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學校沒教過

“首相和愛德華爵士,對這一份兩翼齊飛的計劃十分上心。可見如果做好了這件事,一定會被倫敦方面看重。”艾倫威爾遜總算是看完了賬目,當然回去之後他要從龍騎兵手中,拿到另外一份,兩相對照之下才能確定。

不能怪艾倫威爾遜小心,菸草利潤畢竟是過於豐厚了,涉及的人也太多,容不得半點閃失,既要爲了帝國鞠躬盡瘁,也要同時兼顧個人追求,這其實是很難的事情。

內心當中,艾倫威爾遜從來沒有指望過目前的大英帝國,還能重返巔峰教美蘇做人。只是希望英國還能保持自主權。

打完二戰還能壓住美蘇兩國是根本做不到的,美國國力超過英帝國的總和早已經發生了,二十世紀初期,進入愛德華時代的美國就已經有超過整個大英帝國所有國家總和的工業產值,這個時間點遠遠早於一戰前。

一戰前英帝國的國力已經度過了其巔峰。因爲如果考慮第一次法國鐵甲艦危機之後,皇家海軍的實力遠遠超過了緊隨其後的兩大強國的總和,那個時代的皇家海軍根本不是什麼兩強標準,完全就是二十一世紀的美國海軍,一國海軍可以單挑所有國家,根本就不需要標準。

兩強標準本身就是大英帝國,已經不得不通過制定海軍計劃才能壓制對手的產物。

但海軍有特殊性,建造週期過長且需要投入巨大,就算是後發者追趕,領先者的存量艦隊也是很嚇人的。

這種追趕的艱辛美國在追趕英國皇家海軍的時候體會到了,二十年後蘇聯紅海軍也會體會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同樣會體會到。

可以但被追趕上,以英國和美國現在的國力對比,英國想要反超無疑是白日做夢。

世界大戰之前的大英帝國並不是如日中天,世界大戰對英國的本身意義,就是殺掉競爭者的殊死搏鬥,只不過兩次都讓德國人承擔了。

現在皇家海軍就迫切的需要更新戰艦,戰爭期間已經表明,航空母艦纔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不是戰列艦。皇家海軍的戰列艦需要退役,新戰艦需要建造,但目前的大英帝國根本沒有錢。

這不是工黨和保守黨的問題,如果是保守黨執政,只能儘可能的讓舊戰艦多服役幾年,新戰艦還是沒法建造,皇家海軍在下一輪革新當中還是跟不上。

最悲劇的是,短時間內英國連反制的手段都找不到,長久來看美國只可能因爲種族問題出現滑落,可現在才一九四五年!英國根本抓不住這個機會。

短時間內艾倫威爾遜只能想想怎麼保住自主權,關鍵還是錢的問題。所以他才這麼迫切的需要回到英屬印度,怎麼說也是一個四百萬平方公里,四億人口的殖民地,一定還是有潛力可挖的。

如果可以選擇,艾倫威爾遜希望美蘇對抗的前線在亞洲,這樣可以讓歐洲這邊得到喘息的機會,而且好像,爆發戰爭的地方確實是在亞洲。

至少目前的局勢,肯定已經超過歷史同期,就拿歐共體的事情來說,蘇伊士運河戰爭之後,法國對英國大失所望,轉頭就推動和德國的和解,才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蘇伊士運河戰爭之後,戴高樂重新上臺開始獨立自主,將歐共體實質化。

英國人申請加入歐共體是被美國人催促着進去的,要申請加入歐共體是需要法國人批准,當時法國總統是戴高樂,讓英國人去求法國人。

況且戴高樂又是個標準的民族主義者,對英國人完全不友善,談判過程幾近羞辱,還兩次否決,英國人賠了無數的笑臉,還得等到戴高樂下臺才加入。

至少現在英國肯定避免了被美國和法國同時找到機會羞辱的時刻,歐共體已經成立了,雖然是殖民國家的聯合,但說實話肯定比單純的經濟共同體有用,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對於自己的歐洲之行,雖然艾倫威爾遜本意並不想來,但終究是爲大英帝國的體面,成功發揮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努力,現在就等着調令到達,返回英屬印度了。

“我這次可能會升職。”在海爾曼家族的房子裡面,艾倫威爾遜意氣風發,走出了帝國公僕的思維,再次找到了人上人的狀態,就當是爲回到英屬印度預熱。

“你要離開德國了嘛?”安娜聽完艾倫威爾遜大放厥詞,幽幽的道,“可能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纔會再次見面。”

“電報聯繫,我相信我們的緣分還遠遠沒有結束。”艾倫威爾遜也表達了對龍騎兵姐妹的不捨,在和這對龍騎兵的相處過程當中,他充分的體會到了什麼叫說一不二,滿足了大男子主義的卑劣慾望。

想到新德里的帕梅拉蒙巴頓,首先人家的父親是英屬印度的頭號人物。級別上就比艾倫威爾遜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這種家庭的女人,肯定不會向龍騎兵姐妹這麼聽話。

