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求訂閱)

“這是爲何?”扶蘇側身虛手,不禁看了看嵇恆。

嵇恆淡淡一笑,侃侃道:“更法對一個國家的要求很高,因爲更法會面對極大阻力,不僅有來自朝堂的,也有民間的,若是朝廷沒有強勁的實力,是很難將改革推進下去的,如此情況下,貿然更法,只會引得天下大亂,各種逆反分子私下串通,到那時,天下不亂纔是怪事。”

“而這便是更法的難度。”

“所以眼下談及什麼更法,都只是空談,根本就實現不了。”

“大秦對天下的控制力不足。”

“甚至.”

“大秦朝堂也非是上下一心。”

“而這便足以看出商鞅跟秦孝公的不凡,即便如此,當年商鞅推行變法,也受到了很多阻力,只是當時秦孝公把持朝政,並不爲外界所動,最終藉助法制,將這些老世族給清理掉,繼而才得以保障變法繼續推進。”

“只是秦孝公之做法,大秦眼下並不能效仿。”

“也不能這麼做。”

扶蘇正襟危坐,毫無開口想法。

嵇恆輕笑道:“原因也很簡單,一來始皇說過,若是功臣不能全身而退,自己又有何顏面於世;二來天下剛剛一統,大秦就對立國功臣下手,這般卸磨殺驢之舉措,會讓天下其他仕秦之人如何想?又豈敢再那麼盡心盡力爲秦效力?”

“誠然。”

“大秦歷史上是有發生過這般的冤殺。”

“但這是少數,甚或偶然。”

“比如秦惠王殺商鞅,與秦昭襄王殺白起,兩樁便是明顯的冤案,但兩者之冤殺,跟當下大秦行殺伐,意義完全不同,當時商鞅白起,都是功業大成後被錯殺,也僅僅是錯殺,並未因此動搖用人路線,然大秦眼下若是興殺伐,便註定會屠刀不斷,這又豈會不讓人膽寒?”

“而且一旦開了殺伐之口,朝堂日後豈能消停?”

“長此以往,又豈能安穩?”

“一旦雙方政見出現歧見,就大動刀戈,日後朝堂必定人人自危,明哲保身之士將會越來越多,到時大秦還有直言規諫之臣?”

“再則。”

“就算將這些人殺了,朝廷又能替換何人?”

“無人可換。”

“大秦朝堂陳腐太久,動朝堂臣子意義不大,首要其實是提拔地方士人。”

“所以大秦最好的選擇,便是徐徐圖之,從四方着手,不斷培植自己親近的勢力,等到日後大權在握,再將這些老臣、功臣以一個體面的方式,清退出朝堂,繼而徹底掌控朝堂,如此才能真正的開始更法。”

“故而有了我提出的求賢令。”

“另外。”

“官員的任用,不在於忠誠與否,而在於能不能做事。”

“只要能做事,那便是好官。”

“這也就是《商君書》提到的‘以奸民治善民’。”

“《韓非子·孤憤》雲: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枉奸;人臣循令而從事,案法而治官,非謂重人也。重人也者,無令而擅爲,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爲重人也。”

“而君主要做的。”

“遠聽而近視,以審內外之失。”

“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偶參伍以驗以責陳言之實;”

“執後以應前,按法以治衆,衆端以參觀。”

“士無幸賞,無逾行,殺必當,罪不赦,則奸邪無所容其私。”

“.”

嵇恆的聲音已悄然停下。

扶蘇低垂着頭,不斷思索着嵇恆所說。

嵇恆並未表露自己的觀點,只是借韓非子之文章,來表露對臣子的任用,以及君主對臣子的審視,最終究其根本,便在於大秦其實根本就不用在乎這些臣子是不是有異心,人都是逐利的,只要臣子能按律做事,符合君主的利益,那便能委以重任,如若不然,就不要輕易重用。

更重要的是尊不尊法!

