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

“袁術奪了鄴城?”曹操站在朝歌城頭乍一聽探子傳來的消息,嘴角不由揚起了一絲嘲弄的笑意,“汝南袁氏還真會折騰。”

“袁氏廢長立幼,得今日之禍不足爲奇。”說這話的乃是剛剛投效曹營的魏郡太守高蕃。身爲袁氏的門生,高蕃一路目睹了袁氏老一輩袁紹、袁術的明爭暗鬥,小一輩袁譚、袁尚的兄弟反目。眼下在袁氏生死存亡之際,袁術更是上演了一出叔侄奪權的鬧劇。高蕃在慶幸自己及時脫離袁氏那幫蠢鈍之徒的同時,亦不由自主地有些擔心曹氏會否也走袁氏的老路。畢竟曹操子嗣衆多,誠然其嫡長子曹昂比其他子嗣年長十多歲,可誰又能保證十年二十年之後,曹操不改變主意。要知道袁譚與袁尚也相差十歲,袁紹不照樣廢長立幼爲袁氏埋下了禍根。

曹操如何聽不出高蕃的弦外之音。事實上,自打袁紹故意外放長子袁譚之後,荀彧、荀攸、程昱等人都曾向他明裡暗裡進言嚴守嫡長子繼承家業的重要性。不過在曹操看來一干謀臣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且不論曹昂嫡長子的身份。光是他的才學品貌就已令曹操自豪非常。試問他曹孟得又怎會像袁本初那般膚淺,以貌取人廢長立幼。當然爲了安撫手下文武,曹操還是決定做出一些實質的安排,來彰顯他對曹昂的重視。

“袁術見利忘義,以奸計盜取鄴城,必不得城中民心。袁尚又新敗,於情於理亦不會響應袁術。如此一來鄴城幾成孤城。”曹操當着一干文武的面,先是拈着鬍鬚分析了一蕃戰局,繼而躊躇滿志地轉過身向荀攸下令道,“公達,替孤擬書,招子修來冀州隨孤攻打鄴城。”

“喏。”荀攸二話不說欣然領命。在他身旁的其他曹軍文武亦紛紛流露出了欣喜之色。衆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一來是爲即將攻打鄴城而衆志成城,二來也是在替曹昂高興。正如曹操所言。現在的鄴城內憂外患並存,袁術又志大才疏,曹軍攻取鄴城簡直就如探囊取物。曹操這時候招曹昂來冀州一同參與攻打鄴城,擺明了就是要讓曹昂撈功績鍍金。如此一來,衆人自然也就不用再擔心曹氏繼承人問題了。

且就在曹操下達命令的同時。于禁信步上樓替衆人帶來了關中的軍情。卻見他手捧戰報向曹操報告道,“稟主公,鍾繇與馬騰之子馬超於平陽城外大破郭援部。馬騰部將龐德陣斬郭援,南匈奴單于呼廚泉投降。”

耳聽氣勢洶洶的郭援被陣斬,城頭上頓時就響起了一片歡呼之聲。曹操一面接過於禁手中的戰報,一面回頭朝夏侯淵哈哈大笑道,“妙才,孤沒說錯。鍾繇實乃平定關中之最佳人選。”

相比于禁的報告,戰報上的記述更爲詳細。原來鍾繇在與馬騰聯手之後。便在平陽關外的一條大河前同郭援擺開陣勢。郭援爲人孤傲,完全不把曹、馬聯軍放在眼裡,直接率部渡河進攻。早已等候多時的鐘繇乘郭援渡河渡到一半時,馬超一起率軍奮擊,大破郭援。這一戰曹馬聯軍斬殺袁軍一萬餘人,據倖存的戰俘說法郭援死於亂軍之中。可鍾繇派人找了半天都沒找着外甥的屍首。直到馬騰的部下校尉、南安人龐德從裝弓箭的袋子裡取出一個人頭,鍾繇見到後才放聲大哭。原來那正是郭援的人頭。龐德沒想到郭援竟是鍾繇的外甥慌忙致歉。鍾繇大度地說:“援雖我甥,乃國賊也。卿何須致歉!”

