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

郭圖走出袁譚營帳時已是子夜時分,踏着清涼的月色他徑直爬上了營地西面的一處陡坡。但見山坡的下方無數篝火如繁星般匯聚成一條搖曳的光帶,伴隨着蜿蜒的敕勒川,看起來就像一白一黑兩條巨蟒橫臥於草原之上。這片聚集了無數篝火的河灘正是鮮卑人步度根部的營地。不過此時的步度根部早已結束操練,營地外不僅未見金戈鐵馬的蹤影,乍一看上去反倒是頗爲寧靜。

身爲袁譚的謀主,郭圖十分清楚自家主公色厲內荏,根本無法駕馭步度根這等野心勃勃胡酋。相反一旦步度根摸清袁譚的底細,以胡虜見利忘義的脾性,其定會毫不猶豫地將袁譚和自己的頭顱送去許都或東萊討賞。所以郭圖必須要在步度根起異心之前,爲袁譚扯起一張能自保的虎皮才行。而放眼整個北地有此實力與威望的諸侯唯有公孫度一家而已。只是稱霸北地的公孫度又豈會是易與之輩。

一陣寒風掠過郭圖整了整禦寒的披風,忽聽耳邊傳來一記冷峻的女聲,“軍師可是要引胡人叩關南下?”

郭圖沒有回頭,依舊注視着山下點點篝火,坦言道,“陛下已與步度根結盟,待到秋高馬肥時便會舉兵南下。”

或許是郭圖回答得太過直白,掩藏在黑暗中的倩影一時間陷入了沉默之中。不過未等對方深加思考,郭圖已然回頭表態,“君旗主若是在意此事,可自行離去。老夫絕不勉強。”

從黑暗中現身的女子赫然就是于吉的心腹君雅麗。此刻面對郭圖略帶挑釁的表態,君雅麗不動聲色地反問道,“軍師此番南下欲攻何人?”

“蔡吉。”

郭圖緩緩吐出的兩個字宛如一條毒蛇直嗜君雅麗的心扉。懊悔與仇恨瞬間便扭曲了那張素來冷峻的臉龐。現如今的君雅麗每一晚都會夢見鄴城陷落那一天的情形,夢見與段娥眉對戰,夢見如潮水般涌進的曹兵。夢見國師府的沖天大火。在亂軍之中君雅麗甚至都沒能奪回仙師于吉的屍首。深深的自責與悔恨最終化爲了復仇的執念。在君雅麗看來攻克鄴城的雖是曹操,但殺害仙師的兇手一定是蔡吉和林飛。因此乍一聽郭圖打算引鮮卑人南下攻蔡,君雅麗當即一個箭步上前抱拳道,“雅麗只想報仇!不知軍師何時南下?雅麗願效犬馬之勞。”

君雅麗的回答顯然早在郭圖的意料之中。當初君雅麗自鄴城出逃投奔袁譚。一開始袁譚卻並不打算接納這個身份可疑的女子。畢竟妖道于吉是蔡吉引見給袁紹的。而於吉本人在投入袁紹麾下之後也一直劉夫人與袁尚這對母子,對本該是袁氏正統繼承人的袁譚反倒是不理不睬。不過相比素來氣量並不大的袁譚,郭圖倒是完全不介意君雅麗的出身。他不僅說服袁譚收留了君雅麗,還向君雅麗保證會給其機會報仇。因爲在郭圖看來。雞鳴狗盜亦是人才,更毋庸說是君雅麗這等身懷絕技的異人了。

只見郭圖手捻長鬚,扭頭反問道,“女俠可是舍了性命也要找蔡安貞尋仇?”

“是。”君雅麗不假思索地點頭道。不同於出身將門的段娥眉。君雅麗自記事起便已是太平道的信徒。雖然不知父母是誰,但君雅麗從未因此感到遺憾,因爲對她來說太平道就是家。仙師是父親。衆道友是兄弟。可如今非但曾經盛極一時的黃巾軍早已兵敗泯滅,就連仙師也命喪蔡吉那惡婦之手。在已經失去一切的君雅麗眼裡復仇是她所能見到的唯一顏色。

郭圖在得到對方斬釘截鐵地答覆後,蒼老的臉龐上露出了一絲不意察覺的微笑,“善,既然君女俠有此決心,那就陪老夫前往遼東走一糟。”

“遼東?”君雅麗不解地皺起了眉頭追問,“不去東萊?”

