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

楊世偉苦笑道:“鄭兄何必如此爲難老夫?”

鄭裡奇也是苦笑一聲,說道:“真真是沒奈何……明知道羣盜犯境,我輩衣着朱紫,只能坐視不理,今晚我原不打算上城,在家自己喝酒,越喝越是氣悶,我自二十三歲中進士,仕途頗順,一心想在地方上做好官,憑此再入京爲官。現在卻是迷茫的很,大魏如此情形,也怪不得原本還算清廉的王越變成現在這般模樣,我等憂勞國事,還有什麼意義麼?”

“且看北伐。”楊世偉道:“若北伐得勝,我要上奏,一則奏請中樞收權,釐清地方政事,肅立威權。二要奏請加派禁軍至腹心和東南各處,福建路不必多,再來五個營的禁軍也差不多夠了。三要重整廂軍武備。第四,亦是最要緊的一條,若國家還想要海外貿易的收入,需得花費重金,重建水師,此四奏,雖然還是治表不治裡,但若是能表亦不能治,那麼,大魏亡國不久矣。”

鄭裡奇曾經和徐子先密信往還,徐子先的說法亦是和楊世偉相同,他適才口出怨言,卻是真沒有想到,楊世偉的看法居然和徐子先相當。

而徐子先卻是明言不諱,他對北伐的結果看起來相當不樂觀,大魏若能不慘敗,就算邀天之幸,上天垂顧的氣運了。

小敗,或停滯不前,便是最有利的結果。

而想獲勝,根本就是完全沒有可能。

最要緊的關鍵,不在於禁軍不擅戰,大魏禁軍的體系是太祖一手打造,歷經二百多年,禁軍雖不及開國時精銳,也不復宣宗時財力充足時那樣裝備精良,薪餉優厚,而不管怎樣,這是大魏以傾國之力打造出來的強軍,和西人和北虜也一直在交戰,近二三十年和東胡也一直在交戰,戰場上的經驗也相當豐富。

此次北征,更是有一批名將率部北征,軍伍,將領,俱沒有問題。

可慮的是後勤,財力,以大魏現在的財力儲備,後勤能力,根本不可能支撐的起幾百上千裡的遠征,這仗打不到一半,國家的財力就得破產,後勤就會出大問題和大麻煩。

鄭裡奇在此之前認爲徐子先有些危言聳聽,現在他纔有所感覺,怕是自己和眼前的楊世偉,都是太過於樂觀了一些。

夜風吹的兩個朱袍大員的衣襟上下翻飛,鄭裡奇縮了縮脖子,突然道:“大府推薦的那個名醫,似乎叫王心源?”

楊世偉皺了皺眉,說道:“確實是此人,建州人,薦他去替明達治病,他不肯,回建州去了,我想這事亦不能勉強,就由得他去了。”

“這事有意思的很。”鄭裡奇笑道:“南安鎮的商團團練,因爲護衛地方與建州的總團起了幾次摩擦,兩邊正在對峙的時候,建州的總團遇着從建州逃往福州的王心源一家,抓捕之時,和休假的南安府軍起了衝突,兩邊打了起來,不過由於大隊在和商團團練對峙,最終未能大打出手,建州那邊死了不少人,府軍一個未傷,將王心源帶走了。”

楊世偉大感興趣,說道:“這事當然是提刑使司來管?”

鄭裡奇冷笑道:“王越不講規矩的事多了,但那是在建州!他想將手伸出建州,就得問我這個提刑使答應不答應了。這事我派人去現場查察過了,以鬥傷殺人結案,那幾個府軍,移文至南安侯府,令他們查察出人來……明達若覆文說查不出來,那我當然也不會真的派人去東藩查案,這事情,王越是吃了虧,這一口惡氣,他不想咽也得嚥下去!”

發生衝突的地方是建州和福建交界,建州知府王越能查,福州知府楊世偉當然也能查。但兩州交界的鬥傷殺人案件,結論肯定還是提刑使司來出,王越這個啞巴虧吃定了。

楊世偉心情略好,但還是怒聲道:“王攀雲越鬧越過份了,那些髒的臭的,貓兒狗兒,全羅致麾下,鬧到礦山全部停產,我看現在朝廷是騰不出手來,怕地方生事,只要北伐一結束,王攀雲這個知府就算當到頭了,老資格也不頂用。朝廷在建州一年收鐵稅過百萬貫,全叫他一個人給毀了,簡直是不知所謂。”

鄭裡奇道:“根子還是出在上頭,我輩着急也沒有用。”

這個“上頭”卻並不是指兩府,兩府現在畢竟在操持北伐之事,精力確實管顧不來,而且是務求地方安靖。

但安撫使林鬥耀卻不能約束麾下官吏,坐視建州被搞亂,自己在府城內和趙王寸土必爭,兩人只顧爭權奪利,每天醉心的是維持自己的權勢,對王越這種不顧規矩的地方高官,兩人都是着力拉攏,反而不是想着要限制此人,惟恐投了對方陣營裡去。

