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

聽了小妹一些刪刪減減的講述,孫享福鬱悶的一捂額頭,嘴裡連道,“失算了,失算了,李恪那小子也太不厚道了······”

看到他這副模樣,孫小妹十分爲難的道,“若是大哥執意不想與皇家有什麼瓜葛,小妹,小妹從此便不再給他好臉色看。”

孫小妹這話說的很沒底氣,孫享福從她這些表現,卻是知道,只怕自家小妹已經動了心思,便道,“不是說非要不跟皇家有什麼姻親瓜葛,只是,不能太便宜那小子了,你給我記住了,不到十八,不許跟他有任何的身體接觸,而且,在這期間,也不要給他什麼好臉色看,他若是真的有心,而且能頂住宗人府和各方面的壓力,只等你一人的話,那纔算夠資格與你談婚論嫁。”

“啊~這······”

“這,就是他想要娶你的最基本條件,連這都做不到,就免談了。”

孫享福一句話,就給孫小妹的終身大事定了調子,現在正在紀南縣碼頭邊,搭着草廬的李恪還不知道,接下來,有一個長達四年的殘酷考驗等着他呢!

遙遠的南美洲海域,十艘包鋼大船,載着數十種動物,數百種植物的種子,果實,以及船隊一千五百餘人和數百瑪雅人,已經進入了他們去時的那條平穩無風帶航道,如果按照趙龍的計算,他是打算四五月纔開始啓程的。

然而,趙河是農門子弟,它知道季節對於弄作物的重要性,七八月纔回去的話,好多作物今年就種不成了,甚至直接就廢了,所以,在劍麻找到了之後沒多久,他就建議趙龍立即啓程返航了,這樣,順利的話,他們可以在三月份之前回到大唐,種下其中一大部分作物,反正沿着這條無風帶航線走,以包鋼大船的速度,只要兩個多月,就可以到呂宋島,比第一次從南美洲往呂宋島航行的麥哲倫要快一些,從呂宋島到廣州灣,則只許多十多天的航程,全程不超過三個月。

在船上的航行是很無聊的,不過有幾百個瑪雅人隨行,船員們的事情就多了些,教他們學習漢語,是船員們每天必須會做的事情,而這個教習過程中,一些有語言天份的人,也逐漸開始掌握他們的語言,從而,隨着溝通的越發深入,他們瞭解瑪雅人的文明就越多了些。

“大伯,他們瑪雅人的圖騰,跟咱們的龍很像,叫羽蛇,我看,給咱們抓的那幾條大傢伙粘上一些羽毛,就能做他們的活圖騰了。”趙河今天又從瑪雅人哪裡收穫了不少,在趙龍這裡顯擺道。

“前兩天不是有人說是豹子的麼,怎麼又變羽蛇了?”

“那種漂亮的豹子,是被他們當作天神的,咱們獵殺了兩隻,正好得了一窩小崽,要不是他們提醒,我還不知道這些像貓崽子的小豹子,長大些就會有堪比獅虎一般的兇猛呢!看來,得趕緊做幾個牢固的籠子,把他們關起來纔好。”

“嗯,豹子生性兇殘,需早作準備,另外,船上帶着這些東西,肉食消耗很大,你得招呼大家每天得多捕些大魚纔好。”

“嗯,那幾條森蚺吃一頓能管兩三天呢!就是那些貘,喜食青料,有些麻煩,每天,都得分些豆芽,和我在船上種植出來的紅薯葉給他們吃,害的咱們大家吃的青菜量,都減少了許多。”

貘這種動物,在這個時期的雲南往南的地區也有,日南郡的巴木不時有獵獲敬獻給長安,白居易還寫過《貘屏贊》來具體形容它,不過,南美洲產的貘,與亞洲貘品種一些不同,尤其是幼小的時候,身上的花紋斑點很漂亮,很萌,在後世這種動物已經屬於瀕危動物了,在我國的大多數動物園,都很難看到這種動物了,孫享福也是在這個時代看到日南郡敬獻過來的亞洲貘,纔想起這個物種,將其列在搜索清單中的,總體來說,最像豬,但又有長鼻子,和犀牛一樣的蹄子,後世我國貴州出土過很多貘的化石,證明它是一種比較久遠的生物可供人獵食的動物,其經濟價值,比豬要高的多。

