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徐坤便微笑着說道:“正是,太妃娘娘一定是已經見過皇上了,想必這就準備離去。”隨即徐坤看了看李太妃身邊的徐旭笑道:“這便是旭兒麼,都長這般大了,過得真快啊!轉眼旭兒已經是威風凜凜的一方郡王了。”
“是啊!這時日的確易過。旭兒,還不去見過你皇叔。”李太妃微笑的說道。隨後指着李時秋與王敏又說道:“這是哀家的兩個侄女,今日幸好是遇見了王爺,不然有敏兒好受的,兩丫頭還不見過王爺。”
此時,徐旭、李時秋與王敏連忙過來躬身行禮,齊聲道:“見過皇叔,見過王爺。”慶王徐坤微微頷首。隨後向着李時秋與王敏看去,不由多看了王敏兩眼,王敏臉上一紅,垂下了頭。
這時慶王徐坤面色從容的說道:“太妃娘娘,那麼,就此別過,本王還要去見皇上。”李太妃點頭說道:“如此,王爺就去吧!王爺若是不急着離去,回頭哀家使人在宮外等候,王爺屈尊去趟郡王府,哀家替王爺接風洗塵。”
徐坤呵呵笑道:“多謝太妃娘娘,有空定去叨擾,後會有期。”說完緩緩轉身,向着賜宴內殿行去。在徐坤路過李時秋與王敏身旁的時候,王敏悄悄的擡眼注視着徐坤。一直看着徐坤離去的背影,臉上帶着羞澀的笑容,久久沒有動彈。
此時,李太妃與徐旭也轉身離去。李時秋向前走了幾步,回頭看到王敏沒有走的意思。不禁驚異的走過去,來到王敏的身邊,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道:“敏兒,你在看什麼,還不快些走。”
王敏一驚,隨即臉上微紅,說道:“這就走。”然後就隨着李時秋而去。片刻,王敏還是悄悄的回頭,看了一眼徐坤的背影,這才咬咬嘴脣低頭離去。
此刻,慶王徐坤已來到了賜宴大殿殿門口。徐坤就與殿門口的侍衛說了聲,侍衛立刻轉身進入殿中去稟報。片刻,就聽到夏文宗徐儀在殿中大聲呼道:“是皇叔來了麼,快請。”這時進入殿中去稟報的侍衛急忙跑了出來,向着徐坤躬身行禮,並做了個“請!”的手勢,慶王徐坤這才邁步走了進去。
徐坤剛一進入殿中,夏文宗徐儀就迎下了高臺。叫道:“皇叔,真是稀客啊!來人,快給皇叔搬把椅子,與朕同坐,朕要與皇叔喝一杯。”見到徐儀,徐坤就要給徐儀行君臣之禮,徐儀連忙相扶,說道:“皇叔,不必多禮,請!“
說完就攜着徐坤的手向着高臺走去,殿中的衆官員看到徐坤紛紛起來躬身行禮,徐坤頷首。夏文宗徐儀方纔敲打了李太妃與徐旭母子,此時心情頗好。而且徐坤就是個閒散的王爺,徐儀並不忌他,叔侄之間異常的親近。
上了高臺,夏
文宗徐儀與徐坤相繼入座。閔成立刻添上了酒杯,並給二人斟好酒後退下。這時夏文宗徐儀端起酒杯,向着殿中的衆官員說道:“諸位愛卿,今日皇叔來西涼看朕。朕也是許久沒有與皇叔見面了,諸位愛卿就與朕同敬皇叔一杯。”說完一飲而盡。
殿中的衆官員看到夏文宗徐儀飲了後,一起齊聲呼道:“敬皇上,敬王爺。”隨後各自飲盡杯中之酒。此時,徐儀接着說道:“無妨,今日就是飲酒賞舞,皇叔與諸位愛卿不必拘謹,盡情的享樂。”
這時,徐坤起身舉起酒杯,含笑說道:“如此,臣就借花獻佛,敬皇上與諸位一杯。”說完也是一飲而盡。“甚好,今日一醉方休。”徐儀笑道。諸位官員隨即附合,一時間君臣盡歡。
而在此時,在西涼府城西卻是另一番景象。就在西涼府城西北的一片空曠處,木柵欄圍起了方圓近三、四里的地方。在其之間,一座座草棚密集的建在其中。
在這片木柵欄周圍,有百餘名大夏的官兵在這裡巡查守衛。而在木柵欄的草棚之間,無數衣衫破爛的百姓或坐、或站、或躺。且都是面黃肌瘦,還有陣陣的哭啼聲。這就是西涼府城西難民之處,這些難民並不是大夏的百姓。而是西域的百姓,他們來自西域的一個小國。