在承平時節,看不出一個人的手腕高低,只有到了真正需要定計決疑掌控大局時,一個人的水準高低,便可看的出來了。

楊世偉也贊同鄭裡奇的意思,但以他的身份不便直言,當下只道:“賊往東藩去,東藩危矣。然而,老夫感覺,只要明達的病能痊癒,破賊只是談笑中事。”

鄭裡奇深沉點頭,並未言語。

海盜中五大盜的地位是多年拼殺出來的,其部下基本上是囊括了某處地方最勇武,強悍,敢戰的海盜。

一般的雜盜,想進入五大盜的直屬陣營亦非易事,如陳於泰,以岐山盜的赫赫威名,不過是替五大盜看守福州門戶的惡犬,連被劃爲直屬的資格也沒有。

五盜直屬,王直的部將多半是跟隨多年,隨他在大魏外海和暹羅真臘一帶活動的部下,多以明州人和廣州人爲多。

蒲行風的部下,核心的多半是天方人和滿刺加人。

而顏奇,劉旦兩人,部下多爲呂宋人,暹羅人和安南人爲多。

今兩盜來襲,部衆三萬餘,而眼前的兩大高官,對徐子先的期許就是其還能一陣破敵,徐子先的過往戰績太過耀眼,而且兩個大員也不願在臨陣之時說晦氣的話,只是兩人說完之後,良久未語,徐子先的病情,現在衆人都不知情,而就算這位南安侯痊癒,是否能率數千兵馬,擊敗海上縱橫多年的巨盜,誠爲難料之事,無人可以確保。

夜涼風急,兩人都覺心思沉重,中樞只顧北方邊防,難及地方,地方官吏漸漸開始胡作非爲,離心離德,北虜,東胡,西羌,再有南來之海上大盜,大魏的國勢,風雨飄搖,難道真的是三百年治亂一循環,現在又到了大亂之時嗎?

……

晨光微啓,港口處的平地上有一些雜草,陽光一出現,露珠就被陽光給蒸發掉了。

接下來人們逐漸醒過來,他們或趴或臥,就睡在四周都是磚石建築的平地上。

四處寂寂無聲,這些人醒來的第一感覺象是在做夢,四周除了雜草外,到處都是磚石鋪成的道路和磚石所造的建築,模樣形式都有些怪,如果他們見多識廣,一定還是認不出來這是什麼風格的建築。

和大魏的木製爲主,飛檐拱鬥,明堂闊大多開間的樑拱建築不同,亦和倭人,呂宋人,南洋諸國的各種建築俱有不同。

天方人的圓頂,泰西人的尖頂,亦不相同。

東藩諸事草創,建築風格就是以實用爲主,拙樸厚重,取其厚重,而羣盜環伺其間,乍醒之時,感覺猶在夢中。

羅五等人終於又聚集起來,他們昨晚在港口上岸,夜黑前搜索了港口處,然後繼續向內,前行一段距離後終是不敢再繼續向前,於是留駐原處。

他們知道自己這幾十人力量太單薄,若島上有意,派出人來定會將他們斬殺乾淨。岐州一戰後,羅五等人均是知道南安府軍精銳不下禁軍,是以對自己若遇敵之後的下場毫無僥倖,他們索性根本不派哨探,也不輪值警備,全體人員散開睡下,聽天由命罷了。

到了清晨,所有人都從睡夢中醒來,發覺自己項上人頭居然還在,這真是意外驚喜,當下衆人再次齊聚,這一次更加小心翼翼,沿着港口前方的建築繼續向前,兩側俱是高大磚石建築,有不少地方還有生磚的磚胚,成堆疊碼,高高的磚窯爐似乎尚有餘溫。

此外還有木作工廠和船廠,俱在北邊,刨開的木花味道還很濃郁,隨風吹來。

再復向前,是空地和一些建築物,有幾條道路一直向東,二三裡外,就是橫亙南北的玉帶般的官道,在清晨的陽光下,可以看到有長壘,拒馬,箭樓,似乎有大量的人丁挾着弓矢在長壘一帶巡邏戒備。

官道之後,便是大片的平原,似乎是有棉田和民宅,棉花已經開花,從遠處看過去,是一片潔白如雪的花海,真是難得罕見的美景。

羅五等人至此已經不敢繼續向前,只得按顏奇事前的吩咐,繼續向前裡許後,將準備好的岐山盜的大旗豎起。

顏奇的大旗是黑底上繡白色腹蛇,陰冷恐怖,劉旦則是本國灘神的圖像,似乎是與海洋有關,可能是祈禱在海上時一帆風順。

而岐山盜旗,則是紅底繡黑烏鴉,這是陳於泰的意思,是何用意,現在已經無人知曉了。

烏鴉旗立起來後,羅五鬆了口氣,盤腿坐下,他的身後是方圓好幾裡的空地,足夠令海盜佈陣,他的任務已經完成,底下的事,就是祈禱在會戰之中能活下來了。

顏奇和劉旦也是一早就醒來,還是劉旦坐小船到顏奇的旗艦上來。

兩人合作多年,親密無間,外界也認爲這兩人是一體。

事實也是如此,若兩人不合力,五盜之中這兩人的實力根本不夠和任何一方的勢力相抗衡,但就算如此,劉旦亦從不在顏奇的旗艦中留宿,並且每次上船,攜刀束甲的親衛先上船,與顏奇部下人數相當,這時劉旦纔會接着上艦,若非做好準備,那是絕不會與顏奇會面。

