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

安南,這無疑是華夏一段遺憾史。

因安南胡氏政權騷擾明朝邊境,太宗朱棣一怒之下派張輔率軍出征安南,而後將安南改爲交趾布政司進行直治。

只是大明朝廷錯誤地採用儒家的治理模式,由文官黃福以尚書銜兼任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在交趾任官足足十九年之久。

在職的十九年時間裡,這位儒官極力推行儒學教化,約束軍隊不得擾民,努力賑濟災民,毅然是當地百姓的道德君子。

不過黃福的仁治並沒能改變當地生產力低下的事實,當地百姓的生計並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畢竟讀聖賢書真的不能填飽肚子。

黎氏政權和陳氏政權的後人得到了喘息之機,在黃福等官員推行儒學之時,他們則是默默地蠱惑百姓積攢力量。

雖然到任的交趾鎮守太監意識到這裡的百姓不服統治,但一切都已經爲時太晚,叛軍早已經成了氣候。

事實證明,儒家的教化感動的只能是自己。面對沒有獠牙的官府,在黎利的帶領下,很多百姓紛紛加入了這場搶掠和造反的盛宴中。

面對戰事不斷失利的交趾,大明朝廷亦是採用了強硬措施,當即派成山侯王通前往鎮壓。

結果這又是一步錯棋,王通是寧國公王真的兒子不假,但其實是一個慫包。在面對黎利的時候,竟然暗中派人許諾爲黎利乞求封號。

最終,大明駐軍連連失利,王通更是選擇跟黎利結盟,而後擅自撤出安南。

至於被擒的黃福,亦被黎利釋放,派兵送到了雲南。

黃福在安南爲官多年的好名聲並不能助大明平叛,倒是將身上所攜帶的金銀主動交公,說是叛軍所贈。

事情到了朝堂,黃福毅然是晉升爲工部尚書,王通雖然獲罪但最後被文官集團成功營求,而罪責卻是要由到任兩年的鎮守太監馬騏以“激變一言”之罪下獄。

在當政者看來,只要不主動去惹事,黎利必定會乖乖做一個順民。

由於彼時文官集團已經得勢,而他們更向往共享太平之福,故而朝堂便出現爲黎利乞求封號的聲音。

賢臣楊士奇和楊榮在朝堂的聲望極高,他們一起提議大明從安南撤軍,冊封黎利爲安南王,承認安南國獨立。

當時在位的已經不是太宗朱棣,若是太宗在位的話,估計能將這兩位賢臣當場斬了。

明宣宗剛剛兩年不到繼位,在國家大事上選擇倚重楊士奇和楊榮這種擁有賢名的重臣,故而決定給黎利封號。

至此,大明朝廷因用錯了人,更是在一衆賢臣爲黎利乞求封號之下,致使這一片領土再度從華夏脫離出去。

朱祐樘每每想到此,心裡亦是憤恨久久不能平息。

這亦是一種無奈的結果,文官集團一直所向往都是共享太平之福,在意的始終是他們能否封妻廕子,與此身後之名。

像黃福去世後,英宗一直沒有給予贈諡,羣臣便紛紛議論不平。直到憲宗即位,不明所以的憲宗給予黃福追贈太保,諡號“忠宣”。

事實證明,文官集團嚮往的其實是一個虛僞的和平,本質還是一種向惡勢力妥協的鴕鳥思想。

大明王朝雖然妥協地給黎利封號,但亦點燃了中南半島的戰火。

黎朝一直以“擊敗”大明王朝爲榮,加上他們國內的資源確實有限,故而走上了一條採用武力對外擴張的道路。

黎朝保持10萬的常備軍,不僅侵略南邊的占城、老撾、柬埔寨和馬六甲等小國家或地區,同時向他們索要鉅額的貢品。

雖然黎朝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禮,但其實是武將當道,而一直奉行的是掠奪的執政思想,一些做法更是聳人聽聞。

