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撥雲現深危

神京北城,裕隆街,趙王府。

趙王李重瑁聽說幹陽宮來人拜祭,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自從張康年在金陵失敗伏法,父皇對他的和睦和信重,一下變得急轉直下。

他雖想過許多辦法補救,但卻舉步維艱,似乎難以挽回什麼。

此時王妃過世,幹陽宮突然來人到府祭奠。

寧王等人能想到,趙王自然也能篤定,來人必定是得了父皇授意。

這讓趙王心中生出驚喜,難道因王妃過世,終於讓父皇心生憐憫,就此回心轉意……

但是趙王知道自己這位父皇,一向謀略深重,心思陰沉難測,不是親眼所見,實在難以揣測。

不僅是他滿腔忐忑迷惑,即便是跟在趙王身後寧王、賈琮等人,也是心中好奇,不過畢竟事不關己,他們跟着不過是應個禮數。

等到一行人到了王府門口,看到門口正停了兩輛馬車,上面有宮中司禮監的徽號。

頭前那輛馬車下來一個年近四十的太監,正是宮中內侍副總管郭霖。

後來那裡馬車下來幾個小黃門,鑑賞還挑着兩擔上等的香燭、冥幣、草人等祭奠之物。

如今宮中內侍總管雖是歐陽彬,但是太上皇退居深宮之後,歐陽彬也跟隨太上皇歸隱,宮中內侍大權盡交付給郭霖。

所以,郭霖雖是內侍副總管,卻是大周宮庭名副其實內侍第一人,並且是當今聖上最信重的親信,日常隨侍皇帝左右,寸步不離。

趙王見到父皇派來祭奠王妃之人,竟然是副總管郭霖,可見他對此事何等鄭重其事,心中思緒翻涌,不由得一陣激動。

因爲在趙王看來,父皇既會派他最親信的內侍,來拜祭王妃,便是給予王妃最大的哀榮,也是對自己喪妻的安慰,和以往嫌隙的諒解。

這不就是自己亟待得到的嗎?趙王想通了這一節,心中不由涌出一陣狂喜。

……

即便眼下正面臨喪妻之痛,但趙王看到郭霖出面,臉色還是露出笑容,說道:“原來是郭總管蒞臨,小王有失遠迎,還望海涵。”

郭霖有些皮笑肉不笑,說道:“王爺客氣了,聖上聽聞趙王妃過世,稱王妃賢德持重,諸子正妃中堪稱楷模,淑儀可蓋同倫。

如今年不過雙十,因小疾微恙,終至沉痾,天不暇年,聖上心中甚是惋惜。

往日王妃進宮朝拜皇后和皇太后,咱家和趙王妃有數面之緣,王妃待人和善重禮,令人欽佩。

今聞王妃薨逝,聖上特准老奴告假,至王府向趙王妃致悼。”

一旁寧王感嘆:“小王也聞聽大王妃很受父皇母后器重,果然是沒錯的,只是淑年早逝,當真是令人惋惜。”

趙王李重瑁聽了郭霖一番話,口中雖然稱謝,心中卻極不是滋味。

往日節慶之日,他帶王妃入宮朝拜,父皇並沒對王妃並無過多讚譽,卻沒想到心中對她如此看重。

父皇還稱她爲正妃中楷模,淑儀可蓋同倫,這已是極高的讚譽,甚至有未來母儀天下之態。

趙王身爲皇長子,深知皇家權謀伎倆,歷來九五之尊,一語千金,言出法隨,帝王之話皆深思熟慮,絕不會信口而言。

自己父皇謀算深沉,言語之間更不會無的放矢。

郭霖是父皇貼身心腹,更是十分老辣的人物,他說的這些話,也絕不會隨口胡謅,而是含有深意。

趙王原本以爲王妃過世,自己和江陵張家的親緣聯繫淡化,父皇心中因張康年而產生猜忌疑慮,會因此逐漸淡化,對自己卻是好事。

如今聽郭霖所言,自己似乎將事情想得簡單了……

……

郭霖繼續說道:“聖上還說當年尚在潛邸之時,便與江陵張氏家主啓廉先生有舊,雖只是君子之交,也算往年故人。

啓廉先生晚年痛失嫡長孫女,必定心中悲痛,王爺該去信執禮,以爲撫慰,代王妃以全孝禮。

聖上還聞張家子孫張康文、張康永二人,皆爲王妃同脈兄弟。

二人曾在工部和鴻臚寺爲官,雖無卓絕之效,但都還算兢兢業業,如今被調往偏州爲官。

聖上念及趙王妃淑德之姿,江陵張家乃賢善之家,應予以推恩,已諭令吏部,量才而用,將他們調任京都官衙爲官,以慰王妃之靈。”