“可以大舉上岸列陣了。”劉旦仔細看了看島上情形,這一次他也是親自爬上桅杆觀看,事關幾萬人的大戰,決定的是這支海盜聯軍的前途,不可不慎。

這時他們能看到長壘的北部有大股的灰袍軍人在集結,都是盤腿坐着,可能是在等束甲或是等着吃朝食。

如果是半夜準備,現在應該已經吃過了早飯了,應該不至於此,因爲羣盜登船上岸,所費的時間不小,現在是早晨天剛亮,午時應該才能夠開戰。

至於長壘之處,看來綿延很長,應該是島上的民壯在守備,因爲衣服駁雜,並不統一,而且明顯兵器不足,很多人只揹負弓箭,並沒有長矟,或是長刀,橫刀等武器。

“島上兵馬確實精銳。”顏奇先前已經看過了,此時盤腿坐在船頭,看着自己的手指甲,慢條斯理的道:“但他們甲冑不多,神臂弓是魏人利器,他們也沒有多少。民壯不堪戰,不必理會。今次會戰,只破那幾千南安府軍,接着便能殺光島民了。”

“殺光怕也不易。”劉旦笑道:“必往山中逃奔逃避,我們可沒有辦法在島上搜山。”

他們在此前都未來過東藩,但東藩的地理環境他們還是相當熟悉,原本就是一個貧瘠的大島,開發極差,海盜破漳州時,順道就能滅了只有幾千廂軍的東藩,但壓根沒有人有這想法,除了顏奇可以殺人取樂外,別人破東藩能得什麼?亞麻還是鹿皮?

現在雖是大爲不同,但料想而知的是島上的儲糧不會太多,海盜又不可能屯田養兵,搶掠一空後只能上船離開,想盡搜島民而殺之,對擁有千里重山的東藩來說,誠爲不可能之事。

“能盡殺南安府軍,邀賞於蒲行風,也夠了。”

顏奇令侍從取酒來,與劉旦一人一盞,兩人碰杯飲了,烈酒順着顏奇的絡腮鬍子淋漓而下,濡溼胸口衣襟,顏奇擲盞道:“我部一萬七千,你部一萬一千,兩萬八千人要上岸列陣,得趕緊了。”

劉旦應了,說道:“告訴諸人,拉開陣列,各聽首領指揮,看旗號行動,不要胡來。”

海盜不可能彙集諸部訓練部將,更不可能習陣戰之法,呂宋諸國,兵法將道幾乎是爲空白,畢竟在華夏人移民過去之後,其文明是處於僅比原始部落略高的狀態,有很多國家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戰事也就是部落間的仇殺敵對,根本沒有華夏自先秦春秋之後綿延千年不絕且有幾十萬,上百萬人規模的慘烈戰事。

諸盜嘯聚海上,打劫商船最多是兩三艘船合力,只有上岸劫掠時會彙集幾十艘船,數千人或過萬人不等。

亦無需整編列陣,無非是從薄弱處搶掠,若遇完整之軍,則迅即而退,攻克漳州的羣盜超過十萬人,然而福建路禁軍並廂軍三萬餘人成軍而至時,羣盜俱退,蒲行風欲一試魏軍虛實,小戰即敗,這才知道大魏非短時可破,於是也引軍而退。

海盜不講軍陣,惟以平時的各船首領分率各部,再以平時嘯聚時的首領分統各船首領,或每團數百人,或每團過千人乃至兩三千人,顏,李二人,只是統率大局,並不能直接分管各部首領。

旗語招展之後,各船上的海盜一起歡呼,他們不是太明白大局,只知道島上的建築物頗多,看來是個富裕地方,不似傳言中的那般荒涼。

對普通的羣盜來說,大計非他們所知,亦非他們所關注,能搶到財貨,這纔是最要緊的事情。

很多海盜首領,來東藩之前已經被髮下金銀銅錢或值錢的物事,那是蒲行風給兩個大盜首的,顏奇和劉旦又發下去一部份,但層層剋扣後,落到普通海盜手中的寥寥無已。

打下東藩,搶到的東西往懷中一塞,這纔是自己真落到手的好處,看到旗語下令登岸,羣盜不知島上防禦森嚴,他們只知道岐山盜上島後一直無事,還以爲島上防備粗疏,頓時各船上都是歡呼大叫起來。

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九十章 獻祭第十九章 齊王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十四章 報館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十九章 齊王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六十五章 坊車
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九十章 獻祭第十九章 齊王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十一章 時光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禮遇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十四章 報館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十九章 齊王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七十一章 變化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三十四章 兇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島上情形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十四章 報館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六十五章 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