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

範寧聽完了條件,不由冷笑一聲對司馬張楠道:“他們還真敢獅子大開口,提供十萬人一年的口糧?我最多給他們兩萬石糧食,還有他們每家都有財產,可以自己帶走,作爲房子的補償,每戶人家我給他們一頂帳篷,教他們種糧可以,但造船技術不能轉讓,我可以送給他們五十艘五百石的小船,在島嶼之間航行足夠了,至於安全保證,我可以答應,一旦渤尼國入侵他們,大宋一定會出兵保護,但前提是他們必須依附大宋,成爲大宋屬國。”

這時,明仁在一旁道:“其實渤尼國東部大片土地都是無人區,都是各種珍貴的木材和香料,距離蘇祿島很近,他們完全可以採伐木材和香料,通過貿易賺錢,而且他們呂宋男人很懶,但女人卻很勤勞,如果有耕牛,種田就很適合女人了,男人則負責砍樹。”

範寧斷然道:“他們種田也好,貿易也好,伐木採香也好,隨便他們,但我的原則只有一個,他們必須自己養活自己,養不活自己,那就出賣勞動力,替我們做事!”

張楠畢竟是文官,他嘆口氣道:“既然幫助他們,就幫到底吧!再給他們一些種子、農具和耕牛,也不值多少錢,但會省很多事情。”

“可以!這個你自己看着辦,稍微調節一點,你有權決定,你去和他們談。”

呂宋國王羅罡最終答應了範寧的條件,舉國遷往蘇祿羣島,一萬餘戶百姓開始收拾自己的財產和物品,三天後,第一批物品皆已上船,第一批三萬七千餘名呂宋國民跟隨國王開始上船,由宋軍將他們運往蘇祿羣島最西面的一座大島,呂宋國的十萬百姓最終會被安置在蘇祿羣島中的四座大島上。

另外渤尼國所在加裡曼丹島的東部半島也是無人區,範寧把這片廣袤的半島也劃給了呂宋國。

五天後,船隊抵達了蘇祿羣島最東面的大島,這是一座無人島,大概有千餘平方公里,中間是一座小火山,十幾條小河從火山發源,呈放射狀流向大海,成爲天然的灌溉系統,非常適合農耕。

另外,島的西面有一座天然良港,而港口數十里外便可看見一片大陸,那就是加裡曼丹島的東半島,範寧把這座被森林覆蓋的半島也劃給了呂宋國,他們可以伐木採香,就算不施行農耕,也能維持生活。

範寧把呂宋國新都的島嶼叫做新呂島,島上椰子樹密佈,他們需要砍伐椰子樹,平整土地,船隊在海島東面的天然良港靠岸,第一批呂宋國的百姓終於踏上了他們新的家園。

宋軍也將在島上留下一支兩百人的軍隊,教呂宋國人開田種地,教他們建造房屋,一直要到明年夏天,這支兩百人的軍隊纔會最終撤離。

..........

宋軍整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纔將呂宋國舉國搬遷去了蘇祿島,與此同時,十幾支宋軍小隊在呂宋島上尋覓土著居民,他們尋找了二十天,依然一無所獲,最終相信了呂宋人自己的說法,呂宋島以及周邊大島的土著早已在百年前被他們消滅殆盡。

這也印證了琉球島上小黑人的來源,他們就是在百年前被呂宋國驅趕離去的土著,這些土著人一部分南下去了棉蘭島,另一部分北上去了琉球島,而去了琉球島的土著也最終被宋軍消滅殆盡。

