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

“稟報大帥,城外來了一隊吐蕃人的使者,說是要見大帥。”原州城內王厚純正在商議原州城的復原和防守工程,後方運送的物資輸送到原州速度慢,道路不好走,建設兵團把精力都放在了靈州方向,這一仗俘虜的吐蕃人都在修葺城牆,所以王厚純也是乾瞪眼,先把城防做好再想辦法。十萬大軍屯集在高原上也不是長久之計,好在吐蕃人經此一役也沒多大力量再來反撲,倒是給了他足夠的時間。

“吐蕃使者?來幹什麼?難不成是給我祝壽的?”王厚純也是莫名其妙,但是還是指示親衛將他們帶入城中。

“老徐,天一,你們倆誰打算留守原州?”打發走親衛之後王厚純對着待在自己身邊暫時沒什麼事的兩人問道。

“守城啊??老九,你還是讓老徐去吧,我不幹,我要回去打仗去。”李天一一聽到守城就急了,就他那個性子哪是幹守城的料。

王厚純也不解釋其他的,只是似笑非笑道:“你確定?萬一守城有好處呢?你也不幹?”

“算了算了,跟你們說實話吧,出征的時候主公交代過了,讓原州防守部隊兼職做一件事。組建山地營,摸索我軍在山地高原地帶作戰的經驗和技巧。”王厚純道:“老徐,這件事就交給你們第六營吧。後勤部隨後會把主公指示過的一些器材和武器裝備運送過來。山地高原地帶作戰我們都沒有系統的總結過,所以一切都靠你自己去摸索總結。”王厚純盯着遠處徐徐道:“等到將來主公平定中原肯定要滅掉吐蕃這股心腹之患,到時候這山地營就是草原作戰的主力部隊,所以千萬不要鬆懈。”

徐英知道山地營的重要性,也知道李玄清對於吐蕃人的心思,頓時抱拳接令道:“請大帥轉告主公,徐英定不負所托,訓練好山地營,爲主公鞍前馬後,馬踏高原。”

“好了,事情我也交代清楚了。現在陌刀營已經接令去馳援河西,直屬營不久也要歸建了,原州就剩下你的第六營已經附屬的地獄火大隊等城防部隊了。你除了要練兵之外還要配合好民政部的官員管好這座高原要塞。”王厚純正要交代點什麼,門外親衛帶着一個吐蕃人走了進來。

“職下吐蕃大相門下倉央海措,見過大將軍閣下。”吐蕃使者在親衛介紹了一下王厚純等人的身份之後大禮參拜道。

“閣下前來所爲何事?你我兩家現在處在戰爭時期,遣使來見是不是不太合適宜?”王厚純一時之間也弄不清楚吐蕃人打的什麼主意,所以開門見山問道。

“不不不,大將軍閣下,我家贊普之前受人桑熊蠱惑,以至於冒犯將軍虎威,現已迷途知返,特來請罪,希望將軍莫要見怪。爲表示誠意,我家贊普特讓職下帶來禮物以彌補貴軍損失,消除兩家誤會,重修友好。”倉央海措一聽王厚純這話連忙擺手,並且到處此番來意。

“哦,禮物?貴上打算獻上什麼禮物?我天策軍十萬大軍勞師千里,耗費錢糧無數,可不是什麼禮物能夠彌補的?而且吐蕃三番兩次挑釁生事,已經讓我家主公發下雷霆之怒,你以爲是區區禮物就能夠化解的?你們當年在安西屠城之事難道一以爲就這麼算了?”王厚純尚未說話一邊的李天一冷笑道。

“你家贊普打算送上什麼禮物?”王厚純擺擺手道:“如果之事一般的禮物本帥勸你還是回去吧,天策軍整頓之後便會去和州和你家贊普會獵於藏北高原,到時候咱們所有的恩怨一次性算清楚。本帥不介意在高原上多擺幾座京觀,就是怕你們吐蕃到時候沒那麼多人。”

“是是是,我吐蕃自知惹怒天威,不敢希望將軍原諒,此次帶來黃金二十萬兩,白玉二十塊,上等犛牛角二十對,高原珍惜寶石一顆。”顯然王厚純的京觀此刻已經傳到了吐蕃人耳中,所以倉央海措一聽到王厚純的話連連作揖道:“此外,我家贊普有意獻上我高原明珠——格桑公主給貴上爲爲奴爲婢,以便讓兩家永結盟好。”

這一下讓在場的三人傻眼了,前面的禮物老實說大傢伙都沒什麼異議,但是這個公主?和親啊?王厚純看了一眼徐英和李天一兩人,眼珠子一轉笑道:“既然貴上有這個意向,我等也不好推辭,但是此事卻不是本帥能夠做主的,需要稟報我家主公才能定奪。閣下還有什麼其他要說的嗎?如果沒有的話還請在驛館內歇息等待消息如何?”

