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

“阿家辛苦,奴已廚下燉了燕窩,阿家用些可好?”

待看着柴氏母子的馬車走遠,馬府一家纔回府,馬母臉上的疲憊之色盡顯——

她乃是馬三寶的原配,出身不好,年輕時頗受了些苦楚,老來身體欠佳,這兩日哄着柴氏母子飲宴做客,頗爲勞累。

馬母擺擺手,道:“大家都用些罷,這兩日委屈你們,陪着我討好人,辛苦了!”

長媳張氏連忙道:“不辛苦,這些都是奴等應該做的。”

馬母點點頭,道:“我家出身不好,如今這些都是你們公爹與夫郎於戰場上用命換來的,長安城內多的是世家大族出身之人,我們底子薄,唯有謹言慎行,安守本分,方是興家之道。你們須謹記!”

“喏,奴領訓。”

三個兒媳皆恭敬應着。馬母擺擺手,道:“等四郎回來,讓他和二郎一起來見我。”

“喏!”

到得傍晚,馬元良從北衙散職回家,剛回到家,衣服都還沒換,就被母親叫了去——

“阿孃,二哥!柴家人走了?”

馬元良進去當先問道。馬母朝他點點頭,示意他過去坐下,馬母看他滿面塵土之色,關切的道:“看我兒滿面疲色,一身塵土,叫你媳婦兒多讓廚下給你燉些補品,莫要虧了身子。”

馬元良道:“多謝阿孃,兒知道。兒不怕辛苦,幸虧有薛叔提攜,兒纔能有今日,多用心些方纔不負薛叔的提攜。”

“你知道這些就好,今後做事當多用心纔是。”

“喏。”

母子倆互相關懷了一番。馬母方纔道:“今日叫你們兄弟二人過來,乃是爲了柴氏之事。”

“阿孃請說。”

馬氏兄弟嚴正以待。馬母神情隱含憂色,道:“爲娘看着柴氏上門,似有別意。二郎是否探問過阿統少爺?”

馬二郎道:“兒隱晦的問過,得知柴氏父子已拜訪過公主,殿下已答應爲阿統少爺謀前程。”

馬母面上憂慮更濃,馬元良見母親神情,不解的問道

:“阿孃何事憂慮?”

馬母嘆了口氣,道:“這兩日柴太太來做客,我聽她言談間,所謀者大。然柴氏已非前朝之柴氏,前隋滅亡,唐應運而生,昔日大興城已成今日之長安,所謂人走茶涼,這長安城內,還有幾人買柴氏之賬?柴氏所依憑者,不過是公主一人!”

馬氏兄弟表情凝重,馬二郎道:“阿孃是覺得柴氏恐會人心不足,得寸進尺?”

馬母頷首:“你們阿耶曾說過,柴氏兩房,家族依仗者唯有大房,二房才幹有限,二老爺雖謹慎本分,然懼妻,二太太有眼高手低之嫌,若是偏居江南一隅,耐心培養子弟,柴氏復起有望。若是添了非分之想……只會磨滅公主心中的念舊之情,所謀落空!”

馬氏兄弟資質有限,想不到他們父親那麼遠,也看不了那麼透徹,但這兄弟倆兒有一個好處,自知平庸,願意聽話。

馬二郎立即問道:“那阿孃的意思是?”

馬氏當機立斷:“來人,備車,爲娘這便去公主府求見公主,稟明情況。”

馬元良一怔:“阿孃,天色已晚,不如明日再去?”

馬氏道:“此時不去,明日再去還有何用!四郎,爲娘剛纔才說過,爲人當謹言慎行 ,緊守本分,我馬家出身家僮,能憑仗者不過是一個忠字,既然選擇對公主盡忠,當時刻謹記,事有變化,爲下者當立即報與主人知曉,哪裡還能等到明日的!萬一事情有變,如何對得起主人?”

“喏,兒子記住了!”

當下,立即命人備車,已然養尊處優的馬母乘上馬車,直奔公主府而去。

馬府的動靜,薛朗自然不知,他正忙着與王顯做交接。當日,裴矩宣佈把倉部劃給他管的時候,王顯面上並無驚訝之色,顯然已經提前知道。交接的時候,竟沒有對薛朗做任何爲難,一板一眼,不多做也不少做,看薛朗又要忙交接,又要忙拍賣會的籌備等等,頗有冷眼旁觀之嫌。

薛朗也不想他插手,充分利用統籌調配,把自己的時間劃分的僅僅有條,忙而不亂,竟意外的讓裴矩誇

了他一頓,說他管理才能竟不比其他才能弱,這也算是意外地收穫。

薛朗主要坐鎮交接一事,拍賣會只給出統籌方案和大體的步驟、措施,細節交由從翰林院調來的兩位編修處理。

兩位編修正好是一對兄弟,今科剛取中的進士,姓李。因兄弟倆兒都是一年考中的進士,在三省六部都有些名氣,知道他倆兒的人還挺多的。哥哥人稱大李郎,名叫李義琛,弟弟被人叫做小李郎,名叫李義琰。

剛考中的進士,多是在翰林院做編修,做些清閒的職位和工作,很少有實務分到頭上。所以,薛朗去翰林院調人,選中李氏兄弟的時候,這兩兄弟都挺開心。因爲有事做才能立功,兩人有進士出身,只要有機會做事立功,升職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這年頭,能讀書考中進士的,代表的都是長年累月的刻苦攻讀,能讀出來的,多是心性堅忍刻苦之輩。同年的其他進士還在翰林院熬資歷,李氏兄弟已被薛朗選中來協助他籌備拍賣會,兩人都很珍惜這個機會,做事十分用心,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因薛朗忙着交接,李氏兄弟有關於拍賣會的事情來請問的時候,只能跑到民部來。薛朗滿意兄弟倆兒的辦事能力,又對勞煩別人跑來跑去有些不好意思,想請兄弟兩人到家裡吃頓飯,聊表感謝。這般想着,便起身追了出去,想找剛纔才離開的小李郎說一聲,讓他們休沐日過來——

“小李郎請留步!”

薛朗剛追出辦公室,走到拐角處,突然聽到有人叫住李義琰。就聽李義琰恭聲道:“下官見過王侍郎,王侍郎有禮!”

“小李郎無須多禮!本官近日常見你兄弟二人來往民部,不知所爲何事?”

李義琰答道:“回王侍郎,下官兄弟二人被薛侍郎選中,協助他籌備拍賣會一事,薛侍郎身負數職,分身乏術,所以,下官兄弟便常於民部來,求教薛侍郎。”

叫住李義琰的就是王顯!想起那日王顯叔侄名爲道歉,實爲嘲諷的行爲,薛朗的步伐不禁一停,無意識的放輕呼吸,默默地聽着。

(本章完)

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二卷_第120章 因緣際會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四卷_第310章 工作劃分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二卷_第120章 因緣際會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四卷_第402章 悠閒假期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
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295章 宮宴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二卷_第120章 因緣際會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二卷_第79章 移栽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四卷_第310章 工作劃分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四卷_第36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五卷_第419章 又到重陽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二卷_第120章 因緣際會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四卷_第402章 悠閒假期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