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

在深耕之後,李國柱奉命小跑到徐子先等人面前,稟報道:“君侯,現在我們要開始將豆苗分株栽種。”

“你們自做去,不要管我們。”徐子先笑道:“十七百戶的劉百戶官還在隔離所,他反覆發燒,但好歹是挺過來了,你們好好做事,免得叫他在隔離所還懸着心。”

徐子先在數日前曾經至隔離所,探視那些被隔離的病人。

島上的疫情還是在緩慢的發展着,一個隔離所都不夠用了,現在又在建另外一個。

這也是徐子先的堅持,隔離所建的極好,距離最近的定居點也有十來里路,雖然偏遠,但風景秀麗,居住條件不差。

所有的服務人員都儘量遠離病人,除了大夫們和助手之外,發熱病人都是被隔離開來,免得傳染時疫。

若反覆發燒,就要加長隔離的時間,劉百戶這樣的病人已經進入二十來天,反覆發燒幾次,預計就算康復也得再過十天以上的時間纔會被放出來。

這些辦法算是有效的杜絕了大規模疫病的爆發,但肯定還是會有起伏,另外也無法根治,現有的救治辦法只是儘量挽救病人的性命,這也是值得慶幸的事,到目前爲止,有一千多人感染了時疫,先後有三百多人治癒出院,但還有七百多人被隔離着,因反覆發燒而最終不治身亡的,到現在還沒有超過二十個人。

這真的已經很值得慶幸了。

聽到徐子先的話,感覺到南安君侯的溫和與善意,李國柱內心十分激動,忍不住抱拳道:“我等一定好好做,我們漳州流民,若不是得君侯救助,現在還不知怎樣,若不好好效力,豈非是禽獸不如。”

這種話徐子先已經聽了很多次了,當下只是微笑迴應,並沒有多說什麼。

天氣很暖和,四周放眼看去阡陌縱橫,到處都是在深耕和種植豆苗的人羣,一眼幾乎看不到頭。

幾百畝地就給人很空曠遼闊的感覺了,甚至視線最多能看出不超過千畝的範圍,而眼前這十七百戶的地盤就有五六萬畝大,一千多人要在幾天之內把所有的豆苗都種植下去,這個工作量也並不算小。

好在畜力充足,肥料,水利都很充足,而且相當的方便。

一戶家庭種植一百畝到二百畝,豆苗是早就栽培了,現在長到合適分析種植的時節,每戶家庭,每個人都在忙碌着。

田埂上長出了淺淺的青草,徐子先就坐在田埂邊上,身上被太陽曬的有些燥熱,但還好,不至於叫人汗流浹背。

四周是土地的腥味和糞便,河泥的臭味,還有青草的香氣,以及那些分水渠道帶來的水衝涮泥土時的味道。

號子聲,牛的哞叫聲,馬的嘶鳴聲,還有水流聲,不遠處一處小樹林裡鳥兒的鳴叫聲也是不停,給人的感覺相當的不錯。

護衛們散在田間四周,按着刀在巡行着,司從曹的管理很嚴格,就算是在這樣的田間,四周都是官戶農人,護衛也並不懈怠。

事實上十七百戶在內的所有百戶,不管是獵社男子還是弓箭社的男子,要求和標準就是弓箭不得離身。

就算是在耕作的時候,很多男子也是將自己的弓箭放在田間地頭,只要跑十來步就能取得到。

土著們已經被打服,近來也沒有再燒荒,雙方不僅相安無事,且很多土著部落已經開始與南安侯府進行正常的貿易。

這使得人們更加心安理得的進行着勞作,辛苦是肯定辛苦,趕着牛或騾馬耕地,但騾馬和牛並不能做細活,培土,澆水,施肥,這些事還是得人來做,不管男女,包括所有能自己走路的孩子都得出一份力。徐子先沒有出汗,但很明顯,農田裡的人們都是很快就汗透重衣了。

但人們的精神相當愉快,喊號子之餘,很多婦人都哼着小曲,在經過這一片田埂的時候,人們神情愉快的向徐子先施禮問好。

現在所有人都對南安侯突然現身都不感覺奇怪了,君侯年輕,精力過人,每天陪武卒訓練,帶着府軍翻山越嶺的拉練,帶着騎兵沿島騎行訓練騎術,巡看海邊的小型城堡,查看船場裡修復船隻的進度,還得去澎湖視看水師,撫慰水師將士,閱看艦隊……牧場更是徐子先隔幾天就要去一次的地方。

不止一次,人們在黃昏時分看到戴着樑冠,穿着白色或青色戎服,騎着大青馬在官道上往返的南安君侯。

高大,年輕,溫和,對所有人都面帶笑容,親近而制定了詳細的法規律條,任何人不得違反。

溫和的笑容之下也有不容觸犯的威嚴,這幾個月來,不守規矩,不能安心從事工業或農業生產,浮華浪蕩,酗酒生事而被責打軍棍,被驅離出島的也有過百人了。

任何羣體都有好人壞人,流民中也有長期混下來而失去了生產能力的無賴混混,他們跟着上島,卻不能安心呆下來,寧願混日子,對這樣的人或家庭,南安侯府也不能容忍,把男子打上一頓,然後丟在船上,一路送到福建,在岸邊直接丟上岸,戶籍被註銷,成爲黑戶,這就是他們最終的下場。

