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

內閣是新人換舊人,劉吉成爲當之無愧的內閣第一人,已然迎來了屬於他的時代。

雖然大明王朝已經廢除了宰相制度,但自從三楊之後,文武百官已經默默將內閣首輔視爲百官之首。

劉吉現在成爲新一任內閣首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百官。

按一直以來的慣例,每當內閣換新人的話,往往都會迎來一場比較正式的君臣對話,今日便是如此。

劉吉既然代表百官跟皇帝進行一場正式對話,那麼在這場對話之前,他自然是要認真聽取底下官員的不同訴求。

由於恰好有了春節假期這個跨度,此次劉吉的準備十分充分,跟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有了一些交流。

劉吉剛剛向皇帝提出寬恕何喬新,其實並非劉吉個人的意願,而是他代表很多官員的一個強烈訴求。

養心殿,落針可聞。

朱祐樘雖然貴爲天子,但亦要做出一副求賢若渴的姿態,從而換得下面的“賢才”繼續爲自己賣血。

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嚴重的誤區,那就是片面地認爲天子是帝王的主宰,底下的文武百官必須是無條件聽從帝王。

只是事實情況是帝王往往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而他所要面對的文官集團,早已經是一個又一個的利益圈子。

跟國朝初期不同,那個時代的官員通常都是真正的貧寒出身,他們強烈地想要端上國家的飯碗,哪怕只要能夠解決他們溫飽即可。

現在已經一百餘年過去了,站在中上層的官員多是出身士紳大族之家,像何喬新這種官二代不在少數。

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一旦損害到他們圈子的利益,當即便辭掉官職返回地方過富家翁的生活,而且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德高望重官紳。

在任何時代都是如此,執政者其實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

像後世某個時期,富豪們集體選擇移民海外,致使國內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負面影響,從而迫使讓步。

朱祐樘在沒有完全培養出孝忠自己的班底後,卻是知曉不能淪爲孤家寡人,剛柔並濟纔是帝王的正確模式、

雖然他知道帝國由文官集團把持只會慢慢走向沒落,但亦知曉現在還不是直接掀翻桌子的時候,所以有必要通過劉吉爲橋樑跟底下的官員進行溝通。

“寬恕何喬新?他們打算讓朕如何寬恕?”朱祐樘沒想到第一次對話便出現如此荒謬之事,顯得不動聲色地詢問。

劉吉知道這個問題十分敏感,但還是硬着頭皮道:“據他們一些人的普遍要求,何喬新此次並沒有貪贓,應當將他無罪釋放!”

“一點罪過都沒有?”朱祐樘雖然看穿那幫文官的嘴臉,但還是忍不住樂道。

若是被矇蔽實物價值的讀書人還情有可原,但這些官員都是官場的老狐狸,足足拿了十萬兩的實物又怎麼可能不爲人做事呢?

只是現在這幫人竟然認爲何喬新無罪,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劉吉已經陪伴這位帝王三年多,自然意識到眼前的帝王不可能在這件事情上妥協,便硬着頭皮道:“他們的意見是:若是陛下覺得何喬新的行爲不妥,可以勒令他致仕!”

“到頭來,何喬新丟掉刑部尚書的位置,這便是他們所認爲的最大懲戒了吧?”朱祐樘弄清其中的邏輯,顯得哭笑不得地道。

其實這裡有一個認知上的差距。按說刑部尚書的職位是皇帝賜與的,但在文官的眼裡卻是本該屬於他們的職位。

現在何喬新將職位“讓出”,這便已經是一種犧牲。

劉吉心知這個處理不可能令皇帝滿意,但還是嚥了嚥唾沫解釋:“陛下,這都是臣聽取底下很多官員的訴求,臣只是如實轉述!”

自從他取代萬安成爲內閣首輔後,心態亦是發生了一點微妙的變化,忍不住對文官集團親近一些,從而成爲文官集團的領袖。

在今年的春節期間,他劉府成爲京城最風光的府邸。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幫官員既然膽敢提出這種要求,而且提的官員不在少數,致使他現在像是被架上火上烤。

“劉閣老,你對此怎麼看?”朱祐樘自然知道劉吉今年家門都已經被踩爛,突然心裡微微一動地詢問。

劉吉頓時大驚失色,當即跪在陛下道:“臣自然不會同意,此次只是傳達他們的訴求,臣對陛下忠心日月可鑑啊!”

