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

興慶城內的喊殺聲也驚動了城外宋軍,有士兵飛奔稟報了範寧,範寧和韓琦帶着衆將來到大營外,在這裡他們便可以清晰地聽見城內的喊殺聲。

“範相公,這應該是西夏發生內訌了!”

種諤捋須笑道:“樑太后垂簾聽政,引起皇族極爲不滿,他們要求實行攝政王制度,矛盾幾年前就有了,估計是嵬名浪之死引發了這場動亂。”

都統制王振興低聲道:“範相公,這可是奪取興慶府的千載良機。“

範寧微微嘆口氣道:“機會雖然令人心動,但疫病卻令人不得不防,還是慎重一點吧!儘量以最小的代價拿下興慶城。”

他隨即對衆人道:“我們再耐心等待,這兩天尤其要防止大量士兵衝擊宋營,投降可以,但不得靠近大營,膽敢靠近大營者格殺勿論!”

衆人皆躬身大營,大家這才返回大營。

城內的譁變整整廝殺了一夜,兩萬多西夏士兵在內訌中慘死,數萬百姓也被捲入殺死,連大將都羅馬尾也死在亂軍之中,支持樑太后的軍隊最終佔據了上風,組織譁變的三十幾名皇族全部被抓獲,剩下的三千餘人也全部放下兵器投降。

三十幾名皇族被押到樑太后面前,爲首之人正是李成遇,昔日的老好人滿臉污血,模樣格外猙獰,他雙臂被反綁,脖子也被繩子勒住,樑太后指着他怒斥:“我待你不薄,你卻公開造反,你對得起先帝的託付嗎?”

“呸!”

李成遇一口帶血的唾沫吐在樑太后身上,咬牙切齒道:“你這個人盡可夫的蕩婦,你玷污了西夏皇宮,玷污了先帝名聲,我只恨不得親手一刀宰了你。”

樑太后大怒,對左右令道:“把他們全部斬首,參加譁變的士兵也一律處死!”

三十幾名皇族大罵不已,被如狼似虎的侍衛推了下去,片刻,全部在牆根下斬首,其餘三千餘名投降士兵也全部被處死。

處死了城內所有皇族,樑太后背上的毒刺終於消除了,她又令道:“把所有屍體焚燒後深埋,要防止疫病再擴大。”

藏溫木領令去了,樑乙埋上前道:“太后,昨晚內訌中,很多民宅都被士兵闖入,卻發現全家都病死,太可怕了。”

旁邊大內總管道:“還有一件事要稟報太后,疫病已經入宮了,宮內發現了七個感染者!”

“什麼!”

樑太后被驚得目瞪口呆,半晌她無比軟弱地對樑乙埋道:“你跟我來!”

樑太后將樑乙埋帶到密室,呆坐了半晌道:“你和範寧談判吧!我要三個條件,第一,保樑家的富貴;第二,善待西夏天子,不得羞辱;第三,不得屠殺西夏百姓,只要答應這三個條件,我可以舉城投降,若不答應,那就玉石俱焚。”

樑乙埋長長鬆了口氣,他立刻道:“我這就去宋軍軍營。”

“去吧!”

樑太后疲憊至極,揮揮手,讓樑乙埋去了。

宮中出現了疫病,這是壓倒樑太后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已被逼到懸崖邊上,無路可退了。

...........

樑乙埋來到宋軍大營前,哨塔士兵大喊:“站住,不準再前進一步。”

一名隨從大喊道:“西夏樑相國求見範相公,請通報!”

一名巡哨將領奔上抱拳道:“請見諒,宋軍大營防範疫病極爲嚴格,任何人不得例外,請隨我去隔離營稍候,會有人安排樑相國,我會向範相公稟報。”

左右大怒,樑乙埋止住他們,問道:“隔離營需要呆幾天?”

“兩天左右,只要沒有發熱腹瀉,就可以離開隔離營,

樑乙埋倒沒有生氣,他知道這是必須的,便點點頭,對一名隨從道:“你回去告訴太后,我需要隔離兩天才能和範相公見面,請她不要急,很快就會有結果。”

隨從轉身回去了,樑乙埋下馬,帶着一名隨從跟着將領向隔離走去。

他小聲問道:“宋軍大營中可出現了疫病?”

