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

沈溪跟韓乙和馬昂詳細交待一番。

沈溪領兵出征跟物資調運幾乎是同時進行,由於提前沒做任何準備,也就不擔心風聲泄露出去。

至於具體用意沈溪沒有跟任何人解釋。

現在海島上的倭寇處於被嚴密封鎖狀態,極度缺乏糧草,因爲倭寇生存模式多依靠劫掠,海島上沒有或者說少有生產物資的基地,根本就沒法大面積種植農作物,要生存下去,要麼主動出來跟朝廷兵馬交戰,打破封鎖,繼續劫掠,要麼就只能跟商人採買。

但一個商人若是沒有官方背景,很難將物資運到海上,恰恰韓乙此前就是江浙地界黑白兩道都很吃得開的人物,倭寇自然會相信韓乙有本事將糧草送到海上,換作旁人很難做到這一點。

當晚沈溪讓人調撥物資,馬昂和韓乙一同前去接收,所帶隨行人員中包括沈溪的親衛和雲柳麾下的情報人員。

二更鼓敲響的時候,唐寅聞訊趕到。

因爲唐寅不需要陪沈溪出征,今後一段時間城裡主要事務是由他來打理,突然得知沈溪調動一批物資,就算再晚也要前來詢問沈溪的意思。

“伯虎兄這麼晚還沒休息?”

沈溪笑看唐寅,絲毫也沒有解釋的意思。

唐寅着急道:“沈尚書調動城裡的糧食和軍械,裝船出海,據在下所知並非是供軍中所用,不知有何目的?”

沈溪態度平和,出征前所有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他本來就出衙找個地方休息,畢竟來日一早他就得領軍出發,需要給自己充足的休息調整時間。

唐寅的到來,稍微打亂他的安排。

沈溪道:“伯虎兄,這件事本來你無權過問,但既然來了,我也沒必要隱瞞你,我要跟倭寇做一筆買賣。”

“買賣?什麼買賣?爲什麼這麼做?是爲刺探倭寇內部的情報,還是要從他們手上換來有價值的東西?”

唐寅顯得難以理解,“此事非同小可,若被朝廷得悉,那些御史言官定會羣起在陛下面前發起對沈尚書您的彈劾……就算要刺探情報也可以用別的方法,何至於如此冒險?”

沈溪搖了搖頭:“有時候爲了確保戰事勝利,不得不兵行險着。”

唐寅道:“看來沈尚書不肯詳細說明。”

沈溪笑道:“只告訴你必須要做這筆買賣就行……你可以當作是爲刺探情報,畢竟我會隨軍登島,必須要確保絕對安全。”

唐寅皺眉:“就算在下不知沈尚書目的,也明白不只是刺探情報那麼簡單,倭寇盤踞的島嶼雖然不如之前所傳那麼多,但四五十個是有的,做買賣只能跟其中一兩個島做,能調查到多少情報?”

沈溪笑了笑,神色間有些歉意,顧左右而言他:“伯虎兄分析問題愈發全面了。”

唐寅沒好氣地道:“真不知沈尚書是在恭維人,還是損人,不過在下大概能明白,沈尚書此舉是兵行險招,但就怕此舉是火中取栗……沈尚書完全可以說出來,讓在下參詳一二,不至於出錯。”

沈溪搖了搖頭:“若是說出來,就不算奇招險招,不是嗎?”

唐寅一怔,仔細想了下,還真是這麼個理兒,便知道自己無法從沈溪那裡套出內情。

爲了戰事勝利跟倭寇做買賣並無不可,畢竟沈溪深得皇帝信任,一般人很難扳倒他,唐寅琢磨半響後,道:“需要在下作何?”