在場的北靜王水溶、一等伯牛繼宗、一等子柳芳等人聞聽此言,都隨聲附和,大王妃雖故去,但得到聖上慈憫推恩,也當瞑目無憾。

一旁寧王看向趙王的眼光,甚至有無意隱藏的羨慕……

其實想想也在常理,人雖然沒了,親族闔家依舊聖眷不衰,在旁人看來,這是皇帝給了趙王和王妃極大的體面。

趙王連忙向南拱手,說了不少皇恩隆重的話,原本就有些哀傷的臉色,似乎更變得更蒼白幾分,旁人看不出來罷了。

此刻他心中有些茫然,在旁人看來是何等的皇恩慈和,可在他內心深處,卻激起巨大的錯落和憂懼。

眼前的一切,已經完全背離了他心中的設想。

他將張家子弟遷出神京,他的正妃又轟然而薨,正將張康年帶來的頹勢,消解殆盡。

宮中卻偏賜下推恩,毫不費力將事情推回原有軌跡上,讓人半點都無法掙扎,或者任其墜入深淵。

他彷彿能看到父皇冰冷幽沉的目光,有些不屑的審視着他,似乎早已將他看穿……

等到趙王將郭霖讓入府內,引入趙王妃擺放棺槨的靈堂。

嘉昭帝派郭霖拜祭趙王妃,並給於江陵張家以推恩等消息,很快在到府拜祭的賓客官員中傳開。

王府靈堂內外,都傳出許多人嗡嗡竊竊私語,言辭中都是都言皇帝慈恩仁厚,趙王妃雖死榮寵不衰……

……

賈琮雖也跟着衆人,陪着趙王到王府門口迎候郭霖,並看到了事情整個經過。

但是他並沒有像水溶、李重瑞那樣,對嘉昭帝爲王妃推恩,發一通讚許感慨,只是在一邊靜靜看着,並不露頭出聲。

他從金陵返回神京之後,便聽說嘉昭帝因張康年的緣故,對一向信重的皇長子李重瑁,心生嫌隙疑慮。

自從去歲十一月起始,錦衣衛和推事院活動頻繁,趙王李重瑁門下官吏人脈,軍中部署將領,都遭到一輪清洗。

這是皇帝因張康年之事,將趙王暗中積蓄做大視爲隱患,並予以壓制削弱。

當今聖上正當盛年,通常情況之下,他的帝王之路還很漫長,他的雄心壯志,還有許多時間可以踐行。

坐擁天下,威服四海,帝王皆視同拱璧,未到生死關口,不容他人染指,即便是自己的子嗣。

自然不希望皇子之中,有人企圖做大,生出什麼非分之想。

經過金陵衛軍大案的衝擊,趙王李重瑁露出水平。

經過嘉昭帝一番打壓,在朝野之中文武威名榮盛,甚至被傳揚爲繼統之人的趙王李重瑁,聲勢已大不如前。

這或許就是嘉昭帝想要的效果……

賈琮前世今生聽過太多這樣的事蹟,這種涉及皇室內部糾葛暗鬥,歷來便是世上最齷齪兇險之事。

一旦被裹挾牽扯其中,便入萬劫不復之境,因此遇上眼前這種情形,他自然能隔多遠隔多遠,連一句廢話都懶得多說。

……

今日所見場景,嘉昭帝在趙王妃新喪之期,不僅派心腹內侍郭霖到府祭,以示慈心仁厚。

還將已被遷出神京的張氏子弟,重新遷回神京爲官,如此優厚推恩於趙王妃,怎麼看都頗不尋常。

而且,皇帝會將遷出神京的張氏子弟,重新遷回神京爲官,說明這些趙王妃親眷,並不是皇帝打壓的目標。

那當初又是何人將他們遷出神京,這個問題賈琮只要稍微思索,答案就是不言而喻。

必定是趙王因受到張康年的牽連,在皇帝面前失去了信重,所以纔將在京張氏子弟,施展手段全部逼出神京,以爲撇清……

這些年賈琮和嘉昭帝接觸頻繁,他深知這位謀深疑重的君王,最忌諱的就是被臣下矇蔽。

以皇帝一貫的精明銳利,趙王這些把戲,如何能逃脫他的眼睛,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