一聽說趙河把船上的紅薯葉給那些動物吃,趙龍又急了道,“可別給那些畜生糟蹋好東西了,那紅薯咱們也就帶了幾百斤而已······”

趙河笑了笑又打斷他道,“這您又不懂了吧!這紅薯葉本來就是可以採摘一些下來吃的,並不影響它的根系生長,而且,不光是這些貘能吃,咱們人也能吃,就是船上可供種植的地方太小,不然,每天掐一些,給大傢伙炒一盤菜都不成問題。”

紅薯,在沒有經過微變種以前,也未必是那麼好吃,在後世,依然能買到肉乾乾澀澀的,不怎麼甜的紅薯,有一些紅薯適合煮着吃,有一些紅薯,適合烤着吃,比如粉署和南瓜紅薯,這就是因爲品種不同導致的,所以,在嘗試過他們在當地收集來的紅薯的味道之後,趙河並不是十分滿意,因爲並沒有孫享福給他形容的那麼甜。

其實,使紅薯變甜的方法很簡單,霜打窖藏了之後,其肉質自然就會變甜,孫享福小時候,經常吃這種在地窖裡藏到冬天的紅薯,削皮生吃,其甜味都不輸給蘋果和梨,用這樣含糖量高的紅薯做種,種出來的紅薯,自然就會甜一些,肉質,也會變的比較軟綿。

可惜,它的原產地是南美洲亞熱帶地區,當地四季溫暖,人們並不懂得將其弄到低溫的環境下,使其塊莖糖含量上升,澱粉含量下降,改變其種子屬性的道理。

當然,即便是改變糖含量,也有‘低溫糖化’和‘衰老糖化’兩種原因,選擇低溫糖化,保持塊莖內的細胞活躍度,種出來的紅薯,會更甜,產量也會更高,這也是爲什麼,在天氣較涼的時期種下的春署,通常會比夏署產量更高,味道更甜的原因。

立志要成爲第一個成功種出紅薯的大唐人的趙河,在得到這種作物的第一時間,就將其在船上種植了下去,以當時當地的將近三十度的溫度,作爲種子的塊莖並沒有過多的糖化,算作是夏署,生長成熟期只需要一百一十天左右,估計,等回到大唐的時候,他在船上種植的這些紅薯,已經成熟了。

在海上閒聊打屁的他們不知道,在遙遠的彼岸,已經有人在爲他們的歸來,在做準備工作了。

上元節前一天,李世民邀長安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員,到大明宮一樓宴會大廳赴宴,這可是大明宮的宴會廳第一次對外開放,而這個總體面積高達六萬平米的大廳,除去一些廚衛設施佔用的地方,它都還有將近五個足球場那麼大,比九垸縣學的操場都要大的多。

所以,好幾千參加宴會的人,走進這個燈火通明的大宮殿之後,其實都還顯得十分空曠,它的最大容量,是爲了一次性宴請全國大臣所有七品以上官員準備的。

然之後,當天這場宴會,從黃昏時分,一直持續到了午夜,所有的人,都被九垸縣學展示的這些東西震驚,尤其是動畫片。

第一集,講的是壓力。

第二集,它就講的是下雨打雷的自然現象,這讓大家知道了,大明宮的主宮殿頂上,爲什麼會有一個一個細細長長的尖針,而且,長安城新修起來的鐘樓,都有這樣的針尖設計,原來這是避雷針,同時,大家也明白了,爲什麼以往太極宮和皇城的城樓,爲什麼時常會在雷雨天氣走水,因爲,它是長安城最高的建築。

