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

範寧聽完了條件,不由冷笑一聲對司馬張楠道:“他們還真敢獅子大開口,提供十萬人一年的口糧?我最多給他們兩萬石糧食,還有他們每家都有財產,可以自己帶走,作爲房子的補償,每戶人家我給他們一頂帳篷,教他們種糧可以,但造船技術不能轉讓,我可以送給他們五十艘五百石的小船,在島嶼之間航行足夠了,至於安全保證,我可以答應,一旦渤尼國入侵他們,大宋一定會出兵保護,但前提是他們必須依附大宋,成爲大宋屬國。”

這時,明仁在一旁道:“其實渤尼國東部大片土地都是無人區,都是各種珍貴的木材和香料,距離蘇祿島很近,他們完全可以採伐木材和香料,通過貿易賺錢,而且他們呂宋男人很懶,但女人卻很勤勞,如果有耕牛,種田就很適合女人了,男人則負責砍樹。”

範寧斷然道:“他們種田也好,貿易也好,伐木採香也好,隨便他們,但我的原則只有一個,他們必須自己養活自己,養不活自己,那就出賣勞動力,替我們做事!”

張楠畢竟是文官,他嘆口氣道:“既然幫助他們,就幫到底吧!再給他們一些種子、農具和耕牛,也不值多少錢,但會省很多事情。”

“可以!這個你自己看着辦,稍微調節一點,你有權決定,你去和他們談。”

呂宋國王羅罡最終答應了範寧的條件,舉國遷往蘇祿羣島,一萬餘戶百姓開始收拾自己的財產和物品,三天後,第一批物品皆已上船,第一批三萬七千餘名呂宋國民跟隨國王開始上船,由宋軍將他們運往蘇祿羣島最西面的一座大島,呂宋國的十萬百姓最終會被安置在蘇祿羣島中的四座大島上。

另外渤尼國所在加裡曼丹島的東部半島也是無人區,範寧把這片廣袤的半島也劃給了呂宋國。

五天後,船隊抵達了蘇祿羣島最東面的大島,這是一座無人島,大概有千餘平方公里,中間是一座小火山,十幾條小河從火山發源,呈放射狀流向大海,成爲天然的灌溉系統,非常適合農耕。

另外,島的西面有一座天然良港,而港口數十里外便可看見一片大陸,那就是加裡曼丹島的東半島,範寧把這座被森林覆蓋的半島也劃給了呂宋國,他們可以伐木採香,就算不施行農耕,也能維持生活。

範寧把呂宋國新都的島嶼叫做新呂島,島上椰子樹密佈,他們需要砍伐椰子樹,平整土地,船隊在海島東面的天然良港靠岸,第一批呂宋國的百姓終於踏上了他們新的家園。

宋軍也將在島上留下一支兩百人的軍隊,教呂宋國人開田種地,教他們建造房屋,一直要到明年夏天,這支兩百人的軍隊纔會最終撤離。

..........

宋軍整整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纔將呂宋國舉國搬遷去了蘇祿島,與此同時,十幾支宋軍小隊在呂宋島上尋覓土著居民,他們尋找了二十天,依然一無所獲,最終相信了呂宋人自己的說法,呂宋島以及周邊大島的土著早已在百年前被他們消滅殆盡。

這也印證了琉球島上小黑人的來源,他們就是在百年前被呂宋國驅趕離去的土著,這些土著人一部分南下去了棉蘭島,另一部分北上去了琉球島,而去了琉球島的土著也最終被宋軍消滅殆盡。

