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

吳家有寶藏嗎?也許應該有吧。、吳大頭是威名赫赫的大海賊,在海上縱橫三十多年,殺的人,劫的貨,他自己大概也數不清楚了吧。

外人想來,吳家定然有一份寶藏。但是作爲吳大頭的親信,也是吳大頭最爲信任的謀主。非常明確的告訴任何人,這吳家沒有寶藏。但是沒有人相信。

他們只看到了吳大頭縱橫海上,無本買賣,做得風生水起,但是想到,是什麼支撐吳大頭在北港這個地方,建立起一個小小的據點的。

李世貴想起了他見到吳大頭的第一面,那時候的吳大頭正當壯年,不覺得讀書人有什麼值得尊重的,正要殺了李世貴。

李世貴爲了自己的小命開始了自己舞動三寸不爛之舌,說到:“吳統領,今日你殺我,只是不值到將來是誰來殺你。可惜吳統領一身是膽,但是終究不得善終。”

這是李世貴人生之中第一場賭博,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李世貴賭贏了。吳大頭並沒有一刀殺了他,而是讓他把話說完。

李世貴在生死關頭,做出了他生平第一次遊說,說道:“大海之上,長刀所向,無所不從,何等痛快,但是不值得吳統領,年壽幾何,兒子是何等的英雄豪傑,不值得二十年後,英雄老矣,子嗣又不成器,卻偏偏霸佔着位子不放,這樣的人,吳統領殺過幾個。所以,吳統領除非早死。否則,吳統領的定然不得善終,這並不是我危言聳聽詛咒吳統領,而是有一定會發生的事實。”

李世貴的言辭終於保住了自己一條小命。讓吳統領網開一面。纔有吳統領漸漸從海上退出,經營北港,廣交朋友,經營聲望。

吳大頭聽了李世貴的言論,金銀財寶,留之子孫,若果子孫不能守之,那並不是遺愛,而是遺禍。有土有民,如果能在荒島之上,開闢基業,反而能保證子孫繁衍。

故而,吳大頭,將所有金銀財寶都花在田地之上了,開墾荒島,,倒賣人口,也是需要極大的本錢的。

早先的本錢早已花的一乾二淨。但是外人卻不知道。再加上吳大頭爲人豪爽,出手大方。即便是覆滅了吳家的倭人,也是在言行逼供,想讓李世貴招出並不出來的吳家寶藏。

果然,吳家寶藏一出來,狗奴國王的眼睛都亮了。此刻也不用通譯了,一擺手,讓通譯下去,用着生硬的漢話,說道:“說出來,,吳家寶藏。”

狗奴國與大明相交百餘年了,狗奴國之內的漢人,並不是沒有所以狗奴國王並非不懂漢語,只是在擺譜而已。

“吳家寶藏在什麼地方?”狗奴國王渾身肥肉好像是水一樣,不住的上下顫抖。恨不得從皮膚下面迸射出來一樣。

“就在北港之中。”李世貴信誓旦旦的說道。

“在北港。”一時間,狗奴國王的臉色很難看。因爲倭人的戰鬥力,狗奴國王已經領教過了。

不得不說,在幾百人的混戰之中,以打羣架的方式戰鬥,這些從小訓練出來的武士,戰鬥力簡直爆棚。

可惜戰鬥人數越多,在大規模集團作戰的時候,他們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了。只是可惜,狗奴國根本沒有兵法這一個選項。即便是狗奴國糾結全國之力,數千壯丁一擁而上,衝到前面的勇士失敗之後,後面的自然而然,就會崩潰掉了。

狗奴國王,並不是沒有試探過。在北港一郎的手下,碰了一鼻子灰。此刻臉上才陰晴不定。對吳家寶藏的誘惑心動不已,卻有忌憚倭人的實力。

李世貴心中猛然一鬆,心中暗道:“還好還好,雍王攻陷北港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這裡。這纔有我發揮的餘地。”

李世貴小心翼翼的問道:“大王,可是在擔心倭人?”