沈溪語氣平和:“並不需要伯虎兄你做任何事,連調運都無須插手,明日出徵時間、地點一概不變,你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早送行時你還得出現……”

……

……

沈溪當晚沒有去見惠娘和李衿,而是去了馬憐處。

沒有多餘贅述,沈溪到了馬憐所住宅院,跟馬憐一番纏綿,這次他出徵沒打算帶任何女人在身邊,就當是臨別送行。

一切都平息後,馬憐不想起來整理,靠在沈溪懷中,語氣中帶着少許幽怨:“主子明日便走,可惜奴不能給主子踐行。”

沈溪閉着眼,氣息稍微有些重,看上去睏倦不堪,但他腦子依然在思考一些事,聽到馬憐的話後出言寬慰:“這次出征更像是在陛下到來前走一次過場,以勝利來振奮軍心士氣,令倭寇不敢染指新城……不會出什麼事的,你只管把心放回肚子便可。”

馬憐擡頭看着沈溪:“到底是上戰場,總歸會出現死傷,就算亂箭流矢也可能會傷着主子。”

沈溪睜開眼,側頭看了下馬憐,問道:“怎麼你希望我受傷?”

馬憐趕緊解釋:“奴不敢這麼想,就是害怕……心裡惴惴不安,若是城裡有佛寺就好了,奴可以去給主子求平安符。”

沈溪道:“此戰勝利與否在於戰前充分準備,而不是神神怪怪的東西……你的心意我明白,但有些事要回歸現實。這幾天你大哥不會隨軍出征,他將留在新城,至於你家裡人,比如說你嫂子,暫且先別見,等我回來。”

馬憐很想知道沈溪爲何要如此安排,但話到嘴邊卻不敢多問,低頭不語。

又過了一會兒,沈溪氣息平順,偶爾發出一聲鼾聲,顯然已睡着,她也倚靠在沈溪懷中沉沉睡去。

……

……

九月二十八,清晨。

新城港口,正在進行一場出征和踐行儀式。

黃浦江上大大小小的船隻八十於艘,其中最大的艦船有六艘,其中三艘爲朝廷南京龍江船廠建造,另外三艘則是新城船廠建造,其中前兩艘相對來說比較完善,但最後一艘大船配置卻不那麼齊全,乃是剛出船廠不久的新船。

此外還有中型船隻有二十幾艘,剩下的就是玲琅滿目的小型船隻,這些船隻基本都來自朝廷所屬幾大造船廠,也有衛所自行建造的,大部分經過加固和改良,適應海上航行和作戰。

送行的人除了唐寅外,還有蘇通、鄭謙等文官,以及此番沒有隨軍出征的武將。

王陵之作爲沈溪最親近的嫡系將領,早前被沈溪委任爲警察局長,這次又被任命爲衛戍司令,留守新城,以至於心中有諸多怨言。

除了王陵之留守外,留下的還有張侖和劉序兩位干將。

至於京營那邊,副總兵宋書隨軍出征。

在之前考覈中,宋書麾下人馬考覈成績相當一般,最終出征人員中京營連一千人都不到,本身京營士兵數量卻遠多於邊軍,這讓宋書很沒面子。

但成績公開透明,同樣的項目,都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也都是從旱鴨子做起,最後人家精通各項水上的本事,考覈不過關不能怨天尤人。

宋書對於自己能隨軍很欣慰,若是按照考覈標準,他肯定沒辦法通過。

“沈大人來了。”不知誰說了一聲,港口等候的諸多官員和將領往港口後方剛修造一半的城牆方向看去。

沈溪騎着馬,帶着大隊將校到來,在這之前沈溪在營區召開出徵前的軍事會議,只有奉調出徵的將領纔可以參加。

跟隨在沈溪後面的是胡嵩躍、宋書和荊越等人,這些將是統領兵馬的主要將領。

沈溪出城後,尚未到港口,唐寅帶人上前迎接,沈溪遠遠從馬背上下來,一羣人簇擁上來餞別。

“沈尚書,船隻已備好,三軍已上船,隨時可以聽從您的調遣。”

