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

所有人都投降,張經也不會投降的。

但是張經的處境太過被動了,幾乎在接到消息的時候,雍軍已經打到寧波知府衙門外面了。

張經派出去的觸角,要麼被殺,要麼自己投誠,反正幾乎沒有給張經反饋一點有效的信息。

不過,張經還是有人格魅力的,至少有人願意,爲張經赴死,這些人都是張經的親兵。

這些跟着張經從嘉興起家,早已將自己的一切都與張經聯繫在一起了。

張經結之與恩義,即便是身處死地,也沒有多人想要背叛的。

但是這樣的人太少了一點,至少張經身邊很少。不過百餘人而已,只能堪堪將寧波府衙的後院給守住。

雍軍大隊人馬逼了過來。首先要做的還是勸降。

福建巡撫殉死,張經這個浙江巡撫如果投降的話,其效果甚至比打下一兩府城要重要的多了。

只是有鑑於,張經殺使者的前科,沒有人敢去勸降了,不過寫了一封書信送了進去。

書信送進去,張經根本就沒有看。

他決心已定,現在這個局面依舊磐石不移,所以對他來說,這根本沒有什麼好看。他將書信撕碎。長嘆一口氣,將所有人都叫到身邊說道:“事到如今,我也無話可說,爾等不離不棄。等一會兒,就持我首級投降吧,想來雍王也不會難爲你們的。府中還有一些銀子,等一會兒,你們都拿走吧。也算是我們相處一場。”

“大人,何出此言,沒有大人,我不過是鄉間一農夫而已,哪裡能經歷如此天下大事。我等雖死無憾。”

“我等雖死無憾。”衆人齊齊說道。

張經的動作微微一滯,輕輕一搖頭,走進了書房之中,隨即聽到,張經顫抖的說道:“陛下,臣有愧陛下。只能以死相報了。”

隨即一腔熱血沖天而起,灑在北牆之上。

不過一會兒之後,汪直就走了進來,看着地面上的屍體,已經將整個北牆幾乎都灑滿了血跡。

汪直說道:“給殿下報告,寧波已經拿下,張經伏誅。”他說完隨即走了,說道:“對了,張經厚葬吧。”

張經身死,但是其他人也都不好過。

楊一清乘船一路上快馬加鞭,已經到了紹興城下。

楊一清看着紹興城頭。忽然覺得有一點不對勁。因爲這城頭的士卒未免訓練好了,站的板直,根本不像是明軍。

因爲楊一清有自知之明,這樣的素質,楊一清早就帶到了寧波。

楊一清說道:“這裡不對,走。”

只是楊一清反應有些慢了,最前面的人已經喊道:“快快開城門,楊閣老到了。”

“楊閣老?”上面的士卒的聲音帶着興奮的感覺,說道:“好。這就開城門。”

楊一清見狀,更是確定了自己的想法。楊一清立即說道:“走。快點走。”

不過一會兒,城門打開。一隊士卒乘船向楊一清衝了過去。

河道之中,船挨船,船擠船,相互碰撞在一起,一時間所有的船隻都亂成一團。

從河道離開,幾乎已經不可能了。楊一清只能從岸上離開,雍軍追了過去。

雙方在岸上接戰。

楊一清此刻身邊留下的都是精兵強將,單輪肉搏,雍軍一小隊士卒未必是對手。經歷一番戰鬥,楊一清終於逃脫了。

不過消息,很快來到了戚繼光這裡。

整個紹興被戚繼光站了。

當初朱厚煌被楊一清擺了一道,俞大猷大軍搶着回援,但是並不是俞大猷將所有的兵力都放在這裡,特別是在回軍受阻的情況之下,俞大猷就派戚繼光爲偏師,準備截斷對方後路。

戚繼光不過一個營,就佔據紹興。

“是楊一清?”戚繼光說道。

“是,我聽到是楊閣老。”這裡士卒說道。

戚繼光深深吸了一口氣,心中暗道:“楊一清。”

他心中暗暗盤算,楊一清被這麼一驚,應該不會再走水路上,應該走陸路,如此一來,他們的速度就會變慢,即便他改道,再次走水路,也未必能及得我現在直撲杭州。

如何能借楊一清的名頭卻騙門的話,就更好了。

戚繼光問道:“他們留下什麼東西嗎?”