像侵入占城京都後,黎朝軍屠殺了六萬居民,同時將剩下的鄉村居民全部趕走,而後將自己的國民進行移民。

正是通過這種殘忍的作戰方式,黎朝的地盤從中南半島的東海岸線一直向馬六甲延升,亦是黎廣度一度敢於不將大明放在眼裡的原因。

現在的安南國王黎聖宗是黎利的孫子,確實稱得上是一位中興之主。

只是早些年還能“御駕親征”,但現在過慣紙醉金迷的生活,野心亦變小了,故而對南邊的擴張已經逐漸停了下來。

跟南邊的土地相比,自然還是大明的土地更加肥沃。畢竟華夏的水利做得更加的完善,且處於內陸的土地受颱風的影響很小,無疑顯得更誘人。

近些年以來,黎朝對大明邊境的領土可以說是虎視眈眈,更是不斷派遣使者跟廣西的土司取得聯繫。

由於地域和歷史的關係,不少廣西土司的分支在安南,致使兩者有着一座良好的溝通橋樑。

黎聖宗倒沒有老糊塗,即便他在南邊的作戰是無往不利,但僅憑着自己麾下的十萬大軍想要挑戰大明王朝還是很難。

儘管黎朝沒有主動進犯,但挑釁的小動作是層出不窮。像黎朝軍戶強霸廣西龍州、上凍崗等地民田,而云南邊境的訴訟同樣層出不窮。

只是面對安南這種挑釁的小動作,邊境的官員通常都選擇息事寧人,致使黎朝成爲得益的一方。

不過今年的朝貢事件,安南遭到明廷狠狠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由於黎廣度私攜大明的違禁品離京,且殺害天子親軍犯下謀逆之罪,因而在大明都城被凌遲處死。

雖然這個判決在大明看來是理所應當,但事情傳回安南國內的時候,當即激起黎朝軍方相當高的主戰情緒。

黎聖宗黎思誠當時便派遣大將在廣西邊境聚兵,只是早前受主戰派蠱惑的豪情已經慢慢冷靜下來,卻是知道邁出這一步很可能是萬丈深淵。

且不說現在黎朝的地盤需要分兵駐守,哪怕他召集舉國十萬大軍進犯大明,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勝算。

在安南境內還能依靠地利跟明軍周旋,若是進入廣西的腹地,自己又能依仗什麼呢?

雖然黎思誠最終退縮了,但黎朝的主戰派仍是磨刀霍霍,不僅頻繁騷擾大明邊境,最近更是屢次假冒海盜洗劫採珠船。

燈火璀璨,整個東暖閣亮如白晝。

朱祐樘聽着外面庭院噼裡啪啦的雨聲,此刻眼神中閃現一抹濃濃的殺意。

由於此前懷疑是安南假冒海盜洗劫採珠船,故而當時着令地方錦衣衛和鎮守太監着重調查安南近些年的所作所爲。

原以爲安南方面最可惡的是這幫人洗劫了自己的採珠船,只是不查不知道,一查當真是嚇了一跳。

在兩年前,龍州土司抓獲一夥越界洗劫村莊的黎朝人交給龍州州衙,結果黎朝太子黎鏳親自帶人前來圍城,龍州知州選擇息事寧人將那夥人給放了。

若僅僅只是一起則罷,偏偏黎朝軍隊圍城的事情竟然有多起,而黎朝的軍隊掠劫大明村莊的事件時有發生,至於黎朝軍隊跟邊民的衝突不下百起。

結果呢?這些事情全都給當地官府給壓了下來,亦或者遞送上來的摺子並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

