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

一楊行密在淮陰一戰歷時一整天,俘虜孫儒及其以下將領二十四人,擊殺孫儒軍兩萬三千人,俘虜三萬餘人,餘部只剩下幾千人逃離淮陰竄入楚州。楊行密收拾完戰場之後馬不停蹄讓李神福率軍極速趕往楚州等地,自己留下戴友歸等押送俘虜返回淮南治所廬州,自己整頓兵馬之後也跟隨而上,兵鋒強盛,威勢直逼黃淮重鎮徐州。

南線一戰打掉孫儒也讓李繼鵬迅速將情報彙總傳送至大本營和中原指揮部。徐天翔在得到南線勝利的消息之後立即讓前鋒部隊陳宇軍團迅速沿運河南線,徵集了徐家內河航運公司所有的船隻和貨輪之後三萬多大軍浩浩蕩蕩的在郭崇韜的護送下衝過景州沿運河南下出現在德州城外。

唐末的運河和後世的京杭大運河在河南山東境內是有區別的,隋煬帝當初修建的大運河的中心點在洛陽,南北兩線都以洛陽爲中心點,整個運河呈現出一個喇叭形。景州到德州的這一段運河之前差點廢棄,在胡小四組織運河貿易線的時候謝瞳也將宣武軍境內年久失修的運河修復,雖然沒有天策府那樣大動干戈,但是修的倒也是有模有樣。

不過這條在當時給宣武軍帶來豐厚利潤的運河此時卻成了天策軍進軍的利器。在海軍三艘兵艦的開路之下,浩浩蕩蕩闖過景州前線,直接讓這段時間謝瞳聚集起來的船隊打散。而且爲了後面運兵船上的陸軍,郭崇韜果斷動用裝備處研製出來的新式武器——火炮。這種真正超越時代的大殺器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露出自己猙獰的面容。隨着郭崇韜一聲令下,三艘兵船船頭佈置的九門火炮被塞入已經有了後市模樣的炮彈,引線點燃之後只聽到猛然間“轟轟轟”九聲震天巨響發出,白色的煙霧從船頭升起,火紅色的彈丸猶如離弦之箭一般飛速而出,朝着對方已經揚帆起航朝着天策軍船隊而來的宣武軍船隊。

旦夕之後,九顆炮彈落下,其中劉可落入水中,暴起驚天浪花,而剩下的三顆有一顆擦過對方一艘戰船的桅杆爆炸,將整個桅杆徹底炸碎,船隻也隨之猛然間後仰,一船的宣武軍士兵被震得東倒西歪,好幾人落水。這一次火炮真正取得戰果的是最後兩顆炮彈,這兩顆炮彈準確的集中了前鋒的兩艘戰船,只聽得兩聲巨大的爆炸聲隨之響起,木屑人影紛飛,兩艘戰船的船頭被擊穿之後炮彈就地爆炸,將整個船頭徹底炸爛,滾滾的水流迅速倒灌船體。戰船內的宣武軍士兵和水手除了被炸死之外幾乎全部落水,被隨即而來的翻船壓入水中生死不知。

新式武器首次出現不僅僅是岸上防禦和其他戰船內的宣武軍目瞪口呆,就連天策軍自己的士兵都驚奇不已,自家出了這麼厲害的武器自己都不知道,要不是海軍這一次使用都不知道原來後勤部攢了這麼多好東西。這一戰的結果就是戰後好多士兵跑到後勤部想方設法打聽到底還有多少武器被製造出來。

巨大的爆炸聲讓雙方吃驚不已,但是始作俑者郭崇韜卻不滿意,自己率隊在渤海里訓練了好幾個月頭一次使用命中率居然這麼低,這讓他覺得丟臉不已,當下幾乎是跳着腳破口大罵新設立的火炮長。

被頂頭上司罵過之後的三艘兵艦的火炮長不約而同的親自上前操作火炮,隨着新的炮彈被擡上來塞進火炮,火炮手開始按照火炮長的指示調整射距和焦點,再次發射。在校準和瞄準方面,天策軍這邊準備的瞄準具和調整儀都是長期使用弩炮之後總結制造出來的新式裝備,也是李玄清盜版的這套火炮最精華的部分。在提前製造出了開花彈之後火炮在中華大地終於提前開花結果。

被郭崇韜罵的狗血淋頭的火炮長這一次終於交出了滿意的答卷,九顆炮彈有六顆集中宣武軍戰船,陸續不斷的爆炸聲摧毀了宣武軍的鬥志,其他船隻在見到身邊的同伴被炸得支離破碎之後再也無心阻攔天策軍的步伐一鬨而散。

