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高句麗遺民

李潼一行返回履信坊王邸之後,當家人們上前見馬車上裝載的那些箱籠搬卸下來進行清點時,看到箱籠裡珠光寶氣的珍貨,忙不迭匆匆上報。

李潼得訊之後,心中也頗覺驚訝,匆匆前往側廂倉捨去查看。歐陽通爲官清廉,爲人耿介,李潼本以爲這兩車貨品應該只是文墨用物之類,本沒怎麼放在心上,可是走進倉舍後,看到家人們將車上貨品鋪陳開來,不免大有動容。

這些禮貨,主要以貂皮、綵緞爲主,甚至還有十幾張光滑堅韌的獸皮。王府仗身上前驗看,道是海豹皮之類的皮料,能夠用來製作許多軍用器物,鞍具並甲襯之類。

那些綵緞工藝不甚精美,用料卻是不凡,展開抖動,自有一股朝霞一般的炫目光彩散出。這應該是屬於高麗錦,雖然不如蜀錦那麼精美,但材質自有可取,市面上行貨不多,價格反倒要更高几分。

除此之外,又有斗量的真珠、光潔的冷玉,包括婦人化妝用料的雌黃,並能夠製作絲樂器物乃至弓弩的韌絲、獸筋之類,全都是價值不菲的珍用材料。

“大王,這裡有書冊。”

楊思勖手持一封信呈送上來,李潼展開一覽,心中才有了然。

這一批禮貨,乃是神都城裡一些高句麗入遷人家集體捐贈的,爲的是感謝少王痛懲來俊臣的事蹟。

來俊臣這個傢伙結怨滿京邑,不是說說而已,甚至就連高句麗這些亡國之餘也頗受其害。年初索賄於右衛大將軍泉獻誠不得,便被其羅織入獄逼害至死。

泉獻誠出身高句麗權族泉氏,死前更是以右衛大將軍而兼羽林衛,南北兩衙一身領之,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乃是高句麗內遷之衆於朝中的代表與領袖人物。

得知何人送禮,李潼不免眉開眼笑。他本來就已經想到,自己如此張揚的痛懲來俊臣,一定能夠吸引到來俊臣的那些仇家們來投他,倒是沒想到首先入網便是這樣一條大魚。

高宗時期,高句麗被滅國之後,幾十萬戶的民衆包括包括高句麗王族高氏、權臣泉氏大舉內遷。

這些高句麗亡國之衆雖然絕大部分都被安排在邊疆地區作爲唐軍的附庸城傍軍,參與到大唐對周邊諸夷的征討中,但是作爲帝國核心的兩京地區,也是安排了不少。特別那些本來就顯赫的高氏、泉氏等,更是入朝擔任顯職,參與到對高句麗地區的羈縻統治。

單單在神都洛陽周邊,內遷的高句麗亡國之民便有幾萬戶之多,他們雖然入錄州縣,但與那些舊國名宗還保持着很深刻的往來。

李潼之所以對此知道的這麼清楚,是因爲泉獻誠在神都城內家邸正位於他家履信坊王邸西南側的集賢坊中。舊年他們兄弟在神都而泉獻誠還沒死的時候,偶爾途行坊外,也能見到泉獻誠家邸門庭若市,廣有高句麗舊人走訪勤奉。

泉氏在高句麗遺民當中的影響力,甚至還要遠遠超過王族高氏,其祖輩便是隋朝時期曾經抵禦隋煬帝東征的淵太祚與高句麗末代權臣淵蓋蘇文,因避諱唐高祖李淵而改爲泉姓。

也正因爲這一點,武則天才對泉獻誠那樣重視,南北兩衙軍權並置一身。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泉氏無論再怎麼煊赫,終究只是一羣亡國之餘。

天授年間,時局本就變幻莫測,南省宰相都成批赴死,李潼正是有感於此,才借服喪之名,遠遠避開這鬥爭的高峰。軍權本就敏感,再加上泉獻誠站在那樣顯赫的高位上,被人惦記而攻訐陷害,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表面上原因是來俊臣索賄不得才予以加害,但事情肯定沒有那麼簡單。起碼武則天想要保住什麼人,來俊臣也絕難加害,比如這一次與李潼所爆發的衝突,家宅被奪都不敢露面。

“這些財貨暫且收起,順便着人打聽一下這些高句麗遺民諸事。”

這些財貨雖然價值不菲,不過李潼也沒有太過重視。西京城裡大發橫財,雖然被他奶奶充公一大批,但李潼的眼界也被撐大,並不怎麼看重這份財貨價值,對於這些高句麗遺民們藉此所表達出的善意,卻是非常有興趣。

雖然泉獻誠被來俊臣輕易弄死,但當中肯定有着更深刻原因,並不意味着這些高句麗亡民們勢力就弱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高句麗人具此重禮,肯定也絕不只是單純的道謝那麼簡單,必然還會有下文。

李潼看到名單上所列送禮人家,就包括如今的朝鮮郡王高寶元,泉獻誠的族叔、官任司膳少卿的泉男產等一些高句麗舊族代表人物。

李潼昨天才從禁中歸邸,今天便去拜訪歐陽通。這麼短的時間裡,那些人便能走通歐陽通的門路,借歐陽通之手贈送如此重貨,可見能量仍然不小。

當然,李潼也不敢奢望能夠藉此將這些高句麗遺民盡數網羅爲己用。畢竟如何治理這些人,包括高句麗故地,那已經是國家戰略層面的選擇,遠遠不是他一個剛被奪爵的落架鳳凰能夠操作的。