隨着最後五百人被一艘萬石大船送走,呂宋島上再沒有任何呂宋國人和土著人的蹤跡,有了呂宋國打下的基礎,宋朝可以在這裡迅速建設起一座建城,並能移民數萬人。

一連幾天,範寧帶着數十名隨從以及隨軍工匠在這片方圓百里的呂宋國故地上巡視,他們很快便發現,呂宋國所在地實際上是一條大河在入海口沖積出來的三角洲。

沿着這條大河北上,兩岸都是十分肥沃的遼闊平原,無數條小河從兩邊山地流下,注入這條大河之中,灌溉條件極爲理想。

這條大河長五六百里,至少衝積出兩萬平方公里的平原,以及同樣種植條件優越的丘陵山地,而在北面,還有一條大河也同樣沖積出大片平原,這條大河從北面流入大海,呂宋島上的平原就主要分佈在這兩條大河的兩岸。

另外島嶼東面則是平原和丘陵混雜地區,也十分有利於農耕。

可以說,呂宋國所利用起來的平原,還不到整個呂宋島平原的五十分之一,只是大河入海口那一小塊地方。

而從山地流出的數百條小河中都含有大量金砂,呂宋國只淘了其中的幾條河流,便獲得了大量黃金。

跟隨範寧考察了幾天,司馬張楠曬成了黑炭,他十分感慨道:“真是一塊物寶天華之地,若將它開發出來,大宋財力無憂矣!”

範寧用馬鞭一指遠方一望無際的森林道:“想開發出來還是不容易,我打算再招募五萬日本勞工,給我築城、伐木、修路、採礦,另外,再從準備遷徙琉球府的移民中,先分割兩萬人過來,建立一座新縣城,這裡的土地足夠多,每戶人家可以分配三頃土地。”

張楠笑道:“使君很青睞日本勞工啊!”

範寧笑了笑道:“日本勞工能吃苦、守紀律,容易滿足,有家室牽掛,不會造反,是很優良的勞工,再說我待他們也不薄,可以吃飽穿暖不算,他們過來時都家境赤貧,都是沒有土地的佃戶,但做滿三年回去後,每個人都能買上二三十畝土地,能養活一家了,要不然日本農民怎麼會如此渴望被我們招募去當勞工呢?”

停一下,範寧又道:“至於大宋百姓,他們不用當勞工,只要安心種好糧食就夠了。”

這時,都指揮使劉解良上前行禮道:“啓稟使君,呂宋人留下的房子是否要拆除重建?”

範寧搖搖頭道:“呂宋國都城正好可以作爲勞工營,就留下來給勞工居住,不用拆除,我們可以在它的西面沿河建造縣城。”

呂宋國的都城雖然離海比較近,但距離大河還有數十里,這也許是他們的習慣,但對大宋而言,靠河建城一般都是最佳選擇。

張楠又笑問道:“使君是直接回宋,還是繼續去南洋諸國訪問?”

範寧想了想道:“這次南下就是爲了呂宋島,現在我們有幾件事情需要做,我回去準備移民和招募日本勞工,張司馬留在這裡做縣城前期的準備事宜,這裡比較炎熱、雨水多,那麼房屋還是以木製爲主,張司馬最好能帶領軍隊先建造出一批房屋,我估計每戶人家兩畝地左右,把地方先留出來,街道也留出來,然後沿着街道造房子,城牆暫時不是很重要。”

“那就等於把縣城先定下來。”

“正是如此!”

張楠默默點頭,他肩頭的擔子很重。

範寧又對都指揮使劉解良道:“劉將軍率領船隊在附近島嶼上清剿土著,所有土著居民若肯配合宋軍,那就饒他們一命,把他們送到南面的島上去,若但抗拒宋軍,那就全部剿滅。”

“卑職遵令!”

範寧又交代完諸多事情,兩天會,他率領二十艘兩萬石槳船和三千士兵返回泉州,其餘七千士兵暫時留在呂宋島進行前期建設。

..........

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二百五十章 新宅入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
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三百四十一章 瑣事爭吵第一百六十九章 忿忿不平第二百五十章 新宅入手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來客第五百零九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會忘記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五百七十四章 曹秀入門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十四章 回家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馬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七百五十四章 高麗作亂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六百七十五章 遼國情報第一百七十三章 雕刻大師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二百零八章 開榜報喜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六百三十四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四百五十章 僭越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