曹操看到鍾繇爲郭援收屍這一段,感慨之餘,忍不住由衷讚歎道,“鍾元常如此公私分明,真乃國之棟樑。”

一旁的夏侯淵亦跟着心悅誠服地點頭道,“是啊,淵之前誤會鍾府君也。”

荀攸並不知曉夏侯淵之前誤會了鍾繇什麼,但顯然平陽大捷將進一步打擊袁軍的士氣,併爲曹軍造勢。於是他趕緊向曹操進言道。“主公,事不遲疑,吾等可攜平陽大捷之勢追擊袁尚,一舉將其誅滅。”

然而曹操似乎對追擊袁尚並不熱衷,卻見他微微擺手道,“袁尚新敗元氣大傷,又有袁術在旁掣肘,眼下已不足爲慮。倒是蔡安貞那裡可有消息?”

荀攸見曹操問起了蔡吉,便從袖中取出一卷戰報,恭敬地向其作答道。“回主公,據探子來報,蔡安貞已於兩日前拿下黎陽,但未能捉住袁譚與郭圖。”

“袁譚、袁尚倆兄弟挺能跑。”曹操扯了扯嘴角,旋即又不無感嘆地說道,“蔡安貞這仗倒是打得順風順水。”

“主公可需制衡一下?”荀攸湊上前問道。齊軍眼下的攻勢明顯快於曹軍,照這趨勢下去曹操能否拿下半個冀州都成問題。也難怪荀攸會想暗中給蔡吉使點絆子。

“不必。”曹操擡手一擺否決了荀攸的提議,繼而眯起一雙丹鳳眼說道,“袁譚逃出黎陽後,必會北上投靠袁熙。孤聽聞蔡安貞在幽州也有些勢力,且就讓其與袁氏兄弟鬥上一鬥。”

經過這段日子的探查,曹操已然看出蔡吉志在拿下幽州,並且已爲攻略幽州佈局多年。相比之下,曹操這邊不僅準備不足,且實力也不濟。與其勉強染指幽州與蔡吉反目,還不如干脆就將幽州丟給蔡吉和袁氏兄弟爭奪。而自己則可乘機從關中北上幷州。至於幷州牧高幹,曹操則完全不將其放在眼裡。在他看來高幹要是有膽有識,早該在郭援攻略關中之時,南下冀州支援袁尚。而不是在洛水觀望,以至於坐失戰機。而一旦自己拿下幷州也就阻斷了蔡吉西進的道路,使其無法進入富庶的關中。

荀攸耳聽曹操大有坐山觀虎鬥的意思,不禁順勢探問道,“那可需鍾繇部北上上郡?”

曹操見荀攸一下子就揣摩中了自己的心意,當即微笑着頷首道,“傳令下去,命鍾繇暫領上郡,待孤攻下鄴城之後,再與其會師北上。”

這一邊曹操正雄心勃勃地準備舉兵圍攻鄴城,那一頭蔡吉卻在黎陽城內的府衙之中,潛心抄寫司馬相如的《長門賦》。漢朝人入學一般都從《急就篇》之類的啓蒙讀物開始掃盲識字。在積累了一定的詞彙之後開始學習詩、賦,再來纔是入手學《論語》等經典。蔡吉的水準說高念過些許《論語》,說低僅讀完《詩經》,賦都沒怎麼接觸過。可恰恰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蔡吉就算不會寫。至少也得將漢賦四大家的作品給背熟了。