這個晚上,伊莎貝拉波金娜和安娜,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艾倫威爾遜的判斷。

不過不是英屬印度具有比英佔區,更加廣泛施展才華的空間,他是絕對不會回去的。可大丈夫畢竟要以事業爲重,只能暫時捨棄溫柔鄉的的束縛,進入更加廣闊的天地。

“再過幾天我就要回到倫敦述職了。”摸着伊莎貝拉波金娜光滑的肌膚,艾倫威爾遜的語氣滿是不捨,“最讓我放心不下的是你們姐妹。”

是放心不下這兩具身體吧?雖然這麼想,伊莎貝拉波金娜卻面帶留戀的耳鬢廝磨道,“你要是離開了,我和安娜就沒了依靠,要是被人惦記上了怎麼辦?”

這話說得艾倫威爾遜膨脹了,誰讓兩姐妹一腔愛意都在自己身上呢,必須要人家一腔愛意不錯付,才能放心的離開。

“其實除了抄底這些你們國家的著名企業之外,如果手中還有閒置資金的話,可以投入到美國股市當中。”艾倫威爾遜想了一下道,“最近幾年美國的經濟實力一定會進一步的膨脹,美國股市一定會反映這一點。”

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的四成,無論是人口數、國民收入、煤產量、發電量、鋼產量等指標都遠遠的超過同盟國其他國家之和。

戰後幾年美國經濟會進入空前繁榮的狀態,主要參戰國已經是一片廢墟,沒有國家能抵擋美國工業品的輸入,而且還欠了美國海量的債務。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地向西部和南部轉移。美國傳統的工業區在東北部,隨着戰後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美國沒有傳統工業的負擔。

而石油特別適宜於諸如飛機制造業,石油工業和石油化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艾倫威爾遜記得好像炮黨,就把美國的援助重新投入到美國股市當中,堅決貫徹造不如買的高瞻遠矚,不出意外的殲敵一億勝利轉進。

伊莎貝拉姐妹也可以這麼做,既然宋家做的,海爾曼家族就做不得了?菸草利潤這麼大,投入一點錢進去吃利息怎麼了?

不過艾倫威爾遜,可不敢讓涉及菸草利潤的公務員這麼幹,股市這種東西是存在風險的,萬一這一筆屬於英國公務員的黑錢,進入美國股市的時候被盯上了,最終被割了韭菜?

艾倫威爾遜以後就別在公務員體系裡面混了,他可承受不起這麼多看不見的敵人。

“有把握麼?”如果說別的知識,伊莎貝拉波金娜都能說兩句,可就是這個股市,蘇聯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在學校的時候也沒有學過,真是兩眼一抹黑。

碰到專業不對口的知識,伊莎貝拉波金娜也不敢出聲,只能聽着艾倫威爾遜說。

“股市這個東西當然有風險性,短期波動和長期波動都是存在的,不過以現在美國的經濟情況,三五年內股市肯定是看漲的。”艾倫威爾遜邊想邊道,“這樣,走之前我給你留下一些公司的名單,你就按照名單買股票就行了。”

實際上就算是到達印度,艾倫威爾遜也要自己把最近的收穫投入到美國股市當中。如果不夠的話,還準備找阿里汗解決一下困難,大不了公平公正五五分成。

身爲一個帝國公務員,艾倫威爾遜一直內心堅持着誠信,絕對不會對阿里汗的財富動心。不過要是用阿里汗的錢辦阿里汗的事嘛,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什麼可口可樂,什麼杜邦、都可以進行長期持有,來補充艾倫威爾遜對世界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賺了錢,要捐出來一點用來改善德國的環境。”把公司名單列好之後,艾倫威爾遜語重心長的道,“做慈善並不是無用功,花錢買名望怎麼會是錯誤的呢?越是有這種無形的名望,做事的時候越會順利。”

“我和安娜都聽你的。”伊莎貝拉波金娜收好了公司名單,就像是一個聽話的妻子一樣回答,給人巨大的心靈滿足。

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四百二十二章 官僚本能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英國沒受到壓力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六百五十六章 伊朗石油問題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南北分治方案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倫的教導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1678章 只要一個承諾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1730章 英斯防務協定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九百四十章 威爾遜爵士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六百八十一章 鍍金計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求很高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
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四百二十二章 官僚本能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八百一十六章 北海石油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英國沒受到壓力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六百五十六章 伊朗石油問題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南北分治方案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一百八十三章 聖誕晚宴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倫的教導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六百六十八章 DC-3客機失蹤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1678章 只要一個承諾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歐洲再平衡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九百四十九章 從未設想的道路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1730章 英斯防務協定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九百四十章 威爾遜爵士第八百六十八章 埃及的中興之主第1714章 英國人不安好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六百五十八章 殖民地巡查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六百八十一章 鍍金計劃第二百九十五章 我要求很高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大英如閃電般歸來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