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

步人軍也是禁軍中的鐵人軍,全身束甲,從兜鍪到鐵面具,鐵甲,護臂,護心,護脛,鐵手套,鐵網靴一應俱全,大約每人負重七十斤左右。

步人軍不光是甲冑昂貴,每副甲價格在百貫以上,而且要找到能穿七十斤鐵甲,還能在戰場上揮動長矟,健步如飛,奮戰一兩個時辰的壯漢,也是委實不易。

六十萬禁軍,優中選優,步人軍不過有三個軍,半個廂都都湊不起。

每個步人軍身高都在五尺七寸以上,也就是一米八以上,其實都並不止,天武軍和捧日軍,奉聖軍,都是在五尺七寸以上的壯漢,步人軍則還在這幾個京營禁軍之上,差不多都是在五尺八寸,也就是一米八四以上,很多步人軍都是一米九左右的高壯漢子,這個身高,在平均五尺左右身高的南方人當中可謂鶴立雞羣,就算是北方,平均身高也就是五尺二寸,大約是一米六五左右,曾駐在山東的武肅軍平均身高,也就是五尺二寸。

當這些一米九左右的壯漢全身穿戴完全之時,也是猶如移動的鐵塔。

僅以身形,具甲來說,步人軍不在鐵浮屠之下,也是大魏朝廷在發覺鐵浮屠難以抵禦之後創立的兵種。

以鐵浮屠對鐵浮屠!

但步人軍顧名思義便是步行交戰的軍種,大魏缺馬,更缺乏精於騎術的軍人,如果在軍中挑高大勇武的漢子,尚可挑出幾千上萬人,若是再要求精於騎術,怕是連眼下這幾個軍也湊不起來。

鐵浮屠是具甲鐵騎,步人軍不過是重步兵,雙方是天生的不對等,按大魏朝廷的想法,慢慢組建,待每路禁軍都有幾個軍的步人軍時,好歹面對敵方的重騎兵時,正面衝擊之時,有步人軍頂上去。

將旗招展之後,三個軍的步人軍奉命出戰。

隔的老遠,人們就聽到嘩嘩的鐵甲抖動的響聲,幾千個披重鐵甲的猛獸一起行動,給人的視覺,聽覺和心靈的震撼真是無與倫比的強烈。

很多人喉頭涌動,乾嚥唾沫,兩眼瞪圓了看着眼前這些鐵人。

由於設想是要對抗敵人的重騎兵,所以步人軍全部用長矟,不過腰間也有佩刀,他們的長矟較普通步矟還要長出近半,高高豎起行軍時,猶如一座座鋼鐵從林。

待步人軍趕至時,鐵浮屠們已經打穿了正面幾條防線,其兩翼的柺子馬和其餘的宮帳軍繼續掩入,將通往錦州道路的諸營,完全切割開來。

兩支強軍,幾乎是沒有任何緩衝的過程,就在魏軍第二條防線的左翼,轟然一聲,猛的衝撞到了一起。

不僅李國瑞,還有嶽峙,李友德等諸多大將,都是將目光投注在這一片小小的戰場之上。

鐵浮屠們揮動長矟,步槊,長刀,鐵骨朵等物,一個個鐵塔般的漢子站在剛奪下來的營區之上,腳下尚是東胡人和大魏禁軍的屍身,靴子踩在爛泥與血污之上,這些人卻是絲毫不在意,猶自在奮戰不停。

步人軍以長矟集結上前,那些鐵浮屠亦持長兵,以穩固的戰陣,嫺熟的技巧上前迎敵。

雙方一照面,便是一陣叫人牙酸的金屬撞擊之聲,噼裡啪啦的震響聲中,無數人長矟鐵矛架在一起。

這些鐵人都是身強力壯,戰場經驗豐富的彪悍軍人,長矟彼此一架,便是絕不會退縮一步,哪怕有另外的長矟抽冷子刺過來,他們也是堅信有別的戰友同袍幫助格擋。

若無人擋,便死了也罷,絕不會退縮半步!

在無數次刺,擋,格,架的動作中,雙方的甲兵倒下一片,戰線卻是異常焦灼,有時候步人軍往前推數十步,卻又是很快被推回來,鐵浮屠們亦是想向前推進,卻也是推不動步人軍們形成的堅壁。

雙方論裝備不相上下,都是多重鐵甲,全身具裝,論兵器,鐵浮屠們更加多面,步人軍的長矟更長,遠程攻擊時更顯威力。

論戰技,格鬥技巧,體能,經驗,毫無疑問是鐵浮屠們佔優,而步人軍則是人數在鐵浮屠一倍,所以雙方交戰之時,焦灼異常,很難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

激戰不過一刻時間多一些,由於戰事過於激烈,人們消耗的體能極大,很多步人軍將士都是氣喘吁吁,揮擊戳刺之時,動作也緩慢呆滯了很多。

而鐵浮屠們顯然更有韌性,揮擊時的動作幅度也更加合理,彼此的配合也是相當默契,人數雖不及步人軍,陣戰之時,卻是迸發出比步人軍更強悍的力量,陣列也更爲牢固,堅韌!