皇帝如此大張旗鼓,對已故王妃大肆推恩,便是彰顯對趙王所爲的不滿。

趙王也算費盡心思,但是所行並沒有化解父子嫌隙,反而讓父子的關係更加僵硬疏遠。

而且,賈琮暗自揣摩深思,整件事可能還不限於此。

他想起今日出門之前,五兒曾和他提過外面的傳,說趙王妃之所以早逝,是因兄長張康年之死,悲痛過度而亡。

當時賈琮就覺得此事有些蹊蹺,父母手足亡故,的確是人生大痛,但因此悲慟而亡,還是十分罕見之事。

更何況趙王妃和張康年只是堂兄妹,並不是同胞或同父手足,因之悲慟而亡,多少有些不合世俗人情常理。

所以,趙王妃之死,很可能不是因堂兄張康年之死,才導致悲慟而亡……

再聯想到被趙王急遷出神京的張氏子弟,嘉昭帝對江陵張氏的刻意優厚,以及趙王臉上貌似感恩,卻難免壓抑掩飾的失落。

賈琮似乎有些明悟過來,再看向身邊這位皇長子,心中已生出不寒而慄的凝重……

賈琮想起當初新型紅衣大炮的演練現場,那次他初見趙王李重瑁,氣度風儀如此不俗。

而且言行舉止,熱忱明摯,禮賢於人,甚至還將剿滅殘蒙察罕部,繳獲的峪王隨身寶刀,作爲見面之禮相贈。

可以說賈琮對這位皇長子,一向都有不錯的印象,卻沒想到他是個心機如此深沉陰刻之人,難道他真的做出如此人神共憤之事?

……

賈琮冷眼旁觀,看着郭霖在趙王妃的靈前憑弔致禮,又看着趙王一臉溫厚,將郭霖恭送出王府。

他突然覺得這座恢弘的親王府邸,俊朗英武的趙王,老練精幹的郭霖,這一切都充斥着一股難言的陰森。

他跟着其他人,在王妃靈前行過弔唁之禮,謝絕了趙王留宴的客套,便匆匆告辭離開。

……

等到他剛走出王府角門,便聽到後面也有人叫他,回頭看是北靜王水溶,心中微微一頓。

水溶笑道:“本王最近聽說玉章一直閉門苦讀,多少赴京趕考的才俊,慕名到伯爵府拜謁求見,都無緣得見。

玉章這等發奮苦讀,莫非決意在春闈再行折桂之榮。”

賈琮微笑說道:“王爺實在過譽了,琮在雍州之地,還有幾分僥倖。

春闈可是天下才俊匯聚,武無第二,文無第一,琮就算再狂妄,也不敢在春闈之試,妄言折桂奪魁之言,沒得淪爲笑柄。”

水溶笑道:“玉章太過謙了,這些時日我府上常有才俊來往,皆是各地舉子翹楚,奉茶聽音,談詩論文,頗得意趣。”

賈琮奇道:“琮最近聽說世面上出現一本冊子,專錄本次春闈待選考官和屬官,使得各地舉子依冊所錄,紛紜拜謁,沸沸揚揚。

只是琮最近閉門讀書,並未得見那古怪冊子,王爺上也有翹楚舉子拜謁,莫非王爺的名字也在那冊子之上?”

水溶一聽此言,微微一愣,笑道:“玉章真是取笑了,那藍皮冊子上所錄,都是朝堂的大儒名流、科場驕子。

小王這等根底,哪裡有這等榮幸,能錄名其上,不過是小王日常喜好交往遊宴,多少傳出些名頭,纔會有人上門走動罷了。

只是小王府上雖有舉子翹楚雲集,爲了缺了你這位雍州解元,未免美中不足。

玉章如能撥冗蒞臨,衆人共論詩文,當必成佳話,小王府上更添蓬蓽之輝……”

