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後人物

次日凌晨,天還沒有亮,範寧被一陣輕微的哐當聲驚醒,他迷迷糊糊睜開眼睛,卻意外發現椅子上坐着一個黑影。

範寧頓時頭髮一陣發炸,驀地坐起身,“你是什麼人?”

椅子上人輕輕笑道:“小官人的警惕性還是太差了,我都坐了半夜!”

這聲音範寧聽出來了,正是從前神出鬼沒的徐慶。

範寧心中一鬆,他坐起身,披上一件外套,見徐慶正在把玩自己的汝瓷官窯茶盞,不由瞪了他一眼,沒好氣道:“我又沒做什麼虧心事,要那麼高的警惕性做什麼?”

徐慶微微一笑,把茶盞放回桌上茶盤中,“我既然建議小官人提高警惕,總是有原因的。”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範寧聽出徐慶話中有話。

“你到窗邊看看就知道了,當心點,在窗簾背後看。”

範寧心中疑惑,快步來到窗簾背後,撩開一條縫,向街上望去。

此時天還沒有亮,大街上依舊一片漆黑,不過客棧和小食鋪的燈籠散發着昏黃的亮色,使這兩個地方周圍一丈處都依稀可辨。

“你不要看得太遠,就在下面!”

徐慶在旁邊提醒道:“小吃鋪杆子旁邊蹲着一人,看見沒有?”

範寧看見了,昏暗的燈光下,小吃鋪的杆子旁果然蹲着一個黑影,天還沒有亮,居然有個黑影蹲在那裡,確實有點蹊蹺。

“他蹲在那裡做什麼?”範寧不解地問道。

“監視你!”

“監視我?”範寧愕然,“監視我做什麼?”

“那人只是個無賴,有人出五百文錢一天僱傭兩個無賴監視你的一舉一動,主要是看你和誰接觸。

昨天在書鋪外,我打暈一個跟蹤你的無賴,審問他得知,是一箇中年男子僱他們監視你,僱傭者是誰他們不知道,爲什麼監視你,他們也不知道。”

範寧想起歐陽修的話,他便隱隱猜到了,臉色立刻變得陰沉起來。

半晌他問道:“就這一個監視者嗎?”

“還有一個,在大門口斜對面,蹲在一條小巷裡,現在你看不見他。”

說到這,徐慶注視範寧,“我家小主人想知道,爲什麼會有人監視你。”

範寧微微嘆口氣,“我現在還沒有想清楚,我回頭在考慮一下。”

其實範寧已經猜到了,這些人不是針對他,而是針對他的堂祖父范仲淹,有人不想讓范仲淹進京,便四處收集對他不利的證據,或許他們覺得自己會成爲堂祖父的聯絡人。

“我明白了!”

徐慶見範寧不肯明說,便不再勉強他,又道:“我家小主人希望你能離開客棧,專心備考,不要捲入這些是非之中。”

範寧苦笑一聲,他何嘗又願意捲入這些是非,不過有些事情不是他想回避就能迴避得了。

他想了想問道:“我前兩天才來京城,怎麼會被對方找到?”

“應該是客棧登記簿上有你的名字,你最好住民居,這樣對方就很難找到你了。”

停一下,徐慶又道:“我可以幫小官人找一處民居,如果方便,我們今天就搬走。”

..........

天還沒有亮,範寧便將蘇亮和李大壽叫到自己房間,給他們說明了情況。

兩人在驚愕之餘,當即表態願意立刻搬走。

半個時辰後,天剛矇矇亮,三人結了帳,此時徐慶趕着一輛雙牛大車已悄然停靠在客棧後門,三人將行李搬上牛車,隨即坐上牛車,牛車緩緩啓動,向濛濛的晨曦中駛去,不多時便消失在晨霧之中。

一直到中午時分,在門口監視範寧的兩人,發現範寧房間開窗的是另一名陌生士子,這才發現不對勁,急忙奔至客棧內打聽消息,卻得知範寧三人一早便結帳離去,好像是離開京城去了陳留縣。

這個消息讓兩人目瞪口呆,萬般無奈,他們只得去向僱主彙報這個意外的消息。

就在客棧南面不遠處的春明坊內,有一座佔地約八十畝的巨宅,府中雕樑畫棟,一座座精美的小樓掩映在綠樹池塘之中。

這裡便是當朝著名權貴、國丈張堯佐的府邸,張堯佐因其女張貴妃深得天子寵愛,這幾年他也極得天子垂青,出任權勢最大的三司使,執掌朝廷內庫,他的兩個兒子也被賜同進士出身。

下午時分,張堯佐小睡方醒,兩名侍妾服侍他起身,洗了一把臉,又穿上一件寬大的白色禪衣。

這時,使女在門口稟報,“老爺,劉管家有急事稟報,已經等了半個時辰了。”

“讓他來見我!”