狗奴國王哼了一聲,有些不高興。好像是因爲李世貴揭穿了他的心思。

李世貴連忙低頭做出一副惶恐的樣子,諂媚的說道:“大王,現在不用擔心倭人了。”李世貴一邊在心中鄙視狗奴國王,,一邊誠惶誠恐,小心翼翼的說道:“前一段時間,南邊海上來了一夥海盜,將倭人滅了。此刻北港混亂,正是奪取北港的大好時機啊。”

狗奴國王也不是傻子,說道:“這夥海盜能滅了倭人,豈不是比倭人更厲害。”

“大王,有所不知。”李世貴臉上露出一絲恨意,說道:“這一次倭人會失敗,完全是因爲我的功勞,我假意投靠了倭人,在倭人與海盜作戰的時候反戈一擊,才讓那些海盜最後勝利,結果他們勝利之後,卻將我掃地出門。”

李世貴的臉上神色變化不斷,心中的恨意,被背叛的懊悔,已經想要復仇的渴望。一點點的呈現出來,簡直是影帝級的演技。

狗奴國王心中及將信將疑,不多因爲李世貴的表演,多了幾分相信。

“這些海盜新來此地,還不熟悉情況。在北港之中,李某人也有舊人。只要大王出兵,定然能一戰攻克北港,挖掘出吳家寶藏。”李世貴滿臉激動。

“你有什麼好處?或者說你想要什麼好處?”狗奴國王笑了,他滿臉肥肉好像是彌勒佛一樣,笑眯眯的,眼睛之中多出一絲殺意。

“這是最後一關了。”李世貴心中暗道。

不要將任何人當成傻子。將別人當成傻子的人,自己就是一個傻子。

狗奴國王看上去想要翻臉殺人的樣子,其實是他心動了,做出最後的試探。

“大王。”李世貴露出一絲忐忑的樣子,說道:“漢人與蠻人風俗不同,這一點,大王也是知道的,之前大王總將漢人留在本部之中,也多有不遍。小的,請大王攻下北港,挖取寶藏之後,能讓我留在北港,從此對大王年年朝貢,歲歲來朝。”

所謂的狗奴國,根本就是一個部落聯盟,不要看人多,其實這麼多人分佈在臺北不同的地域,真正直接掌握在狗奴國王手裡面的部落也不多。所謂的狗奴國,也是他們自己與漢人交易時候的自稱。根本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家體系。

而李世貴的辦法,根本就是想在北港建立一個隸屬於狗奴國的漢部。在一個完整的國家之中,想這樣做一定是犯忌諱的,但是在狗奴國這裡,卻沒有什麼忌諱。

狗奴國王眼睛緩緩的轉動,心中正在權衡。

而李世貴臉上擔心的神色幾乎要流出來了。

“不行。”狗奴國王說道。他很清楚,與漢人相處的並不好,在部落裡面除卻有幾個地位高的漢人,比如說醫生,乃至於獸醫。但是更多的卻幾乎類似於奴隸的地位。他一方面要用漢人,一方面要限制漢人,其中矛盾不少。不過他也知道,這些漢人是他本部能強過其他部落的原因所在,自然不會讓他們全部了離開。

“不過,只要能打下北港,找到寶藏,我做主,讓剩下的俘虜都交給你,你就是漢部之主。”

“多謝大王,多謝大王。”李世貴心中暗道。狗奴國就入套了。

李世貴雖然對雍王部下了解的不多,但是僅僅從片面的瞭解,就知道,雍王所部,對狗奴國的態度是,不怕打,而是怕他們跑到羣山之中。

所以,李世貴將狗奴國所部引到北港,雍王殿下決計大喜過忘。

“這兩日,你就留在部落之中吧。”狗奴國王說道,他需要派人查證所有消息。

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十三章 狩獵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章 豹房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
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十三章 狩獵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四章 豹房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