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襲錦州(上)

受兵力不足限制,遼軍主力主要分佈在錦州、大定府和遼陽府三地,這樣布兵雖然保住了要害地區,但也放棄了大部分東京道城池的防禦。

宋軍顯然抓住了遼軍步兵的漏洞,先從外圍着手,不斷蠶食遼國的城池和土地。

就在宋軍攻佔了鴨綠江口保州和宣州的同時,一支由百艘大船和一萬宋軍組成的船隊再度從鯨州平夷城出發,駛入混同江,也就是黑水,溯江南下,展開了對契丹生番的第二次清剿。

指揮這支軍隊的主將依舊是章楶,他是鯤州知事,同時兼任海外經略副使,事實上,宋軍早就出兵了,就在十天前,平夷城海峽和混同江解凍後不久,宋軍船隊便進入了混同江。

只是這次北方船隊很低調,沒有引人矚目,耶律洪基也沒有太放在心上,去年契丹生番被宋軍連續清剿,損失慘重,耶律洪基便出面勸說各地生番搬去上京,留在混同江沿岸的契丹生番部落已經很少。

章楶也發現了這一點,他出兵十天,也僅僅剿滅了兩個契丹生番部落,而地圖上標註的二十個去年漏網的生番部落都不見了,茅屋還在,但人去財空。

統制劉昆對章楶道:“使君,應該是我們去年對契丹生番部落的清剿引起了遼國朝廷警惕,遼國朝廷把他們遷走了。”

章楶點點頭,“我也是這樣認爲的,但這只是推斷,需要得到證明。”

“這個容易,卑職去審問一下抓到的生番就知道了。”

劉昆匆匆去了,章楶負手站在地圖前沉思,心中漸漸生出一個大膽的計劃。

不多時,劉昆便回來了,他笑道:“果然被我們猜中了,去年秋天,遼國朝廷就將各生番部落都轉移到上京,這兩個部落不願意離開,被我們幹掉了。”

章楶沉吟一下道:“既然已經來了,咱們也不能無功而返,我考慮,我們要不要改變計劃。”

“使君有什麼想法?”

章楶指着地圖上的黃龍府道:“我們距離黃龍府只有兩百餘里,不如直接攻佔了黃龍府,劉將軍覺得如何?”

黃龍府是東京道最北面的重鎮,攻佔黃龍府,加上船隊控制混同江沿岸,東京道北部實際上就落入了宋軍手中,章楶早就有這個想法,現在他意識到機會來了。

劉昆一拍大腿讚道:“這是個好方案,卑職這就派斥候去探查黃龍府的情況。”

當天晚上,百艘大船重新在夜幕掩護下出發了,向兩百里外的黃龍府駛去。

.........

遼軍雖然幾個月前大勝宋軍,軍心士氣高漲,但勝局並沒有改變遼軍兵力微薄的困境,西京失守後,遼國軍隊已銳減到不足二十萬,而草原各部落已公開拒絕出兵,令耶律洪基十分無奈。

而老盟友奚族已經被遼國榨乾,最後三萬軍隊也編入遼軍,現在奚人只剩下老弱婦孺,至於渤海人差不多兵盡糧竭,無力再徵兵了。

唯一能徵兵的來源就是東京道各城百姓,主要以契丹平民爲主,但他們現在是遼國唯一的財稅來源,若強徵他們入伍,就等於徹底斷絕了東京道的財稅源頭。

耶律洪基不得不慎重考慮這個嚴重後果。

但更讓耶律洪基煩心的是,他得到京城消息,範寧又重新被啓用了,這個消息令他如坐鍼氈,韓絳這種文人不會打仗,但範寧就麻煩了。

蕭惟信安慰耶律洪基道:“陛下,既然範寧已經上任,我們就要面對現實,只要我們牢牢控制住遼河流域和錦州一線,發揮自己的騎兵優勢,就不怕範寧復任。”

“也只能這樣想了。”

耶律洪基嘆口氣,“我剛剛得到一個消息,傳聞黃龍府已經被宋軍攻佔了,估計就是從鯤州過來的宋軍,但消息還不確切,樞密使覺得我們是不是要派一支軍隊北上?”

