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心正破萬法

神京,東城,貢院門口。

春闈欽定官員的黃文詔書,張貼在貢院門口過去半個時辰,圍觀議論者依然有增無減。

原先沒在貢院附近的舉子,也都在聞訊之後,猶如飛蛾引火一般,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此時已在日落時分,夜幕漸漸降臨,貢院屬官在詔書張貼之處,掛起兩盞巨大的燈籠,將那詔書照耀的通明清晰。

無數赴考舉子摩肩接踵,聚攏在詔書之前指點議論。

人羣之中吳樑神情興奮,對身邊的周嚴說道:“葆坤,沒想到黃大人真的榮任副主考之位,對你我來說真是好消息。”

周嚴微笑着低聲說道:“黃大人平易近人,又是希文家嚴的同窗故交。

上回你我上門拜謁,黃大人對希文這位世侄,可是親近器重的很,看了讓人很是羨慕。

黃大人是永安十九年殿試榜眼,學養深厚,在士林官場都具盛名,他能榮任副主考之位,實在是實至名歸。

而且,黃大人對你這個世侄的學業,也是十分關心,上回拜謁還出了一道擬題,對希文剖題之法,頗多點撥之論。

我在一旁聽了也大受啓發,這次當真是沾了希文的光了。”

吳樑聽了周嚴這番話,臉上都是得意僥倖的神情。

說道:“你我回去定要好好琢磨那道擬題,黃大人身爲主考之一,必定參與會試考題擬定。

雖他用來指點你們學業的擬題,不可能會是真題,但思路總有一脈相承之處,由此及彼,管中窺豹,卻必定沒錯。

只要揣摩通透那一道擬題,必定大有受益,本次春闈就可取中而歸!”

周嚴見周圍人多口雜,便拉着吳樑擠出了人羣,問道:“希文,上次你我去拜訪黃大人,他所出的擬題,你可有告知他人?”

……

周嚴由此一問,也並不奇怪,前段時間舉子們依那藍皮冊子所錄,四處拜謁春闈相關官員,期間所得擬題,相互流傳揣摩。

禮部右侍郎黃宏滄,是藍皮冊子上的熱門人物,是赴考舉子趨之若鶩的拜謁對象。

之前不管是無緣拜謁黃府的舉子,還是吳樑周嚴這樣不僅拜謁入門,還能得到黃宏滄擬題指點的幸運兒。

在這份黃文詔書公佈之前,大概都不會將這些事過於看重,但如今黃宏滄榮任春闈主考官員,其中的意蘊就完全不同。

黃宏滄對於春闈的看法,特別是春闈擬題思路傾向,對每一個赴考學子來說,都是具備莫大價值的機緣。

但凡能斬獲各州院試和鄉試,進入春闈之爭的舉子,都是讀書人之中的佼佼者。

春闈之爭的殘酷激烈,也是各州院試、鄉試所無法比擬的,舉子之間任何細小的差異和機遇,都會導致上榜與否。

像吳樑和周嚴能事先得到黃宏滄擬題指點,可以說是極其難得的機緣和優勢。

因爲據他們所知,黃宏滄性子嚴謹,位居禮部右侍郎之位,他不像其他官員那樣,樂於接受學子拜謁,而是一貫閉門謝客。

吳樑父親和黃宏滄關係非凡,少年時曾同在明州府同窗求學,後來還曾一同在朝爲官。

就是因這等深厚舊情,吳樑和周嚴才能登堂進入黃府,還得到黃宏滄的擬題指點。

按照周嚴的推測,他和吳樑極可能是惟一得到黃宏滄擬題的舉子,想到這點他如何不會激動在意。

自然在得知黃宏滄榮任會試主考官,首先想到的便是吳樑有無將黃宏滄的擬題,交流告知給其他舉子。

畢竟按眼下情形,黃宏滄的擬題已成爲他們最大的依仗,如果擬題早被吳樑告知別人,那還有何優勢可言,不過空歡喜一場……

吳樑聽了這話,微微一愣,立刻明白周嚴的用意,說道:“黃大人生性嚴謹低調,不好名利,我赴京之前,父親曾多次說起。

你我有莫大機緣,才能得到他擬題指點,我既明白他的性情,即便出於長者之尊,也不敢拿他的擬題出去招搖。

葆坤儘管放心,我平日和赴考學友飲宴交流擬題,便留了一些分寸,從沒向人出示過黃大人的擬題。”

周嚴聽了這話,心中也是一鬆,說道:“如此甚好,自來舉業之路艱辛,一絲一毫機緣差異,都是青雲斬獲與否。”

他突然想到了什麼,脫口問道:“上次希文去赴宜淳的邀約,可曾將黃大人的擬題告知過他?”