那些官員是異想天開,但他卻是人間清醒,這一個荒唐的要求怎麼可能得到皇帝的採納,而他更清楚自己的地位是拜誰所賜。

郭鏞看到驚慌下跪的劉吉,卻是知道劉吉是一個精明人。

在現在的大明朝,皇帝確實不能將百官通通換掉,但想要弄死一個特定的官員,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若是劉吉一旦出現異心,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內閣首輔,亦是分分鐘會被皇帝換掉。

“起來吧!那幫人憋了這麼長時間,不止這一個訴求吧?”朱祐樘知道劉吉雖然沒有萬安那般忠心,但亦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合格首輔,便不再爲難地表態道。

劉吉猶豫了一下,便從袖中取出一個本子道:“他們對《問刑條例》有不同的見解,所以希望此次能夠再增加幾條,還請陛下過目!”

朱元璋在制定《大明律》之時,對子孫亦發出聲明:“勿自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只是任何律法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別一些人愛鑽牛角尖。

如學生不得留長髮。只是這長髮究竟是多長,由於沒有標明固定的尺度,所以有的學校教務處主任的尺度是2釐米,有的學校教務處主任的尺度是10米。

加上有些事件缺少律法的指導,像去年有人蓄意散播天花,這種事情亦要祭出重典來威懾這種行爲。

雖然《問刑條例》在後世臭名遠揚,但其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甚至符合當時的實際需要,而出問題往往都是人的貪婪。在原來的歷史中,正是文官集團主導的《問刑條例》,從而造成這個新的大明律成爲維護他們利益的工具。

朱祐樘在執政後,亦是慢慢意識到《大明律》存在不少文字漏洞,且有些領域並沒有涉及,所以做出修訂《問刑條例》的決定。

只是現在,歷史彷彿再度重演,那些文官又想要將手伸過去。

郭鏞上前,將那個本子轉呈給朱祐樘。

朱祐樘翻開本子查看他們的訴求,映入眼簾的第一條便是:“文職犯贓,衆證明白,令住俸,可繳納規定數量炭、磚、米等財物贖罪”。

這一條的意思很是明朗,文官今後貪污,若是證據充分,便停止官員的俸祿,只是犯事的官員可以選擇用規定的錢糧贖罪。

雖然沒有明着要求取消八百貫砍頭的大明律規定,但《問刑條例》一旦採用,那麼今後的貪污罪都可以通過罰款免罪,而那一條大明律法自然是名存實亡了。

朱祐樘看着第一條,發現這幫人還以爲自己懦弱可恥,這種條例都好意思拋出來。

這個條例不僅會助長官員的貪污行爲,而且會破壞律法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甚至不能再懲治有錢的官員。

一旦自己真的這般放縱官員貪污,這個王朝遲早會被這幫精明的官員掏空,別提什麼振興華夏,華夏必定重蹈覆轍。

劉吉嚥了嚥唾沫,顯得小心翼翼地補充道:“他們說陛下若採納這幾個條例,既顯陛下的聖明,又能爲大明財政增收解今燃眉之急!”

在時下的大明王朝最迫切的問題正是財政問題。不管是呂宋開採金礦前期的三百萬兩,還是隨時開展的征討海西女真部落之戰,都需要財政支持。

若通過罰款來懲治貪官污吏,雖然會讓很多文官逃脫律法的制裁,但無疑能夠解決一部分財政問題。

那幫文官正是看到現在大明朝廷缺錢,所以才趁機提出這個條例,卻是希望皇帝爲了解決財政問題而採納他們的條例。

“劉閣老,你對這幾個條例怎麼看呢?”朱祐樘一眼便看出那幫人的如意算盤,顯得苦澀地詢問。

若說自己這位帝王完全沒有軟肋,其實是不可能的。

一則自己治國需要穩住一部分人才,哪怕某大廠爲了業績,亦將不道德的某位高管召了回來,這纔是企業發展的正確做法。

即便明知道這幫文臣多是僞君子,但帝國的管理偏偏離不開這幫有經驗的管理者,明知道文官集團有問題亦得繼續任用。

成化帝在後期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特別大同死了幾千將士都沒有人告訴他們,他便開始徹底躺平了。

朱祐樘吸取到成化帝執政的教訓,所以並沒有急於直接攤牌,亦沒有重開西廠的打算,而是選擇跟這龐大的文官集團“友好相處”。

二則是朝廷的財政需要解決,現在帝國每年都需要養着龐大的人員,致使越來越多的財富流進這幫人的口袋。

現在想要帶領華夏崛起,那麼就需要抓緊時間解決目前的財政問題,從而完成自己一直以來的佈局。

特別三百萬兩開採呂宋金礦的啓動資金,這個關係到帝國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所以要更加的刻不容緩。

亦或者是這兩個原因,文官便是趁機開出籌碼,從而迫使朱祐樘作出一點讓步。

劉吉十分清楚朱祐樘的爲人,當即一本正經地道:“臣自然不會同意,但這是底下官員的訴求,臣此次僅是替陛下收集他們的意見!”

