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李時秋已經來到京城半月有餘。這一日,她便在她的院子之中練習弓箭。在她的院子之中的一側,立着一個箭靶。而李時秋在距箭靶五十餘步之處放置着一個小桌,小桌之上放着箭筒及一些箭羽。
李時秋便站在小桌之前,面色平靜的引弓射箭。但見她已是連放幾箭,箭箭命中靶心,不但精準,而且頗有力道。李時秋看到後,不禁欣喜。今日李時秋身着一件正紅鏤空花紋短袖外袍,內着粉紅緊身中袍,中袍袖口緊扎,手持弓箭,整個人顯得十分的英氣,意氣風發。
在李時秋的身則丈餘之處,兩名丫鬟垂首而立,她們是伺候李時秋的。而在她身後三丈開外,一身青色勁衣的吳浩一臉平靜的站在那裡看着李時秋。原來是吳浩在指點李時秋箭術,這是李時秋的要求。
這次吳浩隨李時秋來到了京城,原本吳浩是十分的捨不得那些難民。在得到李時秋告知他即將進京之時,吳浩十分的猶豫。李時秋見到後,就明白吳浩心裡的想法。於是便將吳浩之事抽空告訴了姑姑李太妃。
李太妃聞聽,不由十分的讚賞。便想到,既然想用吳浩,就必須恩威並施。思索一番後,就讓西涼的官員將那些難民入了大夏的戶籍,讓那些難民在西涼安定的生活。原來自從孫言走後,便將那些難民移交西涼的官員。
而這些西涼的官員就是李太妃的心腹,李太妃就讓他們如此的安排,算是給吳浩一個天大的面子。吳浩知道後,就立刻向李太妃謝恩。李太妃便適時的告訴吳浩,只要他安心的隨着郡王府,郡王府是不會虧待他,吳浩自然是應允。
隨後吳浩便知道是李時秋向李太妃進言,心中十分的感激,鄭重的向李時秋道謝。並且承諾,今生定爲李時秋效忠。而李時秋微笑的說道,沒有如此的嚴重,只要吳浩聽她的就行了。吳浩自然是滿口稱是,便帶着弟弟吳宏心甘情願的隨着李時秋來到了京城,在來到京城安定後,李時秋就讓吳浩指點她弓馬與搏擊之術。吳浩聞聽,當然盡心而爲,幾日下來,李時秋進展不錯,心情十分欣喜。
而這時李時秋依然在繼續練習箭術,在接下來的半個時辰裡。李時秋又是射出了數箭,還是十分的精準。而且吳浩時不時上前指點,矯正李時秋射箭時的姿勢與心態,吳浩指點得十分的認真,異常盡心。
而就在李時秋與吳浩二人專心練習箭術與指點之時,便聽到在院子外王敏急切的聲音。她在呼喊道:“姐姐,姐姐,姐姐。”李時秋與吳浩聞聽,不禁一怔。此刻吳浩正在指點李時秋,在聽到王敏的呼喚聲後就退到一旁。
李時秋便向着院外看去,片刻。李時秋就看到王敏氣喘吁吁的跑了進來,但是王敏她卻是一臉的喜色。李時秋不由驚訝,便微笑的看着王敏。這時王敏已經來到了李時秋面前不遠處,神情喜悅,一
臉的喜意,十分興奮。
此時,李時秋便打量着跑來的王敏。今日王敏穿着淺綠長袍,粉紅的飾邊。非常的養眼,讓人見了十分的舒服。王敏她急急忙忙的跑到李時秋跟前,十分的急切,氣喘吁吁。她來到李時秋面前後,不禁喘着氣用手拍了拍胸口。
李時秋本來就十分驚異,看到王敏如此模樣。不由笑問:“敏兒,你這是作甚,如何這般的着急,究竟何事,讓我們的敏兒如此的這般模樣。”這時王敏已經歇息得差不多了,擡頭一臉欣喜的看着李時秋
便高興的說道:“姐姐你知不知道慶皇叔。”說完王敏還是一臉興奮的看着李時秋。李時秋聞聽,不禁驚愕。片刻,便微笑道:“當然知道,慶皇叔不是也來京城了嗎?他如何了,難道他出什麼事了嗎?”李時秋神情一變,連忙問道。
王敏聞言,不禁連聲道:“呸!呸!呸!烏鴉嘴,胡說什麼。”說完一臉不悅的看着李時秋,十分的不滿。王敏心繫慶王徐坤,暫時無人知曉。她十分的在意徐坤,聽到李時秋如此的說,當然維護。
李時秋聽後,微笑的看着王敏的模樣。不過與沒有在意,以爲王敏是因爲慶王徐坤救過她,所以王敏纔會如此的維護。便問道:“那究竟是如何。”此時王敏才恢復欣喜的神情,便興奮的道:“姐姐,我告訴你吧!慶皇叔要與我們一起住在清菀。”“是嗎?敏兒你如何知道,是聽到何人所言。”李時秋吃驚的道。
“我是無意聽到總管說的。”王敏微笑道。李時秋略一思索,便笑道:“不錯,這很好啊!”但是王敏這時一臉的黯然,不悅的道:“姐姐,是如此回事。我無意聽到總管與表哥的對話,總管正在告訴表哥慶皇叔會留在清菀。但是表哥知道後,十分的不滿,便立即去找姑姑了。”
“表哥不滿。”李時秋聞聽王敏的話,不禁驚愕的道。同時她心中就想到如今徐旭的變化,不禁皺眉。想了想便微笑的安慰王敏道:“敏兒別急,我們都是知道慶皇叔對你有恩,表哥也許是因爲慶皇叔是外人。所以纔會如此,這事還要姑姑說了算,也許姑姑的想法與你一樣,你說是嗎?”