……

吳樑雖是心情疏朗之人,但是聽到周嚴這話,心中微微有些不快。

林兆和是吳樑是同窗至交,兩人在杭州府一同求學多年,彼此情誼深厚,不吝於生死之交。

在吳樑看來事無不可對林兆而言,周嚴此話的心思未免有些狹隘了。

但他轉念想到周嚴的處境,心中也微微有些釋然。

周嚴和他們兩人赴京途中相識,彼此之間兄弟論交,但是周嚴年紀卻比他們大了許多。

吳樑和林兆和都是少年得意,年至二十都已高中舉人,是最有希望登上仕途青雲的讀書人。

周嚴的科舉之路卻坎坷許多,苦讀三十載,三十五歲才考中舉人,上屆春闈又名落孫山。

周嚴如果這次春闈依然失利,那就要蹉跎到年過四十,以後想要進士及第,科舉之路會越發艱難。

雖然古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但是五十少進士,只是說有及第的可能。

但凡學人隨着年齡的增長,精力和血氣才情,都會自然衰退,對於繁重的舉業應試,也會越發捉襟見肘。

和那些二三十歲的同年,甚至十幾歲的才子同科搏殺,攀附青雲,金榜題目,得中機遇只會愈來愈渺茫。

即便能再四五十歲高齡及第,受到年齡精力限制,仕途之路發跡的可能,也是十分有限了。

所以,吳樑雖有些不滿周嚴的話,但轉念一想,也覺以周嚴的情形,他會有這等念頭,也算情有可原。

隨口說道:“那裡我去春華樓赴邀,本來也想和宜淳交流擬題,可宜淳卻勸我,下場之前多在書經上下功夫,纔是正道。

擬題只是擬題,過於沉迷絕非正途,有捨本逐末之虞,宜淳這人才華滿腹,頗爲自矜,不喜取巧之道,一向都是如此。

之後我們兩人便吃吃喝喝,那裡還有空說什麼擬題。”

周嚴微鬆了口氣,笑道:“這也在常理,杭州府乃江南科舉重地,南方文華舉業一向高於北方。

宜淳能在杭州府奪魁解元,只怕是比威遠伯賈琮的雍州解元,還多一些份量,他自持才華,不屑取巧,又有什麼奇怪的。”

……

伯爵府,賈琮院。

書房裡齡官剛剛一曲唱罷,聽到書房廊外傳來踢踏跑步聲,賈琮院裡丫鬟舉止皆有尺度,很少有人會跑跳着走路。

那急促中帶着絲雀躍的腳步,到了書房門外便停了下來,然後便發出噹噹的敲門聲。

齡官似乎聽出腳步聲是誰,微微一笑便上前開門。

那門打開露出個梳着雙髻的腦袋,鬢邊還掛着粉紅的發繩,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帶着喜性可愛的神情,正是豆官。

她笑眯眯的問道:“齡官,你怎麼關着門,你和三爺在裡面幹嘛呢?”

齡官聽了這話,臉上不由自主一紅,說道:“沒做什麼,不過是和三爺說話呢。”

豆官一雙大眼睛滴溜轉動,好奇問道:“說話還要關着門說,還不能讓人看見了?”

齡官被她問的發窘,微微嗔道:“小孩子家家的,什麼都瞎打聽,去一邊玩去。”

豆官頗不服氣的說道:“我都九歲了,還小孩子,別以爲我都不懂……”

齡官突然有些心虛,紅着臉說道:“你又懂什麼了,你敲三爺的門,就和我這些閒話?”

