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建設封地

重新統計完戶籍丁口之後,朔州之地在編民戶便達到了一萬五千戶,這還不算王旭之後可能派過來的四萬青壯。

朔州有田地,草場,約五百萬畝,其中熟田一百五十萬畝左右,除了一些小地主加起來有十幾萬畝之外,剩餘的田孫享福給每戶分了八十畝作爲永業田,然後還有近十萬畝的無主熟田,孫享福全部佃給了家裡丁口在三人以上的農戶。

草場的面積佔整個朔州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其中還有很多煤礦區,孫享福全部都劃爲了官府所有,未來朔州新田的開發,主要是草場區域,這裡是桑乾河流域的中段,其中最大的一個支流桑乾河,正好在善陽境內,水源十分充足,沿河可以開出來很多水澆地來,雖然這裡的冬季比較長,一年基本只能種一季農作物,但田地裡的肥力很足,一季的產量,足夠養活這裡的百姓。

後世在關中種土豆和在新疆種土豆的產量就是個例子,在土地肥沃,陽光充足的新疆種植土豆,畝產量往往能達到一萬多斤,比在關中的產量高出近一倍。

而孫享福之所以有把握在這裡種出畝產一石多的香料,也是因爲看中了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和日照充足,海拔適中,空氣夠乾燥。

戶籍和田地的事情搞定,孫享福就能安安心心的過一個春節了,孫府的房屋已經改造完畢,府中一干人等都住的比較舒服,現在,那些新入府的死囚們很多都跟着府裡的工匠學起了手藝,擺弄的最多的,還是農耕工具,即便是大過年的,大家也都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因爲只有不斷的做事,他們才覺得自己有資格吃孫府廚房的飯菜,纔有資格穿孫府暖哄哄的家丁服,還要住那種熱氣騰騰的房子,這可是比他們原先在家裡還要好的生活條件。

與孫府氛圍截然相反的是長安,今年沒有了孫享福和虞秀兒在,但長安,洛陽兩店的經理都以第一屆春晚爲藍本,上馬了節目,雖然沒有多少創新,但仍舊是客人們過年的不二去處,生意好到爆棚。

比較意外的是嶺南傳過來的撞臀舞和竹竿舞經過了春晚的推廣之後,意外的走紅了,大年初幾的,很多大街小巷的孩子們就開始在街角跳起了竹竿舞,這東西就像跳皮筋一樣,在寒冷的時節能夠暖和身子,而且,在孫得壽和小妹給竹竿舞編了一個有趣的口訣之後,長安的孩童們跳起竹竿舞的時候,都會照着念這段口訣,大致是這樣的。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這是最簡單的數字歌,還有一兩種升級版的玩法,一種是乘法口訣,一種是除法口訣,可以說,只要學會了全套的竹竿舞,背誦出了口訣,這個孩子,就算是識數了。

就像最近望江樓的小品上出現的一個笑話段子,說是一個學生跟同學講自己先生考校自己算學的經過,先生問的是三七是多少?那學生說,我當時不知道啊!就管它三七二十一的,答了個十八,結果被先生抽了。

這個段子要是以前說,很多文盲老百姓肯定聽不懂,可別小看三乘以七這樣的乘法,沒讀過書的古人,是要數半天才知道結果的,但現在卻不一樣了,不管是大人,小孩,大家都聽的懂了,因爲孩子們在大街小巷跳竹竿舞的時候,口訣中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人們的腦海,潛移默化下,大家就都學會了,這是一種別樣的文化傳播,當人們都懂得快速,精準的計算簡單的數字的時候,很多事情辦起來效率就高了,也不會輕易的被奸商欺詐,要知道,大唐重量單位是十六進制,錢卻是整數計,還有尺,寸,步等一些並不是很統一的計算方式,可是分分鐘能把一個普通百姓搞暈頭的。