“目前還沒有,隔離營內也沒有,請樑相國放心,之前有不少帶病西夏士兵故意來投降,都被巡哨射殺了,我家範相公在疫病上管理十分嚴格,六十萬大軍沒有一例感染。”

樑乙埋嘆口氣,“幸虧你們朝廷不糊塗,要是換了主帥,恐怕軍營中也是疫病肆虐了。”

樑乙埋和隨從在隔離營沐浴更衣,穿來的衣服都被燒掉,他只在隔離營呆了一天,便被領到中軍大帳去了,範寧很清楚,如果連樑乙埋也被感染,那滿城就無人能倖免了。

範寧請樑乙埋坐下,又命士兵上茶,歉然笑道:“有點怠慢樑相國了,請樑相國見諒!”

樑乙埋嘆口氣道:“這樣做是對的,如果城內早點這樣隔離,疫病也不至於如此肆虐,我也不隱瞞範相公,城內死的人太多了。”

“也包括皇族?”

樑乙埋搖搖頭,“城內已經沒有西夏皇族了,前天夜裡叛亂,他們已經全部被處死。”

範寧和旁邊韓絳對望一眼,果然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樑乙埋又道:“雖然城內糧食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但我還說服了太后,太后答應投降,但她有三個條件,請兩位相公酌情答應。”

範寧讓人準備筆墨,樑乙埋提筆寫下了三個條件。

第一、保障梁氏的富貴。

第二、善待天子李秉常,不得加以羞辱。

第三、不得屠殺城內百姓,盡力救治感染疫病的百姓。

範寧點點頭,“這個三個條件應該不過分,我可以答應,但有一點我要告訴,樑相國,我並沒有虐待城內士兵百姓的想法,只是爲了防治疫病,我必須實行最嚴格的管理,請所有人一定要聽從安排。”

“能不能告訴我,相公打算怎麼處理?”

範寧道:“我已將靜州、順州和懷州騰空,尚未染病的百姓送去靜州和順州,染病的百姓送去懷州治療,等興慶府中不再有活人,那就一把火燒掉,否則,興慶府永遠會成爲疫病之源。”

樑乙埋忽然跪下哀求道:“懇請範相公救治染病的百姓,不要把他們丟在城內燒死。”

範寧連忙請他起來,指着旁邊的韓絳笑道:“我們二人都是文官,不是殺人屠夫,這種人神共憤的事情我們做不出來,我們會用藥物盡力救治,實在救不了也不會一把火燒死。”

“好!我相信兩位相公的承諾。”

範寧隨即在投降條件書上簽字,算是對樑太后的書面承諾。

次日一早,藏溫木率領數萬士兵率先出城,按照約定,他們都沒有穿盔甲,也沒有攜帶兵器,赤手空拳走出城,在五千騎兵的押送下,前往城南十里外的空地上等候甄別。

所有押送的士兵都戴着口罩,戴着鹿皮手套,這是用九層木棉布縫製的口罩,中間還放置了竹炭粉,算得是最古老的防毒面具,宋軍一共準備五萬五千套,包括口罩、手套、長靴。

甄別主要是是否咳嗽發燒,其實還不用宋軍甄別,西夏士兵自己就會將有症狀的士兵推出來,關係到所有人自己的切身利益,沒有人會含糊。

軍隊離去,緊接着是樑太后帶着天子李秉常以及她的貼身宮女出城,不能多於二十人,還有文武百官以及他們的父母妻兒,不能帶家僕丫鬟。

宋軍在城外舉行了簡短的受降儀式,範寧代表大宋接受了樑太后獻的國璽、兵符,範寧安撫他們幾句,便派人護送他們去隔離營沐浴更衣,原來的衣物一律燒掉,由宋軍提供符合他們身份的衣服。

這是之前已經說好,並不是羞辱,而是防範疫病,他們在隔離營觀察兩日後,將乘船前往東京汴梁。

第三步,也是最大的挑戰,清理城內的百姓,所有參加清理行動的五萬名士兵都至少服用了十天的去炎散,有很好的預防能力,他們清一色的戴上皮盔、口罩和手套,穿着白色短衣,只帶一柄戰刀防身。

先是近五十萬尚未感染的百姓從城內出來,前往南面的空地上進行甄別,待百姓走完,四萬名宋軍士兵用推車推着生石灰、火油分別從四個城門入城了。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閱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機密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朝路上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二百八十四章 計劃有變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押對策題第七百五十五章 開京之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發現疑點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五百三十一章 回京述職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七百二十章 雲州戰幕第七百五十七章 鯨州首縣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六百八十一章 舊陷新阱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二百零七章 禮部發難第四百七十八章 惲州錢鋪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標準第五百零六章 背鍋大俠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三百零八章 探礦協議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樓偶遇第七十三章 條件不符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一百四十章 癡人說夢第三十四章 劉院主的教誨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臨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靂出擊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樓遇舊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