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良苦用心

活字印刷,工藝原理簡單到讓人一目瞭然,然而,這個技術在古代不能那麼快的普及是有原因的。

首先,在唐初以前,可堪印刷的紙是相當貴重的物品,書籍大多以竹簡的形式存在,這就註定了印刷術玩不起來,前隋也只是因爲楊堅崇佛,才用雕版印刷出來一些佛經。

但是幸福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自制的紙張成本已經低到了能夠給村民用來擦屁股的程度,當然,幸福村的原住民是比較有錢的,這算不得什麼。但要是他們知道孫享福給虞世南的賀壽禮,是五百套四書五經和一千套虞世南重新編着的漢語拼音教材,一定會讓他們重新扒一扒幸福村造紙成本的底的。

要知道,這可是幾千本紙質書籍,一本的市價都是一兩貫,過個壽,送價值近萬貫的禮物,這出手未免也太大方了。

“妙,此物造的妙,以此速度,一天至少能印出上百本書籍。”

常何等幾個武將對於書籍不以爲意,蕭瑀這樣的文學大家卻只覺得眼睛都在冒光,一邊稱讚着,一邊快步朝已經走上前去的李世民追了上去。

“此法,是何人所創?”

李世民的話語,不怒自威,卻是嚇的那泥印工匠有些慌張。

“啓稟陛下,此物是我農門掌門孫正明提出構想,草民的師父王富所造。”

活字印刷術是孫享福在去朔州之前讓王富摸索出大概來的,這東西需要反向雕刻泥印,經過了幾個月的完善,纔在兩個月前,讓整個流程能夠快速排版印刷,這裡面光是刻制活字的泥巴,都測試過了很多種,而孫享福爲這個技術付出的,只是一句話我要一種能夠用單個的活字排版印刷的技術。

“王富何在?”

“呃,和掌門夫人一起去朔州了。”

在李世民看來,像王富這樣能搞出活字印刷術的工匠已經是大才了,但,王富在幸福村的序列裡,排名可並不靠前,用孫享福的話來說,他們這一輩人,充其量只能算一個能動手的,真正能搞研究創造的,還是像孫得壽這樣還沒有長成的小孩子們。

見不到王富,李世民只好自行在印刷作坊裡逛了起來,當他將一本封皮上寫着練習題三個字的書籍翻開的時候,頓時便被裡面密密麻麻的數字符搞暈了。

“你們這印的是什麼,怎麼是代數符?”

“回稟陛下,這是一本數學練習題,不是書,它是要發給學生們做的題目,這邊還有幾何練習題,不光是學生,咱們做工匠的也都要會做,每個月三千本數學練習題,是定額要印刷的。”

“每個月三千本?”

李世民又被一個數字驚到了,聽這工匠的意思,這種練習題書本似乎是每個月都要做,做完一次就不用了。

“是的,咱們這些學徒工匠和村裡的孩子,還有洛陽,揚州,益州幾個農莊的孩子都要做,聽說以後每半年還有一次大考試呢!”

後世孫享福的數學成績並不好,就信奉一條道理,題海戰術,別的東西可能要多讀多理解,數學則是需要多做題,減少失誤率,因爲數學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當人們習慣了精確,精準,那麼做起事情來,也就事半功倍了。

“但朕看你們這練習題上的字跡這麼如何作答?”李世民對於孫氏代數符也有些瞭解,看到了上面字體和留出來的空位,有些不解的道。

“那個,咱們村的人都是習慣用雞毛筆和鵝毛筆,這些筆消耗的墨少,字體細是可以在這上面作答的。”小工匠抓了抓頭回答道。

“那你們村子又那來這麼多錢買紙的?不對,你們這紙,並非蜀中麻紙,但質地也很好。”蕭瑀接着李世民的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道。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李世民卻並未驚訝,虞秀兒早已在紙張製作出來的時候送了一批進宮,後來,幸福村還研製出來一種軟軟的廁紙,現在宮裡的貴人都特別喜歡使用。

要說孫享福這人捨得給自己人花錢,李世民是信的,這一兩年李世民沒少吃孫享福的醋,從護衛的裝備,到平時的吃食,使用的物件,孫享福都比他這個皇帝還奢侈,叫他怎麼不生氣嘛!

“這位大人,這種紙是我們幸福村自己製造出來的,就算用過的書紙,也還可以回爐再造,旁邊就是造紙作坊,您可以自己去看。”

小學徒工並不認識蕭瑀,不過他提出來的疑問卻是很好解答,於是,李世民幾人便到了旁邊的造紙工坊。

這裡的規模將比印刷工坊那邊大的多,事實上,幸福村原有的四千畝地,有一半已經變成了房屋,要是加上沿小河兩岸,一直建到快捱到小河集的民居,它已經在吞噬周邊村落的土地了。

不過,吞噬土地之前,它首先吞噬的是人口,周邊村子的人現在都上趕着往小河沿岸的兩條水泥路旁邊遷,沿着水泥路邊蓋一套磚瓦房子,不僅住着乾淨,進出方便,主要是能跟幸福村這一塊搭上邊,能夠接收的信息多了,找活計賺錢就簡單的多了。

成堆成堆晾曬好的白紙被整齊的切割,工人按大以三十張或者五十張一紮的定量捆紮好裝箱入庫,這些紙雖然沒有在市面上開始銷售,但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備貨。

同樣有書法愛好的蕭瑀非常的想要知道這種紙張的成本和售價,拉着一個胸前寫有農字的工匠管事問道,“你們這紙,一箱準備賣多少錢?”