這種劇變讓岸上和城樓上觀戰的朱全忠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陳宇趁此機會讓後速運兵船加快速度靠岸,郭崇韜也開始調轉船頭對準岸上宣武軍陣地,以火炮轟擊,擊散對方佈置在岸邊的攔截部隊掩護陸軍靠岸。

這場鬧劇一邊的火炮表演不僅僅給宣武軍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也給了天策軍全體將士上了一課,戰後裝備處和類似的工科理科學院終於興盛起來,從原本需要教育廳費心費力去尋找學生變成了許多青年學子主動選擇的行業和學科。

不過此時陳宇原本準備的登陸作戰卻變成了一場空,被火炮連續轟擊之後,宣武軍準備的灘塗陣地被炸的支離破碎,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阻擊和防禦,陳宇在親率前鋒登上岸之後堵住了最後一部分宣武軍的去路,截住德州城內派出來的增援部隊,後續船隻也迅速衝灘成功,三萬大軍陸續上岸加入戰場,整個前鋒部隊上岸之後運兵船掉頭回景州繼續運兵,而三艘兵艦則將火炮射距調整到最大,射角也調整到最大,協助陳宇穩住局勢。至此德州登陸戰勝利完成,天策軍準備的登錄變得異常簡單,而宣武軍的阻擊卻被打成了一鍋粥。朱全忠見到事不可爲,天策軍抵達德州已經勢不可當,無奈之下只能撤回攻擊部隊,眼睜睜的看着天策軍源源不斷上岸。

在接下來的三天內,天策軍三十萬人馬連帶着後續輜重全部運抵德州,依靠運河安營紮寨,聯營幾十裡和宣武軍爭鋒相對,大戰籠罩這片廣袤的中原大地。

郭崇韜在護送完陸軍上岸之後開始沿運河南下沿途打擊宣武軍的後勤船隻,並且一度逼近汴州炮擊汴州碼頭,時隔多年之後汴州百姓再次聞到了戰火的味道。也第一次被天策軍這種雷霆武器震撼。

而此時已經去公園891年七月底了,遠在驪山的李玄清放下了所有事情專心陪護巧兮,按照日期計算,巧兮的產期將近,這個時代就算是李玄清也對女子生產不敢有一絲一毫的輕視之心,早早的將醫護總院和醫學院最好的大夫調了過來,而胡小四和岑天時等在聽說醫護總院那邊開設了女子醫科之後直接帶人上門將所有的女大夫也不管是大夫還是學徒一股腦全部帶了驪山。駐守長安附近的天策軍親衛營甚至全軍緊急集合圍繞驪山全力戒備。

也不怪這兩人這麼大動干戈,隨着天策府統治的區域越來越大,李玄清的身份和子嗣的問題也越來越被看重,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而言統治者有了後代才能夠代表政權長久穩固。

“我說天時啊,你別跟着小四這臭小子胡來,巧兮這丫頭生孩子你把軍隊調來幹什麼?還有親衛營,這是打算幹什麼?還設起了路卡,連我和老傢伙的路都敢攔啊?”張天虎和馬老三從長安趕了過來結果路上被親衛營的士兵給攔住了,要不是胡小四和岑天時恰巧經過還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了。

“玄清,這怎麼在這?怎麼不去長生殿那邊陪着巧兮啊?”幾人上了驪山之後卻發現李玄清正在長樂殿這邊。自從李玄清和巧兮來驪山之後,長樂殿就改成了臨時辦公點。張天虎見到李玄清居然在這裡頓時問道。

“巧兮那丫頭怎麼樣了?這兩天還好吧?”馬老三湊過來問道。

李玄清見到衆人七嘴八舌的忍不住苦笑道:“兩位老師,先生小四大家坐,巧兮還不錯。飛雪那丫頭也趕過來了,這兩天雖然有些胎動,但是總體來說還算穩定。醫護總院的人都已經準備好了,應該沒有問題的。”

“那就好,這幾天我們幾個就待在驪山了,等到巧兮生產過後再走。”馬老三笑道:“剛纔路上聽小四說最近天翔他們那邊很熱鬧啊,估計這邊巧兮生完孩子那邊也該開始打起來了。玄清啊,你想好給小傢伙取個什麼名字沒有?”