王敏聞聽,疑惑的點點頭。李時秋又是安慰了她片刻,王敏這才遲疑的離去。待王敏離去後,李時秋因爲知道慶王徐坤會留在清菀。而徐旭反對的事,也無心再練習,便吩咐吳浩下去歇息,隨後她也回屋歇息。
原來李時秋與王敏及徐旭皆是不知,慶王徐坤會留在清菀是李太妃的意思。他們如何明白李太妃的意圖,李太妃是何等精明的人物。她決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深意的,豈是李時秋與王敏及徐旭所能知道的。
而且這其中也還有慶王徐坤的原因,原來在慶王徐坤當年離開京城之時,他便向先帝高宗進言。說是將他的慶王府交給朝廷,用作其他有功於朝廷的官員
爲府邸,爲朝廷節約開支,也算是他爲朝廷的一些貢獻。
就算是他以後有幸回京,暫時居住在驛站即可。高宗聞聽,十分的心慰。讚賞了慶王徐坤,就準了這事,果然後來將徐坤的慶王府賜予有功於朝廷的官員爲府邸。如今慶王徐坤回京,便沒有了可住之處。驛站也不能長久居住,在李太妃的提議下。徐坤就答應暫住清菀,如此便有了今日王敏所說之事。
而在王敏找李時秋說慶王徐坤會留在清菀的事之時,徐旭就來到了李太妃的院中。李太妃見到徐旭來了後,便知道他有事,遣退下人。母子二人就坐在屋中的桌前,李太妃看着兒子,微笑不語,便等待徐旭開口。
這時,徐旭的神情十分不滿。便不悅的道:“母妃,如何讓慶皇叔留在清菀。”說完一臉疑惑的看着李太妃,等着李太妃的回答。此刻,李太妃聞聽他的問話,不禁微笑,看着逐漸成人的兒子,心中感慨。
片刻,李太妃就笑道:“如何不可,旭兒認爲有何不妥嗎?”徐旭聞言,頗是有些着急。便急切的道:“難道母妃不知,慶皇叔雖然無心問政。但是也不能肯定沒有心人想利用他,萬一將慶皇叔遊說動了心,又該如何。而且母妃經常就是將一些有威脅的人放在身邊,這讓旭兒十分的不解。”徐旭說完,語氣沉悶。
看着鬱悶的徐旭,李太妃不由好笑。便忍住笑意,顧作神情嚴肅的道:“是嗎?
我如何將一些有威脅的人放在身邊,哪些人又是有威脅的人。”徐旭聽後,不解的看着李太妃,十分的鬱悶。
想了想,便嚴肅的道:“慶皇叔這人不尋常,我覺得他實在是不一般。不知母妃想到沒有,在西涼府的事。”“何事。”李太妃滿意的問道。“就是那次西域難民與威遠侯樑德義之事,如何每次的事情都是予他要關。所以我擔心他。”徐旭繼續說道,一臉的擔憂。
看到徐旭嚴肅而擔憂的神情,李太妃平靜的道:“我還以爲是如何的事,原來旭兒是擔心這事。”
“不錯,因爲慶皇叔也是同宗親王。我還探聽到,在朝廷中不少大臣是他的故交,其中包括丞相傅謙意與戶部尚書班太希及禮部尚書薛仁風等人。這些人以前皆是十分的推崇慶皇叔。而慶皇叔又是一副無心問政的模樣,母妃你也看到了。就像是皇上也是對他和顏悅色,毫無防備,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有威脅的人。母妃應該明白,這樣的人才是對於我們來說他是最有威脅的人了。”
李太妃看着徐旭,十分的心慰。看來兒子的確是成人了,知道如何去想一個人的想法。
於是李太妃便微笑道:“旭兒,你的想法也算是一個正常人的反應。不過在我們這些黨派朝廷之中的人來說,卻是不對的。旭兒啊!你還要多多歷練。你如今的想法太幼稚了,還差得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