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

何文淵後悔了。

對,他深刻的後悔了。

當初想弄一個好位置,他沒有少送禮,但萬萬沒有想到,結果卻弄成這個樣子。他好好的知府大人,居然去管什麼民壯,團練?

怎麼可能,這種事情怎麼是儒臣做的?

但是上面壓下來,何文淵也一一照辦了。

不管怎麼說,他做官還是一把好手,欺上瞞下的功夫,還是能拿的出手的,而且頂頭上司,還是一個年輕人,剛剛從知府,兵備道上面一躍成爲了巡撫大人。

或許他很有能力,但是見識不足,根本沒有見過官場上到底有什麼樣的勾搭,都別他一一給隱瞞下去了。除卻支撐一個架子,其他的錢都被他廣播雨露,人人有份。

官場上吃獨食是萬萬不能的。

但是何文淵萬萬想不到,這說打仗就打起來了。而且居然是大敗。東雍居然還能打過來。

他對楊一清與嘉靖在心中埋怨的要死,但是嘴上卻什麼也不敢說。

很多東西,在大明王朝的體制之內,都能隱瞞。但是遇見雍王這樣的外來勢力,就好像是皇帝的新裝,被輕輕一捅就破了。

何文淵惱怒非常,不知道該如何辦是好。他首先命令還停留在溫州的水師戰船,全部出海做戰。去抵擋東雍水師。

他當然知道是擋不住的。

然後何文淵就召集所有本地士紳,他看得很準,想要守住溫州城,能依靠這些士紳。而不是官府。

“知府大人到。”溫州府衙之中,所有溫州有頭有臉的人都來一陣子,何文淵才緩緩的邁着官步,一步步走了過來。

“拜見知府大人。”所有士紳恭恭敬敬的拜倒。

何文淵猛地咳嗽兩聲,說道:“如今的局面大家都知道了,不過,我溫州城池堅固,只要大家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東雍也拿我們沒有辦法。所以還請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朝廷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何文淵敏銳的發現這是一個發財的機會,當然是溫州城守住的情況之下,不過,當漂沒成爲習慣來了,何文淵根本忍不住從這錢裡面插上一手。

就在何文淵不知道再想辦法守城,還是想辦法是弄弄錢的時候。盤石衛甌江以南江面之上,一場水戰就要發生。

雍軍戰船逆流而上。

甌江的江面在溫州以東,迅速變寬起來。

明軍船隻不過零零碎碎的三四十隻船而已。當日一敗,明軍水師損失很大,連帶的徐海也變節,現在在雙嶼衛是半獨立的,已經不再聽從楊一清的命令,所以楊一清對明軍水師已經放棄了。

因爲他很明白,不管是再怎麼下去,明軍水師,也不能對雍軍水師有威脅了。畢竟水師的建立是需要時間的。

而楊一清根本就沒有時間。

所以,楊一清乾脆放棄了組建水師,與雍軍還上爭鋒,而是將交戰放在陸地之上,而這些剩餘的船隻,都分配給地方了。

比如這些船隻都敗退之後,逃到溫州的,因爲溫州是艦隊出發地,所以這裡的船隻比較多。

黃士龍掃過所有戰船,說道:“不過爾爾。”

黃士龍-根本沒有指揮的性質,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這一戰幾乎沒有任何的懸念。

果然不出黃士龍所料,雙方交戰不過一會功夫,就已經確定了。

明軍潰不成軍。

不過,戰船上突然發生了變故,一面白旗從對面的戰船上面打了出來。

他們投降了?