“不去東萊。”郭圖搖了搖頭。平心靜氣地向君雅麗解釋道,“老夫打算前往遼東勸說遼東侯公孫度與吾主結盟南下討伐蔡吉。一旦事成,女俠大仇便可得報。”

君雅麗不懂合縱連橫之類地策略,卻也知公孫度是北地極爲彪悍的一個諸侯。哪怕其之前曾在錦西敗於龐統等人之手,也總強過現在的袁譚。因此在聽罷郭圖的計劃後,君雅麗二話不說便點頭答應道,“行。”

如此這般就請女俠收拾好行裝,吾等明日就啓程。”郭圖說完禮貌地朝君雅麗拱了拱手,跟着轉身就要回自己的帳篷。

月光下老者的背影就像掩身於黑夜之中的鬼魅,傴僂而又消瘦,令君雅麗的心頭不禁升起了一絲難以言喻的不安情緒。不可否認,郭圖在外界的名聲並不好。君雅麗就曾在鄴城不止一次聽過有關郭圖聳恿袁譚“棄父而逃”的傳聞。想到這裡,君雅麗忍不住衝着郭圖喊道,“公孫度真會答應?”

郭圖停下腳步,回過頭盯着君雅麗看了看,混涿的老花眼中閃爍着異樣的光芒。片刻過後,老者面帶着自信的微笑回答道,“老夫會讓他答應。”

袁紹一朝覆滅,其族人門客四散各地,然而並非每一個袁氏殘餘都像懷有復仇之心。相比儲心積慮南下中原的袁譚與郭圖,袁雷就選擇了隨遇而安。作爲袁府的家奴袁雷本該比郭圖更加效忠袁氏纔對。只不過曾經命他臥底張郃部的劉夫人早已成了曹丞相的府中人。如今的袁雷乃是名副其實的自由之身,不僅如此他還因之前剿匪有功被提拔爲了都統。

“青州真乃吾之福地。”——袁雷一面在心中如此感嘆着,一面將目光轉向了前方的點將臺。就見高臺之上旌旗飛揚,袁雷的頂頭上司琅琊太守張頜正與一位身着水綠色衫裙的妙齡女子相談甚歡。那女子不過雙十年華,頸如瓊玉,發如雲鬢,眉宇間卻透着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氣勢,纖弱的身姿佇立軍陣之前非但不顯得突兀,反倒是被底下的千軍萬馬襯托得英姿勃勃。不用問。此奇女子正是“誅袁紹,平河北”的大漢齊侯蔡吉,蔡安貞。

如果說六年前張頜初遇蔡吉之時,對方還只一個狐假虎威的孤女。那如今的蔡安貞無疑已用袁紹的屍首向天下人昭示她是當之無愧的北地大諸侯。而眼看着蔡吉一步步走到今時今日地位的張頜對面前的女子更是心悅誠服。畢竟能掙下此等家業的七尺男兒也是世間少有。既然蔡吉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張頜與其的關係也在潛移默化間由半盟友進展成了上下級。卻見他邁步上前向蔡吉抱拳告罪道,“此番北征袁紹,頜未能領兵隨駕,還請齊侯恕罪。”

蔡吉見狀連忙伸手虛扶道。“張府君此話差矣。若非張府君坐鎮徐州威震宵小,孤又怎能安心領兵北上。更何況武仲驍勇善戰,此番在河北更是功績卓越。”

蔡吉提到的武仲正是張頜的侄子張泉,張武仲。此刻耳聽蔡吉當衆誇獎自己的侄子。張頜喜不自勝道,“難得小侄武仲能得齊侯青睞,吾願將其連同一千曲部歸入齊侯麾下。任由齊侯調遣。”

面對張頜俸上的精兵。蔡吉的臉上露出了了然於心的微笑。將自己的一支精兵獻給諸侯以供其調遣,是這個時代豪強向諸侯表示臣服的一種常用方式。像是徐州的臧霸就曾主動將自己的一支曲部歸入曹操麾下。然而這種臣服往往是建立在諸侯自身魅力之上的。歷史上,在曹操過世後,由於不看好繼位的曹丕,臧霸等青徐豪強就曾在第一時間調走自己留在曹營的曲部。曹丕則在稱帝后借廣陵之役處理了盤據青徐的臧霸等豪強,從而達成魏國內部統一。就這一點來說,曹操是魏國的精神支柱。曹丕是魏國的締造者。

來自後世大統一時代的蔡吉當然是希望用合理的制度來統治自己所控制的地域,而不是僅靠她自身魅力來維持統治。但“齊”終究是一個才成型一年的新興勢力,又處在一個羣雄並起的時代。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勢力纔是明智之舉。如今張頜親自北上龍口向自己表示臣服,自己又怎能將人拒之門外呢。更何況在轄地手握軍政大權的又豈止張頜一人,太史慈、張遼、高順...幾乎每一個外派的大將都被賦予了極大的權利。

兵法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既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原則。但凡明君聖主,只要頭腦清醒,對於征戰在外的將帥,都只是遙相節制、賦予將領充分的自主權,而非“事無鉅細”、身必躬親地干預前線兵務。畢竟在冷兵器時代,通訊技術上的缺陷不是靠幾條超前制度就能有所彌補的。像是後世的兩宋就曾做過相關嘗試,而違反原則的結果就是兩宋在軍事上接連慘敗。

熟知歷史的蔡吉自是不會去觸犯一些後世已經證實了的錯誤。當然依照原則行事也不代表就能萬事大吉。蔡吉也知給與將領過大權利會有藩鎮割據的危險。但削藩終究是一統天下之後的活計。現在蔡吉所需要的是力量。於是下一刻,她欣然接受了張頜的臣服,衝着對方含首笑道,“那孤就卻之不恭也。”

張頜見蔡吉接受了自己的臣服自是安下了心來。周遭的文武更是爲自家主上進一步鞏固對徐州的統治而欣喜不已。在一片道賀聲中,蔡吉望着前方張頜帶來的兵馬向其問道,“俊乂,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不知現下如何?”

