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

無論曹操如何恨蔡吉恨得咬牙切齒,恨得欲至置其於死地,都無法否認蔡吉這一次確實把握住了天下諸侯的心思。建安八年十一月,在蔡吉“卜都定鼎,還政天子,分封諸侯,以藩屏漢”十六字倡議的“感召”下,偏將軍馬超以“上京護駕”爲名攜麾下關西軍叩關隴西。面對來勢洶洶的馬超,涼州刺史韋瑞一面屯兵涼州州治冀城阻擊關西軍東進,一面遣使日夜兼程趕往許都求援。

莫看漢帝劉協早已對外宣稱親政。但當馬超叩關東侵的戰報傳到許都之時,曹昂還是運營手中所掌兵權在第一時間封鎖消息,並迅速將夏侯惇、丁衝等親信文武召入丞相府內商討應對之策。沒了天子、帝黨在場,曹昂說話自然少了幾分顧及。就見他猛一拍案,虎目圓睜道,“馬超如此趁火打劫,不懼連累其父乎!”

曹昂此話一出,性烈如火的夏侯惇立馬抱拳附和道,“子修,事不遲疑,某這就提兵將馬騰一門老幼悉數收監,看那馬超小兒還敢有異動否!”

眼見夏侯惇殺氣騰騰,大有馬超一有異動就將馬騰滅門泄憤之勢,一旁的將軍婁圭趕緊出言阻止道,“不可。馬超乃邊地胡種,心中無君,亦無父。此番其領兵叩關,儼然已是將馬氏一門置於死地。公子若因此殺馬騰,只會授口實於馬超。得不償失也!”

婁圭,字子伯。荊州南陽人,年輕時與曹操有過些交情。初平年間,婁圭在荊北聚集了一些部衆。先依附於劉表,後轉投曹操,被曹操任命爲大將,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但不掌管兵權,故也算是曹營一位頗有智謀的人物。而他此刻稱馬超爲“邊地胡種”倒也不算是在故意貶低馬超。因爲馬騰的祖上雖爲東漢開國元勳伏波將軍馬援,但到他祖父馬平那一輩早已家道中落。馬平。字子碩,原爲天水蘭幹尉,後失了官留在隴西。窮困潦倒,只得一個羌女爲妻,生了馬超的父親馬騰。而馬騰連同他的幾個兒子也個個生的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讓人一看便知是混了胡羌血統。至於馬超不顧父親和弟弟在許都爲官爲質。領兵東侵討要分封的冷血做派,在素來講究孝道的漢朝人眼裡更是堪比當年弒父的呂布。

其實若按原有歷史的進程,就算沒有蔡吉倡議“遷都分封”,馬超也會在建安十六年起兵反曹,從而致使馬騰在次年被曹操誅殺,夷滅三族。但曹昂終究不是曹操。在意識到馬超根本不把馬騰及馬氏一族的死活放在心上後,曹昂並沒有將馬氏一族滅門泄憤,而是冷靜下來拱手向婁圭問計道。“依婁將軍之見,餘當如何處置涼州之亂?”

婁圭捻鬚沉吟道:“馬超借上京護駕之名挾關西兵東侵。旨在向朝廷討要分封割據涼州。大公子可遣衛尉馬騰護駕南下接受分封,以此穩住馬超,待丞相脫困後,再調集重兵討伐此獠。”

考慮到曹營目前拙荊見肘的兵力,婁圭的建議贏得了現場多數人的認同。諫議大夫王朗更是順着婁圭的話頭直言道,“涼州民風彪悍,胡漢雜居,便是割予馬超,亦無大礙。”

耳聽王朗提議將涼州割讓給馬超,曹昂由不得皺起了眉頭。雖說曹軍到目前爲止在涼州僅佔據漢陽一郡之地,可一想到馬超僅僅耀武揚威一下便將偌大個涼州收入囊中,曹昂又實在是有些心有不甘。更何況以馬超的野心,一旦奪得涼州又豈會放過三輔乃至整個關中。就在曹昂猶豫不決之時,忽聽門外有人朗聲放話道,“萬萬不可!”

曹昂與在場文武紛紛循聲回望,就見久未謀面的荀彧與一身戎裝的鐘繇聯袂而至。許是連日行軍的緣故素來清雅的鐘繇這會兒看上去整個人都灰濛濛的。想到已經五十有二的鐘繇爲了南下救援一路風塵僕僕地自幷州趕到許都,曹昂動容之餘趕緊起身相迎道,“鍾帥一路辛苦也。”

“見過大公子。”鍾繇一面拱手還禮,一面沉聲說道,“老夫聽聞馬超率關西兵叩關隴西,便與荀令君趕來相府。大公子,荀令君言之有理,馬超狼子野心,切不可任其得寸進尺!”

