵也開始行動了。

何文淵見了朱厚煌纔算是安下心。

他知道,他投降雍王的行爲,絕對不見容於朝廷,如果落在朝廷手中,簡直會生不如死。所以他一定要拼命賣力讓雍王獲勝才行。

即便不能讓雍王獲勝,也要得到雍王的信任,在雍王撤退的時候,能將自己帶上,去南洋小島上,最少能活下去。

爲了活命,何文淵什麼都不要了。

何文淵立即開始寫信,刷拉拉的寫了幾十封書信,找來一些書吏,讓他抄寫,然後何文淵都一一簽名。

何文淵如此自信,就是因爲他在軍中埋了後手。

無他,這士卒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從溫州招兵的,而且當時說的要在溫州駐紮一部分的,何文淵對軍隊不敢興趣,但是他對權力感興趣,他不希望在溫州地面上,有不受他影響的存在。所以何文淵對軍中也安插了人手。

因爲大明的特殊情況,文官的權力高高在上,遠遠超出這些武官的權力,讓何文淵一插手,立即有很多人向何文淵靠攏。

因爲很多武將的經驗,就是單純的武將不向文官靠攏,根本沒有建功立業的可能。

而且仇華在軍中的根基太過淺薄了。

他調過了不過數十人,到現在還不到兩個月而已。

他即便是再有能力,他的觸角也不能深入軍中每一處。何文淵寫的書信,只要射進城中,仇華就會面臨一個難題。

他處置不處置?

不處置如果是真的怎麼辦?而且信中幾乎是真的。何文淵只不過是有些誇大而已。

處置的話,恐怕會激起兵變,如果不處置的話,這些真的投地敵怎麼辦?

而且換位思考的話,這些何文淵的暗子,知道自己被仇華知道了,會怎麼辦,他們會不火坐以待斃?

總之,雙方几乎上無法避免一場內亂了。

“最毒婦人心?還是最毒刀筆吏?”朱厚煌冷笑一聲。

何文淵進入營地之中,一舉一動,都在朱厚煌的監控之下,那邊有動靜,這邊很快就知道了。

朱厚煌立即派人將這些書信全部射進了城中,並命令所有的軍隊厲兵秣馬,等待城中的內亂。

福寧城之中本來還雙平靜的局勢立即變得微妙起來。

仇華臉色鐵青之極,他桌面之上,擺着十幾封書信,他麾下的每一個重要部下都有了,而且不用擔心僞造。因爲何文淵已經繞着城牆,向城中喊話好幾次了。

很多人不認識何文淵,但是認識他的人更多。這樣溫州失陷的局面已經不容質疑了。

城中暗潮涌動,很多溫州人有意無意的抱團,而福寧本地人也變得很有存在感,至於家中溫州以北的士卒,都向仇華靠攏了。

仇華一咬牙,當即立即,將他的家丁還有家在杭州一帶的將領,召集起來,說道:“如今福寧已經不能守了,故而我要突圍。你們誰願意跟隨?如果不願意跟隨,我們好歹是胞澤一場,我也不會怪你們,只要你們穩住福寧城中局面,等我走了再投降,就算是對得起我了,怎麼有人願意留下嗎?”

還真沒有人願意留下來,畢竟他們的家人都在朝廷控制之下,纔不願意投奔雍王。

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十四章 地圖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
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升龍會戰七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章 侍衛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十四章 地圖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