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光芒

大理寺。

公房之外有一棵老槐, 此刻已經綠蔭搖曳, 昨夜灑落數點微雨,早上地面微溼。

袁恕己從樹下經過的時候, 忽然聽到鵲聲聒噪,他擡頭看時, 見一隻黑白羽毛鄉間的喜鵲站在枝頭,戞戞叫嚷。

喜鵲是吉祥之鳥, 傳說喜鵲登門是爲報喜,袁恕己盯着那隻鵲兒看了片刻,卻並未覺着心喜,反倍感憂愁。

自從搜查過武三思的府邸,坊間傳言紛紛,因都知道武三思是皇后偏愛的侄子, 在朝堂上更是甚吃的開,幾乎無人敢惹。

故而袁恕己這一番鬧騰, 竟是街知巷聞, 聽聞此事者,無不對這位“新”任少卿刮目相看,同時也爲他的個人安危擔心。

誰不知樑侯爲人最是偏狹記仇,當初盧照鄰之事就是一個慘痛例子, ——盧照鄰因入獄而身染風疾更是民衆百姓之痛,何況又聽說袁恕己這一次搜查無功而返……是以人人憂慮。

可這位少卿卻的確是個性情堅決果斷、並不輕言放棄的人,在搜查過樑侯府之後,並未就此敗退, 反派了公差日夜守在武三思的府外,暗中監視。

雖然此舉收效甚微,武三思也不會在這風口浪尖上有什麼異樣舉動,但畢竟沒有人喜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人盯着。

武三思幾次三番都忍不住大發雷霆,但大理寺差官們對此的反應……不過是後退了百步而已。

其實大理寺的差官當然也不敢跟武三思硬碰硬,除非是不要命了,怎奈他們身後還有個的確有點像是“不要命”的袁恕己。

樑侯雖然可怕,到底不是頂頭上司,所謂“縣官不如現管”,沒奈何,只能硬着頭皮上。

但案子懸而未決終究不是法子,可明明知道案發現場就在樑侯府,卻偏偏找不到關鍵的案發之地。

大理寺卿已經就此問過多次,甚是“關切”,幾次言語中暗示袁恕己放棄,袁恕己只當聽不出來,仍然我行我素。

看了鵲兒半晌,袁恕己負手往內。

還未落座,門外便報說:“大人,十八弟來了。”

袁恕己又驚又喜,一掃胸中鬱悶,忙道:“快叫進來。”自己也迫不及待地往外走去。

纔出門口,就見廊下一人一狗向這邊兒走來,正是阿弦領着玄影。

袁恕己望着那道嬌小的影子,已是情不自禁滿面笑容:“怪不得先前的喜鵲聒噪,原來是因爲你要來了。”

阿弦道:“少卿,我們進去說話。”

袁恕己會意,便請她入內,又叫侍從奉茶。

兩人轉到內室,玄影便盡忠職守地守在門口。

阿弦遂把昨夜夢中所見同袁恕己說明,袁恕己聽罷,怔道:“你是說……你看見了那隻老鼠叼了牡丹花籽進樑侯府密室?”

阿弦點頭。

其實確切地說,阿弦並不是看見了那隻老鼠,而是從那老鼠的眼中看見了一切。

當那隻老鼠被人頭嚇得扔下花籽逃走之時,阿弦也驚的醒來,然後發現自己的雙手蜷湊在胸前,正如夢中所見那隻鼠類一樣。

啼笑皆非。昔日莊周夢蝶,如今她竟夢變成了一隻老鼠。

難道真應了之前對崔曄所說的“蛇蛇鼠鼠”之論?

袁恕己又讓阿弦將那隻老鼠所走路線又說了一遍,皺眉回想,沉吟道:“我的人當時搜查的十分仔細,那假山洞也曾去過,卻並沒有發現什麼暗門密室,既然你這樣說,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蹊蹺被我們遺漏了。”

阿弦道:“這麼長的時間,樑侯一定早把所有線索跟證據都清理妥當了,就算找到了密室,我擔心也找不到治他罪的證據。”

袁恕己正也在忖度此事,倘若是個尋常人家,這會兒他當然立刻點齊了差兵,立刻殺過去再搜查一次,可是這人是樑侯武三思,上次已經闖入已是破例,大理寺卿還擔着干係,卻偏無功而返,故而這回再登門……恐怕極難。

自己冒險倒是無礙,若連理上峰,卻有點說不過去。

聽了阿弦所說,袁恕己道:“可惜上次我去打草驚蛇,也許他受驚之餘,真的會將所有證據都毀屍滅跡,但……”

他想了會兒:“不過除了證據,還有當時參與之人。”

阿弦回顧夢中所見:“當時刑訊宋牢頭的,有個叫張四哥的人,可他們是樑侯的人,縱然找到只怕也不會輕易反叛。”

袁恕己點頭:“只要找到了,我就有辦法。”

阿弦的話已帶到,但現在的情形卻仍不容樂觀,畢竟樑侯府不是自家後花園,並非說再查一遍就查一遍的。

何況就算冒險再去查探,若還一無所獲的話……那可就是真把袁恕己栽了進去了。

袁恕己卻不願讓她隨着憂心,便故意道:“昨日周國公大婚,你跟着樂了沒有?”

