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大事所謀,環環相扣

雖然這件事情當中還有太多曲隱暫未可知,讓人不能推論出整體的事件脈絡,也不能完全確定大唐是否有邊務人員自作主張的去聯絡吐谷渾小王,又或是那吐谷渾小王自己的突發奇想,還是有人刻意的誘導加害。

但是本着誰最受益、誰就是幕後黑手的原則,李潼基本可以認定這件事就是欽陵操作出來的。

這件事的發生,給噶爾家當下處境所帶來的改善可不是一星半點的,甚至可以說是將噶爾家目下被動劣勢的處境完全化爲主動,擁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若再考慮到欽陵出色的軍事才能,言之一定程度的翻盤都不爲過。

噶爾家所面對最大的威脅,無疑是來自國中、以贊普爲首的一干蕃國權貴對噶爾家不能相容的敵視。贊普突然率兵進入積魚城,就是已經要對噶爾家正式下手的預兆。

可現在卻突然爆出了吐谷渾小王裡通外國、背叛吐蕃的驚人大事,甚至還要靠噶爾家出手,才能查發並且解決掉這個叛徒毒瘤。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贊普再用什麼理由去制裁消滅噶爾家,在道義上都會有些站不住腳。除非噶爾家是犯了比吐谷渾小王還要更加嚴重的罪過,並且贊普已經掌握到確鑿的證據,可以說服所有人。

雖然說權力鬥爭的基調就是血腥殘忍,所謂的道義根本不會給實際的行動帶來太大的限制,但那也要看所針對的對象是誰。

如今的噶爾家大勢雖頹,但只要欽陵仍然在世一天,就不是一個可以輕視的對手。更不要說這一次欽陵更是直接率兵前往積魚城,結結實實的耀武揚威一番,算是徹底喚醒了蕃國那些敵對權貴們對噶爾家往昔輝煌的記憶,讓這些人再次陷入到被噶爾家所支配與震懾的陰影中。

別的不說,贊普氣勢洶洶而來,面對迎頭撞上的欽陵,卻完全拿不出任何有效的制裁手段,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欽陵耍了一把威風。無論是有什麼理由,都改變不了贊普在欽陵面前弱勢的姿態。

別的不說,單單欽陵只率三千甲伍便敢直衝積魚城,贊普手握數萬人馬,卻竟然按兵不動,甚至都不敢出城對抗。哪怕是完全沒有利益相關的事外之人,在聽到這樣的事蹟之後,也都會覺得欽陵真的是威武至極、驕狂有理。

兩軍交戰,斗的就是一個氣勢,眼下還沒有正式動手,贊普一方已經是銳氣喪盡,自然也就很難再一鼓作氣的拿下對手。

而在噶爾家方面來說,欽陵這一次行動,既剪除了背叛自己的吐谷渾小王,同時也震懾了其他一些存有類似想法的部屬,消除了自身內部的一些隱患。如此在接下來與國中對抗的過程中,自然就收到了此長彼消的效果。

因此這件事雖然並不足以改變蕃國當下已經勢同水火、不能兩立君臣矛盾,但卻給噶爾家爭取到了更多的戰略空間。起碼在短期之內,就算贊普還要一意孤行的發動戰爭、消滅噶爾家,也很難再營造出此前那種大勢所趨、勢不可擋的優勢局面。

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大唐方面所收取到的效果。

以簡單的零和博弈思維來論,欽陵搞出了這樣的小動作,擺了大唐一道,大唐是很難再繼續同噶爾家心平氣和的交涉,雙方必然是要撕破臉的。

但事實上,邊略問題本就複雜無比,除了真正撕破臉面、必須要付諸一戰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時候,局勢都是在各作爭取與妥協的情況下繼續向前發展。

此前在噶爾家處境艱難的情況下,大唐通過與之交涉已經達成了許多對大唐極爲有利的共識,諸如在青海開設榷場、以及掌握一些青海區域內的資源地。

這些條件當然不可能隨便放棄掉,仍然要繼續進行下去,否則大唐此前所進行的一些努力與投入可就真的全打了水漂,甚至會成爲愚不可及的資敵行爲。

所以,同噶爾家的對話與合作是一定要繼續進行下去的,而吐谷渾小王這一事件只是一個小插曲,並沒有觸及到大唐在青海的核心利益訴求。而且由於噶爾家在海西的局面有所改善,大唐自然也就需要更加的仰重其力。

畢竟噶爾家本來也就是大唐青海戰略的重要一環,遠不是那完全不在規劃中的吐谷渾小王能比的。

欽陵搞這種動作,當然透露出其人對大唐心存不善的態度。但在這個問題上,大哥不說二哥,雙方之前的交涉,也是大唐落井下石、步步緊逼才能達成的。

眼下噶爾家的處境雖然有所改善,但根本的矛盾與憂患卻沒有解決。贊普迫於當下情勢,或許會選擇暫時隱忍、偃旗息鼓,但心中那股想要除掉噶爾家的慾望必然會更加強烈。

所以噶爾家如果還想繼續維持其存在,那麼繼續維持與大唐之間的互動,對其也是至關重要。甚至欽陵搞出吐谷渾小王投唐這一戲碼來進行破局,其目的之一就是爲了加強與大唐的互動,並且提升自身勢力在這種互動中的地位與話語權。

大唐想要重新收復青海,這一想法同吐蕃贊普想要除掉噶爾家一樣強烈、且不加掩飾。但有一個現實也必須要認清楚,那就是在隋唐最強盛的時候、已經兩度攻滅吐谷渾並佔有青海,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放棄實際的佔有,轉而扶立傀儡,依靠當地人進行羈縻統治。

