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9 幷州大都督

明堂側殿軒閣中,李潼面北而拜,姚璹與歐陽通則分立左右。至於新任的司屬卿武重規,則手捧冊書站在李潼的左前方,語調則略顯陰沉:“請大王受冊。”

大王?

好熟悉又陌生的稱謂啊,可是這會兒深拜在地的李潼心中卻全無喜意,甚至連腹誹吐槽的心情都沒有,只是維持着原本的姿態一動不動。

這段時間,關於自己新的封爵,他也設想諸多,於此類似的情況,並不是沒有想到過。但這想法也只是在腦海裡一閃而逝,一則機率並不高,二則誰沒事一定要把自己往坑裡送。

如今事實擺在眼前,已經不是能不能接受的問題了,而是必須得扛下來。他對他大爺李弘倒是沒有什麼成見,但哪怕閒得蛋疼,誰也不想換爸爸玩啊!

能夠爵封親王,的確讓李潼暗爽了一把。須知如今的武週一朝,親王爵位只有魏王武承嗣、樑王武三思以及定王武攸暨。至於李潼這個代王,則是從他大爺李弘孝敬皇帝尊號之外擇拾故爵而授,並不是嗣王。

但是這種方式,則實在刺激有加。雖然他早有幫他奶奶監督守坑的覺悟,且在他奶奶的默許之下積極的營張自己的勢力,甚至有了一點可以加加擔子的底氣,但被如此驟然拔高,仍是大感猝不及防。

眼下朝堂上,李武兩家的矛盾集中在皇嗣李旦與魏王武承嗣身上,已經變得極爲尖銳,甚至說是刺刀見血都不爲過。而這還不同於天授年間是在武則天的默許甚至授意下進行,只是兩方各有各的不安分。

武則天需要一個相對中立的第三方以維持局面平穩、以渡過這個非常時期,這些李潼都能理解。可是直接將他入嗣他大爺李弘,甚至冊封李弘第一個王號,這特麼已經不能叫拔苗助長,簡直就是無土栽培啊!

這樣一個名份,的確是能夠讓人浮想聯翩,但實際上卻是大而無當!須知他大爺上一個嗣子,眼下還蹲在禁中哭鼻子想媽媽呢!

誠然,李潼這個入嗣的味道要更正一些,本身的主觀能動性也比仍是幼齒的李隆基要高得多。他奶奶這麼搞,的確是能給他聲勢帶來一定的加持,但可以肯定的是,所帶來的危害一定會比助益大得多。

坑位旁兩人撩陰摳眼、打成一團,鼻血都已經糊了一臉,結果突然來了一個人,明明白白是要插隊,這兩人能受得了?尤其是已經大佔上風、甚至已經準備高唱凱歌的武承嗣,大概眼下連直接弄死李潼的心都有了。

如果還僅僅只是單純的三方角逐,李潼還不至於這麼擔心。可是他奶奶將他拉起來,就決定他絕不可能聯合一方去圍攻另一方,只能作爲一個靶子分擔這兩方過剩的火力。

一個不巧打殘了怎麼辦?房州還蹲着一個親兒子呢!

“大王?大王請……”

武重規能夠接替武三思擔任司屬卿,當然也是武氏宗親中的重要成員,當然也明白這份冊書所代表的意義。如今由他自己親自授給唐家餘孽,心情已經不算好,再見李潼只是伏地不應,語調已經變得極爲不耐煩。

歐陽通見狀便上前一步,擡手製止了武重規,併入前俯身輕拍李潼後背,李潼這才擡起頭來,臉上已經是淚痕交錯:“臣薄德昧識,生人以來,唯知恭孝,皇恩浩蕩,惶恐有加,但、但悲不能忍,實在不敢受冊!臣待罪於此,請諸公歸告陛下,天怒雷霆,唯一身領受!”

雖然明白事已至此,已經極難更改,但李潼還是想再努力一把。逢年過節祭日的時候,給他大爺上香多磕倆頭是沒問題的,但如果真當兒子,還是有些無法接受。雖然他底線慣常不高,但也不是沒有啊,特別在眼下這種時機。

武重規聽到這話,本來已經遞出的冊書已經暗暗縮回幾寸。至於歐陽通,本身便以篤守孝道而著稱,眼見少王如此悲痛,這會兒也實在說不出勸人換爸爸的話來。

然而鸞臺納言姚璹聞言後則頓足道:“大王此言謬矣!天下本無私,雖尺寸之微,亦山河之大!孝敬不壽,蒼生同悲,此舊年天皇所以感懷殊封。但如今宗脈綿延,卻享祭草草,歲食不繼,大王身爲宗子,能恬然空望此番寂寥?聖皇垂恩,擇宗枝俊秀續之,此亦公卿百姓之大望!大王若狹計拒冊,更置天心民意於何?”

說話間,他更直接劈手搶過武重規手中冊書,遞在了李潼面前:“請大王受冊,爲社稷、爲宗家、爲百姓守此大願!篤於道,道不孤也!”

歐陽通聽到這話,便也開口道:“行道不孤,請大王受冊!”

話講到這一步,李潼也只能抽噎着兩手接過冊書,謝恩之後,再向兩人致禮,你們可得說話算話,不要讓我孤獨寂寞!