阿弦一愣,繼而想起在新房門外所聽,不安道:“又樂個什麼?”

袁恕己笑:“我怎麼聽說闔府上下人等都有酒吃?不少人喝的大醉。”

阿弦才鬆了口氣:“我若喝醉,纔是自討苦吃呢。”

既然提到了這一節,阿弦便順勢道:“我也有一件事要跟你說。”就把許圉師請她去戶部之事說了。

袁恕己聽罷,同虞娘子似的大喜:“這是在是太好了!許侍郎真有眼光。”

阿弦本有些忐忑,畢竟事情尚未成,若有變數又當如何?只是近來她看袁恕己也越來越覺親近,是以竟不瞞着他。聽袁恕己大讚,阿弦不由撓了撓腮,有些不好意思。

袁恕己又嘆道:“可惜,可惜。”

阿弦緊張:“可惜什麼?”

袁恕己道:“可惜我晚了一步,沒搶在許侍郎之前把你搶到跟前兒來。不過無妨,等我站穩腳跟,立刻就把你要過來。”他笑嘻嘻地用肩膀推了阿弦的肩膀一下。

阿弦被推的往旁邊一歪,這一刻忽然想起自己的身份已經給袁恕己知道,臉上的笑慢慢地收斂起來。

袁恕己察覺她色變,忙問道:“怎麼了?”

阿弦從小兒就被老朱頭當男孩兒養,心裡也從沒把自己當成女孩子,在桐縣當差的時候也從來都泰然自若,並無任何心理負擔。

她是從小兒慣了的,是以上了長安之後,竄上跳下,也從沒半分女孩兒的自覺,不管是在京兆府,大理寺,周國公府,還是聽說要去戶部,也都覺着是自然而然之事。

但如今忽然想起袁恕己知道自己是女孩兒,才略覺幾分彆扭。聽他問起,阿弦便道:“你、你會不會覺着……我這樣很怪?”

袁恕己道:“你哪樣兒?”他特意把阿弦從頭到腳又打量了一遍。

阿弦道:“我是說,你會不會覺着我……我這樣當差、或者去戶部會有些怪,畢竟我不是……”這一句卻更加彆扭,無論如何說不出來。

袁恕己愣愣看了她片刻,才後知後覺地明白:“你是說……哈哈。”他大笑兩聲,以手加額,“小弦子,你終於醒悟了麼?”

阿弦心頭一沉:“你、你也這麼覺着?”

袁恕己本是七分玩笑,三分私心,見她緊張地望着自己,才斂笑正色道:“平心而論,我並不覺着有任何古怪,若天底下多些如你一樣的公差,或者部官,那纔是絕好之事,也是極正的道理。”

阿弦睜大雙眼:“少卿……”

袁恕己道:“而且我知道你能、你也擔得起,你同樣也會做的很好。”

起初在桐縣的時候他還有些半信半疑,甚至在崔玄暐跟他說阿弦的路不止在桐縣的時候,他還本能地有些不以爲然。

但是直到現在……在他面前的阿弦,越來越耀眼了。

他已經無法忽視她身上那引人注目的光芒。

心竟軟軟的。

阿弦做夢也想不到會從他嘴裡說出這些,心裡的感覺已經超出了“感激”跟“喜歡”。

兩人相視之間,阿弦舉手在額角輕輕一抓,低頭訥訥道:“……我該走了。”

一眼看見玄影正仰頭看着兩人,阿弦又道:“玄影還是留在這裡,等我去了戶部……再跟着我。”敏之那句送玄影去喂獅虎,給阿弦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

阿弦轉身要走,袁恕己忽道:“小弦子……”

對上她閃閃地雙眼,袁恕己溫聲道:“只是,有時太能幹了未必是一件好事,我只想你知道,我不想你太勞累、或者把自己置身險境。”

阿弦眨了眨眼,然後展顏一笑:“嗯。”她用力點了點頭,“我知道啦。”

袁恕己看着她爛漫的笑,猶如朝陽初升,春風撲面,一時叫人沉醉無言。

等他醒神之後,門口人影一晃,是阿弦已經去了。

身旁“嗚”地一聲,袁恕己低頭,才發現玄影歪着狗頭,眼睜睜地仰視着他,彷彿不知此人正在呆呆地陶醉個什麼。

袁恕己嘆了聲,道:“我怎麼覺着小弦子比先前長開了,是不是比在桐縣的時候好看多了?”