“留下一艘船。”

“帶我去看看。”戚繼光說道。

不一會兒,戚繼光看到了楊一清留下的船。

這是一艘官船。上面還掛着的楊字大旗。裡面還有很多楊一清的東西,包括楊一清的私印。

戚繼光的眼睛微微一眯,心中暗道:“這是一個機會。”

但是機會是機會,敢不敢抓,能不能抓住,戚繼光還在猶豫。

無他,戚繼光的兵力不足。

他手中只有一個營,不過五千多人而已,這一點兵力乘着空虛打下紹興城,只能看看維持而已。

戚繼光根本沒有兵力去偷襲杭州。

就他手中的兵力而論,紹興與杭州之間,只能選擇其一。朱厚煌心中一時間猶豫不決。不過一刻鐘。戚繼光就做出決定了。

因爲機會有限的很,戚繼光不敢耽擱時間,因爲這個機會有時限的,如果在這裡空等,楊一清不知道在何處趕路。

戚繼光如果不能在楊一清之前到達杭州,這個機會就錯過了。

“整合全軍,放棄紹興。”戚繼光說道:“將全城的頭面人物全部叫過來。”

不一會兒,紹興城中的領頭的人都在了。

戚繼光也不廢話,說道:“我要帶兵西征,而大軍在三日之後,纔會來到紹興,紹興的情況,就交給你們來維持了,當然了等我出去之後,你們也可以阻擋俞將軍大軍。試試俞將軍鋒芒。我不介意。”

“我等豈敢?”所有士紳都不敢擡頭。

作爲從雍國長大的雍二代,對文官士紳的強勢,已經深入骨髓了。他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甚至說他對文官的態度,從一開始就是從上往下看的。

剛剛接受紹興城的時候,很多士紳都來倚老賣老,而戚繼光的應對是刀鋒,刀子一下去,誅滅好幾個家族,他們一下子就老實了。

這說明一個真理,江南士紳都是欠收拾。

戚繼光也不在乎這些士紳的答案,甩手走了。

其實,不是真不在乎,而是戚繼光知道,他裝着越大,這些人就越不敢反抗,不敢做出出格的事情。

如果他裝着戰戰兢兢的樣子,這些反而大膽了。

而且戚繼光已經思量好了,他根本不在乎紹興城的是否丟失了,因爲杭州的重要性遠遠在紹興之上,只有杭州在手。紹興根本不是問題,而杭州不在手,紹興才成爲下一輪交鋒的前線。

戚繼光乘船西起,戚繼光用楊一清的官船在前,雍軍大軍在裡許之外。

“楊閣老回來了,快開門。”一個籃子放進楊一清私印當憑證。被悠悠的拉了去,不過一會功夫,城門就開了。

戚繼光眼睛微微一眯,雙手一開合說道:“殺。”

不過片刻之間,雍軍就衝進了杭州城之中。杭州城空虛之極,大軍全部被帶走,剩下的軍隊根本不是戚繼光的對手。

大概一個時辰之後,杭州抵定。

戚繼光站在杭州巡撫衙門之中,說道:“所有城門的旗幟都保持原樣,也讓原來的士卒看守,我們的在暗處,每一個城門派一隊人馬,如果楊一清出現,絕對不能放過他。”

“是。”戚繼光的部下全部下去安排了。

戚繼光坐在巡撫的椅子上,伸了個懶腰,他眼神堅定之極,杭州到手,浙江大局以定,他只需守住杭州就是大功一件,甚至不需要抓住楊一清。

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
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一百章 傷寒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奪升龍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