豆官這纔回過神來,說道:“我倒忘了正事了,三爺的小廝江流,從外院傳了一份封信過來,讓交給三爺看。”

豆官和齡官一樣,自從進了伯爵府,不算在賈琮的丫鬟之列,又因她年紀幼小,尋常只是齡官的跟班和玩伴。

芷芍見她靈巧活潑,心中很是喜歡,常派她做些取物傳話的小事。

她拿出一張摺疊的紙張交給齡官,說道:“江流傳話,說這東西很要緊,讓馬上交給三爺瞧的。”

豆官說着還伸着小腦袋,好奇的往書房裡看了一眼,像是要瞧瞧裡頭有什麼秘密。

她見到齡官皺眉瞪她,才滿不在乎嘻嘻一笑,走的時候居然還帶上了門,還眨着眼睛,一副我都懂的樣子,看得齡官哭笑不得。

……

賈琮拿過豆官送來的紙張,打開一看,見上面用炭筆記錄了幾十個名字,開頭的三個名字,還標註主考官字樣。

他一下便明白,必定是貢院那裡已張貼朝廷詔書,這些用炭筆記錄的名字,必定是江流從詔書上抄錄下來的。

他從書案上一堆書籍當中,抽出那本藍皮小冊,對着江流抄錄的名單進行比對。

江流抄錄的名字,除了三名主考官,還有二十一名春闈屬官的名字。

本次春闈之試,大周各州赴京趕考的舉子,總計三千餘人,在歷年春闈之中,應試舉子的數量不算多,但也不在少數。

按照往年管理,春闈除主考官之外,還要選拔八九十名有品級的官員,擔任春闈各項主事官員。

因爲詔書上人名較多,江流倉儲之間只抄錄主考官員,還有比較靠前的屬官名字。

賈琮比對過藍皮小冊,發現江流抄錄的主考官和屬官的名字,都在藍皮小冊上有所羅列。

他心中暗自震驚,沒想到這本藍皮小冊預測的春闈官員名錄,居然準確到這個地步。

可見編錄這本小冊的幕後之人,不僅對朝堂春闈官員選拔標準十分熟悉,對在朝官員的各自情形,也能做到爛熟於胸。

所以,能編錄出藍皮小冊的人,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也可能他們不止是一個人……

賈琮相信江流還未抄錄的那些官員清單,多半也都能在藍皮小冊上找到出處。

……

而最終被朝廷入選的三名主考官,也都是名列藍皮小冊,這三人的確都是在朝的名臣。

內閣大學士王士倫雖不像蔡襄那樣,被嘉昭帝視爲心腹謀臣,但這不代表嘉昭帝對他器重,有所偏薄。

賈琮聽過關於王士倫許多傳聞,王士倫少年時便是名動一時的神童,十四歲中舉,十七歲進士及第,並且名錄二甲第一名。

他雖沒有名入一甲,但是科場上這等少年早發,卻是十分罕見,幾可讓天下學子汗顏。

入仕之後,經歷永安、嘉昭兩朝代,橫跨三十餘年,在翰林院歷編修、侍講、學士等職。

之後入禮部任右侍郎,之後以禮部左侍郎銜入內閣參與機務,是名傳天下的文臣魁首之一。

自從賈琮同樣在恩科鄉試中,以少年之齡奪魁雍正解元,便有許多人將他與當年的王士倫相提並論。

吏部尚書陳墨也是歷經兩朝老臣,在吏部任職多年,躲過多次朝廷風雲屹立不倒,還是永安二年春闈狀元,舉業履歷輝煌。

禮部右侍郎黃宏滄是永安十九年殿試榜眼,官場學界頗有威望。

賈琮對黃宏滄也很熟悉,因爲當初他爵封威遠伯,就是黃宏滄到府宣詔……

可以說本年春闈的三位主考官,都是名動天下的人物,說是主考官的黃金配置,都毫不爲過。

那本藍皮小冊的主考官候選名單,還曾將內閣大學士蔡襄,工部尚書李德康,戶部左侍郎徐亮雄等人列入其中。

但在賈琮看來,這幾個的名列其中,多少有些掩飾陪襯的意味。

蔡襄以三子蔡孝宇入試本屆春闈避嫌,退出主考官遴選,這大致也在情理之中。

工部尚書李德康接掌主官之位,資歷尚淺,當年舉業上表現平平,遠沒有王士倫、陳墨、黃宏滄這等耀眼,落選在情理之中。

戶部左侍郎徐亮瓊雖具備資歷,但本就是幾位主考人選裡,中選概率最低的。

因歷屆春闈主考官,多爲內閣、禮部、禮部等部官員,因這些官衙與科舉選才相關。

戶部官員中選春闈主考,以往少有先例……

因此,當賈琮仔細揣摩藍皮小冊上的信息,總會生出異樣的感覺,就像是編撰者早就鎖定了三位主考人選。

他細思此事,心中隱約生出悚然之感……

一旁的齡官,見賈琮看了豆官送來的東西,對着一般怪書翻閱校對,臉色變得有些異樣。

有些擔心的問道:“三爺,豆官送來的東西,有什麼古怪嗎,你臉色都有些不好看了。”