不過,就算這些人物勢力不能盡爲己用,保持一個良好互動關係也是不錯的。相信這些人也是存有此類的念頭,亡國之餘本就悽慘,又痛折泉獻誠這樣一個頭麪人物,眼下應該也是廣結善緣,希望能夠多個朋友多條路。

相對於西京,洛陽纔是李潼的主場,雖然離開了好幾年,但一些人事關係也都還有維持。所以很快,相關的訊息便傳回了王邸。

如今已經官居兵部夏官郎中的姚元崇藉着休沐之際,親自登門,順便向少王講述了一下有關這些高句麗遺族在朝中的問題。特別有關泉獻誠的死,雖然表面出手的是來俊臣,但背後也不乏重要人物的推力。

比如拜相之前擔任夏官侍郎的李昭德,就對蕃將典內的問題頗有微詞。

如今神都禁軍體系裡,單單南衙大將軍級別的蕃將就有七八人之多,除了泉獻誠之外,另有黑齒常之、麴崇裕包括突厥阿史那家幾人,還有南詔新投部族酋長。

雖然這當中也不乏虛位遙領的羈縻安排,但蕃將在十六衛大將軍所佔比例也頗爲驚人,用李昭德的話說就是“我華夏顯赫名位,豈專爲蕃奴悍者所設”。

李昭德這種皇漢言論,李潼心裡倒也比較認同,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想要支持一個幅員遼闊、兼容幷包,能夠統治不同民族與地區的大帝國,太過排外肯定不是好現象。

你只要肯爲我賣命,那就是好同志,不必吝惜名爵封賞。

當然,這裡面的分寸把握,就比較考驗統治者的尺度拿捏了,終究還是要與整個大勢結合起來進行權衡取捨。

像他奶奶武則天這樣做肯定是過分了,過於濫賞,使蕃人不知我名爵威重。泉獻誠的死,很難說歸咎某個人,就算李昭德表示了不滿,但當時其人還沒有拜相,也沒有可能與來俊臣沆瀣一氣、對泉獻誠無罪加誅。

姚元崇又提到泉獻誠兼羽林軍時,與武家幾王也頗積齟齬,甚至武懿宗就曾在廂營破口大罵蕃人不知死活。想想武家子那脾性,也未必需要針鋒相對的得罪,關鍵時刻、關鍵位置僅僅只是恪盡職守而不假方便,對於近年來自信心爆棚的武氏諸王而言,可能就是得罪了他們。

總之,這就是一筆糊塗賬,那也就只能直接出手的來俊臣背這黑鍋了。

瞭解到這些之後,得知泉獻誠並非牽涉到什麼公然犯忌的敏感事件中,李潼就放心了,轉頭吩咐家人拿着名單去分頭拜訪回謝幾家,維持一個往來。

他對這些高句麗遺民還是頗有想法的,即便是做不到政治上的彼此援應,有關人、物之力也大大值得引用。

像是如今活躍在兩京之間市場上的蕃胡商人,由於安西四鎮未復、西域商道不暢,所以還是以安南、東胡等地遠商佔主流。送入王邸的禮貨中也能看出來,這些遠地蕃珍種類既多,也價值不菲,還有其他一些高麗姬、新羅婢之類的買賣。

換言之,這些高句麗亡國之餘們或者政治上乏甚庇護,但經濟實力還是不錯的。像後來鑄造的天樞,東胡各部酋長並商賈們便拿了大頭。

李潼攤子鋪得挺大,所謀也大,財貨之用自然多多益善。

除了這些之外,內遷的高句麗遺民徒衆數量極多,當中也頗有才力可用。

除了檯面上高家、泉家這樣的舊族之外,像盛唐名將高仙芝、王思禮之類,都是出身邊地、高句麗城傍武裝的寒士人才。

總之,跟這一羣體保持一個融洽關係,無論眼前還是之後,都是挺不錯的。他奶奶沒能把這滅國紅利完全挖掘利用起來,他當然沒有客氣的道理。

痛懲來俊臣一番,還侵佔了其人的家宅,並又因此引得高句麗遺民主動表露善意,來到這個世界,李潼少有如此爽快過。

可惜來俊臣那傢伙藏得太深,且離都在即,否則李潼真想挖出來再當衆揍上一頓,簡直就是一個大禮包啊!

0317 尚方少監0251 不當大用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184 洛陽女兒行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013 王的起居日常0081 少王險計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206 一支穿雲箭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029 李氏爲上0027 南衙北衙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204 誰都別惹我0432 達則兼濟天下0456 誰沐代王恩威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240 少陵原逢故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076 祈求長生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091 恩賜瑞物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076 祈求長生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079 神宮巍峨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012 耶耶的召喚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230 過平康款轡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090 家賊難防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054 鎖喉之臣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063 明月暫未有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087 蓮生獻經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399 行驛命案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
0317 尚方少監0251 不當大用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184 洛陽女兒行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013 王的起居日常0081 少王險計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206 一支穿雲箭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816 操弄蕃情,權勢遠邦0029 李氏爲上0027 南衙北衙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204 誰都別惹我0432 達則兼濟天下0456 誰沐代王恩威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240 少陵原逢故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730 壯懷激烈,不負王恩0076 祈求長生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091 恩賜瑞物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076 祈求長生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700 雍王獻貨,且入宮庫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474 子孫如此,卿等羨否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079 神宮巍峨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012 耶耶的召喚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230 過平康款轡0138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0977 三省六部,國朝豐碑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090 家賊難防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054 鎖喉之臣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063 明月暫未有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087 蓮生獻經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843 春風得意,探花遊園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0399 行驛命案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670 王教昌明,我亦渴慕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