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文氣在贛,命途多舛

京城的天空陰沉沉的,第一場春雨似乎隨時降臨。

國債的認購風潮隨着告罄而結束,只是大家的生活還得繼續,特別大明的海上貿易已經進入正軌。

中南半島、南洋諸島、朝鮮和日本等地對大明棉布的需求有增無減,甚至大明的海商已經將棉布銷往了馬六甲之外,開啓了屬於華夏的大航海時代。

由於大明棉布已經銷往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國家或大部落,致使京城的棉布產量仍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所以大家只能投入緊張的生產狀態中。

雖然大明現在跟海西女真的阿勒楚喀部鬧翻,但其他海西女真部落跟大明還是維持棉布貿易,至於蒙古則一直是北面最大的客戶。

元旦大朝會的那場風波過後,大明跟北元的關係竟然變得更加的密切,卻不知是出於何種原因,大明朝廷再次慷慨地向北元贈送足足三千匹棉布。

由於是上層的決定,而且該給棉農、女織工和染坊的銀子一文都不少,所以京城的百姓已經投入緊張的生產中。

“粵式糕點,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河間驢肉火燒,當年大宗皇帝親嘗之物!”

“新鮮出爐的廣西桂林米粉,此粉只應天上有!”

……

由於紡織業的拉動作用,現在京城可謂是百業齊鳴,特別餐飲業十分的火爆,各種地方小吃是層出不窮。

在不知不覺間,紡織業竟然帶動了整個京城的消費市場,亦是讓到越來越多的百姓得到了新的生計。

京城終究是一個名利場,在有心人的運營之下,京城的輿論如期指向了“不取一文”的何喬新。

“大家莫不是都忘記何尚書還被關在獄中吧?”

“何尚書蒙冤下獄,我等熱血男兒自當奮力營救!”

“爲官三十六載,從不取一文,此乃大明第一清官也!”

“咱們當修萬民書,一起向皇帝請願,要求都察院釋放何尚書!”

……

原本被大家不管不顧的何時新再度被人提起,在經過一番輿論引導後,當即便出現有心之人倡議萬民書。

古往今來,民衆的輿論一直被文人集團所掌控。

只要能夠讓他們過得舒服的朝代,那麼便是“盛世”和“中興”。若是他們的日子不太好過,那便是他們遇上暴君,所以真正想做事的帝王往往遭到抹黑。

萬民書不過是文人們的小把戲,在一番忽悠的說辭之後,由於是他們執筆而書,所以百姓往往只提供一個指印。

現在面對高高在上的暴君,他們採用的是“農民吃國王”的模式,所以他們又祭出了這個屢試不爽的大殺器。

僅僅兩日後,爲刑部尚書何喬新求情的科道言官連同萬民書一起遞送上去,卻是想要通過萬民書向皇帝施予壓力。

“呵呵……你回去收拾好東西,等我出獄便返鄉,這京城亦是呆膩了!”何喬新在得知外界的動靜後,便對傳遞消息的兒子道。

何圖看到自己老爹如此樂觀,知道結果恐怕是八九不離十。雖然對自己的蔭官有點惋惜,但想到在家鄉做土皇帝的日子,很爽快地回家準備離京。

西苑,養心殿。

朱祐樘面對呈送上來的萬民書,僅是打了一個哈欠。

他現在擁有自己的情報網,自然知道這份萬民書的來歷,當即將這位呈上萬民書的刑科給事中胡琮的名字直接圈出來。

卻不知此人收了多少好處,當即交給吏部處理。雖然自己對科道同樣反覆清洗,但科道言官仍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人的走狗,甘願充當喉舌。

朱祐樘不想深究胡琮又是誰的門徒,隨手將這一份萬民書丟到了一邊,然後繼續着手現在的工作。

在打開一份奏疏準備批閱的時候,看到劉吉票擬的字跡跟萬安的字跡差別太大,不由得想起那位老首輔。

帝國的興衰離不開人材,而帝王的興盛更是需要諸葛亮等大才。

雖然張遂、徐鴻、劉忠、陳坤、宋澄、李裕和王越都是傑出的官員,但這幫人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現在都不是理想的相才。

劉吉倒是能夠將事情處理得漂漂亮亮,對自己這個帝王亦是忠心,但卻少了一種開創精神,只能勉強算得一個合格的首輔。

不過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天定,就像萬安突然就這樣沒有了一般,現在的帝國或許就不存在良相。

正當京城還在冰雪的覆蓋之中,遠在萬里之外的江西已經迎來了春意。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正其心者,先……”

……

在江西遼闊的大地上,各個學堂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這裡顯得人文鼎盛,而江西時下的文氣確實是冠絕全國。

建文朝唯一一場殿試中,科舉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吉安人,從而誕生了“吉水中全榜”的典故。