賈琮見齡官一雙明眸,水潤柔和,眼波澄澈,盈盈動人,似乎一下就將他心中陰霾驅散。

笑道:“我沒什麼,齡官,世上有些事情,陰晦不明,風險叵測,既然不清楚就裡,最好的法子就是儘量遠離。

就像讀書考學之事,只要傾注書卷,遠離虛妄,就能心正破萬法……”

齡官聽了賈琮的話,有些似懂非懂,見賈琮將豆官送來紙張,夾在那藍皮書冊中,隨身放在一堆書籍之中。

他又拿過日常常看的書經,靜靜閱讀起來,齡官宛如一笑,也坐回書案旁邊,用心臨摹她的字帖……

……

神京城東,漢承街,林兆榮別院。

林兆和看着家人抄錄的會試官員詔書名單,思索了片刻,拿出那日默寫的十幾道擬題,細細瀏覽,微微皺起了眉頭。

此次中選的三名春闈主考官,王士倫早已位極人臣,除了醉心政事,其餘無慾無求,超然物外。

他從不接受什麼舉子拜謁,自然也沒流傳出什麼擬題。

吏部尚書陳墨,年近六十,已到了致仕之年,此人精明圓潤,深知進退之道,有官場不倒翁之稱。

他也早已功成名就,就等着熬過最後幾年,榮休而退,早也沒了和後輩學子,玩什麼拜謁提攜把戲的心思。

但是,上次吳樑拿給林兆和瀏覽的擬題,卻有禮部右侍郎黃宏滄、戶部左侍郎徐亮兄所出的擬題。

而且據那日吳樑吹噓,黃宏滄生性嚴謹,一向對拜謁舉子都閉門謝客。

他唯獨對故交之子吳樑另眼相看,不僅開府接待,甚至還出擬題點撥,也算對故交後輩頗爲關照。

最終,黃宏滄偏偏就入選主考之列,事情未免有些湊巧了……

林兆和將自己默寫的十幾道擬題之中,挑出黃宏滄的擬題,仔細看了幾遍。

此題立心精深,題意宏大,的確是飽學深思之人才能爲之。

林兆和心中有些感嘆,或許這真是吳樑的緣法。

林兆和身爲杭州府解元,一向對自己的才華頗爲自信,所以對春闈詔書發佈之前,舉子風行拜謁之舉,都是置之事外。

吳樑和周嚴幾次相邀拜訪,都被他恰逢其時的推脫掉。

甚至吳樑高價購置的那本藍皮小冊,他也是隨手翻閱幾頁,便索然棄之,對裡面的內容都不甚寥寥。

但是,如黃宏滄這樣巧合之事,真的讓他身臨其中,卻不得不讓他有些心動,這也是人之常情。

他將黃宏滄所出的擬題,仔細瀏覽,然後破題、承題、起講、入手……

花了兩個時辰時間,便依題習作了一篇時文,心中頗有所得。

之後又將那日默寫的擬題,進行相互比對,發現除了黃宏滄之外,其餘幾名官員所出題目,也頗有城府講究。

他如此沉迷半日,突然想到黃宏滄身爲禮部右侍郎,一向聲望清正,朝野之間多有讚譽。

這樣一位有德行的士林前輩,他雖給吳樑出了擬題點撥。

但在他身爲主考官之後,有參與編訂會試真題的便利,定不會將之前所做擬題,擅自化入真題,以損清正之心。

自己居然一時沉迷其中,起了投機取巧之心,將這遊戲一般的擬題,看得真題一般緊要,想想多少有些可笑。

林兆和想清楚這些,心思變得重新清明。

將那些默寫的擬題,收攏放在一邊,撥亮燈火,取過經書凝神溫讀揣摩……

第170章 江流掩芳魂第809章 暗涌奪人心第185章 賜宮花釵裙第382章 仇隙生旖旎第516章 胸邪多陰毒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784章 多情慾癲狂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507章 庶脈可承爵第346章 含辱難偷生第152章 薛門紫雲閣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七十一章 砸玉鬧閨房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第297章 梨香驚禍危第628章 大魁卻榮盛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八十五章 壽禮何輕賤第514章 舊事生波瀾第五十九章 意綿心何許第341章 榮國顯危機第645章 何以鳳求凰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六十六章 宗人勢惶惶第375章 江流現疑蹤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128章 無因喚香菱第540章 狹邪窺私情第628章 大魁卻榮盛第五十章 青山書院第701章 何人爲黃雀第257章 巡鎮起波瀾第七十章 黛玉巧相護第597章 掄才問錚心第761章 登仙賞雪宴第三十六章 好個女賊第445章 滿城皆絕殺第331章 何當爲皇儲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第661章 峻法鍛心性第515章 巨孽可覓蹤第632章 失機陷深危第706章 鴛盟牽國事第455章 闈院誰多情第211章 閱卷東華樓第146章 東瀛倭刀術第519章 功業何自許第579章 禍亂由此生第126章 寒門生嬌花第495章 君臣定爵資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十四章 除夕第376章 綠玉品嬌芳第117章 金陵遙在望第761章 登仙賞雪宴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503章 時勢生殊恩第224章 禍亂起蕭牆第651章 金榜題名時第809章 暗涌奪人心第115章 深宮識元春第八十六章 陌上人如玉第413章 聯親藏深險第397章 怨情臨深淵第120章 隱藏的大勢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364章 