雖然接過了冊書,李潼心情還是有點亂,一邊擦着眼淚一邊對兩人致歉道:“心門不守,形容大虧,讓公等見笑。容寶雨、容我重修儀容,再隨公等登殿謝恩。”

冊書不只給了他一個新爸爸和新爵位,還給了他一個新名字,從今以後他不再叫武寶雨了,而是要叫武濟,也不知他奶奶究竟要讓他濟個啥,反正他現在自己是挺需要救濟的。

“請大王從速着新,歸殿之後還有制授。”

姚璹引着幾人向軒閣外行出,同時又對李潼叮囑道。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這也都是應有之義。如今他身份不同,自然不能再掛給事中這種職銜,官職上肯定也要有一個大的躍升。

但李潼對此一點也不期待,這麼大一張空餅都蓋下來了,即便再授新事,也只會是大而無當的虛職,也絕不會是南省尚書或政事堂宰相,最好的無非是九寺大卿,或者乾脆武承嗣那種高階的文武散官,聽着威風,其實啥也不是。

韋團兒跟隨宮官們硬湊在軒閣中,待到宰相等人退出後,藉着上前呈送章服之際低聲道:“大王得獲殊恩,妾實在……”

李潼卻擡手暗釦在她手腕,神情不變,語調低促道:“急告楊衝,速集司宮臺力者於雲韶府,退朝後我由彼處離宮!”

韋團兒聽到這話,神情陡地一變,忙不迭暗暗點頭。

雖然李潼也不覺得武家人敢野到在他受封當日便下手,但人在極度希望與極度失望的巨大落差下,誰也說不準會做出多麼瘋狂的舉動,更重要的是武家有這個能力。

他也猜不到他奶奶稍後會是怎樣一個安排,總歸還是有備無患,到了這時候,他跟楊衝這一層關係也就沒有必要再徒勞掩飾了。

他現在想低調也低調不了,也就沒有必要再藏拙,相反的是迫切需要靠檯面上這仨瓜倆棗搞出一個我很牛逼的假象。

換了一身簇新的親王禮服後,李潼精神面貌又有不同,無論惶恐還是篤定,事實已經如此。雖然跟那兩方相比,他如今還只是一個嫩瓜,但是勝在新鮮,真要趕狗入窮巷,即便拼不到兩敗俱傷,也爭取弄對方一個半身不遂。

行出軒閣後,李潼便跟隨姚璹等人返回神宮正殿,趨行入前,再拜謝恩。

此時雖然天色已經大亮,但殿中深處仍有幾分幽暗,前班大佬們神情顯得有些晦暗不明,唯有聖皇武則天在巨燭燈火的照耀下,仍是光彩鮮明。

看着李潼在陛前叩拜謝恩,武則天嘴角微微翹起,視線早將前班重臣的臉色變化收在眼底,及至看到狄仁傑同樣眉頭緊蹙,眸中泛過一絲噱意,然後舉手示意再當殿宣讀制書。

出班宣制的是鳳閣侍郎李昭德,待其當殿將制書內容宣讀完畢,殿內則再次響起一片譁然聲,不遜於此前得知李潼入嗣孝敬。

叩拜承製的李潼聽完他的新官職後,也是不免大大吃了一驚,旋即便感慨他奶奶是真敢玩,不怕事大。

他的新官職是幷州都督府大都督,幷州本武氏祖籍所在,此前不久太原更是被拔格爲北都,政治地位與兩京相同。

雖然規格極高,但這官職大體也沒脫出李潼的猜想,跟禁軍總教頭差不多,聽着威風,甚至就連基本的闢用、調度府佐都做不到。

對此李潼也只能感慨,既然要往大處玩,你直接封我個兩衙大統領不行?

但這麼想,也只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臭矯情,幷州大都督雖然大而無當,但起碼也是大到了一定的境界,起碼幷州地方官入京來,你不帶點土特產拜見大都督能行?

謝恩之後,李潼再歸班列,自有禮官導引他往左班武承嗣的方向行去。武承嗣這會兒兩眼死死盯住李潼,握起的拳頭指節更是白的瘮人。

李潼見到這一幕,也是氣不打一處來,艹你媽、瞪你老子幹啥!你姑乾的,你有種瞪她呀!廢物,啥也不是!

他昂着頭,同樣瞪着兩眼盯住武承嗣,一步步行入班列中,剛一站定,便感覺到背後一股濁氣噴涌激盪,那便是被擠後一位的武三思。小角色,懶得回頭看。

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236 蜀商楊麗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042 能奏《武媚娘》否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123 兵事再興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149 舊事再起波瀾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191 少王竟知有我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052 大酺獻樂0305 門牆生隙0209 枝上桃李子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029 李氏爲上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103 府佐諸衆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003 前途堪憂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223 軟飯香糯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27 名馬梨花落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060 唯望生,不望死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
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236 蜀商楊麗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965 持符握憲,不負此生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297 不爲驥用,則爲馬骨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042 能奏《武媚娘》否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232 能殺我者非足下0333 黨羽無數,權傾內外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722 孽情難守,一別兩寬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123 兵事再興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632 上陽宮冷,人情炙熱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149 舊事再起波瀾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191 少王竟知有我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052 大酺獻樂0305 門牆生隙0209 枝上桃李子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029 李氏爲上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103 府佐諸衆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003 前途堪憂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370 名王志壯,當避一席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223 軟飯香糯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227 名馬梨花落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060 唯望生,不望死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