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

曹操的一系列舉動不僅讓劉備、蔡吉等諸侯做起了遠征的準備,同時也驚動了盤踞下邳的呂布。對於曹操大張旗鼓地討伐自己,呂布顯得既意外又憤憤。須知呂布在反叛袁術之後,曾派陳登前往許都覲見漢帝。作爲迴應不僅漢帝下詔任命呂布爲左將軍,曹操也親自寫信對其大加慰勉和拉攏。因此呂布自打與袁術分道揚鑣之後,就一直以漢室的功臣自居,從未料想過曹操會突然出兵討伐自己。

“孤爲大漢誅殺了董卓,討伐了袁術。曹操那廝憑什麼討伐孤!”大堂內呂布憤然地數落着曹操的忘恩負義。

然而呂布的一席話卻並沒有引起在場部將幕僚們的共鳴。誰都清楚呂布在誅殺董卓之前曾甘爲董卓的鷹犬火燒帝都,在討伐袁術之前曾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袁術之子結成姻親之盟。呂布之後的所作所爲並不能抵消他之前惡行。更何況曹操與呂布還曾有過奪州之恨。因此曹操會向呂布動手於情於理都不值得驚訝。

與其在這裡數落曹操的不是,還不如趕快考慮應對之策,這是多數人共同的想法。這不,在聽罷呂布一通抱怨之後,陳宮頭一個就開口向其進言道:“主公,事到如今,應趁曹操未與其他諸侯會師之際,迎頭痛擊曹操部,然後以逸待營,方能無往不勝!”

陳宮的進言贏得了在場多數人的贊同。卻見成廉當先一步出列向呂布請戰道,“主公,某願爲先鋒迎擊曹軍!”

“某也願領兵出擊。”侯成附和道。

呂布掃了一眼主動請纓的部下,並沒有爽快地做出應答。而是在沉吟了片刻之後。提議道:“不若待曹操自己前來,孤用鐵騎將其趕入泗水中淹死。”

呂布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受了之前睢水之戰的影響。下邳河道縱橫,只要利用得當難保不會再現當初大破袁術的盛況。此外由於之前曾在兗州屢次敗於曹操之手,呂布在潛意識中其實對曹操還是頗爲忌憚的。所以纔會不敢貿然與曹操正面交鋒。

可這一次陳宮卻一針見血地點穿道:“曹操非袁術之流。此人英勇善戰、精通謀略,區區泗水、睢水不足以阻擾曹操進攻。更何況曹軍先鋒已進抵彭城。主公理應先派兵增援彭城,保住這方戰略要地纔是。”

“彭城有曹性把守,不會有事。”呂布固執地反駁道。

只可惜陳宮並不像呂布這般自信。卻聽他苦口婆心地勸諫道。“曹性雖是善戰,但以區區數千兵力怎敵得過曹操數萬大軍。”

“彭城城高牆厚曹性應該能抵擋一些時日。待到曹軍攻城疲乏之時,孤再領兵出擊。豈不是一勞永逸。”呂布經過一番自圓其說之後。對自己所定下的方略越加自信。以至於還未等陳宮張口爭辯,呂布便強行決斷道,“就按此計行事!”

建安三年六月,蔡吉、劉備各自領兵一萬與曹操的兩萬大軍會師於彭城。彭城古又稱涿鹿,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且不論春秋戰國,楚漢相爭期間此地所經歷的大戰,光是曹操就曾與陶謙數次會戰於彭城,並在《三國志》中留下了“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爲之不流”的記錄。不過由於呂布沒有采納陳宮的進言主動出擊,使得曹操這一次僅花了十二天的時間就攻下了彭城縣。並有足夠的時間在城外建起高臺迎接遠道而來的盟友。

“劉使君,蔡使君。孤此番能得汝二人相助。實乃如虎添翼也!”隨着一陣洪亮的笑聲,一身戎裝的曹操左手牽着劉備,右手拉着蔡吉,大步邁上了旌旗林立的高臺。

相比態度張揚的曹操,劉備與蔡吉則不約而同地選擇低調行事。掐指算來自打上次三人在許都聚首至今已過去一年。在這一年期間,劉備在蔡吉的暗中協助之下南渡佔據了廬江郡,而蔡吉則將勢力一路擴展到了琅琊,並在遼東部下了暗樁隨時準備攻略幽州。當然同坐擁豫、兗二州,手握漢室大旗的曹操相比,劉備與蔡吉都還只是二線的小諸侯而已。

因此這會兒的劉備面對曹操的誇讚,連忙拱手奉承道,“曹司空奉天子之命討伐逆賊呂布,吾等理當進獻綿薄之力。”