隨着最後五百人被一艘萬石大船送走,呂宋島上再沒有任何呂宋國人和土著人的蹤跡,有了呂宋國打下的基礎,宋朝可以在這裡迅速建設起一座建城,並能移民數萬人。

一連幾天,範寧帶着數十名隨從以及隨軍工匠在這片方圓百里的呂宋國故地上巡視,他們很快便發現,呂宋國所在地實際上是一條大河在入海口沖積出來的三角洲。

沿着這條大河北上,兩岸都是十分肥沃的遼闊平原,無數條小河從兩邊山地流下,注入這條大河之中,灌溉條件極爲理想。

這條大河長五六百里,至少衝積出兩萬平方公里的平原,以及同樣種植條件優越的丘陵山地,而在北面,還有一條大河也同樣沖積出大片平原,這條大河從北面流入大海,呂宋島上的平原就主要分佈在這兩條大河的兩岸。

另外島嶼東面則是平原和丘陵混雜地區,也十分有利於農耕。

可以說,呂宋國所利用起來的平原,還不到整個呂宋島平原的五十分之一,只是大河入海口那一小塊地方。

而從山地流出的數百條小河中都含有大量金砂,呂宋國只淘了其中的幾條河流,便獲得了大量黃金。

跟隨範寧考察了幾天,司馬張楠曬成了黑炭,他十分感慨道:“真是一塊物寶天華之地,若將它開發出來,大宋財力無憂矣!”

範寧用馬鞭一指遠方一望無際的森林道:“想開發出來還是不容易,我打算再招募五萬日本勞工,給我築城、伐木、修路、採礦,另外,再從準備遷徙琉球府的移民中,先分割兩萬人過來,建立一座新縣城,這裡的土地足夠多,每戶人家可以分配三頃土地。”

張楠笑道:“使君很青睞日本勞工啊!”

範寧笑了笑道:“日本勞工能吃苦、守紀律,容易滿足,有家室牽掛,不會造反,是很優良的勞工,再說我待他們也不薄,可以吃飽穿暖不算,他們過來時都家境赤貧,都是沒有土地的佃戶,但做滿三年回去後,每個人都能買上二三十畝土地,能養活一家了,要不然日本農民怎麼會如此渴望被我們招募去當勞工呢?”

停一下,範寧又道:“至於大宋百姓,他們不用當勞工,只要安心種好糧食就夠了。”

這時,都指揮使劉解良上前行禮道:“啓稟使君,呂宋人留下的房子是否要拆除重建?”

範寧搖搖頭道:“呂宋國都城正好可以作爲勞工營,就留下來給勞工居住,不用拆除,我們可以在它的西面沿河建造縣城。”

呂宋國的都城雖然離海比較近,但距離大河還有數十里,這也許是他們的習慣,但對大宋而言,靠河建城一般都是最佳選擇。

張楠又笑問道:“使君是直接回宋,還是繼續去南洋諸國訪問?”

範寧想了想道:“這次南下就是爲了呂宋島,現在我們有幾件事情需要做,我回去準備移民和招募日本勞工,張司馬留在這裡做縣城前期的準備事宜,這裡比較炎熱、雨水多,那麼房屋還是以木製爲主,張司馬最好能帶領軍隊先建造出一批房屋,我估計每戶人家兩畝地左右,把地方先留出來,街道也留出來,然後沿着街道造房子,城牆暫時不是很重要。”

“那就等於把縣城先定下來。”

“正是如此!”

張楠默默點頭,他肩頭的擔子很重。

範寧又對都指揮使劉解良道:“劉將軍率領船隊在附近島嶼上清剿土著,所有土著居民若肯配合宋軍,那就饒他們一命,把他們送到南面的島上去,若但抗拒宋軍,那就全部剿滅。”

“卑職遵令!”

範寧又交代完諸多事情,兩天會,他率領二十艘兩萬石槳船和三千士兵返回泉州,其餘七千士兵暫時留在呂宋島進行前期建設。

..........

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
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七百二十九章 內應暴露第三百三十六章 張三孃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三章 楓橋夜泊第六十八章 乙區第二輪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四百四十四章 逐步收網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四百七十章 變法第一步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七百零六章 聯名上書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十章 五件禮物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過頭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門賠禮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內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石二鳥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連連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二百三十五章 尋找壽禮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偶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第二把火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絕好的廣告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時來運轉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