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

沒有石橋之戰,齊王不會注意到他,沒有齊王和劉夏商的支持,也沒有南安團練,沒有團練捐,就沒有江灘之戰,沒有江灘之戰,就難以獲得穩固的基業和發展。然後是京師之行,更進一步至岐州,若無此前的這些努力,也沒有辦法將陳於泰的首級斬獲,更沒有辦法獲得其十餘年積攢的財富。

一個兩千多人的海盜首領,曾經攻破過漳州府城,當然只是個打下手的馬前卒,其獲得的財富也非常人所能想象。

這麼多年來,陳於泰分給部下的財富相當有限,多半海盜的私藏都不多,這就是海盜裡的規則,不服的可以站出來,陳於泰這麼多年殘殺的人中有不少就是想着分錢的部下,下場就是被立在木樁上,陳於泰親手用尖刀替這些人開膛破肚,叫他們冷靜下來。

結果就是積攢了十來年的財富全落在徐子先手中,而陳於泰的首級都已經被斬落下來,如果人真的能泉下有知,這廝會如何是想?

徐子先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很興奮,相當的興奮。

這個金手指開的真好,外頭有百萬貫的艦隊,雖然規模不大,但不失爲一個相當不錯的起步。還有數十萬的貨物和雜物,加上海盜和陳於泰擺在外頭的金銀銅錢,也得四五十萬貫,但真正的重頭戲還是這儲錢的地窖。

大魏的金儲量不多,金銀比是一比十二,最多時可達一比十六。

徐子先認爲這是多年的對外貿易,天方人和泰西人都喜歡拿銅或銀來換金子的結果。

大魏沒有用金本位,而是錢本位,還好,不是最爛的銀本位。

大魏的錢本位相較金本位還是稍嫌不足,但毫無疑問,擁有相當多的銅礦和相當發達的採礦業,最少大魏還沒有爆發過錢荒,銅錢數量相當充足,這種前提下的錢本位可以穩定本國的幣值,並不完全依賴於海外的輸入,不會被國際貿易的興衰所左右,這纔是最要緊的。

三萬兩金,值得銀近四十萬兩,加上白銀十一萬,金銀兩樣就值得錢過百萬貫,加上六十萬貫的儲錢,還有擺在明面的金銀銅錢,價值超過二百萬貫。

如果算上貨物,雜物,古董,收穫近三百萬貫。

再算上百五十萬貫價值以上的艦隊和所獲的人力,這一次收入算成五百萬貫,並不算誇張的結果。

李儀,孔和,傅謙,陳佐才,方少羣,還有秦東陽,劉益,張虎臣等人俱是奉命前來,衆人俱是爲眼前的庫藏所驚。

劉益笑道:“陳於泰爲禍多年,對咱們南安團練卻是積勞積功甚重,老實說,我們這幫子人加在一起,也沒有陳家兄弟的貢獻大……”

雖然還是開的不怎麼合適的玩笑,可是這一次衆人中沒有人阻止劉益,連方正古板的孔和也是沒有出聲。

確實是如此,從石橋之戰到現在,陳家兄弟一直送錢送糧送功勞,現在更是把積累了十來年的財富拱手送上,再加上一場大功勞奉上,真的是對南安侯府殫精竭慮,死而後已了。

徐子先搖了搖頭,對劉益道:“太刻薄,我要罰。”

劉益肅然道:“請君侯示下。”

“這裡的黃金,白銀,銅錢,俱不宜叫武卒們看到。今晚會有水營的福一號船到,留給你一百人,將所有金銀,銅錢,運至東藩。古董,器玩,首飾,看管好了,過兩天派福二號來接,運到南安。”

“是,君侯放心。”劉益道:“一定將事情辦的妥當。”

“嗯。”徐子先點頭道:“到了東藩那邊,和陳篤中打個招呼,我們在那裡已經有不少人,過一陣子我會親去東藩,這一段時間你就留在那裡,帶着一個都的人看守這些財物。”

東藩那邊真的是百廢待興,第一批三千人已經抵達東藩,現在陳篤敬父子已經到島上,還有陳篤光,陳篤中等人也都在島上。

按徐子先的計劃,首先是開墾棉田,早先的移民只能多吃些辛苦,睡在窩棚裡度過這一段艱難時期。

甚至露天而眠也是在所難眠,陳篤中的各寨兵馬會在外圍拉開,同時派兵馬守備選定的牧場外圍,以防高山野人下來搗亂生事。

少量的匠人和小工,會在這段時間根據規劃陸續立下侯府,兵營,倉庫等重要的建築根基,並且加緊修築。

另外,磚瓦窯廠,煤炭廠,伐木場,碼頭,港口,倉儲區,貿易區,這些地方也是相當要緊的設施,都是最優先級,優先級甚至超過了侯府別院和軍營區,屬於第一批要建築的生產和經營設施。

