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

神京禮部,閱卷大堂。

嘉昭十五年春闈評卷,終於進入最後關頭。

十八房同考官遴選的本房首名,一共十八人,由三名主考官再次評卷複覈,並排出上榜名次。

這十八名考生中的佼佼者,可以說已提前列入榜單,只要不出意外情形,今科會試榜單前十八名,已被這些人佔據。

剩餘各房前二十四名謄卷,就沒有各房首名幸運,他們會進入最後一輪遴選競爭。

能被本房同考官選入前二十五名的考生,本身的才學和時運,已是本次春闈三千考生中優異之人。

他們雖得到本房同考官青睞,但他們之中的不少人,最後還是會陷入落榜的命運。

因根據本年春闈上榜既定數額,這四百三十二人,最終還有一百餘人,在這終了的角逐中被黷落。

三名主考官對十八位各房首名的複評排名,顯得從容淡定,風平浪靜。

因各房首名雖有十八人,但人數十分有限,以三大主考官精深的書經文章學識,評卷比對,排定名次,並不算太難。

但是,十八名同考官要對各房前二十四名最終遴選,就顯得異常艱難。

因四百三十二人數量可觀,還要各房同考官交叉複評,以免各房出現濫竽充數,因此複評對比繁瑣繁重。

且各房同考官從自身利益出發,自然想本房二十四人,最終上榜越多越好,這關係同考官今後的仕途名望。

於是,當主考官廨房之中,三大主考官有條不紊評閱各房首名十八人。

他們接觸的是本次春闈最優等文章,文思俊雅,詞章華麗,說理透澈,讓人心曠神怡,三位主考官常出現奇文共欣賞的雅事。

但是,十八房同考官就沒這等輕鬆寫意,常爲爭奪本房的上榜名額,據理力爭,滔滔不絕,面紅耳赤,揮袖舞拳。

三大主考官廨房宛如清風明月當頭,即便他們各有心思,也是引而不發。

閱卷大堂中十八房同考官及閱卷官,就少了許多風度涵養,經常是亂哄哄一片,像個低俗吵鬧的菜市場。

甚至,幾房同考官因上榜名額,爭論到達不可開交,幾乎有辱斯文,三位主考官不得不出面調停決策。

否則,這些看似文質彬彬的同考官,爲了春闈取士的名望,多半就要拳打腳踢,開啓全武行。

此時,看似威嚴的禮部閱卷大堂,已不單是社稷倫才之地,書經文章考較研討之所,而是摻雜太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春闈三大主考官,十八位同考官,以及衆多的閱卷官,他們都曾列名那本藍皮冊子。

在會試開考之前,他們都曾受舉子不同程度的拜謁追捧,雖如今他們面對的編號謄卷,皆不知姓甚名誰。

但是,本次評卷排名,他們必定竭盡所能,讓更多他們看重的舉子上榜,才能撈取更多的名望和政治資本。

因此,每一個上榜名額的爭奪,並不是舉子個人的前程榮辱,還牽扯其他許多東西……

……

神京,城西,春華樓。

二樓的雅間之中,賈琮因蔡孝宇之邀來春華樓赴會,同坐的還有青山書院同窗劉霄平。

本年春闈大比,蔡孝宇、劉霄平都是下場舉子。

春闈結束後次日,蔡孝宇便邀約賈琮,要到春華樓吃上等席面,鬆快春闈前閉門苦讀的辛勞。

只是,春闈事畢之後,賈琮一直忙着來往工坊,傾注於後膛槍的研製,將蔡孝宇的邀約拖了幾次。

等到後膛槍樣槍定型,槍械試射成功,存在瑕疵的擊發撞針,已開始進入改進熔鍊正軌,賈琮纔出來赴約。

入了春華樓雅間之後,不用蔡孝宇囉嗦,賈琮先自罰三杯,三人說說笑笑,話題自然不離即將揭榜的春闈大比。

劉霄平說道:“此次會試,頭兩場出題也算中規中矩,想來衆人應答必定都有章法。

唯獨第三場的策論之題,制題過於艱深晦澀,我已竭盡所能答題,總覺得尚有幾分力不從心,此次會試着實沒太大把握。”