曹昂被鍾繇點中心事,悸動之餘不禁想起以前曹營遇到危機,父親總是問計於荀彧,而荀彧每每都能助父親化險爲夷。直到最近一次父親沒有聽荀令君的勸。曹昂最近一次也沒聽荀彧的勸,甚至還瞞着荀彧去向蔡吉求援。他本以爲自此之後荀彧對他曹氏父子失望、憤慨、乃至就此閉門不出。然而時值今日荀彧仍舊矜矜業業地在爲曹營勞心勞肺,甚至還前不久還接待了出使許都的郭嘉和魯肅。

想到這裡,曹昂頓時深感愧疚,進而轉身朝荀彧俯身一拜道,“還請令君爲昂指點迷津。”

荀彧望着眼前向自己低頭曹昂,心中亦是感慨萬千。曹昂雖感情用事,卻是個難得的孝子,且威而有恩,勇而有義,終究強過馬超之流百倍。此外經過那日與郭嘉的一番秉燭夜談,荀彧也已然認識到分封割據乃是大勢所趨,爲今之計他只有儘量爲曹家保存實力,如此方能令曹操在接下來的諸侯爭霸中取得優勢。而向馬超妥協,表面上像是避免了一場兵戈,讓兵力本不充裕的曹軍無需同彪悍的關西軍死戰。實質上此舉卻極有可能令曹操治下的州郡四分五裂。因爲在關中、幷州乃至江淮一帶盤踞着各色軍閥、豪強。當曹操強盛時這些勢力紛紛依附曹軍成爲曹操的爪牙。可一旦曹操失勢,這些軍閥、豪強便會在瞬間化身猛虎餓狼,一個個就等着曹軍露出怯意,好一擁而上將曹家亂刃分屍。

在荀彧看來曹昂沒有答應王朗等人的建議而是向自己問計。至少證明曹大公子還沒完全糊塗。於是荀彧伸手上前扶起曹昂道,“大公子請起。”

言罷荀彧擡頭環視了一圈在場的同僚,繼而把臉一板肅然道。“馬超領兵叩關求封便割讓涼州。若關中、淮北軍閥競相效仿之,在場諸君亦割讓關中、淮北乎?”

荀彧的這聲反問讓前一刻還在叫嚷着要放棄涼州息事寧人的王朗等人尷尬地低下了頭。然而之前一直沒表態的丁衝卻是突然插嘴道,“依荀令君之見,餘等當如何抵禦馬超?”

丁衝的疑問道出了多數人的心聲。大道理誰都懂,可是如何送走馬超那瘟神纔是當務之急。於是乎,衆人的目光又刷地一下聚集到了荀彧身上。荀彧對此早有準備,且見他態度強硬地橫眉冷掃道。“自是調兵馳援隴西,助韋使君固守涼州!”

“援軍何在?令君欲撒豆成兵乎?”丁衝以譏諷的口吻反問道。曹軍現下兵力有限早已是天下皆知的秘密。荀彧“調兵馳援”的說法顯然有些一廂情願。此外以丁衝爲首的譙沛一系好不容易借遷都分封一事涉足朝堂,多少也不願意看到身爲汝潁領軍人物的荀彧捲土重來。

然而就在丁衝對馳援一說嗤之以鼻之時。鍾繇卻是一個箭步上前向曹昂主動請纓道,“大公子,老夫願攜三千部曲馳援隴西。”

曹昂聽罷大失驚色道,“鍾帥剛抵京師。鞍馬勞頓。豈可再長途奔襲隴西!”

“大公子勿慮。”鍾繇擺了擺手,沉着地同曹昂分析道,“馬超與涼州諸部多有不和,若其久攻冀城不克,後方必然不穩。故老夫只需抵達涼州擺出決戰之勢,便可令馬超知難而退。”

“話雖如此。然隴西與許都相隔千里,若援軍抵達隴西前,冀城已然失陷。鍾帥豈非白跑一趟?”婁圭捻鬚質疑道。

面對婁圭的疑問,荀彧抱拳作保道。“涼州刺史韋瑞曾調停馬韓之爭,在涼州素有威名,其別駕楊阜更是德才兼備,足智多謀。有此二人坐鎮冀城,定能保城池不失。”

原來馬騰與韓遂本爲義兄弟,後因部曲間的矛盾,兩人反目成仇。初平年間,馬騰領兵進攻韓遂,韓遂戰敗退走。但不久之後韓遂再次招集士兵還攻馬騰,並殺死了馬騰的妻子和嫡長子。至此馬騰和韓遂徹底成爲不死不休之敵,涼州因此戰火連年,直到建安初年,兩人才在鍾繇和韋瑞的調解下達成和解。此刻耳聽荀彧提起昔年韋瑞和鍾繇成功調停馬騰、韓遂之爭的過往,現場不少人都心悅誠服地點起了頭。便是丁衝這會兒也只得酸溜溜地冒出一句道,“馬超狼子野心,豈是其父可比。”