像是蔡吉這會兒抄的這篇《長門賦》就是兩漢騷體賦中最具情境的一篇。寫漢武帝時陳皇后被廢,幽居長門宮,苦悶抑鬱,憂鬱悽傷的情景。司馬相如作爲男人能將女子幽怨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實屬不易。可蔡吉終究是不適應賦的篇幅冗長、辭藻堆砌,所以她抄賦倒是以練筆的意義居多。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用毛筆寫繁體,到現在已能寫出中規中矩的漢隸,蔡吉前後花費了六年的時間來練字。當然這並不說她在六年中像書法家一樣潛心練字。事實上蔡吉大多數的練字時間都是硬擠出來的。例如臨睡前,例如像現在這樣空閒的時間。所以蔡吉的字雖算不上醜陋不堪,但依這個時代文人的標準來說。還是登不上大雅之堂。

一陣微風掠過窗外的池塘,帶起了滿池蓮葉沙沙作響。蔡吉擱下手中的毛筆,透過窗格遠眺,只見池中荷花早已開得爛漫,陣陣荷香乘着清風撲面而來,令人不禁爲之心曠神怡。此刻蔡吉所處的這間屋舍充滿了小女兒情懷,粉白的牆壁上掛着數副花鳥畫兒,秀牀上罩着粉色的輕紗。房間一角的檀木架子上擱着一隻碩大的瓷盆。幾條色彩斑斕的魚兒正在盆中悠閒地游來游去。但這一切並非蔡吉特意爲之,只因房間的主人本是袁譚的女兒。

話說那日袁譚與郭圖假扮百姓混出了黎陽城,卻將妻女留在了城中。袁譚的妻子看上去三十歲不到的樣子,他女兒亦只有十二、三歲。面對衝進府邸的兵卒,兩個平日裡養尊處優的女子嚇得只知抱頭痛哭。直到蔡吉安撫了幾句,兩人才稍稍平復了情緒。說實話,蔡吉對漢朝男子動不動就丟老婆的行爲早已見怪不怪。劉備是如此,孔融是如此,管統是如此。袁譚亦是如此。據說曹操在行刺董卓不成功後,也曾把老婆兒子丟在洛陽,自個兒拍拍屁股跑路。

蔡吉雖對這種行爲極爲不齒,卻也無可奈何。畢竟風俗如此,就算她出面斥責,那些男人碰到危險時,依舊會該丟老婆的丟老婆,該逃命的逃命。蔡吉唯一能做的就是收留被丟下的婦孺家眷。像孔融那樣跑去許都當官並安定下來的,就將他的妻兒還回去。像管統那樣常年不歸的,就替他照顧妻兒。

至於這一次的袁譚妻女則被蔡吉派專人護送回龍**給袁術的妻子馮夫人照顧。馮夫人現下帶着兒子袁耀和尚還年幼的女兒隱居龍口。就蔡吉同他們的接觸。以及史書的記載來看,馮夫人是個深明大義的女子。而袁耀則和他那個不靠譜的父親袁術完全不同。袁耀不僅爲人謙遜,且博學多才,堪稱謙謙君子。因此蔡吉相信袁譚的妻女在馮夫人那裡定能得到很好的照顧。

蔡吉對敵手家眷的寬容態度,儼然已經爲她博得了“爲人寬厚”的美名。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不少對手毫無壓力地將妻兒丟給蔡吉處理。就在蔡吉考慮是否要將曹司空的名言“汝妻子吾養之,汝勿慮也”借來當招牌之時,曹丕端着一碗冰鎮蓮子湯走了進來。

眼見曹丕低眉順眼地奉上蓮子湯,蔡吉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又不是在軍中,這等小事子桓何須親自動手。”

“剛纔路過遇見侍女送湯,丕便順手端了過來。”曹丕低頭作答道。

蔡吉看着面前的少年睜眼睛說瞎話,只是笑了笑接過小碗,並未點破。冰鎮的蓮子湯,清香爽口,甜而不膩,正是消暑佳品。想到小小的黎陽城竟有冰窟還存有冰塊,蔡吉就不得不咋舌於袁家的奢侈。要知道蔡吉也算得上是個有錢的諸侯了,可龍口齊侯府尚沒有冰窖儲存冰塊。更不用說是吃刨冰這種事。