蔡孝宇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他可能是會試之前,讀書過於刻苦辛勞,原先微胖的臉龐,竟瘦了一圈,看起來倒多了幾分精神。

說道:“誰說不是呢,我聽我父親說起,本年會試策論制題,出自戶部左侍郎徐亮雄之手。

聽說徐大人當年殿試,雖未入一甲之列,卻也是才華卓絕之人,年輕時文名卓著,他自己也以才情自矜,眼高於人。

每每行文做事,喜出新出奇,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癖好,只有他纔會出這等生僻之題。”

賈琮玩笑道:“孝宇還是要慎言,如你這次登榜及第,徐大人可就成了你的座師,背後對座師出言不遜,可算失德之舉。”

蔡孝宇哈哈一笑,說道:“如今不是沒開榜嗎,我還未及第,他自然不是座師,趕緊些出言不遜,省得以後真說不得了。”

他又說道:“會試之後,我曾將策論考題向父親請教,他便推敲出徐亮雄出題根源。

父親說徐亮雄策論制題的主旨,乃引申自劉吉川的一篇文章,名叫《退思錄》。”

賈琮也知道其中根底,他對蔡襄讀過劉吉川的文章,並不感到意外。

蔡襄能夠入主內閣,登上文官巔峰,當年也是文華卓異之人,博覽羣書,讀過劉吉川的生僻之文,自然不在話下。

劉霄平臉上生出羨慕,說道:“既然令尊蔡大人熟識這篇《退思錄》,孝宇家學淵源,必定也深通此文真意。

孝宇此次策論答題必定精彩,看來登第已在意料之中,當真讓我羨慕了。”

蔡孝宇一臉苦笑:“仲文還是別笑話我了,我父親讀過的文章太多,我哪能篇篇都清楚。

劉吉川的文章一向不被人推崇,流傳十分偏狹,我父親雖然讀過他的《退思錄》,但卻從沒和我提起。

我根本就不知《退思錄》長什麼樣子,白白錯過了偌大的機緣。

此次策論答題我已絞盡腦汁,但結果和仲文一樣,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劉霄平一聽倒有些意外,連說幾聲可惜,又對賈琮說道:“玉章學問一向精深,又有名師教益,本次策論制題答得必定不錯?”

賈琮微微一笑,想來他應是三人之最幸運的,會試之前柳靜庵曾給他列過不少書目,用於閱讀築基,夯實視野見識。

這些書目之中,恰恰有劉吉川文集,他正好讀過那篇《退思錄》,深知其意,觸類旁通,所以此次策論答題,他自己還是比較滿意。

這大概就是名師效應,淵博如海,視野遠闊,目光獨到,難有疏漏。

但是眼前兩位同窗,似乎沒他那麼幸運,所以他自然不會提起此事,免得大煞風景。

說道:“策論制題的確有些艱深,我答得馬馬虎虎罷了,不過你們也不必過於擔憂。

你們覺得策論制題艱難,其他同年必定也是如此,大家不過是半斤八兩,只要答題不是太過糟糕,上榜未必就無望。”

蔡孝宇哈哈一笑,說道:“還是玉章看得通透,雖然我們考的不好,別人也好不到哪裡。

只要有人考的更差更爛,你我上榜及第就有希望,妙哉,爲了此言,當浮一大白……”

……

就在蔡孝宇拿着會試策論調侃之際,在二樓另一端的雅室之中,吳樑正和林兆和相對淺斟酌飲。

林兆和笑道:“會試出關之後,本來就想找希文小酌幾杯,去了鴻翔客棧尋你,店老闆說你出了遠門。”

