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

元月大酺,初五太后與皇帝御明堂,饗宴諸爵、散、勳並諸番使節。初六皇帝便缺席,太后獨御明堂,饗宴中樞三省六部並諸外州刺史及使者。

初七人日這一天,與會主要是諸寺、監並各藩邸官屬僚佐。

按照這一禮程安排,李潼等兄弟三人俱王,應該是需要參加初五大酺正禮。但根本就沒有人通知他們參禮,還是要靠人日獻樂這件事擠進初七的禮程中來。

很多事情都是一種無言的默契,無需明言,大家也都明白,這三王就是樣子貨。

外廷百官抵達明堂前,將要登殿參禮,薛懷義眼下也是官爵在身,同樣也需要排次登殿。因此在安排樂部衆人集在廊殿側邊之後,便匆匆轉出下殿去匯合百官。

他沒有問三王是否要登殿參拜,李潼也沒有爭取。有的事該爭,有的事不該爭。他們兄弟出現於今日禮事,本來就是尷尬,無謂再爭非分。

況且《萬象》大麴這個馬屁還沒有拍響,在此之前,即便是見到武則天,李潼也覺心裡犯怵,不知該要如何自處,於是便與兩個兄長安心與樂部衆人待在一起,等待大禮正式開始。

這會兒,外廷諸衆早已經在殿前空闊之地隊列分明。薛懷義下殿行來,自有禮官將他導引到自己的位置上,不用說自然也是位列頭排。

三省六部確立之後,九寺正卿雖然已經不再是執政大員,但品秩還是保留,排在前頭仍是一個個紫裝大佬。薛懷義脫下裹在身外的披裘,身着紫紅僧衣,在一衆紫裝大佬中顯得分外扎眼。

朝野內外對於薛懷義是什麼人自然也都瞭然,此際其人加入隊伍,也都少有人攀談問候,衆目睽睽之下,還是要維持一些體面。

但這當中也有一個例外,眼見薛懷義行來,紫裝隊伍中也有一個人離隊相迎,那就是新晉天官尚書武承嗣。武承嗣雖是省部高官,但幾日大酺未有一日落下,自然也不會有人跟他計較這種小節。

“儀門列行,不見薛師尊駕,讓人彷徨。念及薛師今日創設莊雅,稍後登殿入禮,一定要莊重聆賞。”

武承嗣微笑上前,擡手虛引。

看到武承嗣,薛懷義便想起武三思此前氣急敗壞的隱責,心中便有幾分不悅,閃過武承嗣立於隊伍中。

武承嗣見狀自然有些尷尬,笑容都隱隱有些僵硬。距離登殿還有一段時間,他便離開隊伍幾步,視線一轉望見不遠處率衆列行、整頓秩序的武攸暨,上前問道:“薛師爲何見我面寒?”

聽到這一問題,武攸暨臉色也是一變。此時距離糾紛過去已經大半個時辰,他之後也隱隱回味過來,別管神皇是何心意,當時他們武家一個春官尚書、一個禁衛將軍出面,卻仍沒有將三名少王逐出禮堂,落人眼中,便要笑他們軟弱無能。

現在心中雖有懊惱,但卻已經於事無補,神皇寵婢韋團兒都出面代表神皇斥問武三思,他此際若再入廂殿逐走三王,那就是真的在打神皇的臉了。

將此前糾紛小作講述,武承嗣聽完後臉色陡然一沉,頓足冷哼:“蠢,這種小事,該你等尊貴之身出面處理?塘底蝦蟆,即便逐走,都要沾染一身爛泥!這個三思真是不知輕重,難怪神皇如此斥他!”

武承嗣此前一直在則天門與百官列隊候入,因是不知此事,此刻聽完,對武三思和武攸暨也是大爲不滿。與那種卑流人物對話都有失身份,鬧騰半天居然還沒將人趕走,實在不知所謂!

除此之外,他心裡也同樣生出對薛懷義的不滿,平日裡給足你面子,送足了禮貨,這種時刻不僅拆我臺,還有臉給我擺臉子?真當我武家是你幹外甥!

心中這麼想着,武承嗣沉着臉行回隊伍,視線乜斜打量薛懷義幾眼,繼而低語道:“未知薛師交遊廣闊,諸流俱用,備成雅事。”

薛懷義聞言後冷哼一聲:“天官不必邪言諷我,我要交遊何人,自有主見。倒是你家閒人虛長,德才全無,遭辱於人,反來怨我?少王一言託我轉告,他不是不敬你家,只是三思體位不正,不配敬重。此等人物,在家則……”

武承嗣負氣而來,可是聽到薛懷義轉述永安王一番話後,眉眼漸漸舒展開,特別聽到“門風門義、不在於他”之類言語,心中的悶氣更是削減許多。

“隨口一說,只是好奇薛師雅量容人,今聽薛師轉述,那少王雖然輕浮失禮,倒也不是全無分寸。這也難怪,能入薛師法眼得於提攜者,總有幾分可觀。”

略作沉吟後,武承嗣再開口,語氣已經緩和許多。

薛懷義仍是不假辭色:“你們兄弟心意如何,我不在意。我自有榮寵之用,也不會涉及那些繁雜人事。今日獻樂,是我領銜。但事後餘者,你們不要來煩我!”

