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

“平城陷落!陰館未下,平城怎會陷落!”大帳內高幹一把揪起面前報信的小校,聲嘶力竭地怒吼道。

事實上不僅是高幹,在場的其它將校在聽罷戰報之後,亦是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須知論規模,論兵力,平城都遠勝陰館。可此時此刻對面的陰館城頭上的“蔡”字大旗依舊屹立不倒,平城卻已落入齊軍之手。試問這又怎能不讓人瞠目結舌。

此時就見高幹緊揪着小校的衣襟再一次逼問道,“平原王呢?袁譚在何處!”

那小校被高幹吼得兩腿發顫,連忙結結巴巴地回道,“小…小的也不知。小的…小的只知齊軍以天崩地裂之術攻克平城,現…現正南下雁門。”

高幹一聽“山崩地裂”四字,當即神色一變,兩手一鬆,愣在了原地。不僅是高幹,在場的其它將校也像是見着鬼了一般,一個個面色煞白,低頭不語。唯有之前從沒聽說過“山崩地裂”之術的步度根還在一頭霧水地追問道,“山崩地裂之術?那是何物?”

然而還未等其它人回答步度根,站在高幹身後的軍師衛固卻突然衝上前一腳踹翻小校,爆喝道,“休得胡言!乾坤朗朗,何來山崩地裂之術!”

那小校被衛固一記窩心腳踹得兩眼冒星,剛想張口反駁,卻忽覺胸口一陣劇痛,低頭一瞧,左胸上赫然已多了一柄刀刃。

衛固一把抽出刀刃,任由自小校胸口噴涌而出的鮮血濺了他一身,卻連眉頭都沒皺一下,反倒是一臉平靜地轉身朝高幹俯身揖拜道,“妖言惑衆者已誅,請將軍速速點兵。一鼓作氣拿下陰館!”

回過神來的高幹看了看地上的死屍,又掃了一眼周遭神情複雜的部將,立馬明白了衛固的用意。平城一丟,高幹眼下幾無路可退,若再因“山崩地裂”之術擾亂軍心的話,那他便徹底成了喪家之犬。所以不管平城是否是因山崩地裂之術而陷落,也不管蔡吉還有沒有其它尚未使出的法術。高幹此刻最需要的是一場勝仗,一場能鼓舞士氣的大勝仗。至於齊軍會否在他攻克陰館之前趕來增援趙雲,高幹倒也並不擔心。因爲在他看來,齊軍再厲害也不可能張出翅膀自平城飛到陰館。

想到這裡。高幹當即神色一凌,高聲下令道,“擊鼓點兵!孤今日要與趙雲一決雌雄!”

一個時辰後,高亢的戰鼓聲打破了兩陣之間短暫的寧靜。正在巡視防務的趙雲聞聲,快步走到城頭。手扶城垛凝神遠眺。就見驕陽下對面高軍軍陣,旌旗飄揚。刀槍林立。一隊隊鮮卑騎兵就着鼓點來回蹦騰。讓地面發出一陣陣隆隆的震響。

與此同時,陰館城頭上早已銅鐘聲大作,原本正三三兩兩貓在女牆下歇息的齊軍將士紛紛爬起身,執槍挺刀,在城闕上列成隊列。

“瞧這陣勢,高幹此番怕是已傾巢出動。”不知何時走上城頭的田毅在打量了一番對面的敵陣之後。忍不住乍舌道。

趙雲聽罷田毅所言,並沒有怪他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神情凝重地點頭下令道。“今日一戰非同小可。傳令各門嚴陣以待!”

“諾!”田毅一個抱拳領命而去。這位素來講究儀表的世家子弟,在經過數月鏖戰之後,已然是一副胡茬邋遢的頹廢模樣,但他的臉上卻絲毫不見萎頓之色。相反隨着趙雲一聲令下,田毅的雙眼之中燃起了騰騰戰意。

事實上不僅是田毅,此時此刻佇立城頭的每一個齊軍將士,都抱着與同袍同生共死的決心迎戰數倍與己的敵軍。所以不用田毅逐一傳令,此刻分守四門的齊軍將士已然各就各位,靜候敵軍來襲。至於趙雲更是一手持槍,一手支腰,屹立城頭,巋然凜凜,宛如磐石。

嗚~嗚~嗚~隨着一陣悠長的號角響起,一萬高軍如脫繮野馬,嚎叫着朝陰館城蜂擁撲來。 然而城頭上的數千齊軍,卻是紋絲不動,彷佛就算泰山壓頂,也無法讓他們眨一下眼睛。

片刻間,一擁而上的高軍已然越過了城前的一箭之地,朝陰館城飛射出漫天箭矢。城上的守軍依舊躲在盾陣背後巋然不動。原來經過數次大戰,眼下陰館城內的箭矢已所剩無幾。爲了節省箭矢,趙雲不得不讓部下硬挨完兩輪飛射後,纔開弓還擊。