吳樑笑道:“那日出關之後,本來想歇息兩日,便約宜淳和葆坤兄相聚,正遇上同客棧的幾位同年要出遊。

他們說離神京不遠的德州雲胭山,風景壯麗,十分著名,便邀我同往,我也正有出遊之意。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也正好鬆快一下多年讀書的辛苦,於是便和他們一起去了德州。

沒想到雲胭山的風景果然上佳,我們這些人都有些流連忘返,在山中尋到一間古寺借宿。

這一住就是大半月,白日登山看景,晚間山中看星,着實很有意趣,如不是寺裡茶飯過於清淡,我們只怕還捨不得回來。

前日回到神京之後,正遇上葆坤兄來店裡尋我,相約本月二十五日看榜,我想着趁此便利,你我三人相聚小酌一回。”

林兆和見吳樑神情怡然,頗有志得意滿之色,笑道:“你倒是逍遙,我看你精神振奮,定是此次會試應答得法,頗有把握。”

吳樑微微一笑,說道:“還是宜淳懂得我,要說這次會試,也算頗爲跌宕,好在我有些機緣,總算有驚無險,希望有所斬獲。”

林兆和一聽吳樑的話,心中微微一動,突然想到會試入關之後,入場學子拜謁主考官,自己剛巧遇到吳樑。

當時原主考官黃宏滄突然缺席,改易成戶部左侍郎徐亮雄,幾乎所有的考生都驚訝莫名,唯獨吳樑面帶喜色?

當時吳樑神情古怪,甚至有話要說,也是自己顧忌貢院重地,生怕他言語有虞,及時岔開了話題……

吳樑說道:“宜淳兄記得當初我們入貢院應試,衆人拜謁主考官,發現主考黃大人變成徐大人,必定都是猝不及防。

我卻是機緣巧合,入貢院前一日,就意外得知黃大人遇害中毒,無法再擔任主考官,由徐大人接替其職。”

林兆和一聽吳樑的話,心中猛然一跳,總覺的有些不對。

說道:“當時入院拜謁主考官的學子,得知主考官變動,人人都神情驚訝,可見這些同年舉子,事先都不知此事根底。

會試出關之後,主考官變更之事,我也多少聽到傳言,說黃大人入關之前,意外被人毒害,至今都沒抓到兇手。

想來朝廷擔心春闈之前,主考官突然遇害,消息傳出會引起舉子騷動,影響到春闈掄才大事,應該是對此事秘而不宣。

所以一直到衆多舉入貢院之前,都不知主考官變動之事,爲何希文卻能事先得知?”

吳樑微微一笑,說道:“說來也是巧合,入場之前本想約你和葆坤兄一聚,可宜淳你要閉門讀書,不願出門,那也就罷了。

沒想到葆坤兄也爽約不至,我只好自斟自飲,剛巧聽了鄰座的兩個舉子說起此事。

宜淳你是才高八斗,自然不在意這等消息,只是葆坤兄舉業坎坷,不能提前知曉此事,未免少了一份機緣。”

林兆和聽了吳樑此話,臉色微微變動,只是默默不語……

吳樑繼續說道:“貢院出關之後,我正遇到葆坤兄,見他神情沮喪,說是三場策論答題十分不妥,想來他本次會試多半會艱難。”

林兆和突然問道:“你可曾將提前得知主考官變動之事,告知過葆坤,或者其他人。”

吳樑將杯中酒一飲,嘆道:“出關那日,我本來想和葆坤提起,但是見他應試不妥,神情低落,就沒好意思和他說起此事。

前些日子我和幾位同年去雲胭山遊玩,他們說起主考官臨時更換之事,人人都是驚詫意外。

想來像我這樣能提前得知此事之人,必定十分稀少,我擔心惹出話頭,自然隻字不提。

除了今日和宜淳說起此事,旁人我都沒有提過。”

