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

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

訪蘇的第三天,撒切爾夫人上午與蘇聯總理和幾位部長舉行會談,下午接受三位蘇聯電視臺記者的採訪。

艾倫威爾遜建議,也不要總提及核武器,中程導彈,無核世界這種東西,處於拉攏或者說欺騙樸素的蘇聯人情感這個目的,總是要提及兩國合作的。

可能是因爲兩個任期下來,撒切爾夫人的經濟政策一直處在譭譽參半當中,導致首相尤其不願意在對外出訪當中提及經濟政策,提及了就是給自己難堪,撒切爾夫人總是刻意迴避這一點。

“蘇聯又不瞭解英國,有什麼不好談的。”艾倫威爾遜爲首相打氣,然後表示自己今天會到處轉轉,還表示昨天對契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英國可以考慮和這位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

反正他也不是第一次和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建立良好關係了,在不知道多少任之前的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也就是福爾採娃女士那,他就成功建立了深入的關係,一直維持了幾十年。

撒切爾夫人倒是對這個建議很感興趣,雖然地圖頭已經很讓大家滿意,但如果有更加滿意的人士出現,那當然是更好。

對於這個對大英敵國忠貞不二的無上權威,撒切爾夫人也不由得感嘆,其實兩人完全不用走到今天這一步,不過現在也不錯,如果真的結成夫婦,一個做內閣秘書長一個做首相,這樣的現實是不容易出現的,年輕時期的結識,可以當做一個美麗的回憶。

“那麼我們就共同努力,讓大英帝國回到光榮時代。”艾倫威爾遜對撒切爾夫人比劃了一個加油的動作,目送辛勤的首相繼續訪蘇行程。

至於今天他自己的行程,來蘇聯怎麼能不和好大兒談談呢,文化沙皇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代表阿列克謝耶夫就沒有,如果克格勃的領導層也有前三排的說法,作爲首都的安全局局長,阿里克謝耶夫當然屬於其中一員。

總不能指望着已經老邁的文化沙皇親臨一線衝鋒陷陣吧,赫魯曉夫被推翻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還讓福爾採娃做這件事顯然不現實。

福爾採娃能做什麼呢,到了今天,可以說推翻赫魯曉夫的直接利益相關已經走的走,退的退,現在的蘇聯最高領導層,就剩下文化沙皇一個人還在崗位上。

她如果健健康康的活着,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在鉅變來臨的時候,給出精準的判斷,什麼時候應高苟一波,什麼時候應該梭哈。

這種經驗正是阿列克謝耶夫所欠缺的,雖然好大兒也曾經策劃過他國政變,但雅加達主要是有艾倫威爾遜通風報信,阿里克謝耶夫只是夠莽。

父子進行了這一次訪蘇的第一次深談,阿列克謝耶夫再三承諾,他這個莫斯科安全局局長,絕對能夠保證今天的見面不會有第四個人知道,肯定有第三個人知道,那就是福爾採娃。

“其實回憶過去,我也不會想到竟然在敵人的中間,還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想着喀秋莎撫養你這麼多年,我還是有些愧疚之心。當然了,這不是幫助你的理由,處在英國的角度,英國和美蘇有着不小的差距,從各個方面來說,也做不到背棄美國貼近蘇聯。爲了維護英國的利益,我還是希望世界更加平和一些,別讓蘇聯的戰略收縮變成戰略崩潰。”

艾倫威爾遜在好大兒面前的話,那當然是半真半假,他心裡不僅僅想要平衡美國和蘇聯,還想要用某大國平衡一下蘇聯。

大國都保持一定的競爭力,這樣纔會讓這個世界更加有利於英國,實力相近纔有英國的用武之地,要知道在十八十九世紀,英國就是在多強並立的世界當中遊刃有餘的。

一邊倒本身就是在消除本身的統戰價值,而且一邊倒的時間越長,自身的統戰價值越低,所以艾倫威爾遜能夠理解某大國的背刺,只不過這輩子思考的角度已經是英國了,看背刺就是背刺,不會相信什麼正義的背刺這種自我宣傳了。

蘇聯的問題涉及的不僅僅是蘇聯,這一點好大兒也同意,艾倫威爾遜則直接告知了阿里克謝耶夫,昨天他讓首相和地圖頭討論了德國的地位問題。

“阿廖沙,問題在於什麼你知道麼?就怕你們蘇聯自己改革,東歐國家不改還不行,地圖頭對自由世界的領導人如同和煦的太陽盡顯溫情,對東歐國家的領導人則重拳出擊,你也知道,這些國家其實國力都不怎麼大,其實顛覆起來,就難度而言,不比什麼非洲、中東、東南亞難多少。”

蘇聯這種需要手術,但毫不猶豫還要帶着盟友一起手術的行爲艾倫威爾遜都無法評價,後來東歐國家反俄那都是有道理的,你選擇嘛,偶像。

當然真反俄的國家,當然是忘不了平獨鎮露的波蘭,以及當時波蘭榮耀的另外一個組成部分立陶宛。其他東歐國家,並不是真到了完蛋的地步。

就拿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來說,人家前腳還訪問某大國呢,還說對羅馬尼亞的平穩局勢有信心,回國就一發不可收拾,直接被槍決了。