再下來纔是侯府別院,軍營區,家屬區,校場,牧場區,倉庫區。

最後才能建造普通百姓的住宅。

根據徐子先得到的情報彙總,現在東藩島上有一萬一千口,一千多戶,三千餘丁,島上有九個大小不一的營寨,大的駐軍千人,最小的駐軍才一個哨。

百姓是多年慢慢彙集居住,就在冷水溪的下游爲主的方圓二十多裡的地方爲主。

多半的人種地爲生,主要是以水稻和豆類,還有麻爲主。

這個時代的福建也大量種麻,後人對棉花生產和棉布生產銷售有誤解,以爲這東西就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人人都有。

其實不然,很多窮困家庭一件棉布衣袍也沒有,雖然對有錢人來說,絹,絲綢纔是昂貴的衣料,但對窮人來說連一件棉襖也是相當難得的昂貴物品。

更多的百姓是穿着麻布衣袍,將亞麻捻成線,再織成衣物,不管織多厚也只適合春夏秋三季,到了冬天,不管穿多厚都會叫人感覺寒冷,但對很多人來說,有麻布衣袍也總是比光着身子要好的多。

少量的人是以打魚或捕獵爲生,也有人沿着溪流淘沙金,所獲也不多。

上游是沙金多的地方,那控制在高山土著手裡,隔一段時間,土著會拿着沙金下來貿易,換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布和鹽,鐵器等等。

整個東藩形成了二十來個自然村落,沒有大的宗族,祠堂都很小,數量也不多。

最多的還是媽祖廟和土地公廟,每個村的村頭都有小小的土地公祠,四季香火不絕。

村落以茅草屋爲主,就是草製成的房頂,夯土和稻草混合而成的牆壁,木製樑柱,房舍相當簡陋。

官府的建築也只有寥寥幾幢,陳篤中笑話自己住的還不如昌文侯府的門房,這可不是說笑,說的可是事實。

這是一片絕望的土地,駐軍不多,事情不多,每天見到的只有藍色的大海,茫茫無邊,看久的只有深刻的孤寂感和無力感。

“我省得。”劉益點頭答應下來,神色相當鄭重,這是一次重要的差事,秦東陽不適合,只能劉益前去。他當然知道現在的東藩是什麼樣的,大片的茅草屋和幾個防禦用的軍寨,一個簡陋的用於停船的碼頭。

這些物品只能藏在某個小型的軍寨中,徐子先應該會給一封書信,陳篤中對這麼一點小小的要求,理所應當不會拒絕。

“最少分兩艘船裝。”傅謙滿臉的患得患失道。

“參戰將士集體算一等功勞。”徐子先道:“當先衝陣者,執旗者,斬首者,擒敵頭目者,分別計勞算功,不要屈待了將士,陣亡將士,重傷將士的撫卹,一刻不停,立刻就開始準備,這些事交給李長史和孔參軍負責。”

衆人無不點頭,可想而知會有一段忙碌的時間。

秦東陽會帶着大半的武卒回南安,準備隨船往東藩,大量的新卒會陸續調任岐州,應該是以水營兵爲主。

南安那邊的老卒,會陸續拆散,充實岐州,東藩等處,新卒和老卒陸續完成混編,等東藩興建到了一定階段,再於南安招募新卒。

徐子先的目標是今年內將武卒人數擴充到九千人到一萬人。

功勞上,分爲集體一等至三等這三個層次,理論上來說只要打贏一定規模的勝仗就是集體立功,從三等到二等,一等則不一定。

此次做戰消滅了盤踞岐州十多年的海盜,繳獲了大量物資,消滅了陳於泰其部,斬殺了陳於泰這個血債累累的海盜頭目,從人心輿論,到天子和兩府,包括福建路的所有行政機構都會爲此歡欣鼓舞。

同時大量的受到岐山盜禍害的百姓得報大仇,對人心來說是一種相當強烈的撫慰。

就是以徐子先本人來說,得以償還父仇,滿足上一代南安侯的缺憾,也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滿足。

一等大功,名副其實。

三等大功,每個武卒都能賞錢五貫,等若兩個半月的餉錢。二等大功則是十貫,一等大功,每個武卒賞賜三十貫。

除此之外,先登,陷陣,奪旗,斬首,負傷,俱按大功等級給予不同等級的賞賜和補貼。

只有一條永遠不變,重傷傷殘將士的安置費用,還有戰死將士的撫卹,對其家人的補貼安置,不管是幾等功俱是按第一等的標準安置發放。

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五章 文學版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
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腸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山王纛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二百六十四章 敬酒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五百七十七章 再造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六十三章 南安侯第五章 文學版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二百七十章 悲天憫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