林兆和神情有些凝重,說道:“希文,你我是多年同窗,十餘年苦讀詩書,只爲一朝科舉登第。

春闈乃是科舉終途,歷來爲人矚目,糾葛風險也不少,最忌諱生出話柄風波,你聽我一言,此事以後再也不要與人提起。

即便是葆坤兄也不要提,如今會試開榜在即,各人能不能登第上榜,都已成定局。

你說過葆坤兄此次應試不利,你和他再提此事,除了讓他多增煩惱,只怕還會傷了朋友之義,那又何苦。”

林兆和話音剛落,聽到雅室外傳來腳步聲。

一人推開入內,是位三十餘歲儒裳男子,神情略有憔悴,微笑說道:“我來遲了,讓兩位賢弟久侯……”

……

神京禮部,閱卷大堂。

嘉昭十五年會試最後一輪評卷,經過數日的嚴縝考量評定,終於落下帷幕。

十八位各房首名,在主考官大學士王士倫、吏部尚書陳默、戶部右侍郎徐亮雄的研討校對之下,落定各自上榜名次。

相比於前十八位名次評定的從容淡定,其餘最後評卷的四百三十二份謄卷,陷入十八房同考官的相互拉鋸絞殺,狀況異常激烈。

在三名主考官的居中協調主持之下,四百三十二份謄卷黷落一百餘份,最終確定上榜謄卷在三百之數。

在初步確定上榜謄卷之後,三大主考官又從各房黷落一百餘份,進行部分抽卷評閱,以免出現遺珠之憾。

前朝就曾出現類似情況,主考官從黷落謄卷中遴選俊才,甚至名入一甲,成爲科場佳話,當然這樣的情形十分罕見。

不過本次會試主考官抽檢黷落謄卷,沒有出現意外之喜,但這也在常理之中。

等到所有遴選程序結束,嘉昭十五年會試上榜名單也就此落定,

這份榜單的形成,已不單是考生學問文章的比拼,其中更摻雜主考官、同考官、閱卷官的各人喜好,私心雜念、利益糾葛……

即便有各種複雜因素的揮之難去,大週會試科舉嚴謹的規程體制,依舊給予參考學子最大限度的公平。

科舉選才沿襲千年,自有它的合理堅韌之處。

……

神京,貢院,案牘庫廨房。

等到會試榜單確定,三名主考官和十八名同考官簽名畫押,禮部閱卷大廳放開禁制,開始由禮部官員介入後續事宜。

禮部尚書郭佑昌帶三名禮部官員,會同三大主考官,以及抽調數名同考官,根據榜單上謄卷編號,去往貢院案牘庫抽取對應正卷。

在多人現場監督佐證之下,禮部官員根據上榜謄卷編號,印證正卷編號,去處彌封,正式登錄上榜考生名字。

並不寬敞的案牘庫廨房,站滿了會試和禮部官員,人人着品級衣色不同的官服,各人臉上都露出肅穆神情。

隨着禮部官員按榜單名次,依次拆去彌封的正卷,大聲唱報上榜考生的編號和姓名。

似乎每一次唱報,都會使在場每一位官員內心蕩起漣漪。

雖然對他們來說,這些名字大部分是陌生的,但必定會在以後仕途,和他們發生或多或少的聯繫。

當然,部分被唱報的名字,也有他們熟悉之人,甚至還有聞名遐邇之人。