眼下的大唐,自然也同樣不具備實際佔有並統治青海的力量,除非願意放棄其他邊事經略,長期的在青海駐紮一支強大的軍隊。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大唐其他的邊事謀略同樣極爲重要,眼下之所以對青海方面更用心,也僅僅只是因爲眼下唯有青海方面是有機可趁,可以獲取到突破與發展。

因此在青海方面選擇一個長線合作的對象,彼此互相成就,對大唐而言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此前大唐的選擇是多線操作,一方面與噶爾家族進行合作,同時也沒有放棄此前的經營路線,積極籠絡吐谷渾親近大唐的人事力量。

可現在卻爆發出吐谷渾小王投唐的事件,這對那些親唐的吐谷渾勢力而言,無疑是大唐背叛了他們彼此之間的承諾,心中自然會生出芥蒂與怨情。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大唐還想繼續向青海開拓,那麼同噶爾家的合作自然是要進行加強,甚至於扶植噶爾家以取代原本吐谷渾王室,都是一個可以預期的選擇。

當然,大唐也可以選擇不再與噶爾家合作,直接發兵進行攻討。但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那大唐、吐蕃與噶爾家圍繞青海進行博弈的局面中,大唐與吐蕃的位置就發生了互換、此前大唐是樂呵呵的在一邊看戲,準備借其他兩方鬥爭的時候坐收漁翁之利,而現在就換成了吐蕃掌握這一主動。

大國之謀不容意氣之爭,李潼當然不可能因爲這樣一點嫌隙就改變整個青海戰略的基調與節奏。不過他當然也不可能這麼簡單的便讓欽陵達成所願,忍下這一口惡氣。

略作沉吟後,李潼便吩咐道:“明日着青海王慕容萬入朝,加其右衛大將軍、參京營禁衛事宜,並恩授一子三品。”

吐谷渾這些亡國力量,原本是不必太過在意,他們禍福榮辱、俱在大唐一念之間。而且憑着入附多年所養成的從屬慣性,區區一個吐谷渾小王莫須有的投唐傳言本也不足以造成太過惡劣的影響。

不過李潼數年前剛剛乾掉原青海王慕容忠,已經流露出對吐谷渾遺民勢力極爲不滿的態度。在那些人看來,朝廷拋棄如今的青海王世襲、選擇扶植青海當地的吐谷渾首領,似乎也是極有可能。

這一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獨會影響到青海方面的局勢變化,甚至會對河曲朔方都帶來惡劣影響。須知眼下吐谷渾遺民們還被安置在靈州境內的安樂州,若他們心生驚疑而產生譁噪,自會給眼下尚算安定的朔方局勢帶來衝擊。

須知就在今夏驪山演武的時候,李潼還收拾了一把回紇。雖然說李昭德已經北去處理這一問題,但短時間內,回紇內部必然也是怨情深結,若與那些吐谷渾遺民一拍即合,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可就真的不可測了。

所以說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過往耍過的威風,在未來不知哪裡就會埋下一個雷。而這些能在時代中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也實在沒有一個是簡單的。欽陵在作此構計的時候,必然也會考慮到這一因素給大唐所帶來的壓力。

安撫吐谷渾人情是應有之義,不過欽陵如果以爲李潼就沒有反制他的手段,那也把大唐聖人想得太簡單。

在做完這一指令後,李潼便又說道:“着令京營李陽率三千京營禁衛直赴隴南,隴南曹仁師配合行事,徹查西山蕃使遇害事宜,西山生羌涉事者敢有抗阻,殺無赦!”

吐谷渾小王叛逃,所以欽陵要誅殺叛徒。那麼噶爾家襲殺其國使臣,又該作何處斷?噶爾家如果肯乖乖的配合行事,李潼自然犯不上捅破這層窗戶紙。

可如果欽陵自以爲憑此就可以掌握更大主動權,對於此前的約定執行大打折扣,那李潼也犯不上再對噶爾家留手。吐蕃贊普暫時沒有足夠的理由對噶爾家下手,那大唐就給他一個!

原來兩國之所以誤會交惡,是這濃眉大眼內則奸猾的傢伙在使壞,殺了你的人,騙了我的貨,咱們合夥弄死他!

隴南唐軍進入西山區域,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針對西康。吐蕃贊普率軍而出,暫時不能對噶爾家下手,極有可能會對西康下手,大唐自然也要做出相應的佈置應對。

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246 細憐閒庭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057 命途何艱難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230 過平康款轡0439 踏破白馬寺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255 肥羊難宰0057 命途何艱難0330 給事真幹才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025 不如降黃巢0055 一人而敵一族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172 薛師人間英豪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193 太平托子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286 竇七暴斃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069 大麴《萬象》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091 恩賜瑞物0253 勿謂新王不死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226 瘋狂的武周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024 神皇鑑詩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楔子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221 窺望河西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033 雕蟲與公賞0059 生人探幽0015 仁智院掌直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141 劫掠金吾衛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095 東宮舊人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269 西京此夜驚魂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
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246 細憐閒庭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057 命途何艱難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0230 過平康款轡0439 踏破白馬寺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255 肥羊難宰0057 命途何艱難0330 給事真幹才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025 不如降黃巢0055 一人而敵一族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0172 薛師人間英豪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193 太平托子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862 雷霆雨露,並非當然0286 竇七暴斃0503 借力打力,拘禁蕃將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069 大麴《萬象》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631 露布入都,名王壯功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091 恩賜瑞物0253 勿謂新王不死0563 天家德種,合御蒼生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226 瘋狂的武周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024 神皇鑑詩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楔子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221 窺望河西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033 雕蟲與公賞0059 生人探幽0015 仁智院掌直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141 劫掠金吾衛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817 聖人英明,不容邪祟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484 潞王自退,雍王歸宗0095 東宮舊人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269 西京此夜驚魂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