“是還有件事想和大帥商議。”倉央海措見到王厚純要送客,顯然是把自己的話放在心上,但是想到自己來時得到的命令咬了咬牙繼續道:“海措的確是有事情要求大帥,我吐蕃願意割讓原州給貴上,只求貴上能夠放回此次和上次被貴軍俘虜的士兵。這些人現在家人都在和州要找我家贊普,希望貴軍能夠商榷,通融一二。”

“俘虜可以交還給你們,但是不是現在,按照我天策府的規定,俘虜人員必須在天策府服苦役三年,三年後可以自行返鄉。”王厚純擺擺手道:“此事是天策府的國策,不容更改。特使請回。至於原州本就是我大唐土地,割讓一事就不要說了。”

倉央海措還想說話但是看到王厚純的眼色只能怏怏而去。他一走李天一馬上道:“這老小子到底什麼意思啊?還和親?都什麼年代了?”

“我覺得這裡面有詐,會不會是誘使我們放鬆警惕,然後來一次偷襲?”徐英也覺得不靠譜,道:“要不讓直屬營暫緩回師,在這裡等待一段時間,也可以策應河西戰場。”

王厚純點點頭道:“天一你去通知一下陸翊吧,讓他移兵到西北地區駐紮,兩方監視,保證我們在藏北地區有足夠的震懾力。然後快馬傳訊主公,把吐蕃人的意思轉給主公。”

這邊王厚純快馬傳訊的時候,陌刀營也已經從原州出發抵達賀蘭山南麓。他對於賀蘭山的地形可是熟悉之極,帶着部隊徑直從穿過山峰林立的山脈朝武威的方向而去。按照他的速度的確可以趕在雙方大戰開始之前抵達戰場。

而且萬毅在武威的佈置也已經很完美,溫末人集中起來的各族聯軍試探過多次多次,每次都在這種綿密的防禦下鎩羽而歸。現在萬毅就在等着重騎營和陌刀營到來,主力部隊集中之後準備收,一舉擊破正面之敵。

所以萬毅現在反而是很悠閒的待在武威城中,城外和後方的通道也讓侯勇和葉孤的四萬騎兵保護起來,雙方在武威城附近擺成一個很奇怪的陣勢。

其實萬毅這邊在調兵,溫末人那邊也在猶豫要不要抽調主力部隊過來,相對於其他的吐蕃人分支,這些當年起義的奴隸後代人數更少,所以對於兵力的調動非常精細,一般溫末人打仗基本上都是指使那些少數部族聯軍在前面衝鋒陷陣,自己躲在後面等待收割,這次也不例外。

“大帥,今天這些該死的羌人又來挑釁了,派出了兩萬人的騎兵,我看着都想出去揍他們一頓。”鐵良找到萬毅開始唸叨這些事情。

萬毅卻絲毫不理會這傢伙,反而跟一旁的錢老六商議起了城防問題。武威城本就是古城,西北地區的城牆基本上都是土牆,雖然後勤部已經竭盡全力運來了不少建築材料,但是短時間內卻沒有辦法修葺起有效的城防工事,想來想去萬毅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幸虧外面都是些雜牌軍,否則真要是不要命的突上來,搞不好還真能給他破城而入。

“大帥要不我們先修西城和北城,這兩處城牆是直面對方,需要優先加固,其他地方要不就放一放,我加派人手,保證十二時辰不間斷巡邏如何?”錢老六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想到這個辦法。

萬毅點點頭,苦笑道:“武威城還是要修的,不過我好像聽說後勤部的人想到了一種很奇怪的方式也許可以打通賀蘭山脈,快速把路修過來。”

“老大,不能這樣,我在和你說話呢。”鐵良見到這兩個傢伙當着自己的面旁若無人的討論修路修牆的事情,頓時急了。

“回去等着,你自己的人馬都還沒到齊呢,急什麼?你還真打算就靠你的兩萬重騎營就能包打天下啊?”萬毅無奈的搖了搖頭,正要安撫一下他,外面親衛飛速闖了進來,彙報道:“啓稟大帥,陌刀營已經奉命前來,已經被騎兵營護送到東城門下。”

“陌刀營?怎麼這麼快?他們不是在原州出發的嗎?還能比我的重騎營快?”萬毅尚未說話鐵良直接開口了。

“走,趕緊的去迎接,命令騎兵軍團加強戒備,不要讓這幫兔崽子有可趁之機。陌刀營來了,這仗可以籌劃籌劃了。鐵良你趕緊回去整頓整頓你的重騎營,還騎兵呢,還不如人家騎馬的步兵。”萬毅一邊走一邊挑逗鐵良,後者果然跺着腳跟着出去了,嘴裡面還在嘀嘀咕咕自己的部隊爲什麼沒有人家快。

萬毅見到石堅的時候,陌刀營已經有過半開入城中了。萬毅走過去一把拉過石堅笑道:“老石,你的速度怎麼這麼快?我記得總參說的你們二十那天才接到通知啊,今天才二十五,你們怎麼就到了?”