唐寅作爲軍師,之前親自監督兵馬上船,此時已有留守統帥的氣勢,對沈溪做出徵前的最後交託。

沈溪微微點頭:“本官出征後,城裡一切軍政事務便由軍師負責,城中讞獄之事則要勞煩蘇院長和鄭副院長。”

唐寅和蘇通、鄭謙等人皆過來領命,這是文官內部所作交待,武將沒有上前。

沈溪往一邊站着的王陵之看了一眼。

王陵嘟着嘴,沈溪此前委任他爲警察局長,整天負責處理那些偷雞摸狗的小賊就讓他很不爽了,現在又不准他上戰場,心裡怨言頗多,甚至不跟沈溪對視。

沈溪沒有跟王陵之等心懷怨懟的將領計較,畢竟誰出征誰留守並非完全由他主觀決定,此戰也非跟倭寇的決戰,以後有大把機會建功立業,不用急於一時。

沈溪沒有跟這些人多攀談,作爲主帥講究的是言出必行,當即揮手:“三軍將士聽令,上船出征!”

……

……

沈溪的坐船駛離港口,岸上人都在觀望,各懷心思,爲不隨軍而感到慶幸的大有人在,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去海上過漂泊日子,一些人水性本就不好,甚至還暈船,更多則是身嬌命貴怕出意外。

不過大多數人還是覺得遺憾,畢竟他們希望隨軍出征,賺取功勞,在他們眼裡跟隨沈溪出戰就跟白撿功勞一樣,過了這村後是否有這店難說。

“沈尚書出發了,我們也該回去了。”

唐寅往身邊密密麻麻一圈依然在翹首以望的人看了一眼,放開嗓子說了一句。

沈溪是開過軍事會議後才離開的,現在城裡軍政事務暫時由唐寅打理,他當然要拿出臨時城主的身份來穩定大局,就算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要先把一切由他說了算的權力格局奠定下來。

王陵之蹙眉:“大人剛出發,船隊還沒出視線,我們就回去?是否太過草率?出了事,我們還能幫上忙呢!”

這會王陵之說話帶着火氣。

在場稍微熟悉王陵之性格的人都明白他的懊惱有多大,畢竟是沈溪手下頭號猛將,誰都以爲王陵之這次有建功甚至得首功的機會,王陵之的留下讓很多心懷怨言的人暫時找到平衡點。

看看,連小王將軍都沒得到徵召,說明沈大人並非任人唯親,再者當時的考覈結果也是公平公開,誰再有怨言那就是不識好歹。

唐寅看着王陵之,覺得沈溪留下這個親信是故意表明一種態度。

作爲軍師,也是留守的統帥,唐寅沒有開罪小王將軍的打算,畢竟唐寅也知道王陵之這個警察局長以及衛戍司令對於新城的重要性。

唐寅心道:“少了沈之厚,軍中這幫人個個心高氣傲,沒有一個好惹,尤其王陵之這樣的刺頭……”

唐寅朗聲道:“沈尚書臨別前,讓在下負責城中事務,有很多需要落實的地方,諸位難道不想聽聽?涉及日常治安和巡邏、駐守等事務,城中各工廠的生產和建設不能停歇,運送貨物也需要協調統一,諸位別在沈尚書走後就對他的安排置若罔聞!”

蘇通等人目光炯炯看着,唐寅神情有些不自然,完全沒有那種主持大局的底氣。

軍中將領給唐寅面子,主要是看在沈溪的面子上,現在沈溪走了,唐寅要想完全控制局面,壓力非常大。

蘇通作爲唐寅最大的競爭對手,此時卻率先站出來表示支持:“軍師既有吩咐,諸位應當聽從纔是……沈大人不在,軍師便代表沈大人,諸位有何意見?”