果然,兩輪飛射過後,敵軍箭勢漸減。瞅準時機的滿城齊軍轉眼就像驟然復活的兵馬俑一般搭弓上弦,將手中的箭矢無情地傾瀉到剛剛衝到城腳跟的高軍頭上。頓時哀鳴四起,血霧飛濺,成片的兵卒應聲倒下,在陰館城下留下了近千具屍體。

然而這一次高幹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一舉拿下陰館,眼看衝鋒的第一梯隊在齊軍的打擊下幾欲崩潰,他又一咬牙派出了一萬兵馬繼續衝擊陰館城。在新一輪援軍的激勵下,原本正要退卻的高軍先鋒個個像是吃了五石散一般嗷嗷怪叫着再此撲向城池。

兩萬高軍對不足六千的齊軍,乍一看來陰館城就像一葉飄忽在驚濤駭浪中的扁舟般單薄。而高軍的攻勢更是一波強過一波,眨眼之間便有數十架雲梯搭上了城頭。此時城上守軍的箭矢幾近告罄,不少齊軍將士只能用拆來的木頭和磚塊砸擊攀爬的敵軍。可怎奈這一次高軍卯足了勁道要將眼前這股齊軍徹底消滅在陰館城中,不多時不惜血本的高軍已然攻上城頭將各門守軍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

城頭上田毅手持雙戟,左右開弓,如砍瓜切菜般大砍大殺。不遠處,以趙雲爲核心的方圓一丈之地,亦是伏屍遍地,血流成河。那杆與他征戰多年的銀槍,每次擊出,都能帶起一片血雨腥風。可饒是如此,依舊有源源不斷的兵卒不要命似地朝他們這邊涌來,“殺趙雲。賞金千兩”的呼聲更是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賞金千兩乎?

“爾等也配!”趙雲廝聲一吼,將迎面衝來的兩個小卒捅了個串糖葫蘆,跟着又奮力一挑,把兩具屍體直接擲了出去。就見那兩具屍體如兩隻沙包一般飛躍而起,重重地將合圍上來的十來個高軍砸倒在地。

趙雲如殺神一般的一擊瞬間就嚇瞢了城頭上的高軍。一時間原本叫囂着要取趙雲首級的高軍將校通通愣在了原地,不敢再上前多邁一步。

這一頭在城頭上的高軍被趙雲攝人的氣勢嚇得不敢動彈,那一邊指揮攻城的高幹亦已急紅了雙眼。此刻攻城的兩萬兵馬已佔他總兵力的七城,可到目前爲止卻依舊不能拿下對面看似殘破的陰館城。難道陰館城上的齊軍都有三頭六臂不成!高幹緊攥着雙拳像一個賭瘋了的賭徒一樣死盯着陰館城上攢動的人影,突然咬牙切齒道。“八千!再上八千人馬攻城!”

高幹此話一出,讓一旁力主攻城的衛固不由眼皮一跳,大失驚色。須知這八千人馬乃是高幹身邊的親衛,一旦派出便意味着高幹的中軍大營將無人防守。若此刻有人趁機偷襲大營,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然而還未等衛固出言阻止。忽聽後方傳來了一陣騷動之聲。心生詫異的衛固與高幹趕緊回頭探望,就見西北方向上一陣煙塵涌動。彷彿正有千軍萬馬朝這邊蹦騰而來。連帶着他們腳下的大地都隱約震動了起來。

“出何事?出何事也?”驚慌失措間高幹連連厲聲質問。不過下一刻回答的他並非前來報信的小校,而是自天際奔馳而下的鐵騎。

但見豔陽下打着“蔡”字大旗的三千戰騎以錐形陣如一柄黑色利劍自西北方向直插高幹大營。猝不及防之下,高幹和步度根的兵馬被這支黑色洪流衝殺得人仰馬翻,叫苦連連。

眼前的這番景象讓高幹與衛固看得目瞪口呆。他們怎麼都想像不出這支殺氣騰騰的齊軍是如何憑空冒出來的。不過還未等高幹弄清緣由後方已然響起了一個令他膽戰心驚的聲音。

“雁門張遼在此,誰敢與遼一戰!”

殺陣中張遼手提一杆鐵槍,縱馬廝殺如入無人之境。此番他受命馳援趙雲。一路連趕了三天三夜,方在今日抵達陰館郊外。那曾想高幹在得知平城陷落之後,非但不退兵,反而加緊圍攻趙雲部。張遼在聞訊後。自是顧不得長途行軍的勞累,當即下令全軍突襲高幹大營。於是乎,便有了眼前這番景象。

不過在張遼看來擊潰高軍大營沒什麼了不起,斬殺高幹、步度根二賊才真是大功一件。好在高幹從一開始就沒想到過有人會偷襲他的大營,這使得張遼輕而易舉地就尋找了高幹帥旗所在。只見張遼一手持槍,一手從馬鞍上取下角弓,擡起一腳蹬上弓嵴,搭箭上弦,隻手拉滿,厲喝一聲:“着!”