張堯佐接過一盞茶,擺擺手,兩名侍妾退了下去。

片刻,一名中年男子匆匆走了進來,此人叫劉凌,是張堯佐府邸的三管家,負責對外打交道,十分精明能幹。

他走進房間,跪下道:“卑下無能,沒有做好老爺交代之事,特來向老爺請罪!”

“什麼事情沒有做好?”張堯佐喝了口茶問道。

“啓稟老爺,老爺交代監視范仲淹的孫子,結果他失蹤了。”

張堯佐臉一沉,不滿道:“什麼叫失蹤了,把話說清楚。”

“啓稟老爺,卑下按照老爺吩咐,我們自己府中家丁沒有出面,而是找了兩個潑皮,暗中盯住範寧,結果今天中午發現不妙,範寧一早已經結帳走了,不知所蹤。”

“混賬!”

張堯佐重重一拍桌子,怒罵道:“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辦不好,不用說,肯定是被他發現了,你找的都是些什麼蠢貨,連個小孩子都盯不住,給我嚴懲不貸!”

“小人已將他們每人重打五十大棍,可是現在該怎麼辦?請老爺示下!”

張堯佐負手站在窗前,有點心煩意亂地望着窗外,一個範寧當然不會亂他的心情,關鍵是天子對范仲淹的態度開始改變。

范仲淹是革新派的一面旗幟,所有的保守派都很擔心,一旦范仲淹回朝,一些已經被凍結數年的改革措施會不會又重新啓動。

阻止范仲淹回朝已經是所有保守派的共識,張堯佐作爲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當然也不會袖手旁觀,他主要負責監視范仲淹和其同黨的聯繫,作爲范仲淹堂孫,範寧自然也落入張堯佐眼中。

別人或許不清楚,但張堯佐很清楚範寧在范仲淹心中份量,三年前的羞辱至今還時時刺痛着他。

儘管範寧和范仲淹這兩年很低調,兩人基本上沒有什麼聯繫,但不能因此否定範寧是范仲淹繼承人的事實。

沉思良久,張堯佐問道:“有沒有問客棧掌櫃,範寧去哪裡了?”

“有問過,掌櫃說,好像聽他們說京城不安全,去陳留縣好一點。”

“去陳留縣?”

張堯佐眉頭微微一皺,陳留縣屬於開封府屬縣,位於開封府東南四十里外,在開封府各縣中,人口和規模都僅次於東京汴梁。

住在陳留縣參加科舉什麼的都不太方便,張堯佐不太相信範寧等人去了陳留縣,這極可能是範寧的欲蓋彌彰,他一定還在京城。

想到這,張堯佐又回頭道:“繼續在京城尋找他的下落,記住,找到了也不要驚動他,他是平江府的貢舉士,不要被某些人抓住把柄把事情鬧大,明白了嗎?”

“卑下明白了。”

劉管家躬身行一禮,轉身快步走了。

張堯佐走了幾步,便對門口使女道:“去把長衙內找來見我!”

不多時,一名少年趕來,他穿一件繡金錦袍,腰束玉帶,頭戴金冠,長一張瘦長臉,尖下頜,頗有幾分像張堯佐,因爲年少的緣故,看起來容貌還比較清秀。

這個少年正是張堯佐的長孫張椿,三年前在龐太師府中和範寧打過擂臺。

張椿今年十四歲,他得到開封府的特別推薦,以開封府貢舉士的身份,準備參加明年一月的童子省試。

張椿進屋跪下磕頭,“孫兒拜見祖父!”

“你起來吧!”

張椿站起身,垂手站在祖父身旁,張堯佐看了他一眼,問道:“你複習得怎麼樣了?”

“孫兒正在全力以赴的複習備考。”

孫子的態度讓張堯佐很滿意,但光有態度還不行,還得有實力。

張堯佐又緩緩道:“祖父讓你來,是要告訴你,三年前龐太師府上那個範寧要也進京參加科舉了,他和你一樣,也是考童子試,這一次,我可不希望你再敗在他的手下。”

張椿頓時瞪大了眼睛,那個範寧又來了嗎?

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十四章 回家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
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十四章 回家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八十三章 買瓶記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十六章 退學記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五百八十三章 路遇曹詩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三百七十六章 薑是老的辣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九十二章 日本之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四百四十三章 顧家站隊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五百一十八章 泉州首日第四百六十九章 心結難解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三十九章 鄉村離婚案(下)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難題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軍壓境第四百六十七章 組建變法司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機迴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