大出黃士龍預料之外。

這裡是在甌江之中交戰,兩邊不遠處就是河岸,對這些精通水性的人來說,就是游泳也能游過去,想要逃生的話,是簡簡單單的問題。

但是他們偏偏選擇投降。

黃士龍心中疑慮,唯恐這投降有什麼蹊蹺,說道:“派人過去控制他們的船隻,看看他們有什麼花樣。”

不過一會兒功夫。

雍軍士卒就上了明軍的戰船,雖然上去的人不多,但是掌控船舵,船帆還是可以的。

“下官方武拜見大人。”這個人一上船,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面之上。

黃士龍看他行動矯健,身上有幾分功夫,而且舉止雖然恭敬,但是遮掩不住粗野的動作。黃士龍說道:“你爲什麼要投降,你如果想逃的話,很容易就逃走?”

方武說道:“下官心慕王師已久,想要投靠雍王殿下麾下效力。”

黃士龍冷笑一聲,說道:“說實話。”

方武說道:“下官本來是跟着徐海徐大人在海上討生活,徐海大人,厭倦了海上生活,投靠了官府,這幾年下官也得到優待,只是上次一敗後,官府視我等爲賊寇,不僅僅剋扣糧餉,連區區衙役也敢侮辱我等兄弟。連出海打仗,也沒有開拔銀子,死了沒有撫卹銀子,我等雖然是一條賤命,但是也想賣給識貨之人,所以我等就棄暗投明。願意拜入雍王殿下麾下。”

情況沒有方武說的那麼慘,但也相差不大。

在用人之際,楊一清自然高擡徐海一手,但是徐海給楊一清弄了這個事情,讓楊一清惱怒非常,而且水師對楊一清已經沒有什麼用處,剩下的不過看護港口而已。故而楊一清放棄來了水師。

官場之上,跟紅踩黑,也是常有的,楊一清重視水師的時候,各府縣從來不敢怠慢,但是楊一清不喜歡水師了,下面的人誰給他一個正眼啊?

本來是殘兵敗將,而且還有很大人是倭寇出身,不要忘記當初倭寇對溫州城的摧殘,所以整個溫州對水師都不喜歡。

於是乎何文淵,就順應民意,往死裡面剋扣水師的糧餉,從來不把他們放在心上,比如這一戰。

明明知道不能勝利,還偏偏催促他們開戰,幾乎是在清楚異己的架勢。

本來就桀驁不遜的倭寇怎麼能忍受的了。而以方武等前倭寇在大明看不到前途了。畢竟在朝廷看來,他們都是徐海的人,而徐海已經是叛徒了。

方武本就有給自己找出路的意思。

不過,投降的意見也不是多統一的,畢竟楊一清也給水師之中參了不知道多少沙子。所以有了剛剛那一戰。

剛剛那一戰,將明軍水師所有的心氣都給打沒有了。

沒有了這一點心氣。也就沒有人反對投降方案了。

黃士龍說道:“好,我答應你投降了。”如果不是雍軍的大擴軍,黃士龍還不容易擴編軍隊的。

“不過,你們要全部打撒,從水手做起,當然了有了功勞,另算。”

方武眼睛珠子一轉,他纔不想從水手,從頭做起的,但是怎麼能立功啊?方武忽然想到了什麼,說道:“末將有一策可以助大人奪下溫州城?”

黃士龍說道:“哦,說來聽聽。”

方武說道:“末將只需大敗而歸,入城求見,想來那個何某人,是不會不允許的,只要在入城的時候,奪下城門,以雍軍的犀利,還怕拿不下溫州城嗎?”

黃士龍微微一頓,他心中嘆息一聲。

他嘆息不是這計策不成,而是這計策太成了,他剛剛爲什麼沒有想到,不過,另他更不舒服的事情是,他不能吃獨食,一定要分給自己不喜歡的人來吃,比如那個劉伯臣。

黃士龍說道:“去將那位劉將軍過來一敘。”

本來劉伯臣與黃士龍在一條船上,有什麼事情也方便溝通,但是雙方一言不合,黃士龍就給劉伯臣換船了,讓他獨自在一條船上,不過這船也在艦隊之中。大事情是隱瞞不了的。

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
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一章 元宵宴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海關下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勝負手十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