賈琮從水溶的話語之中,聽到了關鍵的字眼,藍皮冊子,其上所錄都是朝堂大儒名流、科場驕子。

他已經可以斷定,水溶也看過這本古怪冊子,不然如何知道它是藍皮,又對所錄名字特徵如此確定……

賈琮笑道:“前段時間,朝廷上關於春闈主考官遴選,頗有些風波。

柳師囑咐,春闈之前,讓琮閉門讀書,專心舉業,不得怠慢,走動招惹,琮也是師命難違。

今番如果不是趙王妃亡故,世家禮數不得輕慢,琮只怕連這趟出門都省下了,只能辜負王爺好意了。”

水溶聽了雖有些失望,但也不覺太過意外,他吃過賈琮的閉門羹也不少了,但每次賈琮禮數週密,讓人挑不出半點責怪的理由。

歷來學子讀書舉業,授業恩師備受尊崇,賈琮一句師命難違,已讓人難以反駁。

且賈琮的恩師柳靜庵,乃是當代文宗,文事上一言九鼎,北靜王即便有王爵之尊,也要執禮退避三舍。

……

神京,城西鴻翔客棧。

客棧南側的獨立小院,吳樑和郭嚴談笑風聲的進入院中,見到西廂房的門敞開着,林兆和正在哪裡整理行李。

吳樑好奇問道:“宜淳兄,這當口你整理行李作甚?”

林兆和笑道:“前幾日你們出門拜謁,我家中一門堂親找到客棧,他在神京已落居數年,只是我一向在書院讀書,雙方失了聯繫。

他也是聽京中同年,偶爾說道我的消息,這才找到我的住處,力邀我到他的別苑居住,說那地方清靜,正好便於春闈前讀書。

也是一番殷殷之情,又是從小的堂親之誼,我實在不推卻,今日就要搬過去。

我正等着你們兩個回來,彼此道別之後才走。”

吳樑神情遺憾,說道:“本來還想和宜淳兄時常演討文章,也好有所進益,沒想到你就要搬走了,不過倒也無妨,神京之地走動便利。

我們兩個上次去拜訪過戶部左侍郎徐亮雄徐大人,請益交談,很得融洽,加之徐大人和夫子是至交,因此對我們二人也頗爲看重。

今日徐大人府上飲宴聚會,也邀請我們二人赴會,席間只怕要說些春闈入場的心得之思。

宜淳兄,徐大人可是永安十九年春闈二甲頭名,也是才華出衆的科舉驕子,曾做過三次春闈屬官,春闈試場經歷十分老練。

能聽他講解春闈之事,那可是真金白銀都換不來的,機遇實在難得,宜淳兄赴過此會,再搬去堂親別苑不遲。”

林兆和聽了此話,心中微微一動,說道:“這等機遇的確難得,只是春闈下場,人人學識情景各有不同。

徐大人雖是科場前輩,其言其法,也不是人人可用,希文聽了可作爲參詳之用,也不可全盤搬用。

我倒是真想同去,可是家長探親的車馬早等候在店外,且他家中還有長輩相侯,實在不敢失禮。

來日邀你們二人共飲,到時轉述參詳,也讓我長長見識。”