再之後的第三集,就講到了地心引力,物體爲什麼會向下墜落,並且講了重量的由來,以及一些密度計算方法。

這些從未現世過的學問,簡直把大家雷的一愣一愣的,當然,最讓大家震驚的,還是物理小舞臺上,一個同學的講話。

他先是用粗毛線衣,向大家證明了摩擦起電的原理,給大家解釋了,冬日裡,爲什麼會莫名其妙的發生火災的一些原因,又跟大家說,這些電,其實是可以利用的,只需要找到絕緣體,包裹住導電性比較好的金屬就行,甚至還像孫享福當初給他們講課的時候一樣,說了海外探索船隊,正在尋找這種最適合做絕緣體的物種的事情。

連電都可以利用起來,對這個時期的人來說,其實就像是神話故事了,然而,武器院都能研製出一種像天神發怒一般的武器,雖然在場沒幾個人親眼見過那東西,但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現在沒有人會不相信,這個學生所說的話。

然之後,大家這才理解,今天的宴會,爲什麼沒有請國子監那些博士或者學生來參加了,李世民有言,這些新學問,暫時不對外傳播,就是他們這些現在只知奇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大臣們,也儘量不要對外籍人士講。

然之後,就是宣佈孫正明覆農國公之爵,太子少師官職的旨意了,同時,李世民也公佈了上元節後,前往九垸縣學習和種稻的王爺的名單,其中有李世民的兒子齊王李佑,蜀王李愔,蔣王李惲,越王李貞,這裡面最小的李貞,今年纔剛剛十歲。

而由於孫享福的穿越,李世民的人身軌跡也整個都變了,貞觀元年之後出生的子女,全部都沒有按照歷史上來,從高宗李治開始,往後面再出生的五個王子,根本都沒有出生,但總體來說,李世民卻比歷史上多了五個兒子,也就是說,現在,他還未滿十歲的兒子,還有十個,其中,就有長孫皇后在九垸縣的時候懷上,現在已經一歲了的十四皇子李瑞。

至於李淵,那就更加多了,歷史上的他,今年夏天就應該駕崩的,可是現在嘛,他天天在新宮的嬉樂園玩的不亦樂乎,臨幸了好幾個頗有才藝的秀女,兒子的數量,也上升到了三十一個,其中滿了十歲,這次也要去九垸縣學習的有道王李元慶,鄧王李元裕,舒王李元名,魯王李靈夔,江王李元祥,密王李元曉六人,加上李世民的四個兒子,這十人,就是新一屆的王爺種稻班了。

不過,李世民在聖旨裡面特意說了‘學習’和種稻,這就是說,李世民對於九垸縣學教的這些學問是認可的,對於上元節之後,開年的大朝會上,長孫無忌奏請山南道治下教育改革的事情,也是持支持態度的。

然之後,朝中各大臣們的心思就動了,李世民的聖旨,和王爺班纔剛起行呢!求告的信就先一步到了孫享福這裡,內容無它,那些關係們,請孫享福一定要將他們家的子弟,都收到九垸縣學讀書,學習這些神奇的新知識。

所以,上元節纔剛過完沒幾天,知道了自己接下來將恢復官爵和自由的孫享福,就已經開始做好出遠門的準備了,至於那些小王爺嘛!接旨將他們收下來之後,交給那些大王爺們去教比較好。

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387章 開考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285章 上朝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570章 走場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604章 擺鐘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282章 談心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273章 酒宴第743章 到船廠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367章 起塘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706章 開武舉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761章 家事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286章 宴會開始
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694章 提點舍龍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482章 雪地裝備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六十八章 在戰鬥中晉級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387章 開考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285章 上朝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570章 走場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604章 擺鐘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五十八章 開業前夕第215章 冷靜應對第282章 談心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273章 酒宴第743章 到船廠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367章 起塘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706章 開武舉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290章 慰問百姓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761章 家事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286章 宴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