吉凶難解緣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第180章 府門護紅顏第131章 翠眉染朱脣第202章 芳心蘊書香第448章 甄氏遭橫禍第九十五章 榮國出案首第523章 除歲有清歡(一)第414章 甜井巷女屍第五十二章 有命償命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八十二章 盼歸情義篤第487章 古琴隱身世第398章 甄氏有芳青第579章 禍亂由此生第453章 抄滅終成禍第556章 良緣生喜兆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123章 臨別贈繡帕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551章 暢言留香軟第645章 何以鳳求凰第739章 娉婷生喜訊第275章 清芷開夜宴第286章 全功於一役第808章 謀深動千里第546章 勢起推事院第559章 才俊入彀中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113章 纖手梳青絲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801章 伴君走天涯第216章 護情有深意
第170章 江流掩芳魂第809章 暗涌奪人心第185章 賜宮花釵裙第382章 仇隙生旖旎第516章 胸邪多陰毒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784章 多情慾癲狂第248章 一書換一命第507章 庶脈可承爵第346章 含辱難偷生第152章 薛門紫雲閣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七十一章 砸玉鬧閨房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第297章 梨香驚禍危第628章 大魁卻榮盛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八十五章 壽禮何輕賤第514章 舊事生波瀾第五十九章 意綿心何許第341章 榮國顯危機第645章 何以鳳求凰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六十六章 宗人勢惶惶第375章 江流現疑蹤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128章 無因喚香菱第540章 狹邪窺私情第628章 大魁卻榮盛第五十章 青山書院第701章 何人爲黃雀第257章 巡鎮起波瀾第七十章 黛玉巧相護第597章 掄才問錚心第761章 登仙賞雪宴第三十六章 好個女賊第445章 滿城皆絕殺第331章 何當爲皇儲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第661章 峻法鍛心性第515章 巨孽可覓蹤第632章 失機陷深危第706章 鴛盟牽國事第455章 闈院誰多情第211章 閱卷東華樓第146章 東瀛倭刀術第519章 功業何自許第579章 禍亂由此生第126章 寒門生嬌花第495章 君臣定爵資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十四章 除夕第376章 綠玉品嬌芳第117章 金陵遙在望第761章 登仙賞雪宴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503章 時勢生殊恩第224章 禍亂起蕭牆第651章 金榜題名時第809章 暗涌奪人心第115章 深宮識元春第八十六章 陌上人如玉第413章 聯親藏深險第397章 怨情臨深淵第120章 隱藏的大勢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364章 吉凶難解緣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第180章 府門護紅顏第131章 翠眉染朱脣第202章 芳心蘊書香第448章 甄氏遭橫禍第九十五章 榮國出案首第523章 除歲有清歡(一)第414章 甜井巷女屍第五十二章 有命償命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八十二章 盼歸情義篤第487章 古琴隱身世第398章 甄氏有芳青第579章 禍亂由此生第453章 抄滅終成禍第556章 良緣生喜兆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123章 臨別贈繡帕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551章 暢言留香軟第645章 何以鳳求凰第739章 娉婷生喜訊第275章 清芷開夜宴第286章 全功於一役第808章 謀深動千里第546章 勢起推事院第559章 才俊入彀中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113章 纖手梳青絲第744章 夜宴卜花籤(二)第801章 伴君走天涯第216章 護情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