朱祐樘發現自己對黎朝的侵略行爲還是低估了,且不說昔日種種的恩怨,而今黎朝的行爲便已經不可饒恕。

自己的珠子則罷,但犯自己大明領土,屠自己大明的百姓,那麼只能是要用他們的人頭來祭奠了。

朱祐樘捻袖潑筆揮墨,便決定給兩廣總督王越修書一封,內容僅僅只有短短的兩個字:備戰。

外面的雨勢漸漸變小,只是這並不像是雨過天晴,而是要在沉默中用時間釀造一場史無前例的狂風驟雨落向安南的土地。

一陣鈴聲輕響,身穿紫紅色長裙的佳人款款而來。

藩金鈴的五官精緻,畫的兩道眉毛修長而動人,那雙漂亮的眼睛宛如秋水般,渾身多了一種嫵媚。

她端着一碗雞子湯過來,看着燈下正在認真處理政務的朱祐樘,眼睛中不由得流露出溫和的愛意,但心裡亦是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

雖然作爲一個負責皇帝起居的宮女到如今的蓮美人,可以說是邁出一大步,更何況她現在還是當今聖上最寵愛的兩個女人之一。

只是人難免是貪心,倒不是她要追求更高的地位,而是眼看着三百佳麗明日入宮,她以後跟皇帝相處的時間無疑會少上一大截。

“今晚的湯誰熬的,此次火候是剛剛好,還挺好喝的!”朱祐樘這才發現時候不早,便喝着剛剛送過來的濃湯並稱讚道。

藩金鈴還沒有說話,旁邊的宮女便鼓足勇氣道:“這是蓮美人記下所有的步驟,盯着劉一刀的徒弟照着做,還在旁邊盯的火呢!”

“蓮美人,這種事情以後交給他們做便好!”朱祐樘又勺了一口湯放進嘴裡,很喜歡這種湯的味道道。

“臣妾怕是沒有這種機會了!明日那三百個小妖精進宮,還不知能不能再來幹清宮了!”藩金鈴小心觀察着朱祐樘的反應,故意裝着可憐地道。

“所以你今晚得好好表現,朕喜歡的是小妖精,而不是醋罐子!”朱祐樘吃着一顆香甜的雞子,便淡淡地鼓勵道。

藩金鈴舔了舔自己性感的下脣,這終究是自己的強項。

今天的大雨過後,烏雲已經慢慢散了開來,夜空中出現一輪潔白的圓月。

整座都城此次已經安靜下來,彷彿沉沉睡去的姑娘般,位於紫禁城中央的幹清宮的燈火明顯變得昏暗不少。

一隻小花貓叫了一聲,這裡的老鼠已經被它清理完畢,正懶散地趴在一根臺柱上。

幹清宮深處,二樓的某個房間金鈴夜響。

想到安南這些年的種種越界行爲,朱祐樘今晚的心情確實不佳。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治理,大明王朝雖然離盛世尚遠,但如今大明鹽政得到改善,清丈田畝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結果呢?一個小小的安南竟然還如此的不安分,搶了自己那一顆南珠王則罷,竟然還意圖指染大明的領土。

雖然他們這些年侵佔的土地不算多,但我堂堂華夏鐵血男兒,又豈能如此窩囊?

即便是寸尺山河,亦要安南血流成河。

藩金鈴緊緊地咬着自己的下脣,發現今晚的朱祐樘又像是吃藥了,頓時有些受不住,突然意識到將青月拉過來纔是明智之舉。

朱祐樘今晚沒有憐香惜玉,卻是默默地咬緊牙關。

雖然他對安南近些年的所作所爲十分憤怒,但並沒有徹底失去理智,亦是知曉軍隊後勤的重要性。

因何自己派出的神盾營對建州女真只能點到而止,正是遼鹽開中法已經徹底敗壞,遼東糧倉已經空了。

若是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即便大軍再如何勇猛,一旦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那麼所有將士都很可能陣亡。