其國在二年前被趙國所滅。這些百姓經過二年的流浪,慢慢進入了大夏的西涼府。西涼府的官員得知這一消息後,就立刻稟報到李太妃那裡。
李太妃就隨即與西涼的衆官員商議,如何安置這些難民。商議之後,無外乎兩種方法,一種就是驅逐,一種是讓這些難民留在西涼府。李太妃想了想,驅逐顯然是不行的,一是自己也於心不忍,二就是大夏以仁愛儒禮治國,如若讓大夏及他國的百姓知道,恐有損大夏國譽。
但是若是要留下這些難民,就得有地方安置他們。李太妃就將這個看法說了出來,於是衆官員又是一番商議。最後決定暫時在西涼府城西的一片空曠處,就地圍起木柵欄,在其間建些草棚,日常向這些難民提供些許水與粗糧,以度時日。等以後西域的情況好些後,再勸這些難民返回。
今日巳時剛過,在木柵欄草棚之間,一個難民男子急匆匆的奔跑着。他一邊奔跑一邊呼喊着:“吳浩,吳浩,吳大哥,吳大哥。”不大的功夫,他就來到了一位青年男子的跟前。
歇了口氣,他才氣喘吁吁的說道:“吳浩,吳大哥,大夏國的皇帝陛下來到了西涼府。”這名叫吳浩的青年男子聽到後,不禁微微動容。就問道:“什麼,大夏國的皇帝陛下來到了西涼府,是真的麼,大山。”那個來報信的男子名叫大山。
大山神情凝
重的點點頭道:“是真的,我親眼看到的。”吳浩原本是靠在一個草棚邊上,聽完大山的話後,就起身站了起來。吳浩身着一件洗得發白的灰色長袍,二十上下的年紀,略顯得削瘦,身材中等勻稱。因爲長期流浪,面龐頗帶菜色,但是也透出一股英偉之氣。
吳浩本來是世家子弟,在國亡家破後,就帶着唯一的幼弟隨着這些難民輾轉流浪,這纔來到了大夏的西涼府。吳浩是世家子弟,識文斷字,且身懷高強的武藝。這二年在這些難民之中,頗具威信,如果這些難民要是有些什麼事,大家就會問他拿主意。
吳浩起身略微的思索了一會,便說道:“大家想怎麼樣。”大山面色堅毅的想了想,咬咬牙道:“我們的意思是想吳浩你帶着大家去面見大夏國的皇帝陛下,讓我們留在大夏,如何。”
“你們真的決定了。”吳浩神情凝重的問道。“是啊!決定了。”大山重重的點點頭。“但是你們應該知道,在這外面有大夏的官兵,怎麼多人他們怎麼可能放你們出去。”吳浩擔憂的說。
“我看過了,他們就只有百餘人,我們人多,大家一起衝過去,他們怎麼攔得住。”大山憨厚的笑了笑說道。但是吳浩還是擔心的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說不定會有傷亡的,大家可要考慮清楚。”
“放心吧!吳浩,大家早就想好了。趙人殘暴,我們回去也沒有活路,在這裡或許還有一絲生機。”大山的眼中露出熾熱的光芒,倔強的說道。
“好!如此,大山你就去通知大家吧!”吳浩握了握拳頭道。這時大山雙臂向着衆人揮動並大聲呼喊道:“大家聽着,大夏國的皇帝陛下來到了西涼府。我們去求皇帝陛下讓我們留在大夏。”衆人一聽,紛紛叫嚷着:“去見皇帝陛下,去見皇帝陛下。”一時間場面極其的混亂,衆人紛紛的向着木柵欄外面涌去。
片刻,衆人便來到木柵欄跟前,向着大夏的官兵叫嚷道:“我們要見你們的皇帝陛下,我們要見你們的皇帝陛下。”衆人都蜂擁着擠壓木柵欄,羣情激動。
這時大夏的這些官兵也紛紛來到了木柵欄旁邊,其中一部分手持二尺來長,嬰兒手臂粗的木棍站在前面。一部分手持長槍在後,謹慎的戒備着。此刻衆人還是不斷的擠壓木柵欄,木柵欄搖搖欲墜。
大夏的官兵一看,紛紛回頭看着一個身穿盔甲手中持着長槍,將官模樣的人。此人看到這一幕後,一聲大喝,指着這些官兵道:“你們都是廢物啊!還不去阻止那些賤民。”
這些官兵一聽,首先是那些手持木棍的官兵蜂擁向前,用手中的木棍去擊打着擠壓木柵欄這些難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