沉思良久。

扶蘇頷首道:“扶蘇記住了。”

嵇恆微微點頭,繼續道:“等將四方之官吏提拔至朝中,到時便可借各種藉口理由,將當下的朝臣給驅離出朝野,不過要給予一定的體面,他們畢竟爲秦奮鬥一生,有功勞也有苦勞,當得起朝廷厚待,而且朝廷如此厚待重臣,也能讓其他新晉臣子更有動力。”

“只是想變法又豈止這麼簡單?”

“商鞅最終法令能夠落實,最終還是要落到立信跟立威。”

“世人大多都知曉徙木立信,但若只是搬運一根木頭就能立信,那取信天下人也太過容易了,徙木立信只是一個開端罷了,秦法真正確立起來,其實是立的法度,在軍功爵制下,大秦真的做到了賞罰分明,也真做到了一視同仁,同樣也做到了律法說的公正嚴明,甚至爲讓世人信服,更是頒佈了一些律令,將一些機要信息公開。”

“而這纔是大秦真正的立信。”

“至於立威。”

“同樣如此。”

“非是世人驚懼的棄灰於道者黥。”

“也非是驚歎的商鞅誅殺秦國大量世族,甚至不惜劓刑太子之師。”

“真正立威立的是重刑。”

“以刑去刑。”

“刑生力,力生強,強生威,威生德,德生於刑。”

“威生惠,惠生於力。”

“在如此重刑之下,大秦真正踐行了法不阿貴,繩不撓曲,也真正做到了律法之下,一律平等,如此才徹底確立律法之威信,繼而商鞅的變法才得以徹底推行,並貫徹下去。”

“而這都需要朝廷極強的執行力。”

“所以其中困難可想而知。”

“非是將一些朝臣驅離出朝堂,便能讓天下如臂使指,一份令書,便讓天下莫不敢不服,大秦想完成後續的更法,首要的其實是立信,讓天下人相信大秦一統天下後,在朝廷的治理下,天下會越來越好,也真的會變得太平。”

“而非只是從一個王上,換成了另一個皇帝。”

“大秦眼下想立信,其實難度很大,黔首未集附,加之舊貴族亂法,以及士人的暗中使壞,而且朝堂之上迂政官員盤踞,再好的政令推行下去,恐也難以見到成效,反倒會爲地方所利用,變成盤剝壓迫的工具。”

“也只會得不償失。”

“大秦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你若真想日後更法,便必須要沉得住氣,慢慢耕耘,有着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如此纔有實現的可能,也才能真正的做到,讓大秦變成真正的天命所歸。”

嵇恆轉過身,目光看向扶蘇,凝聲道:“雖千萬人吾往矣。”

“你真有這般膽魄?”

扶蘇身形微微一顫,站定的腳步也有些搖晃。

自己真有如此膽魄?

扶蘇自問。

嵇恆並未講如何更法,只是講了更法的難度,不僅要對臣子多番考察,還要對天下局勢有敏銳判斷,更要有敢爲人先,毅然面對天下千萬人反對的魄力,這非是一件輕易能做出的決定。

扶蘇也生出了膽怯跟遲疑。

嵇恆打開扶蘇送來的竹籃,將裡面的酒取出,隨性的坐在躺椅上,仰面品嚐起了美酒。

他沒有去打量扶蘇。

這是扶蘇作爲儲君,該做出的選擇。

也是必須要做的。

而且這並非是扶蘇能選的,而是始皇讓扶蘇去選的,當扶蘇說出‘更法’二字時,嵇恆便清楚,始皇再度調轉了方向,只是始皇的時間並不夠,他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盤整天下,最終這個重任只能落到扶蘇頭上。

這是始皇對扶蘇的問話。

同時也是始皇有意讓自己知曉的。

因爲扶蘇的選擇,也決定着嵇恆今後的方向。

良久。

扶蘇看向嵇恆,問道:“先生認爲扶蘇當如何選?”