這亦是爲何自己對建州女真痛恨,但還是選用了軍事才能不顯的劉宣,由劉宣來完成夯實遼東糧倉的神聖使命。

即便自己現在想要對安南動兵,那亦得在西南籌備好足夠的糧食,這樣纔有足夠的本錢支持自己的大軍殺進升龍城。

藩金鈴緊緊地咬着自己的下脣,那雙漂亮的眼睛噙出淚花。

她卻是條件反射般舉起自己的粉拳,結果最終不敢落向身上男人的胸膛上,卻是隻能一個人默默忍受。

在這一刻,她的狐狸精技能彷彿通通失效,只有自己受欺負的份,不過是痛……並快樂着。

次日清晨,紫禁城正北的玄武門徐徐打開。

三百佳麗迎望着眼前的皇門,在前面女官的帶領下,懷着複雜的心情走進這一座世間最富麗堂皇的皇宮。

她們繼續向前,便是宮後苑的順貞門,取自“恭順、貞潔”之意。

園內建築以欽安殿院落爲中心,只是跟南邊滿是百年槐樹不同,北邊的區域明顯是多了花花草草,有着氣派的觀園亭子。

即便是出身名門的秀女看到這裡的風光,亦是希望能夠得閒之時,能夠來到觀景亭欣賞這裡的風光。

能夠走到這裡的秀女都是懂規矩的,雖然有人忍不住用眼角餘光打量周圍,但大多數的秀人還是默默地低頭跟隨女官前行。

在到達宮後苑南邊區域的時候,便看到了前面的坤寧門。

現實是殘酷的,她們三百名秀女中,有且僅有一位能從此門入主坤寧宮,成爲母儀天下的大明皇后。

不過現在誰都沒有資格從坤寧門進入,三百佳麗跟女官由瓊苑西門進入西六宮區域,只是這裡的宮殿現在都空着。

她們只是從這裡的宮道經過,而後一直向北,來到位於西六宮北面的幹清宮西五所。

每一所都有南北三進院落,而三百名秀女會在五座院落中生活。

幹清宮西五所離仁壽宮並不算遠,只是進到宮廷便已經不再是距離的問題,而是她們的地位所決定的。

“奉太后懿旨,衆秀女即日起習宮規、記女訓、抄五經,由宮正司宮正,尚儀局尚儀、六局二十四司掌督教衆秀女德行、才情、女紅、韻律。衆秀女宜謹聽教訓,不得驕縱,不得忤逆!”一名女官打開太后懿旨,便認真地宣讀道。

衆秀女知道新的競爭已經悄然開始了,便默默地稱是。

不論她們的家勢或富或貧,或貴或賤,在這裡只剩下一條真理:得帝心者,得後宮。

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62章 計中有計,天意冥冥。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275章 黑幕疊疊,帝望遼東(月票5)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393章 妥協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110章 元旦宴儀,揚州胡爺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294章 相思之苦,早朝遇雷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53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235章 舉國巨震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題難答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72章 餘波4第196章 大明不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求訂閱第52章 黑化就會變強?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261章 有宮長樂,錦衣出手(月票2)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240章 軍功封爵第三文臣第72章 餘波4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40章 美人迎歸,君問何人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523.第521章 這還是我們的祖國嗎?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466章 寧要半璧,帝揭傷疤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115章 天意弄人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212章 武勳遇雨,武舉朝陽508.第506章 帝心難測唯有奮力拼搏!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
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535.第533章 有金閃爍,狀元問世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62章 計中有計,天意冥冥。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275章 黑幕疊疊,帝望遼東(月票5)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393章 妥協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110章 元旦宴儀,揚州胡爺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294章 相思之苦,早朝遇雷第438章 江南反噬,軍動九州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53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235章 舉國巨震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現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94章 天意冥冥,誰生誰死?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題難答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72章 餘波4第196章 大明不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求訂閱第52章 黑化就會變強?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261章 有宮長樂,錦衣出手(月票2)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240章 軍功封爵第三文臣第72章 餘波4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40章 美人迎歸,君問何人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523.第521章 這還是我們的祖國嗎?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114章 養心莫善於寡慾?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466章 寧要半璧,帝揭傷疤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115章 天意弄人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212章 武勳遇雨,武舉朝陽508.第506章 帝心難測唯有奮力拼搏!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