這種處置並沒有隱瞞任何人,南安侯府不要求人們累的吐血,但相對而言,侯府爲所有人已經付出了過百萬貫錢,這是一筆鉅額支出,對朝廷來說都是如此,那麼移民到島上的人顯然在頭幾年也不會有什麼舒服日子可過,都要付出辛勞。

再過幾年,壯勞力會輸入更多,可能會有更強壯更能吃苦的人負責種地,而事實上來說,對這些移民和流民來說種地也沒有多苦,在他們的原籍,他們一樣要吃這些苦頭,並且用劣制的農具,也沒有牛馬,要將人套在犁上來耕作,汗滴不止,而收穫菲薄,甚至不能吃飽,半夜時婦人奶、水不足,孩童餓的直叫喚,這種殘忍的景像纔是人們生活的常態。

象在南安侯府這裡,對這些農人來說簡直類若天堂,有什麼辛苦是不值得的?

“種豆在這個時候正好。”傅謙真是忙的滿頭大汗,在田間奔走,教導那些農人按他的辦法來種植豆苗。

在他身邊是十來個農房的吏員,平均年齡在二十來歲左右,正是好學和能學習的年齡。傅謙是雜學大家,不僅是工匠技藝上的學識過人,農學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但徐子先不能把所有事都交給傅謙一個,大學堂和中小學堂還在籌建,農學堂已經開辦,並且招募的全部是二十左右的吏員和生員,只有這些人才有資格入學。

這些青年人學的都不錯,其中有陳介,賈勝之,林子壯等人都是一時之學,學習很快,這一次種豆之事,農學堂的學員們出力也是極大。

“肥種要分開。”陳介滿頭大汗的對身邊的農人們道。

他是個矮個青年,福州生員,有秀才功名但已經無心繼續附學讀書,主要原因和陳道堅一樣,都是因爲家貧。

大魏的科舉制度相比較明清要更合理一些,秀才只是入門,每隔三年考一次發解試,有了舉人身分入京會試,如果不得中進士,則舉人身份自然取消,要等下一次再重新考試。

秀才沒有太多特權,也不會有多少財富,如果家貧者就很難負擔一次又一次的舉人試和進士試,陳介試過一次,暫時是沒有能力試第二次,南安侯府高薪招募人才,陳介在農學上的成就不低,順利被招募,他是希望在這裡賺取一些薪俸,養活妻小的同時能攢出下一次進士試的費用。

不過,到島上幾個月後,很明顯陳介的閒暇時間都用來鑽研雜學農學,經學詩賦已經被他拋諸腦後了。

這種情形很多,賈勝之,林子壯等人都是差不多的情形,這些年輕人都相當的聰明,只要願意學就能在很短時間掌握很高深的學問。

就以農學來說,很多人種了一輩子的地,也未必有這幾個二十左右的後生懂得的多。

“肥施半掌深,於種苗左側下。”陳介用袖袍角抹了下額角的汗水,繼續道:“半個月後第二次施肥,河泥與糞便各半,糞便不足便專用河泥,上層大半掌深,施肥三分之一,下層一掌深,施肥三分之二。糞肥在施肥前要發酵,用耙耙鬆,咱們沒有起壟,施肥時要小心,不要拋灑浪費。”

賈勝之和林子壯等人,則是幫着農人們分清株苗的長勢,將弱苗甄別出來,棄之不用。

這些事在農學上算是簡單的學識,但和這個時代的特點一樣,技術傳播慢,甚至失傳,不傳。

在這些才智之士面前,種了幾十年地的農人們也只能保持敬畏,這便是知識的力量,而在大魏,在華夏,尊重智識之士一直是一種可敬的傳統。

“一種要深耕。”傅謙站在田埂上大聲道:“要杜絕田鼠爲患,一定要小心,大豆株苗的天敵便是田鼠。另外灌溉一定要保持,還有,除草更是每天都要進行,不得懈怠!”

豆類的種植還是較爲方便的,天時也正好。

豆類分紅豆黑豆黃豆綠豆若干種,種植範圍最廣,脂肪含量高,熱量高,用途最大,可以做豆腐和榨油的當然是黃豆。

東藩種植的當然是產量更大的黃豆,在北方一般是六月種植,九月到十月收穫,是晚豆。

江淮地方則種早豆,二三月就種植,夏天收穫。

東藩種植的是四月到五月中,到八月中九月初收穫。

如果順利的話,收穫豆類後就不種植作物了,培土,施肥,蓄積地力,到明年土地肥力就相當可觀,可以大部份田畝種稻,一部份田畝種豆。

也可以開出更多的土地來種豆子,用來肥田。

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章 秀娘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九十章 獻祭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十五章 敲打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
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章 秀娘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上論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六十一章 名儒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一百六十一章 密計第六十六章 紅布第二十章 牙將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九十章 獻祭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三百五十八章 巡查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七十四章 接仙台第十五章 敲打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二百零四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五百四十三章 變化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零三章 紅豆黑豆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三章 秀娘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四百三十章 真正之基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四百五十三章 貪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