就在劉備與曹操寒暄之際,蔡吉下意識地掃了一眼高臺下方的宛如黑色麥田般整齊的一列列方陣。同此刻三人所站的位置一樣,曹操的二萬大軍列於中央,裝備齊全,士氣高昂,以步兵爲主,輔有一定數量的騎兵。相比之下位於左翼的劉備人馬一眼望去,無論是在裝備上,還是在氣勢上都顯得有些參差不齊。不過劉備陣營的騎兵比例顯然要高於曹操。結合之前得到的有關劉備在沛縣誅殺楊奉的消息,眼前這羣騎兵多半應該就是楊奉的殘部了。蔡吉的人馬列於全陣的右翼,以騎兵爲主,配有相應的輔助步兵。裝備比劉備精良,但也沒有達到刺激曹司空的地步。

不過有一點讓蔡吉納悶的是,在曹操陣營與高臺之間的空地上有一處三丈見方,一丈見深的土坑。坑內空無一物,也不像是要蓄水的樣子,倒是坑前豎着大旗與戰鼓。更爲重要是蔡吉之前也參加過不少誓師大會,可從未見過哪家會在陣前挖坑的。

一旁的曹操似乎注意到了蔡吉疑惑,卻見他擰着鬍鬚,似笑非笑地湊上前道,“蔡使君對這大坑感興趣?”

蔡吉略帶尷尬地回過神,拱了拱手說道,“吉孤弱寡聞,讓曹司空見笑了。”

“無妨。待會兒使君便可知曉其用途也。”曹操故作神秘地賣了個關子。

在曹操說完這話的間隙,劉備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難以察覺的不忍之色。但這只是轉瞬即逝的事,劉備很快就將話題轉向了站在曹操右後邊的一個武士,“這位壯士好生魁梧。可是司空新納之猛士?”

此刻曹操身後的左右兩邊各站有一個容貌雄毅的武士。左邊持戟的武士是蔡吉認識的典韋。而右邊那位則如劉備所言是個新面孔。卻聽曹操得意地向二人介紹道,“此乃譙國人許褚,字仲康,是孤的都尉。”

蔡吉一聽此人竟是許褚,不禁脫口而出道。“原來是人稱虎癡的許仲康啊。”

曹操眼見蔡吉點出了許褚的諢號,不由意味深長地瞥了她一眼,跟着又將目光投向蔡吉身後的趙雲。反問道,“蔡使君身旁這位將軍相貌堂堂,不知如何稱呼?”

其實劉備從一開始就認出了跟在蔡吉身後充當護衛的趙雲。只不過爲了不引起蔡吉和曹操的注意這纔沒有出面相認。此刻見曹操注意到了趙雲的存在。劉備不由將目光投向了蔡吉,因爲他也十分好奇,本在公孫瓚帳下的趙雲是如何到蔡吉麾下的。

“此乃常山趙雲,趙子龍將軍。說起來還是劉使君的舊相識。”蔡吉一面坦承着趙雲的身份,一面則回頭向趙雲示意道,“子龍,還不見過劉使君。”

“見過劉使君。見過曹司空。”趙雲跨前一步衝着劉備與曹操施禮道。

曹操並沒有因趙雲先向劉備致意而感到不滿,相反卻饒有興趣地回頭向劉備問道:“哦。劉使君認識趙將軍?”

劉備被蔡吉反將一軍後,自然也不能繼續再裝傻充愣下去。只得一拱手如實應答說,“備曾在界橋之戰與趙將軍並肩作戰。蔡使君能得如此萬人敵相助真是羨煞旁人。”

“劉使君過獎了。使君帳下的陳將軍不也是萬人敵?”蔡吉故意將話題扯到了劉備身後的陳到身上。

蔡吉與劉備的一番針鋒相對。令曹操頗爲滿意。須知有關劉備靠東萊的商船過淮河之事曹操早有耳聞。以曹操多疑的性格,若說對二人合作沒有戒備。那是不可能的事。不過這會兒眼瞅着蔡吉與劉備互相拆臺,曹操便暫時放下了顧慮,哈哈一笑,和稀泥起來,“無妨無妨。此番東征能得衆多猛士相助,區區呂布又何足道哉。”

曹操說到這兒,忽然神色一凌,大手一揮,殺氣騰騰道,“來人,上祭品!”

“喏!”

隨着曹操一聲令下,不多時高臺下的曹軍押解了一羣衣衫襤褸之人出來。但見人羣之中既有身着短衫的武夫,也有披着長袍的文人,有老有少,乍一看去頗爲雜亂,卻並沒有婦孺摻雜其中。然而還未等蔡吉鬧清楚曹操所說的祭品同這些人有什麼關係之時,曹軍便已當着衆人的面將一干俘虜統統趕入了先前令蔡吉頗爲好奇的深坑之中。

直到此時蔡吉才恍然大悟,原來底下那坑竟是用來坑殺俘虜祭旗用的。所謂祭旗就是,古代軍隊首領在出徵之前,殺死某活物,以該活物的生命祭祀神靈,以求得神靈庇佑的一種儀式。蔡吉出征時也祭過旗,但用的是三牲,即馬、牛、羊。袁紹、袁譚出征時倒曾用過活人祭旗,可那也只是一兩個俘虜。而此刻曹操竟要用近千條性命來祭旗!如此血腥的作風遠遠超出了蔡吉對祭旗概念,以至於腦海中頓時就冒出了兩個字——屠城。