嵇恆笑着搖搖頭,道:“我只是一個看客,又豈能去做堂前客?這是始皇讓你做的選擇,我做何選擇並無意義。”

扶蘇默然着點頭。

他現在的心緒很亂,一方面他很想這麼豪情一番,說出雖千萬人吾往矣,但他自知自己的性格,並無那般剛毅,若是自己日後並未做到,恐反會置大秦於險地,而這非是他想見到的。

最終。扶蘇陷入到長久的糾結。

他的臉色變了又變,一會咬緊着牙關,彷彿下足了勇氣,一會又如皮球泄氣,眼中滿是頹然和沮喪,兩種情緒不斷地反覆,讓扶蘇整個人都陷入的到迷惘了,他實在做不出選擇。

他也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這般強烈的質疑。

沉吟片刻,扶蘇還是看向了嵇恆,他一拱手道:“扶蘇想請先生評判一下天下大勢,開我茅塞。”

嵇恆擱下手中酒壺,目光深邃,悠然道:“若說天下大勢,我只一句,戰國之世方休,天下正處於轉折之期。”

“何謂轉折?先生教我。”扶蘇心中微動。

嵇恆只是笑而不語。

扶蘇蹙眉。

他苦笑道:“先生之言,猶如無言。”

“我之選擇,同樣可上可下,就如這轉折一般,可向上,也可向下,向上便是更法,向下便是等後人去做,只是扶蘇目光短淺,實在不敢奢望的太遠,但又知自己才能淺薄,擔心難擔大任,心中實在惶恐難安。”

扶蘇輕嘆一聲。

見狀。

嵇恆遲疑了一下,道:“天下轉折之期,其實當年尉繚子做出過評判,你可依循尉繚子之見。”

聞言。

扶蘇一愣。

隨即他默然坐下。

在腦海思索起尉繚子當年的話。

當年尉繚子入秦後,也跟今日嵇恆般,說出了一樣的話。

天下大勢,正在轉折之期。

只是尉繚子是兵家名士,更注重於兵道,並不長於政事,按理當沒有太多意義,然嵇恆既如此提醒,定有其深意。

扶蘇右手撫須,眼神有些遊離。

他記得自己在借閱書籍時,曾見過尉繚跟始皇的談話。

這是史官記下的。

當時始皇求問天下大勢。

尉繚的回答是

“三晉分立,天下始入戰國。”

當想到‘戰國’二字時,扶蘇眼中露出一抹異色。

“戰國之世,大勢已有三轉折矣。”

“第一轉,魏國率先變法,而成超強大國主宰線下,此後列國紛紛效仿魏國,大開變法思潮,天下遂正式進入到大爭之世。”

“第二轉,秦國變法深徹,一朝崛起,大出山東爭雄天下,並帶起又一波變法強國潮流,其間天下合縱連橫風起雲涌,天下激盪,只是各國皆有機遇,難分伯仲,也難以辨清軸心。”

“第三轉,趙國胡服騎射引領變法,崛起爲山東超強,天下遂入秦趙兩強爭雄,其間幾經碰撞,最終於長平一役分出勝負,趙國與山東諸侯自此一蹶不振,遂有所波瀾,但秦一家獨大已是天下共識。”

“此後,秦國曆經昭襄王暮政,與孝文王,莊襄王兩代低估,前面三十餘年紛紜小戰,天下也始終無巨大波瀾,然則,日久沉寂之下,天下已註定將面臨再次轉折。”

“而那次的轉折便是秦一統天下。”

“始皇問,意蘊何在?”

“尉繚子答:‘人心思定,天下‘一’心漸成!’”

“始皇問,有何憑據?”

“尉繚子答:天下變法潮流終結,列國爭雄之心衰減,唯秦歷經數十年未見衰減。”

“天下將一,非秦莫屬。”

正是這一次四轉論說,讓大秦第一次明晰的廓清了天下演變大勢,也將一統華夏的潮流明白無誤的揭示出來,讓嬴政君臣原本暗自謀劃的大業瞬間豁然明朗,自此君臣同心,只待開步。

也是從這次會談後,始皇對尉繚施以了最高禮遇。

許布衣之士於廟堂直陳。

一念至此。

扶蘇遲疑的看向嵇恆,這難道是先生之心思?