王陵之那邊只是輕哼一聲,沒有說話,連他都沒發表意見,那些本來就不太能說得上話的將領,還有相對沉穩的劉序,更不會跳出來挑刺。

一行人離開港口,往城裡的老縣衙而去。

……

……

唐寅的會議開得極其簡短,他只是把沈溪交待過的,原原本本跟在場的人又說了一遍。

甚至有些人覺得唐寅說的話根本就是多餘的。

沈溪臨走前是沒開會,不過前幾天卻每日都召開會議,把出征後的相關佈置詳細交待下去,城中各工廠的生產,各建築工地和道路的建設情況,全都有妥善安排。

城裡的安保壓力主要是沈溪出征後倭寇突然來襲,畢竟倭寇有趁虛而入的可能,只要其集中兵力在金山衛城一帶登陸,朝廷衛所兵馬很難阻擋,南匯嘴中後所和青村中前所淪陷的可能很大。

倭寇對於燒殺搶掠可謂門清,現在新城剛建出雛形,若被其劫掠一番,沈溪的努力將會付諸東流,蕩平倭寇可能要延後幾年。

會議結束,唐寅單獨留下張侖,因爲軍中這些人中唐寅最交好也最信任的就是張侖……張侖作爲英國公世子,未來將會在五軍都督府佔據要職,唐寅意識到跟張侖交好有百利而無一害。

“軍師不必擔心,下面的將士對沈大人、對你非常恭敬,有事你只管吩咐便可。”張侖對唐寅也帶着幾分恭維,不過這恭維友情支持的成分居多,要說對唐寅絕對信任,軍中恐怕沒人會有。

說來也奇怪,目前最支持唐寅的反而是沈溪這個上司。

唐寅看着手頭一堆公文,都是沈溪留下尚未處理的,頓時一個腦袋兩個大,眉頭緊皺:“朝廷來往公文太多,朝中多番催促沈尚書將建造新城的賬目送至京城,而現在賬目不清不楚,要釐清很困難……至於協調城裡諸多開銷和物資調運,都不是容易事。”

張侖笑道:“軍師酌情處理便可,若實在委決不下,沈大人出征至多不過二十天,可等他回來處置。”

唐寅擡頭看了張侖一眼,苦笑道:“若真如此容易就好了……你沒看出來嗎,沈尚書有意考校,讓我在他離開新城的時間裡把事情儘可能處理好,一是替他分憂,二是跟朝廷有所交待,由此檢驗我是否有幫他的能力!”

“這是好事。”

張侖興奮地道,“伯虎兄你難道不該高興麼?”

唐寅坐下來,重重嘆了口氣:“連沈尚書自己都未必能處理好的事,哪裡有那麼容易處置?我主政只有十幾天時間,若他按時回來還好,若是多拖個十天半月,等陛下到來他依然未凱旋,那時我們將會非常被動……迎接聖駕除了沈尚書外,旁人誰有這能力?”

張侖一怔,顯然在他看來接待聖駕並非難事。

或許是出身勳貴世家的原因,張侖對於皇室還有王公貴胄的禮數很瞭解,並不會把迎接聖駕看得那麼複雜。

唐寅道:“之前沈尚書將迎接陛下的事交託給我,現在他離開了,我還有很多事要處理,實在脫不開身……堯臣老弟,這次迎接聖駕很可能要由你來勞心……關係重大,切勿推辭啊!”

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八一三章 面熟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二四三三章 娶個祖宗當皇后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鬥角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三〇二章 一點愚見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八三九章 出爾反爾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二一五五章 癲狂人癲狂事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五三七章 江櫟唯的氣憤(第二更)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
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八一三章 面熟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二四三三章 娶個祖宗當皇后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鬥角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一八九九章 真正目的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五七八章 誰的地頭(第三更,賀盟主)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三〇二章 一點愚見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八三九章 出爾反爾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二一五五章 癲狂人癲狂事第二四九六章 押寶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一七三九章 國策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五三七章 江櫟唯的氣憤(第二更)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六十七章 團圓飯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五六四章 選後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