玄影斜視了袁恕己一眼,“汪”地叫了聲,彷彿在說它的主人從來都是最好看的。

這日,賀蘭敏之帶着夫人楊氏進宮拜見二聖。

除了太子李弘不在場外,魏國夫人賀蘭氏,沛王李賢,太平公主,武三思等都在席上,只不過雖似家宴,氣氛卻有些莫名尷尬。

魏國夫人像是很滿意自己的這位嫂子,對高宗李治道:“皇上,你看哥哥跟嫂子是不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李治笑着點頭,魏國夫人又對楊氏道:“記得我小的時候,哥哥還常帶我去府裡玩耍,只是越發長大,彼此就越發生疏了,不過到底老天自有安排,到最後還是一家人。”

楊氏垂着眼皮,只是淡淡一笑。

太平忽然道:“如果表嫂嫁給了弘哥哥,其實也是一家人。”

武后轉頭:“太平,不要亂說。”

太平道:“我並沒說錯呀。”

賀蘭氏便笑說:“公主,這就是命了,該誰的始終就是誰的。這也是緣分的事兒。”

武后目光微變,卻仍不語。

賀蘭敏之卻舉杯道:“敏之還要多謝皇后娘娘成全。”

武后方笑道:“不必謝我,可知我也樂見你們‘但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賀蘭氏皺眉,有些不快之色:“大好的日子,娘娘怎麼又提那不吉利的字兒。”

武后滿面無辜,仍是輕笑道:“哪裡有不吉利了?盧照鄰這一句詩,可謂家喻戶曉,寫盡了世間癡男怨女的情纏之狀,用在這一對小夫妻身上難道不貼切麼?”

敏之則笑看武三思道:“這個當然是極貼切,樑侯最懂這詩,你說是不是?”

前些日子因爲盧照鄰患病離開長安,民間對武三思的惡譽如潮,更有大膽之人替盧照鄰不平、做出暗中襲擊武三思的車駕等舉動,雖無性命之憂,到底也深受其苦,這會兒敏之故意提起,武三思當然知道他又是在挑釁自己。

武三思也笑道:“你們夫妻之間到底是怎麼樣兒,是好是歹,真心假意,只管問我做什麼?那也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賀蘭氏咳嗽了聲。

武三思才又笑道:“不過我還是要祝周國公夫妻琴瑟和諧,白頭到老。”

一場宴會,暗潮洶涌。

很快武三思先行告退,然後沛王李賢也起身告退。太平見李賢出外,便也偷偷起身,趁人不注意跟着跑了出去。

高宗身子倦了,魏國夫人陪着離席,不多時,殿內只剩下了敏之跟楊氏。

敏之正也要告退,武后吃了一盞茶,忽道:“敏之,你身邊兒那個叫十八子的,今日可跟着來了?”

賀蘭敏之道:“他在丹鳳門等候。”

武后笑道:“我正有件事跟你商議,我想跟你要了這孩子。你可答應?”

敏之詫異:“娘娘要小十八做什麼?”

武后道:“不是我要,是朝廷要他,這孩子能幹,入了許圉師的眼,他三番兩次在我跟前兒提起,沒奈何,我只好答應了他。正好兒你如今娶親,你也算是心滿意足了,索性就把這孩子讓出來,如何?”

敏之本心是不願答應的,但武后既然開了口,又是在這個新婚燕爾的時候,直言回絕似乎不好。

正在遲疑着想如何拒絕,不料楊氏從旁說道:“殿下身邊兒的人能入戶部侍郎的眼,正是莫大的幸事,若這十八子真有才幹爲國效力盡忠,也算是殿下的一點忠心了。”

敏之皺眉回看,楊氏微微一笑,柔聲道:“殿下覺着臣妾說的對麼?”

沉默過後,敏之方道:“你這樣的口齒伶俐,舌燦蓮花,我又怎麼能說不對?”

武后在上深看楊氏一眼,笑道:“好,難得你們夫妻同心,深明大義,既然如此,此事就說定了。”

與此同時,丹鳳門內,樑侯武三思陪着李賢往外而行。

兩人且走且說話,武三思因道:“殿下這樣着急,是要去哪裡?”