李玄清搖搖頭笑道:“男孩女孩還不知道呢,到時候再看,巧兮那邊好像已經想好了,到時候聽他的就是了。”

幾人在驪山嘻嘻哈哈的說孩子名字的時候景州那邊徐天翔已經將中原指揮部搬到了德州城外天策軍的大營。三十萬兵馬在楊天成和王厚純的聯手指揮下佈置成半月形大陣,以聯營的方式逼迫德州宣武軍依城而守。

此時的德州朱全忠行營內,幾乎宣武軍所有的高層文武此時都集中起來,朱全忠陰沉着臉盯着葛存周要他立即拿出辦法來。

作爲前軍大元帥,宣武軍北線幾乎所有兵馬的實際統帥,葛存周的臉色也因此很難看,但是仗打到這個份上幾乎已經不是他這個元帥能夠主導得了的。但是朱全忠自從當上皇帝之後脾氣反而變得比之前更加喜怒無常,衆人見到朱全忠把火發到葛存周身上都不敢吱聲。

在場所有人的沉默讓朱全忠更加憤怒,但是卻沒有絲毫辦法,此刻天策軍主力已經南下,等待自己的要麼是決死一戰,要不是退回腹地節節抵抗。

“康懷英那邊進行的怎麼樣了?滄州城什麼時候能夠拿下?給他十萬大軍這都幾天了?不是讓他在那摸魚的。”朱全忠說着忽然想起來康懷英已經率軍去滄州了頓時怒喝道。

“康懷英那邊正在和天策軍李天一部晝夜廝殺,滄州城外現在是日夜大戰不掇。”謝瞳站起身來道:“天策軍主力南下德州和我們預想的一樣。葛元帥,在滄州爲分出勝負之前我軍主力以防守爲上,所有輜重物資的調運也要避開運河,避開對方兵艦。”

葛存周點點頭道:“德州集中了我大梁主力兵馬二十五萬,和天策軍此刻集結的部隊相差不遠,我們沒有必要對於城外的天策軍憂心不已。陛下,末將以爲在懷英滄州戰事未結束之前,我軍主力以防守爲主,小股部隊要不斷出擊一來試探對方戰力,二來可以利用進攻協助防守,阻止對方騎兵大隊繞過德州襲擊我大梁內部地區。”

他們二人的一番話算是針對當前的局勢分析的很到位,但是卻沒有考慮到朱全忠的臉面。自從來到德州這些軍前將領因爲局勢變化莫測對於自己這個皇帝的身份還沒有清醒的認識,所以很多時候禮節還是按照以前的來。只是朱全忠已經不是以前的朱全忠了,不管怎麼說他這個大梁的皇帝已經做了好幾個月了。

“你是前軍大元帥,這本是你份內之事。大軍進軍不利是你的失職。朕念在軍情緊急也懶得和你多廢話,趕緊去部署戰事戴罪立功,否則朕絕不寬宥。”朱全忠摔下一句話之後拂袖而去。

他一走其他人也都是面面相覷,不歡而散。葛存周看了一眼身邊的謝瞳,欲言又止但是終究還是嘆了口氣,兩人回到軍營之後葛存周面有憂色道:“軍師以爲爲今之計若何?”

“我軍先天失利加上主公弒帝奪取唐室國運,其實在大義上咱們已經輸了。”謝瞳知道葛存周擔憂的事情,也是忍不住嘆息道:“如今我大梁朝內也是暗流洶涌,根本無法和天策府上下一心氣勢如虹相比。而且最讓我擔心的還不是目前咱們軍力處於弱勢。”

“軍師擔憂的是對方已經開始恢復民間元氣了對嗎?”葛存周接過話茬道:“之前我一直在軍中對於民間之事沒有了解,但是此次在前線見到對方後勤物資源源不斷沿運河南下,相比是後方的民生經過去年一年的恢復,已經擺脫了戰爭拖累。如此一來的話隨着時間的推移,兩軍之間的實力對比也會發生劇烈變化。”

“這是陽謀,也是李玄清最可怕的地方,短短几年時間,整個北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還沉浸在攻城略地的勝利之中的時候對方的岑天時領導的文官已經在紮紮實實的治理民生、恢復經濟了。”謝瞳苦笑道:“其實就算是這一仗咱們僥倖打贏了,也傷不了天策府的元氣的。幾年以後對方必然可以捲土重來,大唐國祚恐怕要轉移到李玄清手上了。”

謝瞳這些灰心喪氣的話讓葛存周也是一陣沉默,作爲領兵主將對於戰場之外的事情他是有心無力,對方在常年征戰不斷的情況下還能夠抽出精力恢復經濟,發展農商,這讓他想不通。

“這德州的天恐怕要變了吧。”謝瞳悄然看着夜空,悠然長嘆。但是聽在葛存周耳中卻是一語雙關,讓他心驚不已。

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十七章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
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五百四十三章 東北國營農場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壓大食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國力(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突襲交河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四百零六章 請君入甕(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綿州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六十章 平定幽州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難幹(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擊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四十七章第六章 劫後重逢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銀輪部隊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十四章 三年學藝(下)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