徐州雖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如今的徐州卻只剩下了曹蔡兩家勢力。能和蔡吉爭的也只有曹操而已。張頜又豈會不知蔡吉的弦外之音。但見蔡吉喚了自己的表字,張頜也順勢改口答道,“回主上,曹操自鄴城班師還朝後,便令各軍休養生息。徐州已一年未有兵事也。”

曹操在滅袁之後選擇休養生息倒也算在情理之中,可徐州一年無戰事卻是讓蔡吉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至少在歷史上,南方的孫策可是趁着曹操北上之際在徐州搞了不少小動作。思慮至此蔡吉便繼續追問道,“廣陵也無戰事?”

張頜不知蔡吉爲何會獨問廣陵郡不由愣了一下。倒是一旁的郭嘉替他接過了蔡吉的疑問,“回主上,孫策與劉備對峙醴陵已半年有餘。”

“噢...哎?!如此說來長沙還未易主?”經郭嘉一提醒,蔡吉這纔想起之前的戰報曾顯示孫策爲奪長沙與周瑜一同領兵南下。可那時自己纔剛起兵北伐。如今蔡吉與曹操不僅聯手消滅了袁紹,還將河北四州瓜分了個乾乾淨淨。孫策和劉備卻還在長沙外圍的醴陵對峙。可見劉表應該也沒拿下長沙,否則孫劉兩家早該收兵了。如此拖遢的長沙之戰讓蔡吉不由地開始懷疑起南方諸侯的實力來。劉表就算了,劉備、孫策也如此不濟。這兩家真是日後能與曹魏鼎立的蜀吳嗎?

郭嘉見蔡吉的表情由不解漸漸轉變成了不屑,連忙搖了搖頭解釋道,“主上明鑑,若無山崩地裂之術攻城戰一打數年本不足爲奇。更何況荊州多山地,亦不似河北一馬平川。”

郭嘉的提點讓蔡吉迅速回過了味來。確實,以這個時代的兵器硬攻長沙那樣的大城沒個兩三年的功夫是難有成效的。歷史上劉表拿下長沙是因爲太守張羨病故,而非長沙城破。所以現在並不是劉備、孫策變弱了,而是曹操在蔡吉的幫助下提前戰勝了袁紹父子。須知按原來的歷史軌跡,曹操本該在建安九年攻克鄴城,建安十二年掃清流竄至烏桓的袁氏兄弟。而眼下才建安六年,也就是說曹操至少比原有歷史早三年平定河北。雖然曹操所獲得的地盤也比原有歷史小了一半,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這也意味着曹操在這個時空的兵力將更爲集中,對攻城掠地的**也更爲高漲。反觀劉表、劉備、孫策三家卻因爭奪長沙各自消耗了不少實力。

想當年爲了牽制曹操,蔡吉費了不少力氣助劉備在廬江站穩了腳跟。可如今回首看來,劉備在廬江非但沒能牽制住曹操,反倒是與孫策陷入了消耗戰,平白折損了南方諸侯的實力。真可謂是人算不如天算。然而還未等蔡吉抒發心中鬱悶,站在一旁的田豐卻已搶先一步捻鬚嘆道,“若曹操休憩完畢,則南方諸侯危矣。”(未完待續。,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55節互爲犄角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51節二桃殺三士安民告示~~~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30節戰雲密佈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元旦告假通知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十四節名動吳越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42節中秋祭月第四節入虎穴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36節雁門張遼第57節雲臺面聖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33節一將難求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四十一節 豫州之亂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54節造訪楊府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
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四十四節 人生感意氣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55節互爲犄角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二十三節 君臣冷戰第三十一節 漢末海賊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七十五節 禍事將至第七節 不得不低頭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51節二桃殺三士安民告示~~~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2卷青州之鵬第82節入學講武堂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72節野心與純真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二節初抵錦西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30節戰雲密佈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三十七節 德陽殿上第七十一節 長驅直入元旦告假通知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八節 上兵伐謀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一百零八節 自投羅網第七十九節 濟水之戰第十四節名動吳越第二十七節福兮禍兮第2卷青州之鵬第79節經略琅琊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42節中秋祭月第四節入虎穴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36節雁門張遼第57節雲臺面聖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33節一將難求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十七節奪寶奪命第四十一節 豫州之亂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第54節造訪楊府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八節 三辭三讓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