蕭惟信想了想道:“黃龍府的作用主要是便於契丹生番管理,但大部分生番都移到上京,黃龍府的作用就不大了,況且黃龍府人口不足萬,微臣覺得沒必要耗費寶貴的兵力去爭奪,不過倒是要防止宋軍以黃龍府爲基地南下,微臣建議增兵通州,守衛遼陽府的北大門。”

通州也就是今天四平,位於黃龍府和遼陽府之間,扼住黃龍府南下遼陽府的必經之路,也是遼陽府的北大門,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蕭惟信的提議十分理智,也符合遼軍現在兵力不足的現狀。

“愛卿說得對,現在我們兵力不足,確實不能太在意一城一地得失,要抓住重點。”

耶律洪基贊同了蕭惟信的建議,令大將軍耶律蘇率一萬軍隊北上,接管北面通州的防禦。

錦州便是遼軍防禦的重中之重,目前錦州有兩萬遼軍駐紮,由樑王耶律洪泰統領,但光靠兩萬軍隊守錦州顯然不夠,平州一線可是有五十萬宋軍。

耶律洪基便用了一個變通之策,在錦州和遼陽府之間的西遼州駐騎兵三萬,從西遼州到錦州和遼陽府都是一天的路程,不管宋軍攻打哪一個方向,西遼州的騎兵都可以在一天之內趕到。

同樣道理,遼軍在大定府和錦州之間的建州也駐紮騎兵兩萬,距離大定府和錦州也是一天的路程,若大定府宋軍想突圍,建州兩萬騎兵可以隨時追殺上去,若宋軍從平州殺出,建州的兩萬騎兵和西遼州的三萬騎兵也能及時殺到,使錦州一天內擁有七萬守軍,而且是騎兵,完全可以在遼西走廊發揮騎兵強大的戰鬥力,和宋軍主力決一死戰。

這種兩面兼顧的戰術也是因爲遼軍兵力不足而採取的權衡之策,假如宋軍同時攻打遼陽府和錦州,遼西州的三萬騎兵就兩頭難顧了,只能選擇保衛遼陽府。

對這一點耶律洪基也心知肚明,如果真的發生宋軍兩線進攻,他就只能指望建州的兩萬騎兵去支援錦州。

一更時分,一支龐大的船隊緩緩抵達了覺華島,覺華島因爲遼軍沒有水軍而放棄了,只有一千多僧人住在覺華島的寺院裡。

但宋軍的目標並不是覺華島,而是覺華島北面的安昌縣,安昌縣是錦州的下轄縣,距離錦州州治永樂縣僅二十里,永樂縣的海岸難以登陸,但安昌縣卻可以。

一百艘萬石大船滿載着五萬精銳大軍在安昌縣登陸了。

在視察萊州一個月後,範寧終於對錦州下手了。

要打破遼西州和建州對錦州的聯防,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從出兵開始,一天之內拿下錦州,等敵軍騎兵趕來時,錦州大勢已去。

但從平州出兵,光路上就耗費三天時間,顯然無法完成這個重任。

唯一的辦法從海上運兵登陸,後來的遼瀋戰役,五萬國軍就是從海上撤離。

宋軍有海上優勢,當然要充分利用起來。

之所以選在晚上登陸,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爲了爭取時間,最大程度延遲遼軍向遼西州和建州求援。

如果是白天,錦州守軍可以發送鴿信,及時將消息送達兩地,而夜間鴿子無法飛行,對方要麼派騎兵趕去求援,要麼等到天亮後發信,這又給宋軍爭取了大半天的時間,加上援軍路上的一天耗用,實際上就給了宋軍至少一天半的時間。

五萬人登陸是宋軍訓練必須的課程,宋軍已多次演練,除了五萬精銳士兵外,還有一支由五百艘千石貨船組成的物資運輸隊,它們將從渤海進入小靈河,直接抵達錦州城下。

兩更時分,五萬水軍便已登陸集結完畢,由統制楊英率領,向二十里外的錦州城撲去。

楊英便是楊文廣的侄孫,楊家將的新一代領軍人物,年紀還不到三十歲,卻智勇雙全,膽大心細,越是大場面越冷靜,在奪取婁煩關和保衛婁煩關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得範寧賞識,他特地將楊英從大同府調來,令他爲主將,率領五萬大軍奪取錦州。

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俸之日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
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職第六百七十一章 教改法案(上)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七百零二章 精鋼契機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費苦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一百八十八章 兩堂會審(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五百五十六章 白色樹油第三十章 家有金山不知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計可施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十章 神童對神童(上)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一百三十五章 縣考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三百一十六章 鴿信基站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俸之日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五十一章 鳳凰暖玉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誠惶誠恐,老高稍微說兩句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館風波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試開幕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百五十九章 兩族火併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四百五十二章 時機已到第一百章 打算開補習班第六十五章 兩強相爭(上)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百七十章 君臣論戰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四百六十四章 錢鋪調研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燈會(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試(下)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