最搞笑的就是,哪怕都過去了三十年,羅馬尼亞找了這麼多年的鉅額貪腐財富,還一直都沒找到,實際上就是齊奧塞斯庫夫婦沒有貪這麼多錢,不然三十年掘地三尺的尋找,也早就該找到了。

羅馬尼亞是東歐的一個強國,其實齊奧塞斯庫的死的確很奇怪,但從齊奧塞斯庫執政來看,羅馬尼亞已經實現了發達富裕,但富裕並不能收買人心,人心是不知足的。

齊奧塞斯庫總想走出獨立自主的路線,做東歐戴高樂,既想與蘇聯搞好關係,又與西方國家交往。這勢必讓蘇聯不滿,而美國表面上與羅馬尼亞交往,但實際上美國目的就是瓦解羅馬尼亞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

但也不能說,他的死亡就是和美國有關,蘇聯控制了東歐這麼多年,不可能一點沒有暗樁,齊奧塞斯庫領導了羅馬尼亞這麼多年,忽然就被美國支持發展短短几年的組織幹掉了不現實,有這種神不知鬼不覺操作的,深耕幾十年的蘇聯可能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在艾倫威爾遜看來,羅馬尼亞的底子是最好的,國家的生活水平僅次於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國,沒有南斯拉夫的民族問題,也不像是民主德國身在前線,他的死亡沒準就是美國和蘇聯共同的結果。

但是直到齊奧塞斯庫死後多年,他們依然沒有發現那筆鉅額海外存款的蹤影,或許從一開始這筆錢就是不存在的,示威者衝進齊奧塞斯庫的家中也沒有發現傳言中奢靡的傢俱,那純金的水龍頭壓根兒就不存在。

過了二十年,人口流逝的羅馬尼亞,已經有不少人後悔,讓齊奧塞斯庫時期很有國際分量的羅馬尼亞,變成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國家。

阿列克謝耶夫聽着艾倫威爾遜的敘述,這個分析的核心就是,東歐國家遠沒有蘇聯的底子,一旦被地圖頭逼着起到一個榜樣作用,東歐肯定會比蘇聯先亂起來,而如果地圖頭想要換掉東歐不聽他指導改革的領導人,肯定會借用克格勃在東歐幾十年的深耕,這件事是瞞不過克格勃的。

“聽喀秋莎說,你做過顧問部的部長,看來這件事是瞞不過你的。”艾倫威爾遜斜視了一眼好大兒,“如果出現類似的設想,其實很簡單,如果美國動手的話,作爲五眼聯盟的重要成員,這件事瞞不過英國。如果是你們蘇聯動手,你本身就是克格勃的高層,也瞞不過你。”

“我們假設要顛覆的羅馬尼亞,其實很簡單,把這件事告訴齊奧塞斯庫本人就行,只要知道了威脅的來源,他有這個能力平息事端。”

“當然其他東歐國家的情況更爲複雜,剛剛的樂觀也僅限於羅馬尼亞,至於其他國家,因爲有蘇聯駐軍的存在,你其實做不了什麼。但也正是因爲蘇聯駐軍的存在,哪怕出現問題了,只要蘇聯駐軍還沒有撤走,一切都有挽回的餘地。”

之所以提及羅馬尼亞,就是因爲羅馬尼亞早先是有蘇聯駐軍的,但是在齊奧塞斯庫時期,因爲倡導羅馬尼亞要獨立自主,駐羅馬尼亞蘇軍明面上就被趕走了,暗中克格勃是不是留下暗樁,艾倫威爾遜一個英國人,肯定不知道。

只要這些國家的蘇軍還在,只要一天不離開,就有翻盤的機會,這不用阿列克謝耶夫操心。

“如果地圖頭強迫這些國家必須跟着蘇聯的步伐改革,那說明問題已經很嚴重了,這些國家都會陷入動亂當中,我相信那個時候蘇聯的矛盾也會非常尖銳,應該是各派互相攻擊的高峰。如果你真的已經下定決心了,到時候把你的家屬送出來,我肯定會保護好。”

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1541章 編外大臣的建議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百七十二章 幼年版鐵娘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八十一章 這是誰的問題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1557章 一小時二十二分鐘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九百八十四章 歐佩克成立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四百七十七章 皇家海軍的未來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千萬美元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啓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1743章 局勢逆轉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
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八百四十二章 沒難做的生意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第八百一十一章 蘇丹分治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1541章 編外大臣的建議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五百七十二章 RB人要訪問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百七十二章 幼年版鐵娘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首相的海軍第八十一章 這是誰的問題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五十六章 有一筆贓款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尼加拉瓜局勢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1543章 日本有原罪第1628章 讓蘇聯幫忙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1557章 一小時二十二分鐘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九百八十四章 歐佩克成立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四百七十七章 皇家海軍的未來第一千零六十章 英鎊的結算份額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百分之十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千萬美元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六百九十七章 對法國重拳出擊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六百八十五章 啓程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1743章 局勢逆轉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