蔡吉一邊喝着蓮子湯一邊撇了一眼垂手而立的曹丕,突然開口道,“孤近日要回一次東萊。子桓隨孤回去後,就留在龍口。”

曹丕耳聽蔡吉要讓他待在龍口,心頭不由地一陣興奮。可他轉念一想,蔡吉將自己拴在身邊好幾個月,擺明了就是要看住自己,又怎會輕易讓自己遠離她的視線。該不會是在試探吾。曹丕在心中如此腹誹着。雖然蔡吉之前已經許諾不會因曹蔡反目而拿他曹丕祭旗。可曹丕依舊不敢在蔡吉面前有任何的懈怠。畢竟對方只是說不拿他祭旗,可沒說一定不取他性命。曹丕十分清楚自己的生死完全掌控在蔡吉的手中。於是在權衡了一下利弊之後,曹丕當即表態道,“丕願侍奉齊侯左右。”

還是說謊。蔡吉眼皮都沒擡一下,僅從曹丕的口吻中便已聽出他的口是心非。經過這段時日的接觸,蔡吉已然熟悉了面前少年的言行舉止,並能從他一些細小的動作中判斷出一些話語的真假。就蔡吉本人看來說謊本沒什麼大不了,但她不能讓曹丕以爲自己很好騙。所以蔡吉決定給對方一點小小的警告。只見她擱下小碗,取了帕子,一邊擦着手,一邊淡然地說道,“想留就留,想走就走,何必對孤曲意奉承。”

曹丕見自己的心思被蔡吉點穿,當即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道,“齊侯恕罪。”

“那子桓是想留在孤身邊?還是想待在龍口?”蔡吉俯身托起少年的下巴再次問道。

迎着少女深邃的雙眸,曹丕咬了咬牙,一口咬定道,“侍奉齊侯左右。”

啪地一下,蔡吉抽回了手,繼而站起身,漠然地掃了曹丕一眼道,“孤會爲汝挑選幾個夫子。如此這般就算待在孤身邊,也不會誤了子桓的學業。”

小劇場:

草皮:~~~~(>_<)~~~~ 丕那裡說錯鳥~~~

小蔡:說謊滴孩子還是拴在身邊滴好~~~

草皮:那實話實說,丕想回家。

小蔡:想都不要想!

草皮:~~~~(>_<)~~~~ 早知道會是這結果~~~(未完待續)

安民告示~~~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一節踏雪尋友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60節龍爭虎鬥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二節初抵錦西第十節 擇一賢夫婿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34節大戰在即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50節在城闕兮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35節不其之戰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十八節 玄女祠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71節賢良之士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第五節得虎子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三節邊城風雲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六十八節 及時雨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二十節狼煙起東漢度量第44節李大人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43節人情債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六節 不情之請安民告示~~~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31節虓虎來襲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61節張繡投降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45節復仇之火第73節賈文和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東漢行政區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節 命隕長街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
安民告示~~~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一節踏雪尋友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60節龍爭虎鬥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二節初抵錦西第十節 擇一賢夫婿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六十一節 漁翁得利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三十九節 栽下梧桐樹第34節大戰在即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下)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50節在城闕兮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四十七節 吳營弔唁第35節不其之戰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十八節 玄女祠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71節賢良之士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第五節得虎子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八十節 爲將之道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三節邊城風雲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六十八節 及時雨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二十節狼煙起東漢度量第44節李大人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二十五節 直面蝗災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43節人情債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六節 不情之請安民告示~~~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五十九節 少年煩惱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31節虓虎來襲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二十三節 母子論道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61節張繡投降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四十節 攘與和第45節復仇之火第73節賈文和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三十八節 忍字頭上一把刀東漢行政區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節 命隕長街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