“他們那幫人對國債怎麼看?”朱祐樘將本子合起來拿在手裡,又是問出最關心的問題道。

劉吉發現這個問題簡單很多,便是暗鬆一口氣道:“他們都標榜自己是清官,只是陛下若能夠同意釋放何喬新和增加那幾條條例,他們的意思會出大力氣,會將自己的家底都掏出來!”

這番話的意思不言而喻,若朱祐樘做出讓步的話,他們便會出更多的錢銀認購那一批年後重新發行的國債。

郭鏞一直在旁邊聽着,不由得苦澀地搖了搖頭。

這幫口口聲聲爲國爲民的官員,其實一直都是在爲他們的利益考慮,甚至還想要趁機來要挾皇帝。

“若朕要你將發出訴求官員名單交出來,你願意嗎?”朱祐樘將手中的本子放下,顯得似笑非笑地詢問道。

原本他只是想要藉着更新新相的機會跟文官集團進行一場對話,只是聽到這幫人的訴求後,致使他現在有了殺人的心思。

儘管他不曉得提出這幫要求的官員是誰,但他知道官場亦分爲核心圈和外圍,斬殺這個核心圈壓根無法緊要。

劉吉猶豫了一下,最終選擇跪下來道:“陛下,這是歷來的官場傳統,一直都是給予他們言者無罪的優待。他們是信任老臣纔開口向陛下發出訴求,若陛下執意要老臣將名單上交的話,還請免去臣之職!”

郭鏞看到劉吉沒有選擇背信棄義而討好皇帝,卻不知是該指責這個老頭不忠,還是該誇獎這個老頭有節操。

“退下吧!”朱祐樘知道自己是強人所強,便輕輕地擡了擡手道。

剛剛他不過是隨口一問,其實這個事情主動是聽取底下官員的心聲,因這個上綱上線顯得有些不厚道。

即便劉吉肯將名單上交,自己對那幫官員進行報復。雖然除掉了一幫害蟲,但其實還是解決不了那幫文官貌合神離的局面,今後恐怕反對自己的人員會更多。

“老臣告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劉吉暗自鬆了一口氣,顯得恭恭敬敬地道。

他雖然是帝黨的一員,但亦是有着自己的原則。此次他充當的是皇帝和百官的溝通橋樑,若是他選擇將人家賣了,那麼他便是失信於人。

即便皇帝力保自己免遭百官的攻擊,但自己做了這種背信棄義的事情,自己亦是沒有臉繼續呆在這裡了。

弘治四年的一場正式君相對話,在不太友好的氛圍中結束。

第393章 妥協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372章 秘旨一道,瞬息萬變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231章 皇帝大婚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73章 餘波5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07章 初雪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33章 有司十三,帝曰賞罰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570章 草原的屠刀一路向西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第57章 京山風波4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60章 血災降臨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368章 狼崽鋒芒,眼白心黑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第37章 早朝奉天,君臣陌路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第234章 兵伐謀(求訂閱求月票)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433章 大話東西,豆中黃金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256章 以鐵爲契,帝陷兩難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431章 災降華夏,帝解疑團第70章 餘波2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第70章 餘波2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
第393章 妥協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372章 秘旨一道,瞬息萬變第122章 投石現窩鼠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231章 皇帝大婚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73章 餘波5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177章 吏治大壞而清名在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307章 初雪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33章 有司十三,帝曰賞罰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第570章 草原的屠刀一路向西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324章 八月南洋,取金不易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第57章 京山風波4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60章 血災降臨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齷齪事第368章 狼崽鋒芒,眼白心黑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第37章 早朝奉天,君臣陌路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第388章 弘治朝下的失意聯盟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總督人選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425章 賊不在外,帝欲親征江南第234章 兵伐謀(求訂閱求月票)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433章 大話東西,豆中黃金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49章 六宮粉黛多姿色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256章 以鐵爲契,帝陷兩難506.第504章 順大明者昌,逆大明者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431章 災降華夏,帝解疑團第70章 餘波2第342章 弘治四年,風起元旦第70章 餘波2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290章 暴君弘治,明當奪門第184章 萬匹馬騾南下意欲何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