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

安樂坊的民宅中,一片愁雲慘淡。他們這四十多人的小隊伍在城中藏匿一個多月,但本着謹慎小心,傷亡都寥寥無幾。可是前日一場暴亂,便直接死了十幾個。

劉禺抱頭蹲在牆角,神情恍惚,兩眼中血絲密佈。有人端着一碗谷飯上前,推着他肩膀澀聲道:“三郎,你整整兩日水米不進。吃一口吧,你兄弟拿性命換來的穀食,不要辜負了!”

“我真是吃不下、吃不下……這谷飯入口,就像生咬我兄弟血肉!”

劉禺再次掩面悲哭起來,語調沙啞無比:“當年鄉里逃荒,只我兄弟兩個活出……父母臨終託付,我卻害死了阿弟!當初爲什麼要來西京……”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當年一家人生活在鄉中,可謂其樂融融,天災臨頭,鄉人逃荒,父母將自己口糧塞給他們兄弟,寧願自己餓死道途。

想到舊事,劉禺更是滿心自責,一個多月前如果不是他自己閒不住,硬要帶着少弟到長安來見見世面,他這少弟也不會死在長安城裡。

同伴苦勸,劉禺只是不食,鄉人們知他兄弟情深,一時間也是頗感無奈。

正在這時候,在外探聽風聲的同伴匆匆返回,手裡舉着一杆無鋒的箭大聲道:“安化門強徒們已經沒了,可、可城外又衝出大批騎衆。他們、他們向城裡射了許多箭,我撿了一支回來……”

鄉人們聞言後紛紛湊上來,發現那箭上綁着布片,布片上則寫滿了字跡。但這些人卻都不怎麼識字,很快又把布邊傳遞到劉禺面前,不乏焦急的問道:“三郎,這布上究竟寫了什麼?”

劉禺舊年家境殷實,也認得一些字。他眼下雖然仍是悲痛,但也不敢忽略鄉人們生機相關,接過布條匆匆一覽,神情變得頗爲複雜,迎着鄉人們焦急的目光說道:“朝廷定亂大軍已經到了長安城外,告令城中民衆三日後出城歸順,三日期後還有逗留城中不出的,全都要殺頭!”

“大軍已經到了……”

聽到這話後,鄉人們一時間也都驚悸不已。儘管他們早知道會有這麼一天,但當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心中還是難免惶恐有加。

“朝廷命令咱們出城,會不會是要把咱們全都殺光?”

其中一個人神情灰白的顫聲說道,這無疑是他們心中最大的恐懼。

另有一人彷彿被燙到了一般猛地蹦起,連連擺手否定:“這絕對不會、怎麼會!城裡這麼多人,幾萬人啊,怎麼能全殺光?那大軍元帥難道不怕遭天譴嗎?就算要殺,也該殺把咱們詐到西京的那些奸邪官人,該殺那些害了人命的悍徒!咱們又沒害命,朝廷不會殺的,三郎,你說是不是?”

那人雖然極力否定同伴的猜測,但言語中也充滿了不確定,只是眼巴巴望着劉禺,盼望他也同意自己的看法。

劉禺聞言後嘆息一聲,手捧那布條再次逐字認讀,細細品味,然後才又說道:“朝廷應該不會痛下殺手,書令上也說了,大將知道咱們鄉民悲苦,所以在城外築營安置咱們,還有穀米食料供咱們活命。這是公然的許諾,應該不會反口。”

聽到劉禺一通分析,多數人都略有安心,但還是有人充滿悲觀道:“就算是公然的告令,也未必就一定不會反口!你們難道忘了,西京這場暴亂是怎麼鬧起?現在把咱們詐出城坊,關進了軍營裡被大軍包圍起來,到時候那些官軍要做什麼,咱們又能怎麼應對?”

聽到這話,衆人又陷入了沉默中,充滿了生死未卜的迷茫。

此時的長安城中,這樣的畫面也在各處上演,對於定亂大軍射入城中的軍令半信半疑。

西京久爲帝宅,王教規令深入人心,原本是幾乎沒有可能爆發如此大規模的動亂。這一次的鬧亂原因有很多,隨着動亂爆發,民衆們對朝廷政令的信任度也是快速坍塌,很難再重新建立起來。

相對於小民們對這書令內容的半信半疑,西京那些勳貴人家們在見到書令內容後,態度則就比較統一,那就是大爲不滿。

“雍王這豎子,誠是譽大於實,不堪大用!長安城裡這些賊徒,那都是嘗過血腥的豺狼,橫行不法,淳樸不再,豈能再以良民視之!雍王卻信奉什麼法不責衆的邪言,居然以爲只憑些許賑濟的短利就能讓他們順從歸治,真是可笑!”

有人忍不住開口忿罵:“這小子自己不知兵也就罷了,難得我們城中諸家集結羣力,已經打殺了一些悍匪,讓這些賊徒們氣焰消頓。正該趁此時機大軍入城,痛殺那些賊民,讓他們知恐知懼,再也不敢有興亂之念!”

又有人嘆息道:“唐家雖以威勇創業,但延傳至今,早已經祖風不復,否則又怎麼會被妖后篡奪神器?雍王也只是阿武后宮裡豢養出來的一個幸徒,又怎麼會有輕重、是非之分!朝廷遣其定亂,可見諸武雖除,但仍妖氛濃熾,居然將皇庭祖業的安危託付給這樣一個宗家拙幼!”