每當這樣的名字被報出,三大主考官以及其他官員,各人神情複雜,或震驚、或訝異、或欣慰、或迷惑、或沉思……

禮部官員清朗的唱名聲,在案牘庫廨房中迴盪不散,三百名上榜舉子名字被陸續唱出,充滿莊嚴之氣,洋溢煌煌之風。

聲音從案牘庫廨房傳出,向整個空曠的貢院擴散,春風細細,藍天如洗,空氣似乎都被震盪出無聲的漣漪……

在貢院之外,恢弘的神京城各處,三千餘會試舉子,隨着張榜之日臨近,每個人都在翹首以待。

他們也懷着各自複雜糾結的心情,印證他們多年書海勤苦的最後結果,有人將青雲之上,有人將依舊沉淪蹉跎……

……

大周宮城,幹陽宮。

此時日已西斜,血紅的夕陽,披散於巍峨宮闕之上。

宮門外寬大漫長的甬路上,尚有煙暈不散霞光霧氣。

幹陽宮值守太監袁競,手捧一件卷軸奏書,在冗長甬路上小步疾走,地面投影飛快移動,向着幹陽宮的方向而去。

他走到大殿門口,站定身子,大聲奏報:“啓奏聖上,嘉昭十五年會試大比榜書,由會試主考及禮部遴選覈定,請聖上御覽!”

正在批閱奏章的嘉昭帝,聽到殿外奏報,目光不禁一亮,其實從今晨開始,他就在等待這份榜書。

對身邊的郭霖說道:“呈上來!”

郭霖從袁競手中接過卷軸奏書,仔細檢查奏書蠟封鋼印是否完好,片刻後說道:“回聖上,榜書封印完好。”

嘉昭帝點了點頭,說道:“啓封!”

郭霖小心拆開蠟封,將卷軸榜書緩緩在御案上展開,整齊書寫三百餘名考生名字籍貫,密密麻麻,莊正肅穆,氣息儼然。

這三百名仕途新秀,對嘉昭帝來說,他們基本都是陌生的,但其中也有他知曉,甚至是熟悉之人。

他的目光無意識在榜書上飛快瀏覽,直到看見那個熟悉的名字,他的目光湛然生輝,臉上顯出沉思之色。

шωш ¸ttκa n ¸¢ 〇

在春闈大比之中,殿試名義上由皇帝出題考較,皇帝對於殿試排名有最終決定權。

特別是一甲三名,二甲首名等必定是皇帝欽評欽點,結果受皇帝本人主觀喜好左右。

但春闈大比之中,會試是在糊名前提下,經過閱卷官、同考官、主考官三輪評定,具備最嚴謹的公正平衡性。

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也無法左右會試上榜排名。

雖然會試張榜之前,榜單需經皇帝預覽,但那也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實不過是需要皇帝的玉璽勘合。

一旁的郭霖見嘉昭帝看着案上榜書,目光中神情難明,似乎微微吐了口氣。

說道:“郭霖,硃筆用印!”

郭霖連忙研磨朱墨,又小心翼翼開了璽盒。

嘉昭帝拿起硃筆,在榜書批閱數字,然後由用玉璽加蓋。

說道:“傳詔禮部,按期張榜,再傳禮部尚書郭佑昌、今科會試三位主考入宮覲見!”