石堅笑道:“大帥,在下以前就是賀蘭山的山賊,所以這賀蘭山的道路沒人比我更熟悉了,走起來自然更快一點。”

“好了,趕緊的讓兄弟們進城好好休息一下。”萬毅笑道:“老石你這速度可是把重騎營甩到了後面了。鐵良可是一肚子不高興呢。”

石堅在安排好陌刀營去大營休息之後來到武威的鎮守府,萬毅和其他人已經全部到位,見到石堅到了之後幾人相互嬉鬧寒暄了幾句之後,萬毅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道:“現在陌刀營已經到位,加上重騎營前期的兩萬人,第四軍團的兩萬人步兵已經特種部隊一萬人,我們正面戰場已經集中了八萬人的龐大規模,已經可以進行決戰了。”

“大帥,不等我的重騎營啦?我現在只有兩萬人,這打仗的話心裡發虛啊。”萬毅剛剛說完鐵良就站起來嚷嚷道。

“你呀,就屬於活該型的,誰讓你們跑得慢呢。”侯勇在旁邊笑道:“大帥,我覺得我們可以擺開陣勢一路平推過去。河西之戰不在於攻城略地,而是在於震懾。要打的這些少數部族從此聞風喪膽,這樣河西才能徹底安定下來,爲將來我們前出安西,營造一個大後方。”

“侯勇,這麼長時間不見,發現你的理論水平見長啊,是不是主公給你開小竈了?你長得這麼醜,我怎麼發現主公對你這麼好?什麼好事都能給你?”鐵良調笑了侯勇一句後接着道:“大帥,侯勇這句話說得對,溫末人本身人數太少,我看咱們可以用驅虎吞狼之計,對於逃散的溫末人直接將他們逼到安西,爲我們將來打前哨。”

鐵良的話讓在場的人一陣點頭。萬毅清了清嗓子道:“鐵良和侯勇的話很有道理,可以作爲我們河西之戰的指導思想。來之前主公也說了,河西必須儘快穩定下來,爲明年我們經略中原騰出精力。所以此次大戰各位必須給我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來,不要吝嗇殺戮,要一戰打出我們的威風來。不管是家仇國恨還是我們的目標,我要求大家必須做到一點,在河西,要麼是我天策府的順民,要不就是我天策府的敵人,對於那些牆頭草必須殺到他們膽寒,殺到他們見到天策軍就不敢生出任何心思爲止。”

萬毅殺氣騰騰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一陣心驚,這次屠刀舉起不知有多少人頭滾滾而落。但是河西失陷百年,不說漢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就是當年也是因爲河西被吐蕃佔領,導致安西軍孤立無援,最後纔會被滅族,這是所有人心頭過不去的一道坎。如今這些天策軍將領能夠領軍前來收復河西,他們心頭盤桓的念頭到底有多強烈看看萬毅的反應就知道了。對於這位純粹的軍人來說,第一次考慮軍事以外的因素竟然沒有讓他反感,可想而知這股執念如果不消除,恐怕河西將永無寧日了。

“大帥,你怎麼啦?”鐵良在萬毅身邊,見到他神情有異,低聲問道。

“沒什麼,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萬毅擺擺手笑道:“各位都是我的同仁,主公的心思大家想必都很清楚,我們需要在河西爲主公和天策軍正名,豎立我大唐失落百年的威嚴。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不管是何時何地,有任何有損於我大唐利益者,殺無赦。”

“謹遵將令。”在場所有將領起立,躬身接令。如虹的氣勢猶如一條巨龍一般咆哮而出。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一十七章 豐靈鐵路線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漢化政策第四百四十三章 瀚海難幹(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三百四十九章 河西一統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線佈局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二十五章 高昌攻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三百一十章 追擊胡敬璋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羅之戰(下)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四百一十八章 海軍東征(中)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七十八章 安集延生死(上)第六十六章 靈州改革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清水河之戰(五)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河西貿易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一十三章 合圍曹仁貴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勝是負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四百二十四章 海外行省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