眨眼之間,執旗小校連同高幹的帥旗一同應聲倒下。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固然是張遼技藝過人,卻也少不了馬鐙的助力。

此時的趙雲正在城頭殺得興起,根本沒有注意到城外的變化。倒是田毅一眼瞅見高幹帥旗倒下,當即精神一振揮刀大吼,“帥旗倒!高幹亡!”

田毅這一嗓子,徹底吼醒了正在埋頭廝殺的兩票人馬。齊軍將士扭頭眼見對面高營真不見帥旗蹤影,喜不自勝之餘,士氣大震,紛紛一面跟着田毅一起高聲大喊,“帥旗倒!高幹亡!”,一面奮起殺敵。於是對應的高軍則是人心惶惶,連帶着手中的刀槍也跟着呆滯起來。

不過對於城頭的高軍來說,真正的大反轉現在纔開始。不多時,張遼所率的援軍已然衝過高幹大營,一路殺到城下,與城下的高軍纏鬥在了一起。一時間,城上城下喊殺震天。特別是城上的高軍本就已惶恐不安,此刻眼見齊軍援軍已然突破大營殺至城下,頓時士氣大跌,潰不成軍。

由於高幹戰前指名要取趙雲首級,因此高軍此次攻城主要集中在趙雲親自把守的北門。此刻援軍一到,其餘三門守軍僅用半柱香時間,便掃清城頭高軍,進而出兵救援北門。此消彼長之下,北門守軍很快又取回了優勢。

在將最後一名高軍砍翻在地後,田毅拄着不知從何處撿來的大刀,一屁股坐在地上,連連喘噓道,“吾…吾還以爲此番死定也!”

同樣渾身浴血的趙雲卻絲毫沒有歇息的意思,就見他緊攥着手中早已瞧不出顏色的銀槍,緊盯着城下尚在廝殺的兵馬吩咐道,“仁卿,汝在此守着。雲去去就回!”

言罷,趙雲也不等田毅迴應,便直接下樓領着一票親兵,縱馬殺出了北門。正所謂人如虎,馬如龍,在陰館城內憋屈了一個多月的趙雲,一經出城便如白龍出海,左刺右挑揮灑自如,轉眼就將攻城的殘卒掃蕩了個乾淨。 沙場的另一頭,黑衣黑甲的張遼同樣也是一路如風捲殘餘殺開一條赤色血路,與此同時在他箭囊之中還裝着兩枚極其重要的頭顱。

終於,黑白兩股激流在陰館城前匯聚到了一塊。面對置身赴險死守陰館的趙雲,張遼的眼中充滿了敬意。趙雲亦對及時來援心存感激。所以這一刻,張遼沒有炫耀自己的戰果,趙雲也沒有糾結張遼搶他功勞。兩人僅是相視一笑,便不約而同地快馬加鞭,並肩馳騁於沙場之上。

建安七年八月,張遼於陰館城外以三千兵馬突襲高幹大營,陣斬高幹、衛固二賊,並與趙雲合擊賊軍三萬餘人。鮮卑賊酋步度根趁亂逃脫,逆賊袁譚亦不知所蹤。曾經風光一時的白登之盟,僅僅不到三個月時間便在齊軍的征討下灰飛煙滅。然而此時的幷州大捷並沒有引起太多人注意,因爲就在趙雲鏖戰陰館的同時另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正在荊州緩緩拉開序幕。

——————

其實本來沒打算寫這麼多滴,不過寫到子龍gg和文遠gg越寫越多,後來想想還是乾脆湊滿一章,o(n_n)o~(未完待續。。)

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64節鏖戰之夜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33節一將難求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41節鳳雛龐統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二十節 **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爵位別稱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60節龍爭虎鬥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65節陰謀陽謀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安民告示~~~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30節戰雲密佈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二十節狼煙起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53節劉備入京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
第五十二節 大婚在即第二十四節 凶神臨世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九十節 東西合圍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十三節 小蔡府君第64節鏖戰之夜第八十節 連鎖反應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四十六節 業有專攻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33節一將難求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41節鳳雛龐統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第九節 段家二子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二十四節 書閣初見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二十節 **第十五節 嚴師益友第七十六節 聚首平原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爵位別稱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一百十二節 不速之客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六十五節 刺客疑雲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二十八節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第60節龍爭虎鬥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65節陰謀陽謀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九十一節 天子之憂安民告示~~~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二十二節 會師彭城第四節 西澱尋人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六節 一呼百應第30節戰雲密佈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五十九節 大單于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二十節狼煙起第八十四節 官渡一夜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第53節劉備入京第十五節 得勝歸朝第七十一節 下邳陳元龍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十九節把酒而談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三十五節 火器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