——好端端地太子妃忽然許給了別人,縱然李賢並不在長安不知詳細,也猜出其中必有蹊蹺,何況因李弘病了,李賢心裡牽掛,便想去東宮探望。

武三思看出此情,故意發問。不料李賢也知道武三思跟敏之向來有嫌隙,便只搪塞道:“想往崔府拜會崔師傅。”

武三思“哦”了聲,他本料定李賢要去探望太子,正想趁機訴說賀蘭敏之種種胡作非爲之舉,誰知李賢並不上當。

正有些怏怏地,身後有人叫道:“賢哥哥!”

李賢止步回頭,卻見是太平追了出來,身後還有幾個宮女跟宦官,一個個雞飛狗跳地追在身旁。

李賢忙止住太平:“你身子才恢復,怎麼就這麼急腳鬼一樣,給母后知道了又要擔心了。”

太平因爲上次那一場驚恐,連日都被拘在大明宮中,更是不許她出外半步,連賀蘭敏之成親這樣的大事都未曾許她去看熱鬧,太平心裡實在悶的很。

何況李弘又病了,太平好不容易盼了李賢進宮,正要多親近親近,誰知他立刻又要走,這才依依不捨追了出來。

太平便問:“哥哥怎麼這麼急着走?是去哪裡?”

當着武三思的面兒,李賢只得又說去崔府,太平聞聽,滿面失望……上次她出事,多少跟崔府有些關聯,就算此時她要跟着去也是不可能的。

李賢看出她的心意,便道:“好妹妹,等我拜了崔師傅,立刻回來陪你說話,你安心留在宮內可好?”

武三思在旁道:“公主一定是因爲在宮內閒着無聊,所以想出宮透透氣?不如去我府裡如何,我近來得了好些有趣的小玩意兒,保管你喜歡。”

原來武三思自詡最近運道不佳,之前又見惡於武后,幸而太平是武后的心肝肉,如果哄的太平高興了,武后“愛屋及烏”,當然也是美事一樁。

太平本興趣缺缺,聽到“有趣的小玩意”,眼中才放出光來。

李賢便笑道:“還是不要讓她出去,免得母后不放心。”

武三思道:“怕什麼,我哪裡又不是別的等閒之地,絕不會讓公主出事。”

太平的心便動了,又聽李賢動輒擡出武后來,她便也有些逆反心理,當即道:“既然這樣,我就去樑侯府裡逛逛,料母后也不會怪責。”

這一句,只苦了跟隨她的衆宮人們,又知道勸不住公主,何況還有個武三思在旁盯着,不住攛掇。

當即有個腳快的小太監發瘋似的先回去報知武后。

話說這邊兒,李賢因勸不住太平,只得隨她。

三人將到丹鳳門,太平先看見門邊兒有個熟悉的人影,彷彿在跟誰說話,因被柱子擋着,看不清對面是誰。

太平當即叫道:“小弦子!”撒腿跑了過去。

李賢定睛一看,不由也笑了,跟着走了過去,武三思見他兄妹如此,只得跟上。

太平跑到阿弦跟前,忽然見她面前並無任何人在,太平疑惑地左顧右盼:“我明明看到你在跟誰說話,人呢?”

阿弦咳嗽了兩聲:“我方纔是喉嚨疼,大概殿下錯以爲我在說話,其實並不是。”

這會兒李賢也走了過來,他跟太平一樣,看阿弦跟前無人,有些詫異,卻並未發問。

阿弦行了禮,李賢知道之前太平能被找到其中也有阿弦一份力,便笑看着她道:“十八弟不必多禮,我纔回來,等得閒了倒要跟你坐一坐。”

阿弦本不大肯面對李賢太平等人,但她既然下定決心留在長安,自然擡頭不見低頭見,難道次次都要避讓退縮?

崔曄的話又在耳畔響起。

阿弦鼓足勇氣,擡頭對上李賢雙眸:“殿下的好意心領了,只怕我當不起。”

李賢笑道:“我說當的起就當的起。”

武三思心不在此,又知道內侍們入內稟告武后,生怕太平又被叫回去,讓他無法大獻殷勤,於是便催太平上車。

太平正要走,忽地心血來潮,回頭對阿弦道:“你在這裡等表哥麼?他被母后留下了,一時半會兒出不來,我正要去樑侯府,你要不要一塊兒去?”