隨即,扶蘇就搖搖頭。

若是嵇恆真有出仕之心,根本不用這麼拐彎抹角,這也不是嵇恆之風格,想來還有其他深意。

扶蘇繼續沉思着。

“那次的對話,着重在於廓清天下大勢,着重在於論述天下之轉折。”

“轉折?!”扶蘇目光一定。

“當時天下的轉折在於天下定於一。”

“而戰國之世已休,天下若再陷入轉折,便只能在更法。”

“秦歷經天下三次轉折而不弱,最終得以一天下,若是這次轉折不能正確抉擇,恐會重蹈昔日魏、趙之覆轍,天下又將再度陷入分列,至於這更法的轉折,則將由能完成的人完成。”

“這也契合先生獄中所說。”

“周秦間爲天地千古一大變局。”

“自古皆封建諸侯,各國其君,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視爲固然。”

“其後積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無有底止,強臣大族有篡弒相仍,禍亂不已。”

“再併爲七國,益務戰爭,肝腦塗地,其實不得不變。”

“而數千年世侯、世卿之局,非一時難劇變,於是先從下者起”

“大秦的體制是自上而下,一旦自下而上,那便意味着大秦會被盡數摧毀,大秦創立的一切,都會化爲烏有,不復.存在。”

扶蘇滿心駭然。

“這場周秦間的千古一大變局,其實是從大秦立國開始的,而這場變局實則就是這次的‘更法’,秦終究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同樣也當爲世間創立一個新的政治體制,一旦大秦沒有建立起來,便會爲世間拋棄,以天下民衆對秦之積怨之怒懟,一旦大秦覆滅,恐會徹底爲天下唾棄,到那時,大秦也將在世間徹底消失,甚至是淡忘.及遺忘。”

扶蘇面色發白。

他實在不敢去想那副場景。

但從嵇恆的話裡話外,他已能聽出一些端倪。

扶蘇冷汗涔涔,緊張的擦了擦額頭冷汗,眼中充斥着擔憂跟驚懼。

他徹底堅定了選擇。

扶蘇神色堅毅道:“扶蘇願孤身更法。”

“雖千萬人吾往矣!”

“請先生成全。”

嵇恆淡淡的看着扶蘇,平靜道:“更法是一個漫長且持久的事,極度考驗耐心跟毅力。”

“若是因一時改觀,便踽踽不前,就會落到韓國地步;若是因此荒廢武功,心存僥倖,便會淪爲齊;士人得不到上升空間,就會淪爲魏;對朝堂的勢力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便會淪爲楚;不能保證政策的延續性,便會導致兵變生亂,淪爲趙;若是更法有所成效之後,固守祖先之法,不能長期的保持與時俱進,就會淪爲燕之後塵。”

“其中艱難,你當真清楚?”

扶蘇咬牙道:“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扶蘇既知曉了六國之痼疾,又豈敢再生出僥倖?”

“扶蘇願爲天下更法捨棄自身。”

聞言。

嵇恆微微動容,他輕嘆一聲,道:“自古以來,更法都難過變法。”

“守江山也遠比打江山要難,對君主的要求也更高,需得君主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

“你既做好了決定,我嵇恆又豈能拒絕?”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這或許便是帝王頭上皇冠的重量吧。”

扶蘇默然離席,生平第一次莊重的彎下了腰身:“扶蘇拜謝先生。”