此時突然傳來此起彼伏的驚呼聲,不少步人軍的將士忍不住轉頭去看,卻是側翼方向臨渝水地方被大羣的披甲宮帳軍給突破了,破陣的當然是柺子馬之一,臨近河水,地勢低窪土地泥濘,禁軍在那邊的防禦不強,宮帳軍剛上來不久,算是生力軍,加上戰力出色,突破也並不奇怪。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原本這些營寨都是防禦騎兵突襲,如果東胡兵還是騎兵進襲,近渝水岸邊馬匹載運甲兵,怕是跑不了幾步就陷進去了,馬蹄最少要陷進去過半,所以防禦薄弱也是因爲要利用地理條件,誰知道東胡人這一次發了瘋,棄馬步陣而戰,這一下卻是被發現了薄弱之處,右翼被破,看來前營防線要完全放棄了。

遠處高臺上的李國瑞也是發覺了東胡軍突破,他無奈的搖頭,這一次看來是落了徹辰汗的後手了。

不過李國瑞亦未覺得沮喪……激戰一天,雙方損失都並不小,東胡軍不過是突破了第一條長壕,打穿了前營陣線,其後還有第二,第三條長壕,還有大大小小几百處營地,數不清的箭樓和長柵。

想要破陣擊敗魏軍,騎兵當中打穿,然後兩翼包抄還有一些機會,不過東胡人也要付出死傷過半的代價,多年積累,一朝全毀。徹辰汗只要沒有瘋透,斷然也不會用那種孤注一擲的打法。

現在步戰破陣,看起來是東胡方面根據戰場情形而產生的變化,李國瑞有隱隱的自責,此前的設計和戰術戰法都是按東胡以騎兵破陣來決定,豈料敵人卻是隨機而變,以步陣而戰,猝不及防之下,禁軍是吃了些虧。

李國瑞又是輕輕搖了搖頭,禁軍士氣不高是相當明顯的事,若不然,右側也不會跨下來這麼快,防禦失措,士氣不振,這纔是失敗的最要緊的原因。

不過也不妨事,李國瑞目光冷峻,面色還是相對從容……前營之後還是無數道防線,就算東胡軍棄馬步戰,這麼多的陣地和防禦設施就如一個個血肉磨盤,足夠硬生生將其血肉全部給磨光!

就算被切斷了錦州防線,亦是不妨,李國瑞卻是不信,東胡軍敢在大軍主力的眼皮之下去強攻錦州。

攻不下錦州,眼前是禁軍主力,左側身後就是錦州,東胡大軍等若在身前和側後都有牽扯,兩邊都不好打。

徹辰汗這一次棄騎兵改用步陣是神來之筆,但最好的結果無非就是如此,仍然是一場不可速勝,也沒有機會打跨大魏禁軍的消耗戰。

打消耗戰,卻是正中李國瑞的算中,只要大戰一起,激戰之時便是真正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陣前易將,改變戰法,天子和兩府也不會瘋狂到這種地步,只能由得李國瑞調配指揮。只要將東胡人的銳氣耗去,在渝水之側磨掉他們的銳氣和戰意,哪怕只守不攻,只要再耗一兩個月,東胡人疲憊之至,國力耗盡,也就只能退兵了。

至於禁軍方面,李國瑞也知道大魏的國力到了難以支撐的地步,但他也是不信,真的連支持大軍奮戰一兩個月的軍需物資也撐不住了。

“事情有些不對。”嶽峙已經又派了十餘個軍上前,接應步人軍緩緩退後,右側被破,再頂下去有被兜住的風險,魏軍整條戰線在嶽峙的調派之下都在緩緩後撤,後方也有生力軍接應,東胡軍也沒有起勁追擊,眼前是一條條壕溝和長柵,還有無數箭樓和防禦設施,東胡人也沒有把握能夠一戰破陣,而且從早晨奮戰至此時,不僅禁軍疲憊不堪,東胡人也應該沒有多少戰意了。

當嶽峙登上高臺之時,魏軍的陣線已經西斜後撤很遠,幾個軍的禁軍掩護撤下來的鐵人軍,對面的鐵浮屠也很疲憊了,很多東胡甲兵站在遠地眺望,腳下還踩着屍首,似乎象是凝固的石像生。

“事情不對。”嶽峙對李國瑞道:“徹辰汗絕不會是攻錦州,也不可能想步戰和咱們打消耗。咱們被他啃下來第一條長壕和前營一部份,切斷了錦州的聯繫,但縱深還有二十多裡,想把咱們耗光,怕是他們二十萬大軍也得死光了。就算徹辰汗願意,他麾下的那顏萬戶們也絕不會幹這種虧掉老本的買賣……他們一定另有目的,絕不如眼下這般簡單。”

李國瑞一時沒有答話,他自然也是在思忖東胡人的目標,嶽峙的話,極有道理。

半響過後,一文一武一帥一將都是猛然倒吸一口冷氣,嶽峙搶先道:“其想要斷我們後路糧道?”

“只有這個解釋了。”李國瑞冷然道:“徹辰汗只要沒有瘋,便就是隻有這個打算。”

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五章 文學版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十章 慶功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十四章 報館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
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八十九章 且爭將來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五百一十七章 死寂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五章 文學版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四百零四章 自己的船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五百三十一章 海上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十章 慶功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十四章 報館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三百三十二章 深耕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五百七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四百二十四章 中山王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三百七十章 洪流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