永樂時期的第一場殿試中,全國四百七十名進士,江西人佔據一百一十三人之多,在一年科舉考試中,狀元,榜眼,探花仍舊被江西人“包餃子”,全國前十,江西佔據五個名額。

正是如此,亦有了“吉安府自古多狀元,江西省自古多進士”的佳話。泰和縣,受吉安府所轄,因地處吉泰平原,故而這裡適宜農業生產,致使很多子弟可以通過讀書謀取仕途。

尹家村,一個遠離縣城的小村子,但這裡地處平原,遼闊的田野處處有勤勞民夫正在忙碌的身影。

在村口的那片松林中,竟然出現一座頗有規模的書院,書院門前懸着“青松書院”匾,裡面傳來了孩童的朗朗讀書聲。

一個肥胖的小老頭乘坐馬車匆匆而來,臉上顯得十分焦急的模樣,從馬車下來便一頭扎進書院裡面。

當看到自己姐夫在這裡的時候,當即便哭喪着臉求救道:“姐夫,還請救救我!”

正在背誦的學生被打擾,不由得面面相覷起來,而後齊刷刷地望向端坐在前面的先生。

尹直頭戴一方儒巾,身穿一件跟道教法袍相似的氅衣,寬袍大袖,腰間挺直,宛如是世間最標準的教書先生。

此刻正在這裡監督學生溫書,看到突然闖進來的妻弟,不由得微微蹙起眉頭,心裡並不喜歡自己教書被打擾。

在交代自己得意弟子嚴默後,便將自己的妻弟帶到旁邊的值房中:“你何故如此慌張,究竟怎麼回事了?”

“姐夫,你一定要救我啊!”嚴肅的眼睛噙着淚花,顯得滿臉乞求地道。

尹直認真地打量自己的妻弟,顯得十分鄭重地表態:“我雖在官場還有一點人脈,但若是作奸犯科之事,你還是請回吧!”

他尹直是天生的神童,年少便中得秀才,那時可謂是意氣風發。在江西鄉試順利高中後,更是成爲名震江西的天才舉子。

景泰五年,在會試中高居第二,時年僅僅二十三歲。

雖然在接下來的殿試排名並不高,但憑藉年齡和會試第二的排名,加上自己的面容有南方人的秀氣,得以藉助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

在當時,他如果知道這條人人羨慕的儲相之路會如此艱難,他絕對會選擇放棄進入翰林院的機會,哪怕是要被外放地方知縣。

三年後,他成功留在翰林院出任翰林編修,成爲一名清貧的翰林官。

歷經十幾年的翰林官生涯,雖然他沒有混得帝師的身份,但修《英宗實錄》有功,後得到憲宗的賞識。

就在官場中人都認爲自己是可有可無的時候,甚至認爲自己逐漸遠離政治中心,但成化十一年那年春,他以翰林院學士超遷至禮部右侍郎。

此次升遷是通過中旨授職,並不是文官集團所崇高的廷推,且自己此次屬於超遷,所以遭到文官集團的非議。

不過在翰林院苦熬了這麼長時間,他亦是早已經看清朝中那幫僞君子的嘴臉,故而選擇跟萬安那般走上捷徑。

只是造化弄人,正當他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結果遇上了丁憂,故而只得老老實實地返回江西老家守孝。

從景泰五年到成化十一年,足足二十一年的等待,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走上跟文官集團對立的道理,結果剛剛邁出一步便栽了一個大跟斗。

三年的守孝期滿,朝堂早已經是物是人非,而自己這個還沒有大展拳腳的禮部右侍郎似乎被英宗忘得一乾二淨。

因他身上有着帝黨的烙印,加上當年禮部右侍郎的位置是中旨所得,並不被當時吏部尚書尹旻所喜。

其實這便是真實的官場,哪怕口口聲聲說要造福於民,結果都是黨同伐異,考慮最多始終是個人的利益。

正是如此,他自然是受到文官集團的排擠是,復起之地被安排在南京,擔任一個沒有實權的吏部右侍郎。

這一等,又是整整八年的時間。

在此期間,自己僅僅只是從南京吏部右侍郎升爲南京吏部左侍郎。

成化二十二年,因兵部尚書餘子俊運用一百五十萬兩、米豆二百三十萬石,勞役百姓無數,被彈劾借修邊牆侵吞財物。

其實這種事情屢見不鮮,不論是治河,還是通漕,亦或者是修築河堤和邊境,都是官員們最重要的斂財手段。

雖然兵部左侍郎阮勤等官員紛紛爲餘子俊叫屈,但憲宗還是決定將剛剛就職兵部尚書的餘子俊勒令致仕。

在這一場朝堂的爭鬥中,他通過同鄉李孜省終於得到了機會,從南京返回京城擔任戶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而後被任命爲兵部尚書。