“回稟蕭大人,村長目前並沒有銷售計劃,但想來應該不會太貴,咱們造一箱紙的成本,還不到一貫錢。”

一箱紙,大大小小好幾扎,數百張,居然不到一貫錢的成本,這太顛覆蕭瑀對紙張的認知了,要知道,即便是最便宜的麻紙,這麼一大箱,至少也是十貫起。

幸福村造的紙之所以這麼便宜,一是因爲他們使用了溫度更高,燃燒時間更長的煤炭作爲熔紙漿的燃料,二是因爲他們造紙的材料並不需要農田裡種植出來的紅麻,只需要一些桔梗,樹皮,甚至是枯草都可以,造出來的紙雖然沒有後世的宣紙那樣的雪白精美,但追求的是能寫能畫這樣的實用功能。

先降低了製造成本,再去追求精美,這是孫享福給造紙工藝研究小組定下的方針。

“爲何你們製造出來這麼廉價好用的紙張,卻不往市面上銷售?”

“大人有沒有想過,一旦我們幸福村的白紙大量上市銷售,蜀中那數萬戶種麻的農戶種出來的麻滯銷,他們將何以爲生?”

“呃,這”

蕭瑀一下子就被問住了,哪怕是現代社會,國家爲了養活更多的人,也不得不讓一些落後的企業繼續存在,更何況是在選擇不多的古代。

此前孫享福和韋氏合作開發煤炭,也考慮到了原先那些以打柴爲生的農戶,和韋氏約定了必須將他們招募到了煤炭作坊做工的條約,爲了消化部的人手,孫享福甚至還將一部分招募到了造紙作坊來做工,就是不想因爲自己弄的一個產業,毀掉原本能夠生活下去的一些人的生活。

一個新的行業的崛起,對於舊的行業,可能起到毀滅性的衝擊,不考慮周,就不能胡亂上馬,李世民體會到了孫享福的良苦用心,知道了他是一個在利益面前能夠保持克制的人,頓時心情便好了很多。

“幾位愛卿還是隨朕到其它的作坊看一看吧!”

李世民既然發話,蕭瑀便也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隨着李世民的腳步,往造紙作坊旁邊的一個大院子走去,這裡,是李世民最最重視的產業之一,冶煉作坊。

冶煉技術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即便是在後世,也是這樣的,所以,這個作坊門口有層層護衛把手,未經允許的人,是不得靠近的,當然,這裡,並未對李世民設防。

馬林是冶煉作坊的管事,但他也隨虞秀兒去了朔州,所以,這裡負責的,是他的徒弟,馬賽。

而能在幸福村穿一身胸前和背後都寫着農字的衣衫,就是實力的一種證明,馬賽就穿着這樣的一身衣服,雖然他是個鐵匠。

齒輪,滑輪,合頁之類的精巧鐵器在作坊裡數不勝數,那些民用的農具,鍋啊!鏟啊!之類的這裡根本不會製作,小河集的幾間鐵匠鋪子就能造。

這裡,是專門製作核心物件的場所,甚至是專門研究冶煉技術的地方,比如水輪船上的整套動力系統,比如經過了數百次試驗,找到了最佳比例的高碳鋼。

李世民的目光最先放在了那一套木質的兵器架上,那裡,有一柄唐軍制式的長柄陌刀,刀口有着魔性的花紋,一看便知道是利器,慣於軍伍的他感覺到了這柄陌刀的不凡之處。

“此刀乃是何人所鑄?”李世民說話的時候,單手已經握向那柄長刀的把手。

“正是草民。”馬賽躬身答話。

這時,握着刀柄的李世民卻是面一變,問道,“此刀外形與制式陌刀一樣,爲何如此之沉?”

“此刀所用的材料和鍛造工藝有些不同,堅韌和鋒利程度,非一般戰刀可比。”馬賽有些傲然的道。

正是因爲打造出來了這柄陌刀,孫享福才特許他學藝未滿一年便加入了農門,要說這刀的不凡之處,首先就得說到鑄造這柄刀所用的鋼材,這是印度特產的烏茲鋼。

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紀,古印度人就掌握了超高碳鋼的技術,去年席君買從印度帶回來的老婆中,正好有一個家裡是世代冶鐵的,結合了她口述的一些秘方,才最終有了這含碳量達到了百分之一點五到百分之二的超高碳鋼,也就是後來人們耳熟能詳的大馬士革鋼。

這種鋼比大唐同等體積的鋼材要重的多,是以,李世民入手之後,纔會詫異。

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131章 去交趾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770章 大結局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十一章 買船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112章 到洛陽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402章 迎新宴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111章 起航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241章 運作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69章 私聊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721章 開工第九章 送魚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463章 困惑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34章 出手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340章 談條件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534章 出手第721章 開工第527章 進村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761章 家事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17章 逛夜市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533章 巡視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182章 見李績第419章 回長安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618章 九垸行第182章 見李績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222章 抗下一撥
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131章 去交趾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770章 大結局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十一章 買船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112章 到洛陽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402章 迎新宴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111章 起航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241章 運作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69章 私聊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721章 開工第九章 送魚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463章 困惑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534章 出手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340章 談條件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715章 進入高速發展軌道第534章 出手第721章 開工第527章 進村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761章 家事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317章 逛夜市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533章 巡視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182章 見李績第419章 回長安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618章 九垸行第182章 見李績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222章 抗下一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