話說,史書上有不少關於曹操進行大屠殺的記錄,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初平四年(193年),攻陶謙,徐州大屠城”;“興平二年(195年),曹操破張邈,屠雍城”;“建安三年(198年),徵呂布,屠彭城”;“官渡之戰,坑殺袁紹降兵七萬”;“建安九年(204年),攻袁尚,屠鄴城”;“建安十二年(207年),徵烏丸,屠柳城”。

這一刻,蔡吉忽然意識到自己可能正在親眼目睹“曹操屠彭城”事件。雖然在漢朝,屠城並不代表殺盡城中所有的老弱婦孺,而是指屠殺城內與敵軍有關的人員及俘虜。可無論目標是誰,屠殺終究是屠殺。蔡吉可以容忍戰場上數萬人的死亡,因爲那是戰爭,殺與被殺機會都是對等的。但是將一羣手無寸鐵之人趕入大坑中活埋,是蔡吉無法接受,也無法理解的一件事。

幾乎在不假思索間,蔡吉挺身向曹操阻止道,“司空,強敵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殺降不祥。”

蔡吉此話一出立即引來了衆人的側目。站在蔡吉身旁的趙雲眼中更是閃爍着讚許之情。但是曹操對蔡吉的說法卻顯得無動於衷,反倒是冷哼一聲揚言道,“殺降不祥?孤從不信此等妄語。孤只知孤曾發出檄文昭告天下,降者免屠。這些人既然敢擋孤大軍,就活該被屠!”

然而面對曹操的嗜殺氣焰,蔡吉並沒有因此而退縮,而是用更加堅定的口吻進言道,“若是如此,司空更應該赦免這些人。難道司空想讓治下之城,日後也因害怕屠城而開城投降?”

蔡吉這記以子之盾攻子之矛,令曹操不禁爲之語塞。就在這當口,一直沒有發言的劉備也跟着跨前一步向曹操勸諫道,“司空,蔡使君言之有理。殺降不祥,還請司空三思而行。”

曹操看了看面色微微漲紅的蔡吉,又瞅瞅了一臉大義凜然的。突然神色一變,悠然撫須道:“罷了,今日且看在兩位使君的面子上,姑且赦免這一干罪人。”

蔡吉見曹操終於收回了成名,當即長舒一口道,“謝司空成全。”

而劉備亦跟着奉承了一句,“司空真乃仁義之師。”

不過曹操並沒有將蔡吉的感謝與劉備的奉承放在心上,卻見他回頭向身後的典韋輕聲吩咐了一下。典韋聽罷立即領命,走下高臺,從底下一下一干俘虜之中提了一個身材壯碩的男子上來。但見這男子一上高臺便向曹操跪地致謝道,“曹性謝司空不殺之恩。”

曹性?蔡吉沒想到自己竟在無意間救了《三國演義》中呂布帳下的神射手,不由脫口問道,“可是殺郝萌,救呂布的曹將軍?”

曹性被蔡吉如此一問,頓時面色一黑,憤然道,“呂布無恥,竟坐視彭城被圍!”

原來就在去年,呂布部將郝萌受袁術慫恿叛變,乘夜進攻下邳府。當時正同妻妾你儂我儂的呂布倉皇間未戴冠帽,袒露衣衫,逃到都督高順營中。高順隨後率軍入府討伐郝萌。身爲郝萌部下的曹性,乘勢倒戈斬殺了郝萌,將其首級送交呂布。嚴格點說,曹性確實算是對呂布有恩。

曹操似乎早就料到曹性會有如此反應,卻聽他肅然反問,“將軍即知呂布無恥。今後該如何處之?”

曹性聽罷二話不說,便向曹操單膝下跪道,“願爲司空馬前卒!”(未完待續)

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九節 北巡幽州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漢朝傢俱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57節雲臺面聖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74節潁川辛毗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七十節 荊州亂第41節鳳雛龐統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45節復仇之火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
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一百十九節 城破時分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九節 北巡幽州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2卷青州之鵬第78節不宣而戰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漢朝傢俱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57節雲臺面聖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45節復仇之火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一百三十六節 奉旨行事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一百三十五節 不可等閒視之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74節潁川辛毗第六十一節 戰錦西上第54節造訪楊府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七十節 荊州亂第41節鳳雛龐統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白娘子殺人事件(上)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三十四節 吾乃太守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四十八節 四家結盟第45節復仇之火第70節刀尖上跳舞第一百十三節 常山之變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九十三節 華夷有別第三節 塢壁之禍第一百零三節 夜戰齊營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一百零二節 善守之人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