第508章 榮盛引覬覦第714章 治家斷清濁第593章 枕秀情亦香第330章 世情多藩籬第223章 造釁早開端第426章 解釦春夢香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489章 傳承生雲譎第九十一章 踏風奪利刃第270章 永鎮有奇謀第422章 花娘吟金扇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749章 閨房生香軟第148章 那一抹血光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256章 閨閣言商事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第620章 神術解情竇第六十九章 討要柳五兒第154章 生死如草芥第524章 除歲有清歡(二)第421章 情潮晚來急第364章 吉凶難解緣第九十五章 榮國出案首第379章 行權中車司第三十章 隱門餘孽第805章 閨閣慕瓊玉第232章 內外顯危局第八十六章 陌上人如玉第745章 媒聘生波折第557章 皇嗣何貴重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七十七章 別府登青山第724章 姻緣事多磨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第237章 計深終成禍第290章 捷報議封賞第622章 吉日雙登科第542章 危緣自有途第228章 引勢利如刀第428章 籌謀引賜婚第五十四章 五兒晴雯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第702章 嬌豔陷囹圄第729章 內宅逞奸計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296章 寧國議繼嗣第405章 女妖精真多第647章 金玉成姻緣第321章 打蛇在七寸第531章 春闈顯波瀾第252章 別府續舊緣第138章 暴斃的嫌犯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646章 情慾皆命數第453章 抄滅終成禍第498章 奇功定聖恩第219章 妄語說姻緣第188章 中旨彰聖心第454章 屠戮隱神京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第602章 草船難引箭第733章 情癡多不倫第781章 觥籌難敘情第684章 畫中當年事第803章 相剋顯功業第七十一章 砸玉鬧閨房第五十一章 青山書院第295章 錚心迎封賞第440章 利刃映寒光第247章 神醫張友朋第713章 荼蘼花欲盡第116章 事畢意瀟然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第639章 風波難靖平第754章 芳心警家業第五十一章 青山書院第638章 攻守勢相易第711章 房闈多情事第十六章 碰巧救了高僧第644章 狀元因何名第378章 豔絕清音閣第390章 江濤伴妙音第499章 落罪待承爵第598章 筆墨問滄桑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643章 皇榜隱仇隙第593章 枕秀情亦香第397章 怨情臨深淵第515章 巨孽可覓蹤第409章 別情入內院第267章 叵測的風險第664章 芳情赴末途第406章 巧言說媒妁第八十四章 有眼不識珠第733章 情癡多不倫第597章 掄才問錚心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
第508章 榮盛引覬覦第714章 治家斷清濁第593章 枕秀情亦香第330章 世情多藩籬第223章 造釁早開端第426章 解釦春夢香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489章 傳承生雲譎第九十一章 踏風奪利刃第270章 永鎮有奇謀第422章 花娘吟金扇第452章 上諭彰功勳第749章 閨房生香軟第148章 那一抹血光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256章 閨閣言商事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第620章 神術解情竇第六十九章 討要柳五兒第154章 生死如草芥第524章 除歲有清歡(二)第421章 情潮晚來急第364章 吉凶難解緣第九十五章 榮國出案首第379章 行權中車司第三十章 隱門餘孽第805章 閨閣慕瓊玉第232章 內外顯危局第八十六章 陌上人如玉第745章 媒聘生波折第557章 皇嗣何貴重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七十七章 別府登青山第724章 姻緣事多磨第三十四章 賈府驚聞第237章 計深終成禍第290章 捷報議封賞第622章 吉日雙登科第542章 危緣自有途第228章 引勢利如刀第428章 籌謀引賜婚第五十四章 五兒晴雯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第702章 嬌豔陷囹圄第729章 內宅逞奸計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296章 寧國議繼嗣第405章 女妖精真多第647章 金玉成姻緣第321章 打蛇在七寸第531章 春闈顯波瀾第252章 別府續舊緣第138章 暴斃的嫌犯第747章 議和多魍魎第646章 情慾皆命數第453章 抄滅終成禍第498章 奇功定聖恩第219章 妄語說姻緣第188章 中旨彰聖心第454章 屠戮隱神京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第602章 草船難引箭第733章 情癡多不倫第781章 觥籌難敘情第684章 畫中當年事第803章 相剋顯功業第七十一章 砸玉鬧閨房第五十一章 青山書院第295章 錚心迎封賞第440章 利刃映寒光第247章 神醫張友朋第713章 荼蘼花欲盡第116章 事畢意瀟然第615章 御筆定榜書第639章 風波難靖平第754章 芳心警家業第五十一章 青山書院第638章 攻守勢相易第711章 房闈多情事第十六章 碰巧救了高僧第644章 狀元因何名第378章 豔絕清音閣第390章 江濤伴妙音第499章 落罪待承爵第598章 筆墨問滄桑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643章 皇榜隱仇隙第593章 枕秀情亦香第397章 怨情臨深淵第515章 巨孽可覓蹤第409章 別情入內院第267章 叵測的風險第664章 芳情赴末途第406章 巧言說媒妁第八十四章 有眼不識珠第733章 情癡多不倫第597章 掄才問錚心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