不過且不論韋瑞和鍾繇是否還能像調停馬韓之爭那般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得馬超退兵,至少荀彧與鍾繇的出現給了曹昂戰勝馬超的信心。下一刻就見下定決心的曹昂畢恭畢敬地朝鐘繇拱手一拜道,“涼州便拜託鍾帥也。”

鍾繇得了曹昂的託付,在補充了足夠的糧草之後,便悄然率領部曲直奔涼州而去。至於馬超的“叩關遊行”則被暫時粉飾成一場邊地騷亂。不過曹昂此舉只能矇蔽得了許都城內的尋常百姓。像是郭嘉就通過齊營安插在許都城內的探子以及潁川同鄉那裡探聽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當然出於同盟的需要郭嘉也大方地將這一情報分享給了尚被矇在鼓裡的魯肅。

聽聞涼州的馬超也想借蔡、孫、劉、曹四家分封諸侯的勢頭從天子那裡討一杯羹,魯肅當即怒目圓睜不滿道,“物以稀爲貴,人以貴爲尊。若耀武揚威一番便可分封,豈不天下大亂乎!”

對於魯肅的說法郭嘉深表贊同。因爲就如魯肅所言“物以稀爲貴,人以貴爲尊”,天子分封的諸侯越少受封的諸侯就越尊貴。反之倘若隨便哪個軍閥稍一施壓就能從天子手上討要到分封,那不僅會天下大亂,連帶着蔡、孫、劉、曹四家受封的頭銜也將隨之黯然失色。

於是魯肅的話音剛落,郭嘉便頷首附和道,“子敬言之有理。曹昂雖未答應馬超,則然未免夜長夢多,餘等宜儘早勸天子南下,達成四家分封之勢。”

可魯肅聽罷郭嘉所言,卻是皺起了眉頭道,“新都尚未確定,如何護天子南下?”

原來漢天子劉協雖一早就已選中襄陽做爲新都,可曹營方面卻傾向於遷都沛城。加之曹昂並不打算在曹操脫困前放走天子。這就使得各方在遷都問題上陷入了互不相讓的僵局之中。不過郭嘉對此顯然並不在意,但見他自信地衝着魯肅微微一笑反問道,“此一時彼一時也,馬超叩關求封,曹子修又豈敢再拖延遷都?”

被郭嘉如此一提點,魯肅亦是會過了味來,旋即興奮地一拍大腿道,“奉孝所言極是!此番新都之選,終可塵埃落定也!”

望着興致勃勃的魯肅,郭嘉笑而不語地站起身,信步走到庭院一角的鴿籠前,從袖袋中取出一片寫滿蠅頭小字的錦帛,捲成小卷塞入皮筒,繼而又從鴿籠中挑了一隻藍鴿綁上皮筒,朝天一放。

掙脫了束縛的鴿子展開雙翅帶着情報一路朝東南方向穿過潁水越過淮海平原,歷經數日兼程飛抵壽春一處青州商邸。原本東漢只有官方的邸閣用來囤積糧食順帶接待往來的官員。也就在蔡吉穿越亂入後一些南北重鎮之中方纔陸續冒出由青、徐兩州商人建造的商邸方便這兩個地區的商人存放貨物落腳歇息。另一方面這些邸店亦在暗中充當着齊軍的情報聯絡站。這不,青州商邸的掌櫃見罷皮筒上的封印立馬派出店內最信得過的信差騎上最好的快馬帶上皮筒追趕南下的齊吳聯軍。待到信使將皮筒被送到蔡吉前,距離郭嘉放出鴿子已經是七、八天之後的事了。不過饒是如此蔡吉在通訊上依舊能傲視這個時代的羣雄,畢竟遠在蜀中的劉璋到目前爲止都還不知道“遷都分封”這回事呢。(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安民告示~~~第50節在城闕兮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一節踏雪尋友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49節驚天之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44節李大人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59節浮生亂世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44節李大人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33節一將難求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
第一百三十八節 叩關求封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三十九節 夜渡漢水第三十七節 以和爲貴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2卷青州之鵬第84節英雄與叛逆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安民告示~~~第50節在城闕兮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一節踏雪尋友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四十七節 府軍屯軍第八十九節 引狼入室第三節 太守之女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一百二十節 僅是如此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十三節 萬事俱備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下篇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九節 魏宮對策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49節驚天之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一百二十五節 天資聰穎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八十五節 趁勝追擊第五節 故人來訪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五十節 汝是個人才第44節李大人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59節浮生亂世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四十八節 遼東公孫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44節李大人第一百四十四節 一諾千金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八節鄴城蒼蒼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三十六節 杜鵑不啼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七十三節 女太守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33節一將難求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31節虓虎來襲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二十一節 狼煙再起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九十九節 關中亂局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六十六節 近在眼前第一百四十節 漳水大營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一百五十一節 國事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