天色早已昏黑。

涼爽的夜風飄蕩在咸陽。

在過了不知多久後,扶蘇走出了嵇恆住所,與來時已是判若兩人。

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498章 設立‘吹風’報!(求訂閱)第244章 敲打趙佗!(求訂閱)第400章 仲春,無作大事!(求訂閱)第315章 攻守易型了!(34)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440章 洗塵宴!(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100章 爭鋒!(一)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201章 天下真正的英雄!(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435章 朕不信任何人!(求訂閱)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109章 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求訂閱)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340章 朝聞道,夕可死矣!(求訂閱)第29章 洞悉真相!(求收藏)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346章 隱忍!(求訂閱)第236章 孤臣!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304章 七國論!(中)第469章 分權,控財!(求訂閱)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283章 我,閻樂,大秦丞相?(求訂閱)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1章 戰國者,古今一大變革之會!(已刪改第87章 上架感言第49章 沛縣蕭何當爲最!(求收藏)第266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第96章 後手?!(求訂閱)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400章 仲春,無作大事!(求訂閱)第39章 熊啓!(求收藏)第322章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34,第四更第380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443章 溘然長逝!(求訂閱)第296章 穩操勝券,還是中計?(求訂閱)第116章 救民先救吏!(求訂閱)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28章 我是民!(求收藏)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第205章 兩份送往咸陽的奏疏!(求訂閱)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313章 離間算計!(14)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164章 官是官,商是商!(求訂閱)第60章 天下苦秦久矣!(求追讀)第254章 民變在即,掠之於商!(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448章 有傷人和!(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359章 遇事不決先搞錢!(求訂閱)
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498章 設立‘吹風’報!(求訂閱)第244章 敲打趙佗!(求訂閱)第400章 仲春,無作大事!(求訂閱)第315章 攻守易型了!(34)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335章 我心神往之!(33)第489章 一切都在計劃中!(求訂閱)第440章 洗塵宴!(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50章 自託於無爲,非士之情也!(求收藏)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100章 爭鋒!(一)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201章 天下真正的英雄!(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138章 風起咸陽!(求訂閱)第435章 朕不信任何人!(求訂閱)第321章 幹大事豈能惜身?(24)第223章 裡子兜不住,面子就得破!(求訂閱第356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求訂閱)第83章 懷璧而不自知!(求收藏)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109章 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求訂閱)第219章 張蒼:沒完了?!(求訂閱)第118章 千年的懸案!(求訂閱)第340章 朝聞道,夕可死矣!(求訂閱)第29章 洞悉真相!(求收藏)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346章 隱忍!(求訂閱)第236章 孤臣!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67章 謀之長遠,其勢明矣!(求收藏)第158章 攻心!(求訂閱)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304章 七國論!(中)第469章 分權,控財!(求訂閱)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434章 殺子!(求訂閱)第283章 我,閻樂,大秦丞相?(求訂閱)第424章 不爲官,終爲嘍囉!(求訂閱)第1章 戰國者,古今一大變革之會!(已刪改第87章 上架感言第49章 沛縣蕭何當爲最!(求收藏)第266章 此乃務實陰陽之爭也!(求訂閱)第96章 後手?!(求訂閱)第348章 天下誤解大秦久矣!(求訂閱)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48章 首亂者,楚也!(求收藏)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473章 陛下想換棋了!(求訂閱)第34章 厚顏無恥!(求收藏)第93章 大丈夫謀天下!(求訂閱)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299章 以道事君,致君堯舜!(第三更)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400章 仲春,無作大事!(求訂閱)第39章 熊啓!(求收藏)第322章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34,第四更第380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383章 我韓信終會名傳天下!(求訂閱)第443章 溘然長逝!(求訂閱)第296章 穩操勝券,還是中計?(求訂閱)第116章 救民先救吏!(求訂閱)第21章 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求收藏)第28章 我是民!(求收藏)第358章 權力的更替,也是財富的更替!(求第205章 兩份送往咸陽的奏疏!(求訂閱)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212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313章 離間算計!(14)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164章 官是官,商是商!(求訂閱)第60章 天下苦秦久矣!(求追讀)第254章 民變在即,掠之於商!(求訂閱)第81章 見事貴見缺!(求收藏)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270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求訂閱)第448章 有傷人和!(求訂閱)第183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六千字第二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359章 遇事不決先搞錢!(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