這些都是題外話,自從李淳風發現了席君買懷裡的那支四十倍以上放大功能的望遠鏡之後,就魔怔了好幾天,孫享福怕他出事,又給他上了好多節科普課,在他清楚的看到了水裡面,自己用肉眼看不到的一些小生物之後,他以往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就被推倒了,至少,他不再迷信自己以前的那套醫學知識了。

並且他開始很直觀的認爲,人體所有的病症,都是像大肚症那樣,是被毒蟲進入了體內,只是因爲大家的眼睛看不到那些微小的毒蟲而已。

其實這個說法也沒什麼大錯,病菌也算是一種毒蟲吧!只是那玩意需要顯微鏡才能看的到,目前,孫享福還無法造出顯微鏡,只是在他的親自指導下,雙筒的,可以通過棱鏡來調節焦距的望遠鏡被弄了出來,不過最高放大倍數,沒有什麼顯著提高,而且,這個望遠鏡的個頭,還有些大,沒辦法,製作工藝還有待提高。

不過,這東西弄出來之後,從海外弄來的水晶礦石算是徹底用完了,研製這玩意的工匠小組開始重點研究用沙子燒製玻璃的工藝。

李淳風去了一封信到長安,拜託袁天罡交給孫思邈,讓孫思邈務必到朔州來跟他共同研究醫術,在他的病理認知被推翻之後,他覺得自己在醫學上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這條道路比針線縫合傷口的技術含量高多了。

對此,孫享福是樂見的,他還給李淳風提出了一種製作中成藥的構想,比如,將治療傷寒感冒的藥物提煉出來,分藥量輕重製作易保存的藥丸,只要人傷寒感冒的時候,按照輕重,服用一顆相對應的藥丸,病症就會解除,這是能大大的方便患者,減少醫者治療過程的一個辦法。

李淳風覺得孫享福說的這個想法很有可行性,他忽略了孫享福眼神裡那股子意味難明的笑容,把愛煉丹的道士都忽悠的去製藥,孫享福覺得自己功德無量啊!可惜是孫思邈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也不知道李淳風的信能不能到他手上。

孫享福的安逸日子註定是過不長的,上元節後,李績收到了朝廷的調令,他要班師回朝了,他所帶領的府兵要在春耕前回鄉種地,所以,朔州之地的駐軍,以後就只有團結營的三千兵馬了,而這時,說服了家族,動員了近四萬青壯的王旭終於帶着人馬往朔州來了。

孫享福喜滋滋的給所有人錄了戶籍,並且安排到了善陽縣臨時居住,等他們的村寨堡壘建設好之後,會被逐漸的遷出。因爲他們要耕種的土地,是善陽縣以外的草原。

由於要安排這四萬人,孫享福也來順道來了善陽,這裡是他的封地,有五百戶百姓將是他食邑的佃戶,佔了善陽縣原住民將近一半的人口,而偏偏善陽縣全境有九成以上的地方是草場,他的佃戶,都是有半胡特徵的牧民。

“這城牆也太破了,就剩一層土坯,戰馬一躍可過,還有,城裡的房屋,那裡像是漢人居住的房屋,倒是像帳篷多些,都得重建,寶林,你確定你爹原先是在這裡打鐵的?我咱沒見到這裡有鐵匠鋪子?”

孫享福到了善陽縣城,就沒有見到過一件滿意的事物,那一千多戶牧民,個個都穿的像乞丐一樣,原先,他們就只是爲樑師都放牧的奴隸而已。

“那個,我爹說了,善陽的鐵匠鋪子,我家一定會開起來的。”尉遲寶林也是一臉懵,大唐境內,就沒有見過這麼破的縣城,皇帝拿這樣的縣封給有功之臣,也真拿的出手。

“我看這城也沒有什麼翻修的必要了,乾脆重新建一個得了。”席君買打馬在城內各處溜了一圈,發表了自己的建議道。

孫享福現在任命他爲團結營副尉,總領一千五百騎兵防守善陽,也就是說,這裡將會是他以後的駐地,可這麼破的城池,叫他怎麼住的下去嘛!

