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人心皆逐利,這是李世民不希望看到的,急功近利會出大問題,隋朝就是這麼滅亡了,李世民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很憂慮。【△網.】

有時候他會用一種抱怨的眼光看孫享福,因爲是這個小子將這個國家變的越來越難治理了。

有時候,他又很感激孫享福,沒有他做的這許多事,那有關中之地多出來的那麼多張百姓的笑臉。

密衛前一段時間傳過一條消息給他,說是幸福村要進行今年的第二季播種了,周邊的百姓,包括長安各大權貴家的佃戶全部都爭相跑去觀摩,人數過萬。

主持播種的是孫大力兄弟,他們不僅將守衛撤去,還準備瞭解渴的茶水,供那些前來觀看學習種植技術的百姓們飲用,至於那些沒有帶乾糧的,只需要付兩文錢,便可以在幸福村的公舍裡買一碗帶肉沫的米粥來充飢。

他們並沒有像別家一樣,將這些發財致富的秘術當成寶貝藏起來,那個叫孫二力的小夥子,還細心的給所有人講解種瓜物的技巧,臨了,還將兩種新作物的種子拿出來,分發給百姓,叫他們拿回去種在臨近水源的地方,據說這些種子可以種出一種畝產數千斤的大白菜和包心菜,尤其是那大白菜,不怕霜打雪埋,冬日裡食用最爲脆甜。

不僅如此,由於關中今年小旱,許多需要水份較大的農作物都種不下去了,這兩兄弟還呼籲農夫們注意開溝引水,來年有旱情的時候,儘量種植他們今年種植的這幾種耐旱作物。

李世民很期待看到關中每年秋收之後就要閒置的土地上能再長點什麼出來,是以,對於幸福村一系列動作比較支持。

同樣是前幾天,關中有十幾縣都有奏章過來,說是他們不知道怎麼收稅,因爲水庫的原因,各縣都有幾千到數萬畝的田地種植上了金花菜等魚草,這些草不同於糧食,幾乎每天都能收割,朝廷怎麼對這種新作物收稅?每天派人守在他們的田地裡頭,看他們賣多少錢的魚草,然後三十稅一?還是統計他們一年賣多少魚草,按年算,三十稅一?反正不管那種方法都不合適。【△網.】

最後,李世民和大臣們商量好之後,按照中田所收糧食稅的平均值來收稅,結果,沒到三天,各縣回報說,這些種植魚草的農戶已經把今年的稅全交齊了,一水的銅錢,現場結清,要知道,這纔剛到七月,離秋收還有一個半月呢!這些百姓們那來這麼多錢?

李世民派密衛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這些種魚草的農戶每天賣魚草給各處飼料作坊,而各飼料作坊都是現金跟他們結清,就這半年時間,將八十畝永業田全部種植了魚草的百姓,至少從飼料作坊哪裡拿到五十貫的草料錢。

八十畝田就算碰到糧價較好的豐年,產出的糧食能賣多少錢?頂多四五十貫而已,要知道,這才七月,那些魚草田據說還可以收三四個月的魚草,也就是說,種了魚草的農夫今年還能再掙五十貫以上。

年收入百貫的農民?

李世民此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戶部尚書長孫無忌已經先他一步後悔把稅收定低了,要是種田的農夫都能年收入百貫,以後八九品的小官和那些不入流的吏員估計都要造反了。

不過李世民最終還是駁回了長孫無忌重新制定這些魚草田的稅收的請求,藏富於民是他的治國理念之一。而且,密衛告訴他,這些種植魚草的百姓很辛苦,每天都得全家齊上陣去割魚草往工坊裡送,勞動量是那些普通農夫的幾倍,爲了這樣的高收入,他們也付出等價的汗水。

李世民不愛佔老百姓的便宜,他只愛佔像孫享福這種太能夠生髮了的人的便宜,就像憨厚的尉遲恭,他沒有像其它權貴那麼多的生財之道,所以,李世民對他的賞賜是最豐厚的,秦瓊最近很富,即便有獻甲之功,李世民也只是口頭上誇讚了幾句。

今天李世民想起了這一茬,肚子裡的氣便十分不順,即便孫享福不在長安,還是專門讓人傳了個口信到虞秀兒哪裡,不管怎麼樣,今年秋收後,皇家農莊的田地裡必須看到農作物,否則,家法伺候,誰叫孫享福是家臣呢!

收到這道口諭虞秀兒很想笑,他知道自家夫君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越發高了,於是急忙去信幸福村,讓孫二力做好準備。

當然,身在嶺南的孫享福是不知道這些事情的,今天是玄奘出海的大日子,孫享福特意來碼頭給他送行。

爲了保障他的安全,孫享福將幸福號借給他出行,那麼,爲了保住幸福號的安全,孫享福還得讓護衛隊陪同前去,席君買主動要求隨船,見過交趾的風土人情之後,他很想看看天竺是個什麼樣的國度,反正整個世界都是滿足不了他的獵奇心的。

左右不過是三四千公里,以幸福號的海上航行速度,只要不出意外,十來天便能到,正好一個往返之後,孫享福的實驗田的糧食也收割完了,到時候大家一起回長安。

“再相見,已不知是何年月,大師,一路順風。”

“有勞大人與諸位相送,貧僧去了。”

出家人就是這麼寡淡,不需要什麼情深義重的送別詞,也不需要別人對他的懷念,就連馮盎送給他的財錦,他也一分不取,一個和尚,去了佛國能夠餓死的話,那也算是個笑話了。

“這和尚是個有智慧的,但願他不要死在海上吧!”