“那是自然,自然。”

武承嗣呵呵一笑,閃身退回隊伍之內。如果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爭端,他也不願與薛懷義翻臉,尤其不值得因爲三個無聊閒流影響彼此關係。既然薛懷義已經表態,他更不會糾結於此。

不久之後,禮鐘聲響起,隨着贊禮者喝唱聲,百官登階,魚貫而上。

殿階最上方,春官尚書武三思與司禮卿分立左右,導引百官入殿。當武承嗣行至武三思身側時,轉頭橫其一眼,眼神中充滿了不滿。武三思被這一眼瞪得有些發懵,然後臉色變得更加難看。

廂殿內,李潼等兄弟三人同樂部衆人一起被隔絕在殿堂側後方的邊緣,層層帷幔垂下阻擋了視線,不能見羣臣登殿的場面。

鼓吹諸樂響起,宣告着神皇並近侍諸衆抵達廂殿,之後便是山呼贊拜之聲。帷幔後一衆樂部人等也在禮官的指引下,向殿中御座方向再作遙拜。

李潼跟隨着衆人一板一眼的進行着參拜大禮,心情可謂忐忑又微妙。一方面激動於與武則天這一帝國實際的最高統治者,距離得到前所未有的拉近,不過幾層垂帷與不足十丈的距離。另一方面則感慨於,這麼短的距離便是人前人後的兩個世界。

大殿中除了鼓吹樂聲之外,尚有羣臣起伏雜亂聲響,在這空闊的大殿裡面傳播迴響,營造起一層莊重肅穆的氛圍。

腦海中諸多雜亂思緒不提,聽到這些聲音,李潼卻又冒出一個新的念頭,這大殿佈局自有聚音、攏音的效果,一會兒大麴上演效果應該不錯。

他用種種雜亂的思緒去沖淡心中的緊張,大殿中典禮已經正式進行起來,李潼並沒有聽到什麼高傲冷酷的聲音說“免禮平身”,只能聽到禮官們稍顯呆板乾癟的語調,似乎在朗誦一篇艱深晦澀的詔文。

因有垂帷阻擋隔音,李潼聽不清楚那些詔文的內容,但想來也知無非在英明神皇領導之下、國力蒸蒸日上、諸君努力共勉之類。

誦讀詔文的時間不短,李潼也漸漸聽出一些味道出來,每誦讀到一定的節點,羣臣就要起拜山呼,當整篇詔文讀完,殿中便也沒有了別的雜音。

而在這個過程中,樂部衆人始終都要跪拜在地,不能起身或擡頭。禮定尊卑,大殿中進行的禮儀那是大大小小統治者們之間的遊戲,樂部諸衆例屬賤籍,連參與其中的資格都沒有,只能默默地不斷以首叩地。

鼓吹樂停,殿中羣臣悉數入席,直到這時候,大殿中才響起一個聲色渾厚的女聲:“百官用勤,社稷祝幸,典合古禮,酒食俱備,與諸公饗。”

李潼本以爲拜禮已經結束,兩手剛剛撐離地面,隨這聲音響起,帷幔之外又響起一串的起拜聲,心中不禁大生感慨,這些當官的混頓飯吃可真不容易。

禮數再冗長,總算是有了一個結束,這時候,初升的朝陽光線已經打入殿中,但卻令帷幔之後的這一處空間光線更顯幽暗。

兩名禮官引領一部立部伎登殿行祝酒樂,賜爵布餐,一番往來,時間又過去了小半個時辰,終於近畔響起禮官低喝聲:“樂部列行,登殿獻樂!”

李潼聞言後,精神頓時一振,站在他身後的李守禮卻驀地一拉他衣角:“巽奴,你、你緊不緊張?”

“去吧去吧,多日勤習,用在此際。滿堂人衆,你只當無物。”

李潼拍拍他肩膀,小聲打氣。兄弟三人,各有所用,李守禮需要入奏琵琶,李光順則需要與禮官協調樂部登臺秩序。至於李潼則就作爲獻樂者,等到大麴演奏完畢與太樂署諸衆登殿邀賞。

諸樂者自帷幔後魚貫行出,李潼站在帷後,聽到殿中不斷響起控制不住的短促驚歎聲,心中不免一樂。想必是樂部人衆實在太多,已經遠遠超出這些人的固有認知,人多勢衆架勢足,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隨着佔比最多的各器樂伶人登臺,此處空間就變得漸漸冷清下來,李潼左顧右盼,發現在人羣之後還站立着一些女官,上官婉兒赫然就在其中。

他擡手打了一個手勢,並向對方點頭致意,但上官婉兒只是側首瞥了他一眼,視線則在其腰際香囊處留頓幾息。

0389 鄭女文茵0345 雲韶府諸王鬥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113 荒園生妖異0248 太平積忿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022 萬古愁難銷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049 莫厭金盃酒0020 願此心同我0253 勿謂新王不死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078 死而無憾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080 豬狗之才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052 大酺獻樂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258 曲江盛會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115 倩女幽魂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061 佳人再贈香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110 託事獻命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291 獻業求命0287 靈前敲詐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117 權門惡事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437 新授殿中監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446 白刃不相饒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130 少王邪才妖異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236 蜀商楊麗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082 武氏諸衆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
0389 鄭女文茵0345 雲韶府諸王鬥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783 跳樑小醜,不足爲慮0113 荒園生妖異0248 太平積忿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022 萬古愁難銷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049 莫厭金盃酒0020 願此心同我0253 勿謂新王不死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078 死而無憾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080 豬狗之才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219 雲橫秦嶺家何在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052 大酺獻樂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258 曲江盛會0752 蒼天降罪,朕恭受之0115 倩女幽魂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061 佳人再贈香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110 託事獻命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291 獻業求命0287 靈前敲詐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117 權門惡事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959 勢利膏樑,有傷風化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437 新授殿中監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334 巽郎勤勉,鞠躬盡瘁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446 白刃不相饒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130 少王邪才妖異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236 蜀商楊麗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082 武氏諸衆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