“嗯,建吧!把所有民衆都發動起來,這裡煤多,咱們發動民衆一起燒磚,就在桑乾河上建一座新城,讓桑乾河穿城而過。”

被席君買這麼一提,孫享福當即就做了決定,且不說善陽縣是他的封地,光這個橋頭堡式的地裡位置,從戰略上來講,就應該築一座堅城,有了這座城在,王家向草原深處挺進的信心纔會更足。

而且,朔州百姓的經濟情況他門清,再不給他們添點收入,估計就開始有人餓死凍死了。

來到了破舊的縣衙,孫享福首先就讓他任命的臨時縣令王乾拿了紙筆來,親自書寫起了告示。

“大人這是要出告示?可別浪費筆墨了,那些愚民根本看不懂。在這裡要實行什麼政令,得靠人敲鑼喊。”王乾好心提醒道。

“這可不光是告示,還是一份招工協議,我要招募朔州所有的勞力修築善陽新城,每天日出之後開工,黃昏之前收工,給工錢三十文,管兩頓飯。有人幹了活,沒有吃到飯,沒有領到錢,就可以到這張榜下告狀,本官會嚴懲貪贓枉法的人。”

孫享福沒有太多時間消耗在築城上面,三四月的時候,就是孜然的最佳播種期,所以,城必須得在三個月內完成,那麼,他唯一能用的方法就砸錢,找更多的人手來幫忙。

如果按照這個時代地方官的習慣,孫享福只需要出一紙徵發令,他治下的百姓,就必須無償前來服徭役,但是孫享福不會那麼幹,他要通過這件事情,讓百姓們掙到飯吃,掙到錢財,把這個寒冬挺過去的同時,樹立官府的信譽,讓百姓對官府,對大唐產生歸屬感,畢竟,這裡被突厥和樑師都統治了很久,民心並不在唐。

王乾從孫享福的語氣中聽出了他與大唐其它官員不同的地方,現在,他所支持的王旭與孫享福是合作關係,而且他們自己也巴不得他們在草原建立的堡壘後面有一座堅城支撐,是以,在領導層面,他跟孫享福保持了絕對的一致,很快,孫享福寫的這張告示便在朔州四縣一城張貼,而且,幾位王家的縣令發動了自己招募來的衙役人手,往各家各戶去發動,沒幾日,就聚攏了數千人到善陽舊城。

“臨時的帳篷再多搭一些,裡面都裝上暖爐,還有,把牧民手上的牛羊都買過來,每天殺些肉出來,加到大米里面熬粥······”

前來善陽加入修城人手在實實在在的領到了吃喝和工錢之後變的越來越多,也因此,孫享福和團結營的士兵們整天都忙的團團轉,善陽之地從大雪未化的正月開始,就變成了一個萬人勞作的超級大工地,直到二月下旬,一座巨大的城廓便在桑乾河上逐漸成型。

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666章 書畫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三十章 面聖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573章 開賽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219章 追擊戰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六章 小河集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457章 大買賣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285章 上朝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467章 鏖戰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180章 行軍難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159章 殺人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146章 制海鹽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64章 驚變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323章 又出招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十一章 買船第182章 見李績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573章 開賽第288章 密室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305章 對策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180章 行軍難第421章 又上朝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533章 巡視第三十章 面聖
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666章 書畫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三十章 面聖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134章 對嶺南的暢想第264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308章 準備迎接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573章 開賽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219章 追擊戰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424章 給杜正倫出的主意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六章 小河集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457章 大買賣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285章 上朝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467章 鏖戰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180章 行軍難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159章 殺人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146章 制海鹽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64章 驚變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323章 又出招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十一章 買船第182章 見李績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573章 開賽第288章 密室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305章 對策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180章 行軍難第421章 又上朝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533章 巡視第三十章 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