面對占城王子古來事件,他並沒有聽從禮部打發古來離開的提議,而是主張遣使護送占城王子古來歸國。

老天像是故意給他開玩笑一般,他在兵部尚書的位置僅僅坐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剛剛取得英宗的信任,結果皇宮便傳來英宗病逝的噩耗。

年少得志,但命途多舛,每每在自己即便能夠大展拳腳之時,便遇上了一場又一場決定走向的重大變故。

到了弘治新朝,他已經厭倦了大明官場的爭鬥,加上認定新君早已經被徐溥等文官所矇蔽,所以主動選擇引退。

由於整個仕途幾乎沒有掌握過實權,加上在兵部尚書不到一年的時間想的是施展自己的抱負,致使自己的仕途竟然還維持着翰林官時期的潔身自好。

從京城返回江西后,他亦是決定在自己村裡擔任青松書院的山長,過着這一種平淡且充實的生活。

雖然自己的仕途已經結束,但終究是在翰林院苦學了十幾年,在南京亦沒有鬆懈,所以他想要將自己畢生所學傳承下去。

現在面對自己妻弟的求救,雖然他在官場的人脈並不多,甚至是遭到整個文官集團的排擠,但自己的字典從來沒有包庇一詞,亦不打算做姑息養奸之事。

“姐夫,我怎麼可能做那種事,你又怎麼能這般看我?”嚴肅顯得十分委屈,當即便將事情的始末說出來道:“我去年底在縣東低價買進了一塊地,當時只以爲是撿了大便宜,亦是沒有進行細查。誰知那個苟知縣突然清丈那塊地,結果丈量後發現那塊地竟然是匿田,便揚言要上奏朝廷將我嚴家編入刁民冊!”

尹直的眼睛微微眯起,當即便看穿事情的真相道:“若事情真是如此的話,那麼有人故意給你挖坑啊!”

“不錯,我已經打聽清楚了,這事的背後是曾家!若是不然,那個苟知縣哪敢什麼招呼都不打,便將吉安府的清丈官跑過去清丈田畝了!”嚴肅的眼睛閃過一抹恨意,顯得十分憤怒地說道。

尹直卻是將事情看得更深一些,眼睛閃過一抹恨意道:“若是曾家在背後運作,並沒有趁機開口向你勒索銀子,那麼此事其實是衝着我而來!”

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461章 帝血江南,爾香求血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第161章 正義彰顯,兩祠並立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5章 漩渦外的太子府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400章 最終還是要同胞承擔所有?第314章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07章 初雪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第143章 收網行動5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486.第484章 美洲冒險篇的真相一窺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28章 十月歸途,喜憂參半第319章 皇帝面臨無可奈何二事531.第529章 西歐路斷,奇才命薄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62章 朕的首輔呢?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427章 果然有了錢都想着女人啊!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128章 真兇第6章 太子入宮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497.第495章 另闢蹊徑的大明軍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515.第513章 國之重臣讓皇帝很失望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564章 五年後548.第546章 惡疾纏相,帝終出擊第148章 百世之謀,起於硅步第267章 春雨知節,侯喝夢水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513.第511章 苦頭吃盡方知故鄉好第298章 君臣同心,以民爲貴第303章 舉國磨劍,揚我明威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523.第521章 這還是我們的祖國嗎?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234章 兵伐謀(求訂閱求月票)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第7章 帝崩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572章 大結局(上)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113章 死了就會變強?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117章 諫臣解日食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53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後一釣
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461章 帝血江南,爾香求血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第161章 正義彰顯,兩祠並立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5章 漩渦外的太子府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400章 最終還是要同胞承擔所有?第314章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07章 初雪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第143章 收網行動5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486.第484章 美洲冒險篇的真相一窺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28章 十月歸途,喜憂參半第319章 皇帝面臨無可奈何二事531.第529章 西歐路斷,奇才命薄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62章 朕的首輔呢?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427章 果然有了錢都想着女人啊!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128章 真兇第6章 太子入宮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497.第495章 另闢蹊徑的大明軍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515.第513章 國之重臣讓皇帝很失望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159章 揚州官白,汪直奇招第564章 五年後548.第546章 惡疾纏相,帝終出擊第148章 百世之謀,起於硅步第267章 春雨知節,侯喝夢水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513.第511章 苦頭吃盡方知故鄉好第298章 君臣同心,以民爲貴第303章 舉國磨劍,揚我明威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523.第521章 這還是我們的祖國嗎?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第389章 控制全人類的秘訣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234章 兵伐謀(求訂閱求月票)第412章 乾清宮夜裡的一場火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第7章 帝崩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572章 大結局(上)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136章 孔有毒瘤,鈴鐺夜響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第154章 妙筆喜恩,畫中帝王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113章 死了就會變強?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117章 諫臣解日食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53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後一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