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

八月分的東雍炎熱無比。但是比這更火熱的卻是百姓的心。

從朱厚煌三月來到東雍以來。一直是投入,但是從今天起,卻開始了第一次收穫。

東雍所開闢的田地,並不是一次開闢出來的。而所有人一起動手,陸陸續續的開闢出來的,當然收穫的時間也不大一樣。現在開始收穫的糧食,是第一批開闢的田地的糧食。

剛剛從荒地開闢出來的生地,產量並不高。而且朱厚煌的意思前兩年免稅。這一次收穫,朱厚煌根本從中得不到一點好處。但是朱厚煌依舊很高興,心中暗道:“只有這一季收成。就算是在這荒島之上紮下根來,有了收成,這些百姓,就算趕他們走,也不會走了。”

開擴東雍的第一步,算是堅定的邁了出去了。朱厚煌懸着的心也算是落下來了。

同樣落下來的,並不只是朱厚煌自己的心,今日收割的不過幾百畝田地,四五戶人家的地而已,但是無數百姓人山人海的,將這個圍成一團,他們都在看,好像是一個熱烈的儀式一樣。歡喜鼓舞。

朱厚煌與吳行之走在一起,朱厚煌問道:“唐先生的病情如何?“

吳行之苦笑道:“薛神醫說還需要靜養。”

朱厚煌長嘆一口起,有一些無可奈何。

這一段時間之內發生了很多事情。唐寅病倒之中,朱厚煌不得不全面接管庶務。而且瘟疫的傳聞傳了出起,整個東南沿海都對東雍諱莫如深。連交通都有一些困難,更何況移民什麼了。移民中斷,商業停頓,縱然朱厚煌手裡有不少的銀錢,也是無用之物。

朱厚煌只好鎮之以靜。不做其他事情,專心致志的修起了大員城池。

朱厚煌說道:“本王想收割過後,正式出兵。家裡的一攤事情,你能不能支撐起來啊?”

朱厚煌的想法已經與吳行之,唐寅等人已經商談過好多次了,面對人口不足的缺口,既然一時半會,不能從陸上弄出來,就只好從其他地方弄了。

東雍島上並不是沒有人,至少散居着數萬人,分成大大小小的部落,朱厚煌這一段時間也就將周圍的情況,探查的差不多了。東雍島上最大的土著勢力,就是在朱厚煌北邊的大肚王國,整個王國有好幾十個村落,壯丁也有數萬人。土人人人善戰,可以說隨時都能準備數萬大軍。故而朱厚煌一時半會,沒有能力打他們的注意。不過臺南這一帶,卻是土人與福建移民雜居的情況比較多。有很多大明遺民。朱厚煌就盯上了他們,如果能將這些人定收復,聚攏在一起,最少有一個縣的人口。

朱厚煌豈能不窺視。在這朱厚煌也需要爲身邊的人着想。

所謂千里爲官只爲財,話雖然有一點點偏頗的地方,但是不失爲真理。朱厚煌從來沒有想過,他身邊的人會像共產黨員一樣奉獻。朱厚煌爲各級官佐都準備了田地,但是這些田畝不僅僅是賞功,還是讓這些人在東雍上安定下來。從此與東雍的利益緊密相連。與朱厚煌自己的利益聯繫在一起。

但是唐寅卻沒有認領,讓朱厚煌計劃落空,朱厚煌自己都缺人的時候,絕對不允許,這些官員以漢民爲奴,從中國自古以來的經驗來看,每一個自耕農都是君王的財富。朱厚煌自然是一個也不想讓,這就促使他攻擊野人的行動。

上一次俘獲的那些野人,就是現在建城的主要勞動力,爲朱厚煌完成了不知道多少艱苦的工作。這些也是朱厚煌準備分給各級官員的奴婢。反正將這些野人放了,也不會成爲自耕農。不如分給各級官員算是賞賜。有這些賞賜,雍王府每一個官員都賺得不少。

而且朱厚煌也嚐到了甜頭,朱厚煌想建設東雍,不知道有多少工程要做,比如河堤,比如城池,比如官道,比如港口,等等的。朱厚煌現在每一個眼睛之中都寫着兩個字,人口。

如果不是收割的日子快到了,朱厚煌早就發動進攻了。

吳行之有一點爲難,咬着牙說道:”有唐先生提點,臣能找到安穩後方,只是還請殿下不要以身犯險。

朱厚煌他知道吳行之對此,並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但是朱厚煌也是沒有辦法了。

吳行之在年前還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數學家,在短短的半年之內,成爲一個比較合格的縣令,已經不錯了。但是大員的所有事務,不僅僅大員一地的事情,還有監管澎湖,還有海上的貿易,林林總總的。朱厚煌的身份天生是他的資源,他做事情,不怕做錯。而且下面的官吏也非常服從,願意聽朱厚煌的話。但是換成了我吳行之就不一樣。

吳行之的年齡,履歷並不能服衆。在外人看來,吳行之不過是一個賬房先生而已,不如朱厚煌身份尊貴,也不如唐寅的名聲遠揚。而且年紀輕輕,自然被人看不上眼。當然了吳行之的能力也有問題。

朱厚煌嘆息一聲,說道:“本王出氣的那幾天,孤會讓許棟先不要出海,在大員駐紮,算是多給你幾分底氣。”

“謝殿下支撐。”吳行之說道:“臣本不該講,但是有些話臣不得不說,雖然吏試選了一百多人,兩縣之地不過是勉力支撐而已,人才之事,殿下要早做打算?”

朱厚煌說道:“怎麼打算?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吳行之說道:“臣在京師時,聽聞殿下與聖上關係親密,不知道是也不是?”

朱厚煌想起了正德,心頭一暖,只是如今天各一方,今後見面的日子次數恐怕不多了,說道:“算是吧。”

吳行之鼓起勇氣好像是背書一樣,說道:“既然如此,殿下何不向聖上求援啊?大明十三省,人才車載斗量,只需聖上一聲令下,幾日之內,就能填滿東雍。而且殿下孤懸海外,京師難免有疑殿下之心,殿下向聖上自請委派官吏,正好示殿下之忠,並解殿下燃眉之急。”

朱厚煌忽然停住了腳步,看着吳行之。

吳行之看朱厚煌這個樣子,不由的摸摸頭上,也沒有什麼東西啊,問道:“殿下,可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吳行之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說錯了什麼話。

“不,沒有沒事不對的地方。”朱厚煌說道:“不過,這後面的話,應該不是你說的吧。”

吳行之說道:“殿下英明,這些話是我與唐先生商議出來的,後面的意思是唐先生的。”

朱厚煌長嘆一聲說道:“可惜唐先生的身體了。”這個建議給朱厚煌打開一扇大門。朱厚煌反正沒有造反的意思,這時候不如借正德的力量爲自己招攬一些人才。雖然這樣一來,自己做事情可能有些棘手,但是也比現在,幾乎無法着手好的多啊。

其實按朱厚煌今年的計劃安排,他是準備下半年,搞掉大肚王國,並在臺北建立據點,沿着東雍西海岸排下來,臺北,臺中,臺南,也就是朱厚煌手裡的大員,全部鋪開,幾年之內以這三個據點爲根基,從西向東覆蓋全島。讓東雍真正成爲自己的王霸之基。

不過如果按現在的速度進行下去,朱厚煌有生之年,就耗在臺灣,最多再加一個呂宋上面了。與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擦肩而過了。朱厚煌怎麼願意這個樣子,既然手裡面有錢,而大陸也有流民。朱厚煌絕不想辜負這個時代。

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九百章 影響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
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九百章 影響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