“道長放心,我對幸福號有信心,上面的沒有一個像是短命之人。”

遠遠的看着幸福號離港,孫享福心裡的那口氣卻並沒有鬆下來,他給玄奘的求學之路提供幫助只是順手而爲之。

這次遠航,對他來說意義重大,幸福號如果能夠順利的進入印度洋,那麼,它就具備從非洲的好望角穿越四千多公里海域到達南美洲的航行能力。

有了硬性的基礎條件,剩餘的就看運氣了,近海航行和遠海航行是兩碼事,好望角一帶毗鄰西風帶,惡劣的氣象環境和海況讓後世將其稱之爲風暴之角,孫享福想讓這個時期的船隻穿越大西洋,運氣很重要。

“想不到這個和尚走了之後我心裡會空落落的。”看着幸福號消失在視線裡,李淳風一句話,打亂了孫享福的思維。

“道長不會是這段時間和大師形影不離,有了感情了吧!”

“狗屁,都是出家之人,那來的感情。”

“道長這樣說我就放心了,那什麼,病患營的事情現在能放手了嗎?能夠的話,就來白雲湖小住幾天吧!正好有些事跟道長商量。”

“何事?”

“關於學術上的,在下想研究一個能在海上定位的儀器······”

大學時期,孫享福曾經在科技館見過一個六分儀,然而,那時他只是大致的用視線掃過了那個東西的外形,只知道它可以通過觀察地平線與天體的夾角的度數來給自己所在的經緯度定位。

有需求,有想法,有方向,那麼就要慢慢的摸索了,李淳風是這個時代看天地的專業人士,孫享福找他一起研究自然是不會錯,於是,在半島等待水稻成熟的這段日子,除了吃飯睡覺之外,他們開始進行了大量的學術討論,許多初中,高中時期學習過的數學,物理知識也被孫享福拿出來跟李淳風探討。

而對於學習這些未知的知識,李淳風的熱情明顯高於孫享福的想象,然而,懂的越多,疑惑就越多,當六分儀的模型被孫享福依照模糊的記憶造出來後,李淳風和孫享福做了試驗,他們選擇的地方是海面上,當兩組測試數據和一個實例擺在李淳風的面前的時候,他三天沒有睡着覺。

因爲他發現,這個世界可能真的如同孫享福無意中說漏嘴了的一句話一樣,是一個圓球,不然,在海上爲什麼自己會最先看到海島的山巔,帆船也是一樣,最先看到的是桅杆,最關鍵是角度,廣州和崖洲的海平面跟北斗星居然不在一個角度,跟他一年不知道看多少遍的紫薇星也不在一個角度。

“咱們這個世界真的有可能是個圓的嗎?”

“我只能說,非常的有可能。”

孫享福雖然嘴上這麼說,其實已經讓工匠給自己用刨鐵刨了個圓球出來,而且,開始用筆在上面畫虛線,後世幾大州的大致形狀他還記得,胡亂的圈出來之後,再開始用虛線標示經緯度,以六分儀測出來的第一度爲基準點,很快,大致經緯度就能被他標滿整個球體了。

當他將整個球體寫滿字的時候,李淳風一把就搶過了這個球,仔細的觀看了球體上面所有的數字。

“是了,是了,只有是個球體,咱們才能解釋這個角度的變化,可是,要是球體,水爲什麼不往低處流,人,怎麼能站的穩······”

孫享福猶記得第一次看到李淳風時他發懵的模樣,重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道長請看。”

說完,孫享福將手中的一個椰子拋向了空中。

“噗通”一聲,椰子掉落海面。

“道長知道爲什麼這個椰子不能一直向天上飛,而會掉下來嗎?”

“廢話,因爲椰子有重量啊!”

“我當然知道椰子有重量,但是,有重量爲什麼非得往地上掉,而不往天上掉?”

“往天上掉?”

“對啊!”

“這······”李淳風大腦都被孫享福問死機了。

怕他真出什麼毛病,孫享福便忙道,“或許,我們的大地是有吸力的,所有存在於大地上的江河湖泊,或者飛禽走獸,都被他吸在了這個地面上,除非能夠掙脫它的吸力,否則,最終都要貼在地上。”

聽孫享福這麼說,李淳風反而越來越不懂這個世界了。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十章 賞錢第219章 追擊戰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474章 房謀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267章 受邀第717章 到遼東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717章 到遼東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576章 中計了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180章 行軍難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761章 家事第131章 去交趾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372 人才缺乏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131章 去交趾第246章 治國難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九章 送魚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六章 小河集第130章 計策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175章 唐奉義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560章 審問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419章 回長安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577章 追擊第127章 海戰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81章 各種忙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711章 誣告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
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十章 賞錢第219章 追擊戰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474章 房謀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267章 受邀第717章 到遼東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717章 到遼東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576章 中計了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180章 行軍難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761章 家事第131章 去交趾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372 人才缺乏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131章 去交趾第246章 治國難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九章 送魚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六章 小河集第130章 計策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175章 唐奉義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560章 審問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419章 回長安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577章 追擊第127章 海戰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381章 各種忙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711章 誣告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