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長江水戰

在這種氣氛下,年僅九歲,登基三年的清順治帝福臨,怕了。

他嚇壞了,惶恐不安地說:“南軍一旦攻佔金陵,將朝野震動,到時候長城以南的漢人必將響應,朕將死無葬身之地,還不如暫時退回關外盛京避一避風頭。”

這些話被孝莊太后聽到了,對順治的懦弱非常憤慨,她責備順治膽子小,還不如多爾袞勇猛。

這話確實太過了,尋常人還受不了,何況是個皇帝?

孝莊太后的話,在順治心裡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記。

加上這些日子以來,多爾袞的張揚跋扈也讓他敢怒不敢言。

別的不說,就在之前幾天,攝政王多爾袞以爲皇帝信符收貯於皇宮之中,每次調兵遣將都要奏請鈐印,十分不便。

於是,即遣人將皇帝璽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

同時即日起,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爲二十種,只是在每一種類的具體數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當時輔政王的儀仗則只有十五種,明顯遜於攝政王多爾袞,這說明多爾袞與皇帝的差距越來越小。

福臨雖說只有九歲,還未親政,可畢竟登基三年了,這見的事多了,心中自然有怨言。

經過此次,福臨心裡已經對多爾袞深惡痛絕,這也正是造成多爾袞死後幾個月,被福臨徹底清算的悲劇。這是後話。

福臨受到孝莊太后的斥責之後,自尊受到了打擊。

加上多爾袞趁機以此大肆宣揚,來打擊皇帝的威信。

福臨不得不重振旗鼓,下旨江北各地八旗軍迅速南下,支援江寧(應天府)。

……。

可事實上是,吳爭的挺進速度太快。

應天府已經光復,而清軍的援軍最快的幾支小股援軍還剛剛到達長江北岸,沒來得及渡江。

清軍開始在江北岸囤兵,短短几天功夫,已經囤積起近三萬人馬。

此時,佔據鎮江的洪承疇部,也與江北取得了聯繫。

而興國公王之仁的水師,正發兵準備重新收復鎮江。

雙方由此在長江之上,打了一場大型水戰,各有勝負。

王之仁的水師前身是大明定海水師,經過這兩年的擴充和訓練,確實是一支精兵。

可以說,除了南海那支海盜之外,這在整個亞洲,實力也是首屈一指的。

但它也有不足之處,而且非常明顯。

這支水師的艦船已經非常老舊,衆所周知,明末財政拘緊,面對戰爭,朝廷對於每年軍資不增反降,這就使得各鎮水師的軍備處於停滯狀態,甚至退化。

定海水師有炮艦,可最大的炮艦所裝舷炮每側面只有三門,以當時的滑膛炮射程和密封性,威力可想而知,也就是說,定海水師的艦炮射程僅有一、二里的距離。

這種劣勢,是因明末朝廷對火炮發展進程的誤判所造成的。

他們追求了火炮射擊速度,以至於後來從歐洲引進新式火炮,都趨向於速射炮。

衆所周知,以當時的技術只能製造滑膛炮,而滑膛炮先天就存在氣密封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只能靠炮管粗、長,及裝填藥量夠多去彌補,而一旦追求速炮,正好與這個原理相悖,可想而知,大明的火炮發展由此走入了岐路。

而清廷卻正因此大力發展、改良紅衣大炮,從而後來者居上,竟在火炮數量和質量上超過了明朝,佔據了戰略主動。

所以,此次八旗軍前來增援,攜帶的紅衣大炮竟達三十多門,加上原本大明在長江沿岸各鎮的岸防炮,如果單純從火炮威力上而言,王之仁水師那就不是個。

正常的紅衣大炮的長度在一丈(3米)左右,口徑從四至五英寸(110到130毫米)之間,重量大多數在二千斤上下,射程在五到八里之間。

經過清廷多年的改良,清廷所量產的紅衣大炮,口徑更大,射程可達到六至十里。

這樣的優劣勢,足以讓清軍控制住長江一側。

幸好清軍沒有善戰的水師,否則,王之仁水師恐怕根本不可能將這場水戰,打成平分秋色。

經過這場耗時三天的水戰,雙方都明白一時難解相持的態勢,開始陷入僵持。

吳爭在得知戰況之後,迅速召集手下將領商議,同時請來了興國公王之仁。

在通濟門臨時行轅,吳爭雖然有些率性,但還沒有狂妄到住進宮城。

議事大殿中。

“敢問興國公,依你之見,如果再發動一場水戰,定海水師能控制住江陰至應天府長江水道嗎?”吳爭虛心請教。

王之仁的臉色有些陰沉,進攻應天府,他是花了大本錢的,麾下水師及步兵折損了近三成。

而這次去收復鎮江,不想與清軍暴發水戰,竟又折損了一千多人,戰艦一百餘艘。

這樣的損失,可不是一兩個月能彌補回來的。

自然心情非常不好了。

王之仁聽吳爭相問,沒好氣地道:“臨安伯也是帶兵之人,這麼顯而易見的問題,還用得着問嗎?清軍的火炮可以打到十里外,而本公麾下水師炮艦所載火炮射程僅二里地,這仗怎麼打?”

吳爭被王之仁這麼一懟,倒也不生氣,解釋道:“興國公,雖說清軍火炮優於我軍,可清軍不具備水戰能力,是不是能想法去避免敵人火炮的優勢,與他們在江面上膠着決戰呢?”

王之仁之前怒懟,說完也有些後悔了,倒不是怕吳爭,而是他也明白,不是吳正故意在削弱他的實力,而且以吳爭現在的影響力,雖說在爵位上遜他一階,但實力上已經遠勝於他。

此時此刻,雙方又綁在一條船上,可謂榮辱與共。

所以,再聽吳爭問時,王之仁臉色寬舒下來,想了想道:“臨安伯有所不知,清軍狡猾,如今只要本公麾下水師一出航靠近,你們的艦船便迅速調頭向北,躲入北岸火炮射程範圍之內,我水師根本沒有可能去接近。想誘敵南來與之決戰,太難了!”

吳爭想了想道:“那如果我調有力之一部,從陸路進攻鎮江呢?興國公應該知道,如果任由鎮江掌控在清軍手裡,那麼對於應天府來說,就如鯁在喉啊。”

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九百零九章 兩老太爺過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兵金貴,老兵不死!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破局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檜被生擒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亂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種腐朽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零六十章 好膽!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墮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鍘刀、糖果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
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九百零九章 兩老太爺過招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兵金貴,老兵不死!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破局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檜被生擒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亂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北伐軍的聲威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雞蛋撞碎了石頭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種腐朽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零六十章 好膽!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墮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鍘刀、糖果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