阿弦正要拒絕,驀地想起之前大理寺中跟袁恕己一番話,心頭轉念,阿弦便道:“公主有命,我哪敢不從。”

太平本是隨口一說,並沒指望阿弦答應,忽然得她應允,一怔之下,大喜過望。

李賢也覺意外,不由看向阿弦。

武三思同感意外,但是他知道太平公主孩子心性,倒也罷了,只不過阿弦是敏之“得力”的人,武三思不由多看了她幾眼,卻並沒有出言阻止。

第243章 守着她的笑第234章 遣唐之使第89章 綠孔雀第50章 休要胡鬧第275章 明媒正娶第143章 配不上第142章 新人笑第137章 小時候第80章 鬼嫁女第61章 父子第271章 見父皇第344章 喜歡第185章 韋之女第36章 長長久久第97章 了不起第24章 護身符第236章 嗜血之花第248章 冷暖而自知第341章 大婚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104章 一個好人第164章 得不到的第52章 刑場之上第159章 降魔除邪第269章 大人物第120章 狠第147章 囚於掌中第324章 陰陽第238章 阿叔別走第147章 囚於掌中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181章 若即若離第65章 天籟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147章 囚於掌中第357章 無情郎第125章 夜宴第310章 水落石出第255章 產房驅鬼記第32章 心服口服第343章 日常第163章 敢愛敢認第166章 溫言款語第126章 相顧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275章 明媒正娶第239章 接旨與護花第130章 抱住第201章 鳳凰鳴第332章 有情人第256章 沛王錯情第364章 完結中第222章 火中孔雀第147章 囚於掌中第63章 殺之第327章 阿弟第336章 佳偶生怨第353章 虎貓第286章 貓食第43章 鐵石心腸第113章第71章 歸後第135章 口諭第261章 親的太兇猛第144章 千萬念第264章 宮中對第250章 抱的這麼緊第22章 宿軍屯第81章 說的好第324章 陰陽第291章 越王第295章 兩種情第72章 難承受第195章 心疼第164章 得不到的第64章 是你第294章 對母后第264章 宮中對第308章 一個傳奇第261章 親的太兇猛第94章 看提要第238章 阿叔別走第215章 甜的爆炸第359章 夫妻道第38章 清雅端正第142章 新人笑第294章 對母后第186章 再次同乘第362章 將完結第287章 恩愛第215章 甜的爆炸第282章 生死問答第361章 將完結第107章 頭等大事第152章 生死對峙第182章 晚上慎看!(前一段可以)第82章 教壞我第121章 自信第53章 臨別贈言第151章 皇后欽點
第243章 守着她的笑第234章 遣唐之使第89章 綠孔雀第50章 休要胡鬧第275章 明媒正娶第143章 配不上第142章 新人笑第137章 小時候第80章 鬼嫁女第61章 父子第271章 見父皇第344章 喜歡第185章 韋之女第36章 長長久久第97章 了不起第24章 護身符第236章 嗜血之花第248章 冷暖而自知第341章 大婚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104章 一個好人第164章 得不到的第52章 刑場之上第159章 降魔除邪第269章 大人物第120章 狠第147章 囚於掌中第324章 陰陽第238章 阿叔別走第147章 囚於掌中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181章 若即若離第65章 天籟第213章 皇后新寵第147章 囚於掌中第357章 無情郎第125章 夜宴第310章 水落石出第255章 產房驅鬼記第32章 心服口服第343章 日常第163章 敢愛敢認第166章 溫言款語第126章 相顧第304章 十指相扣第275章 明媒正娶第239章 接旨與護花第130章 抱住第201章 鳳凰鳴第332章 有情人第256章 沛王錯情第364章 完結中第222章 火中孔雀第147章 囚於掌中第63章 殺之第327章 阿弟第336章 佳偶生怨第353章 虎貓第286章 貓食第43章 鐵石心腸第113章第71章 歸後第135章 口諭第261章 親的太兇猛第144章 千萬念第264章 宮中對第250章 抱的這麼緊第22章 宿軍屯第81章 說的好第324章 陰陽第291章 越王第295章 兩種情第72章 難承受第195章 心疼第164章 得不到的第64章 是你第294章 對母后第264章 宮中對第308章 一個傳奇第261章 親的太兇猛第94章 看提要第238章 阿叔別走第215章 甜的爆炸第359章 夫妻道第38章 清雅端正第142章 新人笑第294章 對母后第186章 再次同乘第362章 將完結第287章 恩愛第215章 甜的爆炸第282章 生死問答第361章 將完結第107章 頭等大事第152章 生死對峙第182章 晚上慎看!(前一段可以)第82章 教壞我第121章 自信第53章 臨別贈言第151章 皇后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