“最可恨是這豎子寸功未立,貪心已生!擁兵數萬不敢舉刀於亂民,反而貪圖諸家累代辛苦積儲!他有貪暴之實,卻又想經營兵不血刃的仁義虛名,真是表裡不一、奸猾狡詐,不愧是阿武血傳!”

衆人七嘴八舌的發泄着自己的不滿,紛紛指責雍王這一定亂之令迂腐且不合時宜。但過了一會兒,又有人開口道:“雍王已經軍在灞上,那麼還要不要按照前計出城迎拜?”

聽到這話後,廳堂裡氣氛霎時間沉默下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又有人說道:“去還是要去的,畢竟眼下勢不在我。雍王再怎麼不器,終究身領皇命、統率大軍至此。西京暴亂已經讓朝野震驚,眼下鄉人應該要恭敬事之,不讓此子有藉機尋釁、窮使威風的藉口。”

“還有,洗劫官庫一事也該趁機收拾周全。朱雀大街所砍殺和抓捕的亂民,也都要送入軍中,以備雍王審問。”

又一名老者開口說道,同時站起身來,望着在場衆人沉聲道:“此事後續或輕或重,諸位應該各有度量。閒話不必多說,但有哪一家泄露了機密,則我與事諸家共殺之!”

在場衆人聞言後,忙不迭紛紛起身表態絕不外泄機密。他們這件事也的確做得周全保密,甚至就連各自支系族人都知曉不多。

原本他們是覺得雍王年輕氣盛,渴於建功立威,一旦大軍進了長安城,肯定是要先大殺一通。如此一來,就算還有什麼痕跡留下來,再通過一番亂攪,物證蕩然無存,與事者也可以歸入死無對證。

可現在,雍王卻是以賑撫爲主,這無疑會讓西京亂時的許多人事痕跡都保留下來,增加他們暴露的可能。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城中鬧亂至今,本就全無頭緒。雍王新來,想要儘快定亂歸序,少不了仰仗咱們鄉士之力,事機俱經我手,雍王能察知幾分?更何況,竇宣撫至今生死不知。他是朝廷正使,無論是死是活,干係重大。這件事沒有定論之前,雍王怕也無心其餘。”

聽人講起竇懷讓,又有人忍不住好奇道:“是了,這位竇家八公究竟是被何人擄走?鬧亂以來,城中各家也在用心打聽,但竇八公彷彿消失一般,全無下落。”

“竇懷讓何在,不是看究竟何人下手,重要的是誰有能力害他。城中這些亂衆,只是一團麻絮,不成氣候,但也不是沒有例外,那就是盤踞西南坊居的故衣社。這鄉社徒衆諸多,宣揚假義,蠱惑鄉人違抗鄉序,實在是滋擾不斷,各家都受所困。”

又有人點頭說道:“故衣社的確有重大嫌疑,或許就是他們做的。否則幾千悍卒,怎麼能突然衝出,又消失無蹤?一定是有強勢徒衆在給他們掩護!”

“無論是不是那鄉社,竇懷讓若活出,那就另做別計。若長久不出,那就只能是這故衣社做的!”

一名老者斬釘截鐵的說道,擺明了要將此事扣在故衣社頭上,他又繼續說道:“今日所議便是如此,準備明早出城往灞上迎拜雍王。還有一點要切記,約束好各家少進子弟,他們不知世務深淺,容易被雍王這樣的盛譽少貴所蠱惑,不要讓他們與雍王接觸太深!”

衆人聞言後,紛紛點頭應是。雍王去年在西京搞出那麼大的陣仗,也讓他們記憶猶新,各自族中少進不乏對雍王仰慕非常者。

他們倒也不排斥自家子弟從遊雍王,但眼下卻不是一個好時機。還是先應付過長安城眼下的局面,等到秩序恢復後,再仔細考慮該要如何與雍王相處。

當然,他們或還拿不準該以何種態度面對雍王,但雍王主意卻拿得很正。

駐軍灞上,下令向城中拋射書令之後,李潼便又召集衆將,吩咐他們領兵繞城巡警,並下令三日之期前擅自出城者,先以鼓號驚退,不退者即刻射殺!

“凡出城者,統統如此?可是,知殿下威駕至此,城中勳爵諸家或要出城迎拜,該不該網開一面?”

有將領聞言後又請示道。

“不見,如今城內一團雜亂,是官是賊,是正是邪,也難呼名辨之。奉我命者即爲順,悖我命者則爲逆!”

李潼擺擺手,直接說道。

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270 兵入武氏邸0050 太平公主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148 橫財浸金汁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149 舊事再起波瀾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063 明月暫未有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175 索性以身相許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093 被甲登殿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083 途窮生戾氣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11 少王人物如何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013 王的起居日常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108 等你長大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109 仗義屠狗輩0159 皇孫李寶雨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245 曲江櫻桃園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037 春官武承嗣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363 新的班底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343 女人的報復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142 就怕有壞人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295 無妄之災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015 仁智院掌直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432 達則兼濟天下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
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270 兵入武氏邸0050 太平公主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148 橫財浸金汁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149 舊事再起波瀾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063 明月暫未有0414 後進小子,恃才薄我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175 索性以身相許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093 被甲登殿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083 途窮生戾氣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11 少王人物如何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013 王的起居日常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590 故隋兵道,遺澤後世0108 等你長大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109 仗義屠狗輩0159 皇孫李寶雨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245 曲江櫻桃園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037 春官武承嗣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925 英主名臣,相見兩歡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363 新的班底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343 女人的報復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142 就怕有壞人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295 無妄之災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015 仁智院掌直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432 達則兼濟天下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