吳樑聽了林兆和的話,只能笑着搖頭,他深知自己同窗的脾氣,一向信守允諾,和探親有約在先,必定是不肯去了。

不過他也說的沒錯,到時自己二人去了,和他轉述一二,他也便什麼都知道了,倒也是便利之事。

兩人幫着林兆和拿去行李,將他送上早就等候的車馬。

林兆和上車之時回頭望去,吳樑和郭嚴還站在路邊和他揮手道別,臉上依舊帶着欣然之氣。

大概對今日徐大人府上宴會,能聆聽舉業前輩教誨,充滿期待之情。

林兆和登上馬車,隨着車輪粼粼滾動,他突然想起那位雍州解元,將所有拜謁舉子拒之門外,一心閉門讀書的威遠伯。

以他在神京的威望,還有此人在官場的根底,可比自己這些白身舉子,更有機會接觸徐亮雄這樣的人物。

可是坊間關於此人傳言甚多,卻從沒聽說他和這些春闈待選官員,有什麼走動來往。

可見真正具備才學之人,胸中自有丘壑,並不會將這些拜謁遊走的外力,輕易放在心上……

第209章 貢院筆墨酣第644章 狀元因何名第645章 何以鳳求凰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376章 綠玉品嬌芳第519章 功業何自許第715章 侍寢爲相好第168章 玄墓蟠香寺第487章 古琴隱身世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110章 謀算稱天下第440章 利刃映寒光第六十一章 入甕終有報第498章 奇功定聖恩第181章 化厄敏探春第437章 裙釵識妄念第二十二章 奇怪的武勳第664章 芳情赴末途第789章 並蒂生情禍第379章 行權中車司第630章 廷奏驚朝堂第184章 恩遇藏秘辛第810章 巧言正家風第345章 紈絝多生禍第770章 問情榮慶堂第746章 情仇何沾身第506章 亡羊補金玉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221章 寶珠的來歷第259章 謀定參軍國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605章 金陵生鉅變第741章 東窗顯端倪第三十一章 風雪夜歸人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799章 禍事顯新患第314章 賈母的算計第782章 金桂欲飄香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243章 陰邪無處藏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556章 良緣生喜兆第231章 蓄勢可焚天第303章 誅滅潑天功第293章 慧心勸辭爵第七十六章 素手錄書言第731章 混淆設毒局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159章 咫尺紅塵香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428章 籌謀引賜婚第297章 梨香驚禍危第492章 深危動千里第155章 利刃挽情殤第204章 片語含生死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366章 紅顏易舊心第810章 巧言正家風第430章 金簪度情殤第622章 吉日雙登科第392章 慧心臨澀筆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342章 枉法引災患第656章 御街可誇官第507章 庶脈可承爵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143章 賜直奏之權第九十章 拜壽意不軌第478章 奪情謀恩典第430章 金簪度情殤第369章 謀局牽南北第158章 佛堂隱私情第639章 風波難靖平第609章 醉酒生綺念第411章 海天鑄基業第492章 深危動千里第253章 主理火器司第135章 藥盂搗脂香第300章 禍滅掩榮國第632章 失機陷深危第161章 一曲滿城唱第374章 豆蔻出岫煙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485章 危難入神京第769章 帝心多深危第613章 會榜證人心第278章 舊案揭隱秘第659章 雋彩滿城唱第173章 世無雙全法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751章 棒打亂鴛鴦第131章 翠眉染朱脣第434章 神京涌暗流
第209章 貢院筆墨酣第644章 狀元因何名第645章 何以鳳求凰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376章 綠玉品嬌芳第519章 功業何自許第715章 侍寢爲相好第168章 玄墓蟠香寺第487章 古琴隱身世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110章 謀算稱天下第440章 利刃映寒光第六十一章 入甕終有報第498章 奇功定聖恩第181章 化厄敏探春第437章 裙釵識妄念第二十二章 奇怪的武勳第664章 芳情赴末途第789章 並蒂生情禍第379章 行權中車司第630章 廷奏驚朝堂第184章 恩遇藏秘辛第810章 巧言正家風第345章 紈絝多生禍第770章 問情榮慶堂第746章 情仇何沾身第506章 亡羊補金玉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221章 寶珠的來歷第259章 謀定參軍國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605章 金陵生鉅變第741章 東窗顯端倪第三十一章 風雪夜歸人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799章 禍事顯新患第314章 賈母的算計第782章 金桂欲飄香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243章 陰邪無處藏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556章 良緣生喜兆第231章 蓄勢可焚天第303章 誅滅潑天功第293章 慧心勸辭爵第七十六章 素手錄書言第731章 混淆設毒局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第680章 旭日多香軟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159章 咫尺紅塵香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428章 籌謀引賜婚第297章 梨香驚禍危第492章 深危動千里第155章 利刃挽情殤第204章 片語含生死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366章 紅顏易舊心第810章 巧言正家風第430章 金簪度情殤第622章 吉日雙登科第392章 慧心臨澀筆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342章 枉法引災患第656章 御街可誇官第507章 庶脈可承爵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143章 賜直奏之權第九十章 拜壽意不軌第478章 奪情謀恩典第430章 金簪度情殤第369章 謀局牽南北第158章 佛堂隱私情第639章 風波難靖平第609章 醉酒生綺念第411章 海天鑄基業第492章 深危動千里第253章 主理火器司第135章 藥盂搗脂香第300章 禍滅掩榮國第632章 失機陷深危第161章 一曲滿城唱第374章 豆蔻出岫煙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485章 危難入神京第769章 帝心多深危第613章 會榜證人心第278章 舊案揭隱秘第659章 雋彩滿城唱第173章 世無雙全法第480章 雙子降皇恩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751章 棒打亂鴛鴦第131章 翠眉染朱脣第434章 神京涌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